水产藻类定向培养方法,水产养殖藻类定向培养
鱼塘藻类培养技术
(一)竹竿框,几根长度相当的竹竿用铁丝绑定,组成方形或三角形的竹框,这个方形和三角形不能太小最好边长在一米以上,这样方便抛竿和中鱼后溜鱼。将竹框放在长满水藻或水葫芦的钓点,将竹框内的水藻等捞净就可以垂钓了。竹竿框适合于固定钓点,漂浮物较大的水域,但是不适合携带和挪动。
(二)自行车内胎,这个方便携带但是不太好固定。准备一直径大点的自行车内胎,带好打气筒,到钓点后将充好气的内胎用绳系好抛人钓点,将内胎里的水藻捞净即可垂钓。但是因内胎漂浮经常需要调整,再就是抛竿时和中鱼提竿时要注意不能让鱼钩将内胎刺破。
鱼塘藻类培养技术有哪些
用网捞起处理,以防在生长。
鱼塘藻类培养技术视频
小苏打在水中常用于水质调节,其主要成份是碳酸氢钠,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性状是白色小晶体。
现在各种生活小妙招,小巧门啊什么的,都会经常看到碳酸氢钠的运用,如涂成面膜去除皮肤老化的角质层,起到光滑皮肤的作用,去除皮肤上的色斑;再如清洁各种污垢,比如现在流行的抖音小视频里就可以发现,有人加上洗洁精、白醋和小苏打,去除炒菜锅上的污垢,清洁厕所的下水道等;针对霉菌,如墙壁发霉、筷子发霉,还可以用小苏打加白醋加盐进行处理,像白色的衣服或是白色的鞋子染色了,洗不掉,也可以用小苏打加白醋和香皂。
鱼塘培养藻种
金鱼藻的栽培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全草移栽在每年10月份以后,待小龙虾基本捕捞结束 后,可从湖泊或河沟中捞出全草进行移栽,用草量一般为每667 米250〜100千克。
这个时候进行移栽,因为没有小龙虾的破坏, 基本不需要进行专门的保护。
②浅水移栽这种方法宜在小龙虾放养之前进行,移栽时间 在4月中下旬,或当地水温稳定在ire以上即可。首先浅灌池 水,将金鱼藻切成小段,长度为10〜15厘米,然后像插秧一样均匀 地插入池底,每667米2栽10〜15千克。
③深水栽种水深1。2〜1。5米时,金鱼藻的长度留1。2米; 水深0。 5〜0。 6米时,草茎留0。 5米。准备一些手指粗细的棍子, 棍子长短视水深浅而定,以齐水面为宜。在距棍子入土一端10厘 米处用橡皮筋绷上3〜4根金鱼藻,每蓬嫩头不超过10个,分级排 放。
鱼塘如何培藻
3天后。
按水温定浓度一般说来,硫酸铜的药性与温度成正比。春、秋季节使用时浓度掌握在0.7~0.75克/立方米,高温季节浓度掌握在0.6~0.7克/立方米。
注意池水pH值及有机物含量硫酸铜的药性随pH值和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使用硫酸铜时应先检测水体pH值和水中有机物含量,合理确定用药量。
鱼塘藻类培养技术规范
1.面积与水深 水池规格大小要求以长方形为好,东西走向为宜,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氧气,面积5~10亩为宜,池塘深度1.5米,平常保持水位0.8~1米。
2.水质与底质为保证养殖池塘常储水,要求水壤保水性好,池水透明度以 40 厘米左右为好,底部以沙质或硬质水底为好,不能有太多淤泥,池塘淤泥深不宜超过10厘米。
3. 灌溉 进出水的设计要做到能控制水位,溢流从池底排出废水,池塘要安装独立的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均要设置网罩,进水需要80目以上的网过滤,最好用120目纱布包扎严格过滤。
水产养殖藻类怎么培养
1、养殖场所
养殖水蚤之前一定建造合适的养殖池。首先选择一个地势开阔、 排水便利、较为阴凉的场所,然后使用混凝土等材料建造1个深1米,长2米左右的养殖池,并准备1个盖板。
2、配制基肥
在养殖水蚤前要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水蚤主要以细菌、酵母菌、藻类等为食。可以向养殖池中添加大量的农家肥、绿肥、生活污水以及豆渣、酒糟等物质,等养殖池中滋生大量细菌后就可以养殖水蚤。
