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节虾池水质
怎样调节虾池水质?
虾池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掌握水色、水质变化,通常采取加水、换水,开机增氧,使用生物制剂等方法,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是促进青虾生长、减少病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良好的养殖水体,要求水色以绿藻、隐藻、硅藻等优势藻类形成的绿色、黄色或黄褐色为主,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因投饵、施肥和排泄等因素,造成水质的变化,这就要求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不断调节水质,为青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水质调节包括多方面的指标,如透明度、酸碱度(pH)、溶氧量、有机物耗氧量、碱度、硬度以及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养殖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调控水质,如加、换新水,应用微生态制剂,适时增氧,合理设置水草,保持一定肥度的水质,泼洒生石灰等,达到肥、活、嫩、爽的水质要求。
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极重要的环节。水质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对虾养殖的成败。
水质因子对养殖的影响
养虾水体的水质指标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色的味道和透明度等来表示。
溶解氧不仅是保证对虾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应低于3.5毫克/升。氨氮和硫化氢是对虾养殖的有害物质,其在水体中的浓度和含量分别应该控制在0.5毫克/升和0.1毫克/升以下。pH值是反应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和水体中浮游生物含量、溶解氧含量等有密切的关系,又影响着氨氮和硫化氢的含量,在对虾养殖中pH值应控制在7.6
-8.8
为宜。透明度是反映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有机腐屑数量的一个间接的物理指标,对虾养殖中一般应前期透明度低一些,后期高一些,大约控制在30-60
厘米之内。味道是说明池塘底层水,特别是底泥是否有腐败有机物质的指标,如果水体发黑,有腥臭味,说明水下腐败的有机物质太多,容易引发病害。
水质变化的判断与辨别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色及其变化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1、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硅藻、新月菱形藻、小球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等,水色呈红棕色。红棕色是养虾的最佳水色,这些藻类都是对虾的优质饵料。
2、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绿藻,水体呈淡绿、翠绿色。绿藻能大量吸收氮,净化水质,也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3、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金黄藻,水体呈淡黄、金黄色,也是养虾比较好的水色。不过,暴雨后泥土注入虾塘也会使水出现黄色,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判断。
4、如果水体呈暗绿色则含兰藻较多,如果水体呈黑褐色则含鞭毛藻、绿藻、褐藻等较多,这些都是有机质过多的征兆,是不好的水色。
5、如果水中轮虫、桡足类占优势,水体就呈现白浊色,它会使对虾的成活率下降。
6、如果水中浮游生物过少,水过瘦,水体呈澄清色。清水表明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如果纤毛虫、夜光虫较多,水呈红色,易造成缺氧、发病。
通过观察对虾的活动情况,可判断水体中溶解氧情况。水体缺氧的预兆是:水体透明度小于30厘米或大于80厘米;对虾白天在水面上无力地漫游;水色呈浊白色;塘底黑区大、有臭味;日落后虾塘周围有很多蚊虫。另外,在夏季高温期,天气闷热无风,或连续阴雨天也容易缺氧。这时就要及时开动增氧机、加水、换水或使用增氧剂。
虾池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掌握水色、水质变化,通常采取加水、换水,开机增氧,使用生物制剂等方法,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是促进青虾生长、减少病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良好的养殖水体,要求水色以绿藻、隐藻、硅藻等优势藻类形成的绿色、黄色或黄褐色为主,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因投饵、施肥和排泄等因素,造成水质的变化,这就要求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不断调节水质,为青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水质调节包括多方面的指标,如透明度、酸碱度(pH)、溶氧量、有机物耗氧量、碱度、硬度以及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养殖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调控水质,如加、换新水,应用微生态制剂,适时增氧,合理设置水草,保持一定肥度的水质,泼洒生石灰等,达到肥、活、嫩、爽的水质要求。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300斤水放多少海精盐适合大虾存活?
要养好虾,首先要养好水”。在养虾过程中,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的沉淀积累(如残饵、虾的排泄物、动植物尸体、药物残留及有机碎屑等)给有害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提供了极好的生存繁殖环境,给养虾带来了难以预测的潜在危险。
如何营造良好的虾池水环境,抑制或消除有害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繁殖生长,维护虾池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减少对虾病害的发生,是广大虾农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南美自对虾养殖生产经验,谈谈自己几点做法,供同行参考:
放苗前池塘水环境管理的技术措施
1、生物彻底清塘
传统的清塘方法是:利用冬季或抓虾后空塘时间,运用机械或人工清除淤泥,这种方法不仅投资大,清塘也很不彻底,虾塘病害潜在的危害仍然存在。而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生物清塘剂(其主要成分是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等)进行彻底清塘。
