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形成及危害,养殖水体氨氮高有什么影响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
对虾养殖中氨氮过高求解
对虾养殖过程中氨氮过高比较常见,我也不清楚你所说的氨氮过高是在什么时期或者什么情况下的出现的,我就针对所有的情况专门写一篇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氨氮过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离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而铵离子相对基本无毒。由于离子铵NH4+和非离子氨NH3在不同pH值条件下相互转换,因此在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同时,应注意pH值的调节。水体中的氨氮在pH值为7的中性条件下,非离子氨仅为氨氮总量的0.55%,95%以上是离子氨。
养殖过程中的氨氮来源:
1,深井水
很多地方的养殖塘都有抽取地下咸水用作水源或者用于补充水体盐度和矿物质的习惯。很多深井水的氨氮含量都很高,严重的甚至达到2.0mg/L以上。
2,肥水不当或者肥水过度
没有针对池塘具体所缺,盲目的使用水产肥料;在气温和水温较低的早春时节,使用肥水后未见起色,又加倍补肥。尤其是使用如尿素,碳铵等化肥和大量鸡粪的池塘。
3,重度消毒或者杀藻
水色较肥绿的池塘使用较重的消毒剂后,水中的藻类短时间里大量死亡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氨氮。
4,高密度标苗塘或者水中浮游生物旺盛
虾苗比大虾滤食藻类的能力强很大,池塘中的轮虫和枝角类也同样具有非常强的滤食藻类能力。高密度的标苗或者浮游动物旺盛,导致吸收氨氮的藻类被虾苗和浮游动物吃掉,同时这些虾苗和浮游动物的代谢废物又增加了氨氮的来源。有时候养殖朋友看到水色比较清,又错误的肥水,导致氨氮的进一步升高。
5,加水水源为水稻田河沟
有时候加水进来后发现水中氨氮比较高,多为水稻种植者施用了较大量的化肥
养殖过程中氨氮高的处理方法:
1, 针对深井水氨氮比较高的池塘,进水后建议把增氧机多开几天,增加曝气。施用科沐“水毒净”10亩/瓶进行解毒,利用“水毒净”中的多元有机酸和EDTA,解除深井水中重金属的毒性。解毒后引进小球藻种或者老池塘水,如此操作,等水色肥起来后,氨氮就自然被藻类吸收利用了。
2, 根据池塘水质的实际指标情况,正确的进行肥水,若出现因肥水过度导致的水体氨氮过高情况,可以选择多开增氧机的方法促进肥水速度。
3, 使用强氯精,漂白粉等卤素消毒剂进行消毒后,建议使用硫代硫酸钠2亩/斤,用于去除水体余氯残留。如果是倒藻等原因出现的氨氮过高,建议使用“优水爽”(芽孢杆菌等)5亩/包分解水中有机杂质和老化藻类,活化水体。使用“菌活一号”(乳酸粪肠球菌)发酵液泼水,20斤/亩,补充水体有益菌,降低水体PH。
4, 对于浮游动物旺盛或者高密度标苗塘,建议早喂料,多喂料,少肥水。让虾苗和水蛛有足够的食物,让水体中的藻类能够抽空生长繁殖起来。水蛛旺盛的池塘不建议肥水,建议等水蛛高峰期过了后再开始肥水。标苗的池塘等过苗后再进行肥水。因为氨氮高,很多时候,水蛛高峰期过后和过苗后,水色很快就肥起来了。
5, 进水时要多留意水源的水质,避免农田插秧施肥季节补水。尤其是有的地方福寿螺泛滥,水稻种植者甚至会使用高毒的五氯酚钠等水产违禁药品杀螺,这样的河水进入池塘后果极其严重。没放苗的池塘进了这种毒水,有的一个多月都试苗失败。
水产养殖氨氮是什么意思
在《渔业水质标准》书中规定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mg/L,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作用主要是游离氨,它的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且会随着碱性的增强而增大。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所以在水产养殖中氨氮一定不能够超过标准含量。
水产养殖中氨氮的正常指标是多少
《渔业水质标准》标准中规定非离子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 mg/L; 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 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
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物表现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水产养殖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
1、10%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片改底,泼洒复合芽孢杆菌调水,打开增氧机配合增氧;如果氨氮过高可以选择快速换水来降低池塘中的氨氮含量,换水的时候要注意池塘温度的变化避免温差大发生应激反应。可以在没每天中午换水1/3左右。
2、10%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片配合增氧剂改底可以快速降解氨氮,同时抛洒Vc泡腾片减少应激,打开增氧机效果更好。池塘中的藻类也会吸收大量的氨氮,氨氮升高的时候光合菌培不起来了,泼洒光合细菌,通过光合细菌吸收池塘中的氨氮。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主要转化途径
总氮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硝氮NO3-、亚硝氮NO2-和氨氮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很明显,氨氮是总氮的组成之一,至于比例关系,这个比较不好确定一定是多少比例的关系.
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氮几种形式存在.有机氮通过氧化和微生物活动可转化为氨氮,氨氮在好氧情况下又可被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是氨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水中亚硝酸盐含量高,说明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硝酸盐氮是含氮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
养殖水体氨氮的处理
鱼缸消除氨氮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起硝化系统,有了硝化细菌的水,晶莹透亮,鱼儿健康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措施
水产养殖氨氮标准为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摄食降低、生长减慢、蜕壳不遂、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水生生物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方法
氨氮是鱼类养殖过程中,鱼类食物残渣粪便大量淤积塘内形成的有害气体。影响鱼类生长,造成鱼塘缺氧,产生各种病害。因此,平时加开增氧机增氧调节水质很关键。
冬季开塘后的清淤是从根本上解决氨氮超标的重要措施。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要点
在《渔业水质标准》书中规定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mg/L,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作用主要是游离氨,它的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且会随着碱性的增强而增大。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所以在水产养殖中氨氮一定不能够超过标准含量。
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