3、进行养殖
在养殖时一定要将水蚤接种到养殖池中,首先准备塑料瓶等可以盛水的容器,然后从河水中捞取水蚤,并将其倒入养殖池中即可。养殖的过程中还需要向池中添加清水,使水面高度到达50厘米左右即可。
4、提供养分
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水体颜色变化,如果水面上漂浮1层绿色的薄膜,则表示水中的养分充足,这时就不需要补充养分。如果水体颜色是青色或者淡黄色,则表示水中养分不足,需要向其中添加有机肥或者麦秸、稻草等物质。
水产藻种培育
一级培养:在0.5~5升的三角瓶中进行。一般在屋檐等无太阳直射却有足够光线的地方,务必通风阴凉,一般气温不超过32℃,光照强度不超过10000勒克斯。建议有条件的养殖场购置高压灭菌锅。
二级培养:在4~50升,可以在5升的三角瓶进行,也可以在白色塑料桶内进行,高温季节一般在5升三角瓶内进行,便于将三角瓶搬动到适宜场所培养。从250毫克的一级藻种开始,随后扩展到2~4升的三角瓶内开始二级培养。每天从二级培养液中取出200~400毫升用做继代培养,余者作为三级培养的藻种。
三级培养:三级培养池可以建在楼顶,每个池大小为长2.5米、宽1.25米、高0.6米,池内贴白色瓷砖。三级培养池上面有铁架,铁架上覆盖太阳网做成凉棚,既避免太阳直射入池内,又保证通风,采用培养池+缸外过滤器+冷水机串联模式进行三级培养。培养前应进行彻底消毒。可在过滤海水中加入25毫克/升的次氯酸钠消毒,打开缸外过滤器使用循环,消毒过滤器与冷水机。培养前应测定是否氯残留。残留的氯可以用过量的、蒸馏水配制的硫代硫酸钠溶液还原。进行金藻培养时,三级培养一定要注意添加维生素。
鱼塘培藻要注意什么问题?
对于新建的鱼塘,水体中缺乏天然有益的藻类种子,所以通过引入富含有益藻类的表层水后,每三天左右,施用一次肥,如氨基酸肥水膏,或是酵素肥、多肽硅藻肥等,就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并五六天左右施用一次菌种,如芽孢、酵素、乳杆菌等。在施肥的过程中,要讲究的就是少量多次,一次施用很大的剂量,远不如把同等的剂量分成几次来施的效果好。
藻类养殖技术
1.产生裸藻水华的水环境:裸藻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静止无流水的小水体中,并在其营养充足时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成为水体中优势和迅速占领整个水表面。根据这几年的调查发现,每年均有较多的鱼塘出现裸藻水华,而面积较大的水库、流水沟、江河很少发现。
2.裸藻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和季节:裸藻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且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0—35℃,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尤以6、7、8、9月份生长最旺盛。
裸藻水华的防治方法
1.生物法:适用于较难换水的养殖塘。根据适者生存的自然淘汰法,可选用繁殖快、根系较发达的水草,例如水葫芦及水浮莲,由于其个体较大、根系发达、繁殖快,很快可控制水体的上层,从而抑制了裸藻的生长。具体操作:①甲鱼池种上水葫芦1/3水面,水葫芦成活后,5—6天以后可消除裸藻水华。②养鱼塘(不适选水葫芦,因为很容易被草鱼连根带叶一起吃掉)最好选水浮莲,5—6天后即可消除水华。
2.大量换水、形成微流水:由于裸藻喜在有机质丰富、静止无流水的小水体生活,大量换水能改变这种环境,使得裸藻不易在流水中或新水中繁殖。此法适用于抽水较易的静水体,一周后可消除裸藻水华。