其作用是通过在池塘中繁殖大量优势的有益微生物种群,达到快速彻底分解池塘有机污染物、抑制或清除有害病菌的目的,维护虾池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生物清塘剂清塘,一般在放苗前20天开始,虾池先进水20―30厘米,每亩用沸石粉30―40公斤或生石灰80―100Kg,全池泼洒,一周后,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0.5公斤/亩进行消毒。
消毒2―3天后,排干消毒池水,再进行冲洗池塘1―2次然后进水50―60厘米水位,泼洒生物清塘剂。
2、肥水
采用生物有机肥肥水法。即在放宙前7―10天时间,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选择在晴天上午8―9点钟以后,使用有机肥配合EM菌,进行全池泼洒。
一般施肥一周后,即可准备放苗。采用这种方法肥水,能够保证虾苗下塘后能够摄食到适口性好、营养高的基础饵料生物。
3、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在放苗前3―5天,选择在晴天上午9点钟以后,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开增氧机增氧48―72小时,使有益微生物迅速形成优势种群。
一般用量:光合细菌(效价为3×109个活菌数/毫升)2.0―5.0ppm,芽孢杆菌(效价为5×108个活菌数/克)0.25―0.5ppm,硝化细菌(效价为8×109个活菌数/克,)0.3―0.4ppm。
放苗后池水环境管理的技术关键
养虾就是养水已成为厂“大虾农的经验之谈。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对虾的生长与存活,因此,池塘水质管理是整个养殖管理的中心环节。水质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水质理化因子的调控
池水理化因子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盐份、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及各种重金属离子和有毒物质等。营造良好池塘水环境,首先应从这些理化因子入手,定期对养殖池水中的各种理化因子进行测验,发现超标应及时调整。
(1)水温:南美白对虾最适生长水温为22―30℃,水温低于16℃时,南美白对虾摄食停上亡:水温高于35℃,其摄食量减少。同时,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藻类的正常生长。
因此,调节水温是保证藻类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一般调节水温的方法有:
a、加深池水,
b、晴天高温季节,保持池水深度达1.5―2.0米,同时中午前后开增氧机搅动池水。
(2)pH值: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水pH值最佳范围为7.8―8.6之间。若pH值偏高则换水,或施入降碱改水灵(0.5―1.OKg/亩・米)或少量醋酸加以调整;若pH值偏低则可施入一些生石灰加以调整。
(3)溶解氧:池水溶氧量最好保持在5mg/L以上。目前,养殖南美白对虾大部分为高密度精养方式,要根据天气、水色、虾的活动情况等适时开增氧机,增加水体的溶解氧。
(4)盐份:根据美国夏威夷水产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南美白对虾的盐份需求为300ppm(0.0003ppt)。而实际的南美白对虾对盐份的最低忍受浓度为3―10ppm。
因此,在兑淡水养殖中,随着池水盐度的降低,在养殖中后期,应适量使用农用盐全池均匀遍洒,使池塘水的盐度保持在1‰以上。
(5)氨氮:我们所说的氨氮就是具有一定危害性的非离子态氨氮,一般养虾水体中氨氮浓度应低0.5mg/L。
若偏高则应换水或施入沸石粉(20―30Kg/亩)和海中宝(1.0―1.5Kg/亩・米)加以控制,平时可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同时,控制投饵量,稳定水色,控制养殖密度和保持水位。
(6)亚硝酸盐:一般养殖池塘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不能高于0.06mg/L。平要时要使用光合细菌、EM、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加以调节水质。
(7)硫化氢:虾塘中较为常见,一般养虾池塘水体中硫化氢浓度应低于0.03mg/L,若偏离应加入少量生石灰或施入沸石粉(20―30Kg/亩)和海中宝(1.0Kg/亩・米)加以调解。
也可以加入高锰酸钾及硫化铁加以中和。平时可任用光合细菌、EM等有益微生物,可以大大减二少硫化氢的产生。
2、保持良好的水色
池塘中的水色主要由水体中单胞藻及浮游动物的品种及数量决定的。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芒三为嫩绿色和黄褐色。
(1)黄褐色:主要含有硅藻,为对虾养殖的较佳水色。
(2)嫩绿色:主要含有绿藻,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为适宜水色。
危险水色有:酱油色、死黑色、乳白色、黄泥色及水面上确飞女多的漂浮物。
出现以上水色,应立刻换水20厘米以上,再进行水体消毒,通常消毒的药物为碘制剂,同时施入沸石粉20―30Kg/亩・米,消毒水体2―3天后,使用光合细菌、EM或芽孢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以改良水质。
要保持良好的水色,首先要适当换水,其次使用藻类生长素肥水,然后定期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最后定期泼汹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
3、调节水体透明度
苗期(养殖前期)的水体透明度:最好掌握在30―40厘米之间,因为这期间,虾苗主要依靠觅食浮游动物和藻类,所以,水体中要求有相应的肥度培育适口性好、营养高的基础饵料生物。
中期的水体透明度:最好掌握在35―45厘米之间,因为这期间,对虾主要摄食饲料,但也能摄食水中大型饵料生物来补充营养。
这期间对虾生长迅速,对光合作用和水中溶解氧量需求量增加,所以在这期间,水体中要掌握一定的透明殷。
后期的水体透明度:最好掌扒在45―65厘米之间,因为这期间,对虾完全摄食饲料,水体中充足的光合作用和溶解氧量显得到重要,因此在这期间,要适当延长开启增氧机时间o
4、水体消毒
水体消毒是水质管理的重要环节。养殖前期(在放苗后30天之内)尽量不要使用水体消毒剂。
在养殖中后期,晴天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应定期(10―15天)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和碘制剂两种消毒剂交换使用,消毒水体,阴雨连绵时间过长,可使用有消毒作用的中药制剂或碘制剂每3―5天消毒一次,并配合内服药如氟苯尼考、有机酸进行体内的消毒和解毒。
一般消毒2―3天后,泼洒有益微生物制剂以改善水质。
5、营造良好池塘水体微生态环境
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一般池水排换量少。养殖早期池塘水体中微生态环境变化较小,而养殖中后期,随着人工投喂配合饲料增加,残饵增多,对虾排泄物、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污染严重,对池塘水体中微生态环境破坏很大。
因此要营造良好池塘水体微生态环境,必须掌握几个主要的技术措施:
(1)使用优质鱼粉为蛋白源的配合饲料提高消化吸收率,减少排泄物中有机物含量,并实行科学投饵以减少残饵量。
(2)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促消化吸收活性酶制剂。
(3)在虾池中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并坚持定期施用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4)使用增氧机,增加虾池水体溶解氧,保持良好水色。
(5)定期施用水质底质改良剂。
养虾
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