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蟹苗脱壳成活率,蟹苗养殖最后一次脱壳
蟹苗养殖最后一次脱壳
1、脱壳时间:第1次脱壳时间为清明节前后,第2次为谷雨前后,第3次为小满前后,第4次为夏至前后,第5次为立秋前后,之后每隔14-60天左右才会脱壳1次。
2、脱壳次数:大约为18次,大眼幼体至蟹苗需脱壳5次,蟹苗至仔蟹需脱壳3次,仔蟹至幼蟹需脱壳5次,幼蟹至成蟹需脱壳5次。
蟹苗养殖最后一次脱壳是什么
螃蟹的外壳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扩大,因此克服难题的方法就是脱壳。
在脱壳之前,螃蟹先将硬壳中的碳酸钙吸收到体液中,当壳里长出一层柔软的皱折后,旧壳裂开脱落,身体再将皱折撑开成新壳,注入碳酸钙以使其硬化。
螃蟹一生中脱壳约18次,大眼幼体到蟹苗脱壳5次;蟹苗到仔蟹脱壳3次;仔蟹到幼蟹脱壳5次;幼蟹到成蟹脱壳5次。
而每一次脱壳都是螃蟹生长发育的结果,当机体组织生长及营养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要进行蜕壳(皮)。
螃蟹脱壳后怎么养
寄居蟹蜕皮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才可恢复,一年通常要蜕皮两到三次。这种动物外形像虾又像蟹,身体比较长,在我国的黄海和南方沿海地区都能见到,尤其是在沙滩或石头缝里。大部分品种左右是不对称的,而且腹部比较柔软,食性也比较杂,放在鱼缸里可以起到清洁工的作用。
蟹苗一壳脱早了有影响吗
稻田毛蟹不需要什么繁殖方法。他能自然繁殖了。螃蟹在被驯化前被人工养殖和人工繁殖前也是野生动物,也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虽然自然界中螃蟹长到成年是很难的,螃蟹一次可以产出数万甚至数百万粒,而且孵化率很高,能达到90%左右。刚孵出的幼体看上去很像水蚤,需要经历五次蜕皮后才会变成蟹苗。这样也弥补了蟹苗不容易长到成年的不足。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1、养蟹稻田准备
养蟹稻田需要防逃设施。田埂要求高60厘米,宽40-50厘米,在田埂上覆双层塑料薄膜即可。也可在稻田四周围起光滑的石棉瓦或聚乙烯网片防逃。进出水口也要装防逃棚。在距田埂3米开挖环沟,养蟹苗、蟹种的环沟宽1米、深0.8米就可。养成蟹环沟宽2-3米、深1米。田中间也要开沟、开溜(蟹塘)。沟宽50-60厘米、深50厘米,养成蟹可加宽到1米、深60厘米。溜的面积8-10平方米、深1米。沟、溜约占稻田总面积的30%左右。养蟹田以2-3亩为一个养殖单元为宜。
2、苗种放养
培育蟹种每亩放养蟹苗0.5千克。养殖成蟹则每亩可放养个体重为10-15克的蟹种1500-2000只。也可利用当年早繁蟹苗,放到温室里强化培育后,5月再放进稻田,可以缩短养殖周期。
3、螃蟹的饲养管理
日投喂1-2次,一般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特别饲养成蟹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饵率为3%-5%。投喂点应在预先设置的食台上或蟹沟两侧的岸边。投喂时要注意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因河蟹有打洞习性,发现漏洞及时堵塞。暴雨时注意防涝、螃蟹的逃逆,干旱季节注意缺水。正常情况下稻田水深保持6-10厘米。为保持水质的清新,要经常换水,6-7月可每周换水1次;8-9月每周换水2-3次;9月以后可每5-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3-1/5。另外饲养期间每隔10天在沟、溜中施1次生石灰,使水呈5-10毫克/升。
蟹苗第一次脱壳几月份
螃蟹脱壳大概需要一个星期左右。螃蟹一生中脱壳约18次,大眼幼体到蟹苗脱壳5次;蟹苗到仔蟹脱壳3次;仔蟹到幼蟹脱壳5次;幼蟹到成蟹脱壳5次。而每一次脱壳都是螃蟹生长发育的结果,当机体组织生长及营养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要进行蜕壳(皮)。
蟹苗要养多久
蟹生长分为8个时期:
1、受精卵期