鱼塘如何培育藻类
塘鲺,又名塘角鱼,学名胡子鲶,在分类上属鲇形目、胡子鲶科。属于热带、亚热带鱼类,广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养殖区域集中于南方,尤其在广东省较多,在江门地区,粤西的茂名湛江一带,粤东的梅州一带都有养殖,其中以江门市崖西一带最为密集,仅崖西区域,占据整个广东养殖的20-30%。在南方主要养殖的品种为本地塘鲺和埃及塘鲺(革胡子鲶)。
一, 塘虱的生态习性
塘虱鱼,体长一般20厘米以上,体重150~250克,最大约500克。塘虱鱼原系野生鱼类,栖息于河川下游、田野、坑塘、沟渠等处。最适生长温度20℃~33℃,杂食性,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
生来凶猛,属夜行性动物,性喜成群,怕光,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食量大,贪食,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昆虫、小杂鱼、虾、贝类等。多在夜间活动和取食,白天则潜入水底或洞穴中。
人工饲养后,亦能在白天摄食,食取部分植物性精饲料。塘虱鱼适应能力强,可在小水体和低溶氧的环境中成长,且病害较少,饲料来源广,容易养殖,成本较低。
本地塘鲺的体形与其他鲶鱼相似,个体偏小,体色呈土黄色或黄色,属底栖鱼类,喜暗畏光,白天活动少、多潜伏在水底,夜间活动频繁,钻穴营居,常数群居一穴。它喜温怕冷,耐寒力较差,低温临界温度为7-8℃,最适生长水温22-32℃。耐低氧能力强,在溶氧量为0.8毫克升以上即能正常生长,可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食小杂鱼,虾、螺、蚌动物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与其它鲶鱼相比,生长速度较慢,当年鱼苗可长至20—25厘米,体重100—150g;第2年可长至25—34厘米,体重250—300g。
埃及塘虱的食性与生物特征和本地塘鲺相似,但生长速度和体型比本地塘鲺要大得多。当年鱼苗经过3--4个月的饲养新技术,体重普遍地可达250克以上,最大个体可达750克以上。
二,苗种培育
1,水花培育池塘的准备。
(1) 清塘
开花的池塘不宜过大,一般2-5亩即可,在水花下塘前的10-15天左右,清整好池塘,同时做好清塘工作。清塘可以选择生石灰,茶麸,漂白粉等清塘
生石灰的干法清塘用量为50-75千克,茶粕清塘每亩的用量为30千克作用。
(2) 加水
水花培育池塘一般注水70-80厘米,注水时需要使用60-80目的网目过滤,以免敌害生物的进入,施适量有机肥或者绿肥培养生物饵料,待清塘药物药性消失,经过试水无问题之后即可放苗。
(3) 解毒。
在珠三角地区,池塘主要水源为河涌水,水质条件不是很理想,故清塘后进水,在下苗之前,必须进行解毒处理,确保下苗安全,建议使用碧水爽500-1000毫升每亩进行净解毒处理
(4) 饵料生物的培育
泥鳅水花的开口饵料以轮虫最好,也可以投喂人工开口饵料,因此,在水花下苗之前,为了确保开花的成活率,必须做好饵料生物的培育,一般在水体解毒后次日施用“苗种培饵氧吧(氨基酸速溶粉)1包/亩+藻种(主要成分为脱氮菌调和粉)100-200克+ 水美(主要成分为磷酸氢钙)100克/亩”,(具体施用量要根据水花的灵活掌握,新塘或者沙质塘还要加虫酵素(发酵料)1公斤/亩),这时则是投放水花的最佳时间,因为水花要求水质相对'清爽',不宜过老及大量浮游动物长起后下池,而是应当在下花后2-3天浮游生物达到高峰。
2,水花的运输
水花一般使用鱼苗袋打氧气运输。在水花的运输过程中,可以在苗袋内加入苗种免疫浸泡剂,每立方水使用30-50毫升,提升水花的体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水花的下池
