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共生养殖技术,稻渔种养实施方案
稻鱼共生养殖技术项目名称
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5+1”模式,即:村两委领办、专合组织带办、龙头企业或产业大户引办、党员群众联办、“强村+弱村”合办及入党积极分子兴办。729个示范项目,项目村党员实现了全覆盖。
南江县傅家乡杨雀村党员习洪投资240万元、整合资金30万元建起水产养殖公司,实施“稻鱼共生”项目,重点发展甲鱼、乌鱼养殖,带动附近17户32人就业,公司年纯收入预计达100万元。“合作社优先流转党员的土地,优先安排党员在园区务工。”习洪说,每名党员群众可年增收1000元左右。
按照统一注册、统一架构、统一章程、统一挂牌“四统一”原则,每个建卡贫困村规范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确保项目保值增值。按照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当年产生的净收益,扣除20%的滚动发展资金、5%的贫困党员兜底分红、1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10%的管理人员奖励,剩余的55%按照投入主体持股分红。项目见效后每村集体每年可增收5万元,贫困党员人均可增收500元到1000元。
稻鱼共生农业分布
云南西双版纳养殖的罗非鱼最多,据了解,普文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平均水温26摄氏度,是西双版纳州水产养殖面积最大的区域,主要以罗非鱼为主,养殖面积达15797亩,年产值可达2.3亿元以上。
今年,普文镇创新种养结合新模式,由党委政府牵头联合农业部门,在100亩鱼塘上,选用14个优质稻品种,开展鱼塘浮板“稻鱼共生”栽培试验示范。
稻鱼共生养殖技术项目名称是
3—4月,宣传发动阶段: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制发宣传资料,乡镇负责面积任务落实; 4—5月,技术部门负责技术培训,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完善稻田基础设施建设。
5—6月,苗种投放阶段:完成稻田养鱼基础设施和技术措施,免费发放鱼苗,实现鱼苗入田; 6—10月,技术管理阶段:推行健康养殖,实施技术服务,实现稻鱼共生; 10—11月,验收阶段。
稻鱼共生养殖技术项目名称是什么
1、稻田养鱼属于稻鱼共生生态系统。
2、稻田养鱼,是一种典型的稻鱼共生的农田生态系统。系统中,水稻、杂草构成了系统的生产者,鱼类、昆虫、各类水生动物构成了系统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3、稻鱼共生系统,通过内部自然生态协调机制,实现系统功能完善。系统即可使水稻丰产,又能充分利用田中的水、有害生物、虫类来养殖鱼类,综合利用水稻田的一切废弃能源,提高生产效益,不用或少用高效低毒农药,以生物防治虫害为基础,减少了化肥与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生产优质鱼类和稻米。
稻渔综合养殖
近日,清新区发布2021年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清新今年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00亩,实现每亩增收1500元以上,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30%以上,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水平以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逐步提升。
方案指出,将利用补贴资金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包括稻鱼、稻虾、稻蛙、稻蟹),并于2021年9月份前投产。清远市财政局下达专项资金48万元,按实际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平均分配原则实施补贴扶持,原则上每亩补助不超过800元。
稻蛙鳅共养殖技术
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上颌有齿,一般有犁骨齿。肩带固胸型,椎体参差型,荐椎横突柱状;指趾末端二骨节间没有间介软骨。鼓膜明显隐于皮下,皮肤光滑或有疣粒。舌一般长椭圆形,后端大多具缺刻。每亩大概可以养40万只左右!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注意事项!
