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寒羊上嘴唇干裂怎么回事,羊嘴唇开裂是怎么回事
小尾寒羊上嘴唇干裂怎么回事
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羊口疮怎么治疗?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病羊的带毒羊传入,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羊口疮目前比较流行,羊口疮怎么治疗?
羊口疮怎么治疗?
羊口疮怎么治疗:(1)首先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2)给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3)先将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剥除干净,用淡盐水或0.1%高锰酸钾水充分清洗创面,然后用紫药水或碘甘油(将碘酊和甘油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即成)涂抹创面,每天1-2次,直至痊愈。
(4)药物治疗:体质弱的羊只应注射地塞米松3―5mg/头,十分钟后再注射三羊开肽(羊血清)每公斤体重0.2 ml,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μg,每天1 次,连用2-3天;为防继发感染,全群于饲料中添加盐酸土霉素100g/吨,或30―50mg/kg体重(分两次口服),连用3~5天。――美国瑞普斯
羊口疮怎么预防:(1)本病主要通过受伤的皮肤和粘膜传染,因此,要保护皮肤和粘膜不使其发生损伤。尽量不喂干硬的饲草,挑出其中的芒刺。给羊加喂适量食盐,以减少羊啃土啃墙,保护皮肤、粘膜。
(2)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半月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3)在本病流行地区,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接种时按每头份疫苗加生理盐水在阴暗处充分摇匀,每只羊在口腔粘膜内注射0.2毫升,以注射处出现一个透明发亮的小水泡为准。也可把病羊口唇部的痂皮取下,研成粉末,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溶液,对未发病羊做皮肤划痕接种,经过10天左右即可以产生免疫力,对预防本病效果好。
小尾寒羊得了一次羊痘,还会再得吗?
小尾寒羊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多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病理过程。小尾寒羊羊痘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症状较轻。
小尾寒羊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多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病理过程。小尾寒羊羊痘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症状较轻。其特征是病羊皮肤和黏膜发生丘疹和痘疹,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小尾寒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霉形体引起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多呈急性经过,病死率可达45%~55%以上。羊痘和霉形体病的混合感染危害极大,造成经济效益降低,严重影响养羊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症状
病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流浆液性和脓性鼻液,股内侧呈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等。该病传播迅速,病势严重。发病率达56.6%,病死率达38.5%。临床症状病羊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结膜潮红、流泪、体温升高。有的病羊流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涕,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有浆液性分泌物,病羊发痘前体温升高到42℃,经1~4天开始发痘。开始为红斑,2天后形成丘疹,丘疹逐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水疱。水疱液逐渐变混浊而成脓痘,随后破裂或内容物干涸,形成棕色痂皮,脱痂后痊愈。全过程约4周。羊痘可并发呼吸道、消化道和关节炎症,严重时可引起脓毒败血症死亡。在口鼻、眼眶、乳房、阴囊和股内侧等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形成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步扩大形成灰白色或淡红色坚实的结节,病情严重者的结节遍布全身,眼睑肿胀、失明。呼吸困难、咳嗽,多在患羊一侧呈现胸膜肺炎变化,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磨擦音。
预防
1、注意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病原传入健康羊群,抓好膘情,适当补充维生素添加剂。
2、加强检疫,特别是引进种羊时。
3、疫区内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预防接种,每只羊接种0.5毫升,于尾根部皮下注射,注射后4~6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4、发病时对圈舍及运动场用热草木灰水等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发病羊及健康羊要隔离饲养,加强护理。病死羊要立即深埋,防止病源扩散。
治疗
1、特效方法。给病羊注射羊痘免疫血清20~50毫升。
2、对症治疗。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病羊患部。也可用忍冬藤、野菊花煎汤或用淡盐水清洗病羊患部,然后用碘甘油涂擦。还可用醋水、盐水或2%白矾水清洗患部后,注射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同时注射抗病毒药物,如聚肌胞、病毒灵等。
3、可用病毒灵、病毒唑注射液抗病毒。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卡那霉素合剂或先锋霉素、林可霉素、甲磺酸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病毒灵等,配地塞米松、板兰根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等进行治疗;体温升高者加安乃近注射液,也可用阿米卡星或恩诺沙星,每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1-2次,连用3-5天。
羊感染了巴氏杆菌,该怎样治疗?
羊巴氏杆菌是以非致病状态存在于健康羊呼吸道及消化道内,属条件致病菌。冷热交替、潮湿多雨等异常气候造成机体衰弱,病原伺机侵染,内源性感染并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本病例中发病后畜主未能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有效防治措施,使该病由原本内源性传染发展至外源性传染并迅速得以传播,导致本病的暴发与流行。因此建议养羊户在此季节搞好圈舍卫生,及时清除粪尿污物,通风干燥,遮雨防晒,定期消毒,减少发病诱因。增加精料及矿物质、维生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条件的可添加益生素及保健营养药品,可抑制有害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效果极佳。
本病对青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较为敏感,首次用药须倍量且足够疗程,切忌给药1次~2次不见效就急于更换药物。配合使用地塞米松、安钠咖、安乃近等药物对制止休克,控制体温,改善循环效果甚好。须注意在使用地塞米松时,不可骤然停药,否则会导致病原复发或病症加剧,待症状缓解后以渐减剂量逐渐停药为宜。在输液时,对呼吸高度困难的病羊,要慎重输液,以免引发肺水肿窒息死亡。另外,病羊一旦出现体温下降,粪便大量潜血,心律不齐,常预后不良,可果断放弃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羊巴氏杆菌病也称羊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日前笔者接治一起并确诊为羊巴氏杆菌病的病例。该场饲养本地小尾寒羊共计215只,其中羔羊88只,成羊127只。于2009年11月下旬发病,成羊发病13只,死亡2只,羔羊发病52只,死亡8只。该羊群死亡情况有最急性死亡、急性和慢性死亡,其症状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最急性多见于哺乳羔羊,突然发病,出现寒战、虚弱、呼吸困难等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急性病羊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1℃~42℃,咳嗽,鼻孔常有出血,有时混于黏性分泌物中。
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有时粪便全部变为血水。病羊常在严重腹泻后虚脱而死,病期2天~5天。慢性病程可达3周。病羊消瘦,不思饮食,流黏脓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难。有时颈部和胸下部发生水肿。有角膜炎,腹泻;临死前极度衰弱,体温下降。对病死羊消毒、深埋并做无害化处理加强饲养管理,清除舍内和运动场积粪,对病畜活动的圈舍、场地、接触过的用具以1∶400新申抗毒威喷雾或清洗。对粪尿等排泄物用20%漂白粉彻底消毒。以百毒杀溶液清洁用具和舍内外喷雾消毒,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修筑火墙增加舍温,同时防止羊群食用冰雪的饲料。采取上述措施3天后疫情得到控制,再未复发。对健康羊及周边羊群接种用生理盐水洗掉纯巴氏杆菌菌落加入肉汤中继续增菌培养24小时,加入0.8甲醛灭活培养12小时,再加入铝胶制成简易菌苗,全群紧急接种。每只羊皮下注射2毫升。其间不得外卖和引入羊只,防止疫情蔓延。
养羊
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