塘虱苗下塘前的处理:如用塑料充氧袋装运来的鳅苗,放养时应注意袋内、外温差不可大于2℃。可将装苗袋漂浮于水中,使袋内外温度接近后(约20分钟),向袋内灌池水,让苗自动游出。
放苗时间:以晴天上午9-10时为佳。
放泥鳅苗前需要检查池塘中是否有蜻蜓幼虫、水蜈蚣等天敌。以免大量繁殖对水花和鱼苗的培育造成较大威胁。必要时,可以在池塘周边使用围网,避免敌害生物的进入。
下苗前2-3小时可以全程泼洒有机酸500-1000毫升每亩,有助于缓解水花下池后的应激。
水花苗的放养密度:视水质,池塘条件灵活调节水花的培育密度,培育密度控制在每亩20万尾左右。
5,水花的培育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放入苗池前,可以先将水花放入暂养小网箱内,每万尾鱼花用“鱼美(主要成分为黄豆粉等)10克+安多(复合维生素)10克+酵母多糖10克”喂饱水花,待水花吃饱后在上风口放入池塘。)蛋黄等人工饵料进行投喂,饱食后下池,有助于水花成活率的提高。
刚下塘鱼苗必须要有充足实物来源,前3-5天能否保障所有鱼苗摄食,是标苗成活率的核心影响因素。
放苗1-4天内鱼苗主要摄食池塘的有益菌类、藻类和浮游动物。当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不足时,塘虱水花得不到充足的饵料,成活率就会降低,因此在下塘当天开始全池泼洒“鱼美剂”,10-20克/万尾/次。以后每天投喂3-5次,每10万尾苗每次用 (“鱼美剂”200-400克/亩+安多(复合维生素)200克/亩+酵母多糖100克/亩),具体用量要根据鱼苗的长势灵活增加其他塘虱苗期粉料等人工饲料。直到苗种出售。
刚下塘的前三天每次投喂量一定要足够,每天投喂次数3-5餐为好。
防止水体老化:每隔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5-10厘米左右,每五天补一次营养和菌种“苗种培饵氧吧1包/亩+藻种100克+水美100克/亩”。
饲喂2周后,就要改为以投饵为主。开始可撒喂微末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的混合,经过几天,逐步过渡到颗粒饲料。
开花的过程中,亦可以全程投喂粉料,每10万鱼花使用2斤料左右每天,每天投喂3-5次,每天视鱼苗的生长情况逐步加量10%-30%,直到15天后开始逐步转喂颗粒料。
塘虱属于肉食性鱼类,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大小相残非常厉害,故在仔稚鱼阶段的饵料一定要充足,达到3公分后,及时分筛。
敌害生物的管理:池四周用沙龙网或塑胶板密围以防敌害侵入,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收获时能完全排干。 放苗前须将池底晒干后泛入新水,水深20~30cm,池底置放长约15cm 的小塑胶管让其躲藏休息或在池中种植不超过总面积的1/2 的水浮莲、浮萍等。
鱼苗放养鱼种放养根据养殖要求确定放养时间,放养密度可放养体长3~5cm 的鱼种60~200 尾/m2,且同池中放养的鱼体规格大小要一致,必要时在放养前要对鱼种进行分筛。
6,水花培育过程中常见病害的处理
气泡病:水花下池前1小时使用“苯扎溴铵30-50g/亩”能最大限度防治气泡病。
寄生虫病:常常导致鱼花出现白嘴白尾的症状。水花下池7天左右,全池泼洒“纤灭100克+原虫膏150克=1亩”,连用2次。
下塘十天后,苗种的体质还处在比较弱的阶段,水体里沉积了残饵正好适合寄生虫的生长和侵袭,这时需要后天补上可抗寄生虫侵袭的铠甲,内服纤灭3-5天可保苗种安全度过第二关。
治疗白头白嘴:使用“虫虫草100克+原虫膏200克+浓戊二醛125毫升=1亩”。
保肝护胆稳加料