青蛙养殖技术
1、养殖条件
(1)场地选择:青蛙喜欢安静的环境最好选择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干净地势略高的位置,还要有杂草丛生、温暖潮湿的环境,单个养殖池面积以200平方米起,采取生态立体养殖。
(2) 温度:青蛙生长适温为20~30。C,温度降至10°C以下时摄食与活动逐步减弱,降到5°C以下时开始冬眠,水温超过32°C以_上时活动明显减弱,温度超过35。C时会导致青蛙陆续死亡。
(3)光照:光照对蛙体新陈代谢、生长、生殖均有促进作用,但是青蛙怕阳光直射,因此养殖时要注意光照环境。
(4)水质:水源的好坏,直接影响蝌蚪的成活率及后期青蛙的发病率,蝌蚪时期要求达到渔业水质标准。
2、养殖池建设
青蛙养殖池的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条件而定,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1) 稻田养蛙:场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肥力偏差的稻田,四周要设围墙,墙内壁抹光滑,防止青蛙逃逸,水深10-20厘米,稻田的进出水口设置闸网,以拦阻蝌蚪外逸,在田中另设孵化池,池上设网,以防来自空中的敌害。
(2)养殖场的设计
根据青蛙的不同发育期,需要建设不同的养殖场,一般有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及成蛙池。
①产卵池、孵化池:以200平方米为:例,其中在池当中修建宽1.8m,深度0.35m孵化池,池内要保持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时要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青蛙产卵和受精卵孵化,场地建设不同孵化池也有所不同。
②蝌蚪池:采斜坡式,高低落差0.25m-0.35m左右,需遮光饲养,泥土地边用黑色塑料布铺上,以便清洗池底,并能吸收阳光增设水温,促进蝌蚪生长,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③幼蛙、成蛙池:青蛙不常栖于水中所以池里的水域不宜太多,应多留陆地以供栖息,池以长方形为好,池里设3-4条注排沟。
3、育苗技术
(1)种蛙选择: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最好是经过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
(2)种蛙放养:种蛙在9~10月份放养,经过选择后的种蛙按1只雄蛙2-3只雌蛙的比例放入产卵池待产,产卵池中要放置水草或种水莲花,其数量约占水面的三分之一,种蛙在第二年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3)青蛙的交配交卵:种蛙在平均气温达到16~20°C时开始自由抱对,抱对3~4天就会产卵,产卵时间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点至1点。
(4) 采卵及孵化:采卵时间在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捞卵网和盛卵网将蛙卵连同附着的水草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孵化池内,卵块颜色较深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必须朝下,如果方向搞错,对孵化率有很大的影响;在孵化期,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C之间。
4、蝌蚪的饲养和管理
(1) 投喂活饲料:蝌蚪的饲料要根据蝌蚪的不同生长时期而供应,5天以后开始取食浮游藻类,可以供应些豆浆、少量蛋黄、水蚤、空心菜、木瓜等,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水质,也可以喂些厕所中的粪蛆或用沙头鱼繁殖的蛆。一般在养殖20天左右后肢开始长出,约经50天又长出前肢,整个蝌蚪时期为60天。
(2) 投饵料要足:由于蝌蚪在缺食情况下会以大吃小,互相残杀,因此投放饵料要充足,使蝌蚪随时都有饵料可食。
(3) 温度控制:养殖池的水温应保持在23- 25°C。
5、幼蛙和成蛙的饲养和管理
(1)养殖池的水温在20-28°C为适,水质要清洁,池中留三分之一的陆地供幼蛙栖息。
(2)青蛙有强吃弱的弊害,应分级饲养,把同样大小的青蛙圈在一起饲养,更应投足饵料,让它们都能吃饱,才不会互相残食。
(3)幼蛙饵料主要是蛆、小鱼、红虫小虾、蚯蚓等,成蛙饵料较为广泛,如蚯蚓、蛆、蜗牛、红虫、甚至死鸡、死鸭及动物五脏等,如果动物饵料不足,还可以掺些混合饲料。
(4) 青蛙喜欢在水中捕食,所以应把饵料投入池水面上,方便青蛙捕食。
稻虾鱼共生养殖技术
前些年,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各地方大力推广石油农业(以化肥和农药增加产量的农业方式),粮食的产量短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却也导致了农村资源消耗严重和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
现在,为了促进农村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少的南方水稻种植区兴起了“虾稻共生”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式。据说,“虾稻共生”可以提供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土壤和水资源污染的恢复。“虾稻共生”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好处呢?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虾稻共生”?
虾稻共生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即在稻田的四边挖沟,中间种植水稻,实现小龙虾和水稻在同一个稻田里同生共长。
一般是在每年的8~9月,农田里的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在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到第二年5月左右可以收获成虾,收完成虾补放幼虾。6月左右就整田插秧,9月左右收获成虾的循环过程。
“虾稻共生”有什么好处?