大闸蟹产卵时间一般都在12月至次年3月。由于冬季温度很低,受精卵发育很慢,通常要到开春气温回暖的时候,蚤状幼体才破壳而出。现代大闸蟹以人工养殖培育为主,在人工环境下,这一过程可以缩短。在母体中破壳的蚤状幼体会从母蟹腹部脱离,开始独立的生活。
2、蚤状幼体期
刚孵化出来的蚤状幼体,外形很像是水蚤。在这个阶段它要经历五次蜕皮,通常时间在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发育成蟹苗。蚤状幼体对光特别敏感,因而喜欢在早晚时候出来觅食活动。它一般前期以单细胞藻类为食,后期变成杂食性动物,以轮虫和无节浮游生物为食。
3、蟹苗期
蟹苗阶段,大闸蟹的复眼开始显露出来,身体的刺和尾叉都以消失,而取而代之的是5对胸足和腹肢。由于蟹苗的身体样貌开始像大闸蟹成蟹发展,其腮部也发育完全,是以蟹苗开始像淡水区域洄游。有了螯足之后,蟹苗开始捕捉比水生动物,身体成长也进入了一个快速时期。
4、豆蟹期
蟹苗蜕皮后一次后,就进入豆蟹阶段。在这个阶段每隔5-7天蜕一次壳,体型也越来越像成蟹。因其个小,像颗黄豆,俗称“豆蟹”。豆蟹对水质很是敏感,一旦水质不好,就会逃之夭夭。它喜欢吃水生管状植物和新鲜的鱼虾。
5、扣蟹期
这个阶段的大闸蟹体重已经达到了25克左右,外形已经与成蟹没什么区别。扣蟹会洄游到食物丰富的湖泊和江中定居下来。蟹农们养殖的时候也喜欢买这种扣蟹进行投放,这样养殖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6、黄蟹期
当幼蟹成长到50克以上时,因其背部呈现黄色,俗称“黄蟹”。这个阶段的大闸蟹身性好斗,成长速度也很快,需要大量食物,在同类蜕壳时间也会以同类为食。蟹农们应该要注意多投放螺丝、小鱼等食物,养殖密度也要有所控制。
蟹苗脱壳期间饲料需减量吗
不少。
脱壳是甲壳类动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生理现象,对螃蟹养殖而言,决定全年高产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第一壳决定存活率,最后一壳决定规格。从放苗之日起,我们就必须根据河蟹的生理和生长特性精心呵护,科学管理,尤其是蟹苗放塘后第一次脱壳,更是决定了今年河蟹养殖的成活率。
蟹苗养殖最后一次脱壳怎么办
河蟹第一次脱壳一般在3月底4月初,主要是水温在15度以上持续一周,基本就要脱壳了,所以做好前期养殖的管理。
脱壳前的准备:可以泼洒葡萄糖酸钙10~15亩/袋,葡萄糖酸钙易溶虾蟹吸收快,促进硬壳;高能补充水体营养,一般7~10天泼一次,有利于河蟹第一次脱壳的整齐度。
蟹苗脱壳时间
苗得要适应一段时间,所以也会出现蜕壳迟的情况。建议大家放苗的时候及时补充维生素及营养物质,修复其体质。
蟹苗到塘口后,因为水温低,部分养殖老板认为蟹苗不需要喂食,或隔很长时间喂食,造成投喂量不足,蟹苗自身营养积累不够,所以出现一壳蜕壳时间迟甚至蜕壳不遂的情况。
蟹苗脱壳前能不能消毒
放养注意事项:
1、投放水质和水位
水质选择没有民用排污、化工水、农药残留等的“老水”为好,将杂草清除对池塘清理一番,并对水质进行一次指标检查,查pH值、亚硝酸盐的含量等。水位需保持在80cm左右,减少昼夜温差对蟹苗的刺激。
2、蟹苗投放前浸泡
投放前要将幼苗连同网袋一起放入浸泡液当中,俗称“消毒吐水”法。浸泡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或抗应激反应药物的水溶液。泡2分钟后取出,等待5分钟再次放入,连续3次,每次间隔时间增加2分钟。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3、投放地点、密度:
地点选择池塘浅水区。进行分散投放,密度在一亩投放700~800只幼苗为宜。
4、放养前蟹苗管理:
起网后需清洗干净蟹苗身体内的淤泥,防止进水孔和鳃堵塞。起网后蟹苗阳光暴晒和通风的状态,避免鳃丝水分蒸发和苗体打蔫。
以上是蟹苗投放的一些个人真实经验,蟹苗起网、运输和投苗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投放还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水文特征等合理选择方法,希望这个答案对您有帮助。
养竹鼠
养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