由于鱼苗在幼鱼期消化、代谢和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在转料时很容易出现腹水、肠炎。因此在转料时使用活力团(EM菌,投喂量的2%拌料)连续拌料4天。提高肠道的消化吸收效率,增强鱼苗的免疫力和体质,内服后加料稳定。
塘鲺标苗塘一般没有增氧机,增氧剂的使用就会非常重要,判断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缺氧死亡。最先出现缺氧时间为水蛛大量繁殖时,这时要及时使用粒粒氧增氧。在养殖过程中判断鱼苗是否缺氧的方法就是观察鱼苗是否集群。如果鱼苗集群,使用粒粒氧后鱼苗散开,就说明是缺氧造成。否则,有可能是虫害引起,鱼苗缺氧的时间段集中在傍晚和早上。
二, 鱼种培育
到鱼苗培育结束时,鱼苗的规格为2.5~3厘米,如果把这些鱼苗作为成鱼养殖的鱼种,成活率低,高产稳产没保障。因此,要进行二级培育,把鱼苗下池培育20~30天,培育成5~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适应成鱼养殖的需要。
鱼种培育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小水体培育;二是将小规格鱼种放入一个适当面积的普通池塘培育。
1、培育池地建造:暂养池宜建在大塘边靠近水的地方,依规模而定,一般每亩大塘需配备10-20平方米的水泥池或者小土池。水泥池底部及池壁用水泥浆抹平,池深1。5-1.6米。池底铺一层20厘米厚的淤泥。经晒底消毒后,便可加水.池底放置竹筒、瓦管、石块作为洞穴,供鱼种栖息,池内种植水葫芦遮阳或在池上设置遮阳网;水源充足。同时设进水口、排水口和水位控制口,池底向排水口一端倾斜,池底高的一端设进水口。在排水口的出水口处设集苗池。水位控制口兼作溢水口,用40目筛网封住溢水口。
培育池一般加水50-60公分左右。注水时间筛绢过滤,严防敌害入池,然后施入肥水产品,使池水呈淡黄绿色,试水无问题后再放入鱼苗。
鱼苗消毒:鲶于进入池前,应用20ppm的聚维酮碘溶液液浸浴10-20分钟,进行消毒杀菌。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视水质及饲养管理条件而定,通常体长3厘米左右的鲶鱼苗,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0尾左右,若计划培育成更大规格的鱼种,密度可低些。要注意同一池子一定要放养同一种规格的鱼种,避免出现大吃小的现象。养殖过程中每隔10天左右要用鱼筛把长得特别快的鱼种筛出放入其他池子养殖。
4、合理投喂:经“勤投少喂”为原则。标苗期投喂的量和方式,决定了苗的规格分化程度。鱼种培育阶段以投喂塘虱鱼种阶段的配合饲料为主,投饵要做到定时、定质、日投量为鱼体重的5-8%,每次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度,可用盆或网片搭成几个食台,分布池塘四周,放入后沉入水中让鱼苗吃食。
5、日常管理:要保持苗池水质调节清新,呈黄绿肥嫩。日灌注新水30-50%左右。如苗池水质调节有污染迹象,应立即加注新水80%,并进行冲氧。同时,应密切观察鱼苗活动情况,注意做好鱼疾病防治工作。对主要因水质调节污染、细菌繁殖侵主鱼体所引起的鱼疾病,如水霉疾病、肠胃疾病、气泡疾病等,可用下法防治:(1)加注新水;(2)下池前1小时使用苯扎溴铵50-100毫升每亩米全池泼洒。可以预防气泡病。(3)定期内服虫虫草,纤灭等驱虫的中草药可以预防车轮虫等常见的寄生虫,定期内服EM菌和VC,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肠道的功能,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养殖基地
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