1.既能给农田增肥,又降低病虫害。
虾稻共生,只给小龙虾少量投喂,吃不饱的小龙虾会到稻田寻找食物。小龙虾不但会吃掉杂草,还会吃掉害虫和虫卵,减少害虫。同时在农田里排便,给农田增肥。小龙虾的不断爬动,还利于土壤的松动,减少土壤板结,同时有效防止水稻烂根,减少病害。
2.降本增益,提高品质。
根据虾稻共生的实践发现,虾稻共生下,稻田需要的肥料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农药使用减少超过一半,大大减少了农田的投入成本,提升农田的效益。另外,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并且小龙虾放在农田里,减少饲料的投放,也大大提高小龙虾的品质。
3.提高了水稻和小龙虾的产量。
小龙虾在农村中源源不断生产有机肥,供给水稻的生长,同时也减少农田的病虫害,利于水稻的产量提升。另外一方面,稻田中的小龙虾是粗放式放养,比密集型养殖个头更大,产量更高。
4.特色农产品更受市场欢迎。
虾稻共生模式下的稻米,如今在市场上称为“虾稻米”,已经打响了品牌价值,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和喜欢。而个头更大、肉质更好的稻田小龙虾,也更获得消费者的喜欢,价格更具优势,可谓好处多多。
稻鱼共生项目实施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中,所述深鱼沟呈直角梯形状,与水稻种植区交界处斜下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中,所述深鱼沟相对水稻种植区深为0.7~0.9m,宽为1.2~2.3m。
在本实用新型的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中,所述水稻种植区内等间距设有三条纵向浅鱼沟(,一条横向浅鱼沟。
在本实用新型的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中,所述浅鱼沟相对水稻种植区深为0.3~0.5m,宽为0.5~1.0m。
稻鱼共生养殖技术项目名称叫什么
稻田里可以养什么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 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
浙、闽、赣、黔、湘、鄂、蜀等省的山区稻田养鱼较普遍,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养鱼前须将稻田堤埂加宽、加高,并拍打结实;同时挖鱼沟、鱼溜或鱼坑,并设置鱼栅。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10天为宜,每亩可养殖鱼种1000尾左右。稻田养鱼后应保持较高水层,关键是防止大雨时逃鱼 。此外,在施用化肥、 农药和烤田、耘草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生长的要求,可分片间隔施放,以免影响鱼类生长。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又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在有适口的动物性食料时,它先吃动物性的后吃草料,如芜萍与孑孓—起放入水中,草鱼先吃孑孓后吃芜萍。体长10cm以后,转入以食高等水生植物为主。目前稻田里所知的常见杂草有30-50种,其中轮叶黑藻、苦草、小茨藻、菹草、眼子菜、聚合草、嫩芦苇和禾本科植物以及淹没在水中的陆生高等植物的茎叶都是草鱼最喜吃的天然饵料。可是在没有喜食型的草料时,其他水生植物也都可摄食,即所谓迫食型草料。此外,商品饲料草鱼也很喜食。草鱼在幼鱼阶段,完全以动物食料为生,体长1cm左右的鱼苗,食物主要还是以小型浮游动物以及小型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长达夏花鱼种时,就逐步转入草食性了。草鱼种,其肠内主要食物组成为水生植物占40%-50%,水生动物和昆虫占20%-40%。据报导,取食红虫(枝角类)的夏花草鱼生长甚快,其日增重率为11.55-14.3%;取食浮萍次之,为7.3%-8.2%;取食豆饼的最慢,为4.9%。随着时间的推移,草鱼长大,杂草长出来,即被草鱼吃掉,其除草既经常又彻底。每平方米面积放2条草鱼就能控制住杂草生长,故不用人工除草和投喂任何饲料。据试验得知,草鱼的回收率为94.77%,亩产35.73kg,草鱼的成活率和亩产量均高于其他鱼类。放养种类有鲤鱼、草鱼、非鲫、鲫鱼、胡子鲇、泥鳅等。冬闲田水较深,也可养鲢鱼、鳙鱼。可单养或混养。一般稻田水浅,混养时种类不宜过多,以鲤或草鱼为主,搭配鲫或胡子鲇等。鱼种放养量随稻鱼结合方式、鱼的种类和投饵与否等而有较大变化。例如以夏花培育鱼种时,每公顷放鱼种15000~30 000尾;饲养食用鱼时,每公顷放鱼种2250~6000尾; 投饵者取高限,粗放养殖取低限; 用大沟溜稻田养鱼,放养密度可适当加大。利用冬闲田培育“夏花”,每公顷放鱼苗30万~60万尾,放养前10~15天稻田要用生石灰消毒。
养兔
养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