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水蛭养殖,盘锦稻田水蛭
稻田里养水蛭应怎样养?
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育,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
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对药用水蛭的需要和开发,国内野生水蛭的资源不断减少,货源紧缺,水蛭价格节节攀升,亦有供不应求之势。
另一方面欧美消费市场很大,近年来,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也从我国大量进口水蛭,造成国内水蛭市场紧缺,价格上涨。综合国内药市行情,从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会上了解:由于人们长期使用化肥、农药,使野生水蛭资源逐年减少,因此人工养殖水蛭迫在眉睫。
人工养殖周期短,可一体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高。随着国内水蛭需求数量的激增及外贸出口创汇的刺激,人工养殖的水蛭前景十分广阔。 从今后医药市场发展分析来看,水蛭的紧缺状况短期内难以缓解,供需矛盾越来越大,靠自然资源的再生,目前也无法解决这一矛盾。
为了弥补这一自然资源的短缺,保护珍贵而有限的野生资源,人工养殖水蛭势在必行。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人工养殖水蛭营造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预料,水蛭的人工养殖作为一种时尚的新兴产业,将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目前国际医药机构已不再要求中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纯产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混合物。水蛭作为传统中药的应用,一直受到国际医药市场的青睐,尤其是欧美及东南亚等发达国家,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是我国动物药材出口的紧俏产品。
水蛭养殖的方式和方法
1、 水蛭养殖方式
不论利用房前屋后土塘、泥坑,还是在江河、湖泊,养殖方式虽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有两种方式:即野外粗放养殖和集约化精养。选择哪一种养殖方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条件差的,可就地取材,采用野外粗放养殖;条件较好的,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方式,即建立高标准的养殖池,为水蛭的生长繁殖提供较理想的生态环境,通过工厂化养殖,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
野外粗放养殖
野外粗放养殖是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圈定养殖范围后进行保护的一种养殖方式。野外粗放养殖,并不是不管不问,也要通过投放足够的种源,适当投放饵料,最后进行捕捞。一般有水库养殖、池塘养殖、沼泽地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洼地养殖及稻田养殖等。这几种方式养殖面积较大,光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投资小,收益大。但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不易管理,要时常注意预防自然敌害、防逃以及水位涨落的变化等。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两种养殖方式。
(一)沼泽地养殖
沼泽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生植物茂盛,沼泽地底层有机物、腐殖质含量较多,浮游生物、水生动物丰富。因此,只要建好围栏,即可放养水蛭。要定时进行观察,适当补充饵料。密度过大时,要适时捕捞。
(二)稻田养殖
稻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温适宜,又有水稻遮荫,从含氧量到丰富的饵料都适合水蛭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在我国大部分稻田中,都生长有不同品种的水蛭。
稻田养殖要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田土保水、肥力好的地块,四周用围栏圈围起来。在稻田的中间,根据地块的大小,挖一个或几个池塘。一般以100平方米中间挖一个1平方米的池塘为宜,同时池塘与池塘之间,以及在稻田的四周挖深、宽各约30厘米的保护连通沟,使池、沟相通。
集约化精养
集约化精养是采用人工建池、投喂饵料的科学饲养管理方式。一般有鱼塘养殖、场区养殖、室内养殖、庭院养殖以及工厂化恒温养殖等方式。这几种养殖方式放养密度较大,资金投入相对较高,要求饲养技术精细。但单位面积产出多,经济效益较好。
(一)精养的物理性质
1.透光性强,水层波动小 因为水浅,阳光可透射到池底,这样有利于浮游生物、沉水植物和底栖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因为水浅,水的上下层基本均匀,仅在刮风、温差变化条件下出现小的波动。为水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水色不定,水温呈季节性变化 水的颜色常因土质、水深、施肥种类及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而各有不同。这是因为浮游植物多时水体呈绿色,浮游动物多时水体呈黄色,腐殖质多时水体呈褐色或为酱油色,大量生长蓝藻时水体呈青绿色,鱼腥藻繁殖多时水体呈黄绿色,纤毛虫繁殖旺盛时水体又呈褐色,水蚤大量出现时水体则呈红色。
1年中冬季水温最低,春季逐渐回升,夏季水温最高,秋季逐渐下降。在1年中5~9月份水温较高,是适合水蛭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时期。1日中的平均温度,一般水温高于气温,平均温差水温低于气温,这样看来,水温比气温相对稳定。白天水温常低于气温,而晚上则水温又高于气温。
3.水体变质,则水中发出腐败臭味 如发现水体有特殊的腐烂味、臭味,则表示水体被污染,说明池底的有机物如吃剩的饵料、沉底的动植物残体、粪便等,腐败生成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此时则应及时换水或倒池清理,防止水蛭大批死亡。
(二)精养的化学性质
1.酸碱度(pH值) 酸碱度是指池塘中水的pH值。主要是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与碳酸盐类之间比率的变化。其变化幅度一般在6.5~9.5之间。pH值在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变化:黎明时,二氧化碳含量多,水的pH值下降(变酸);白天,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水的pH值升高(变碱)。实践证明,中性的水体或弱碱性的水体有利于水蛭的生长发育。
2.气体溶解量 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氨气、硫化氢和甲烷(沼气)等。一般较为重要的是水中含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当水中的含氧量大于O.7毫克/升,水蛭就活动正常;当水中的溶解氧小于0.7毫克/升时,水蛭就会纷纷爬出水面,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池塘中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水温的昼夜变化密切相关。其中含氧最多的时间是下午,这是因为水中绿色植物在此时光合作用旺盛,消耗了二氧化碳,产生了大量的氧气。而黎明时水中含氧量最低,这是因为夜晚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而动物没有停止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呼出。
3.无机盐溶解量 无机盐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等。这些盐类的溶解量对浮游生物以及其他动植物的数量,对水蛭的生长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
2、水蛭养殖的方法
野外粗放投种后自然产卵自然孵化的养殖方法,这种方法投资少,对技术经验和管理水平的要求相对来说要低一些。
人工孵化高密度精养,也就是集中产卵人工孵。小苗孵出后做前期的小苗集中养殖,在达到一定规格后再投放到大面积养殖池养殖。
【水蛭病害防治】
1.干枯病:因温度过高而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少活动或不活动,消瘦无力,可见身体干瘪,失水萎缩,全身发黑。防治方法:⑴将病蛭放入1%的食盐水中浸洗,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⑵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料投喂,增加含钙食物,提高抗病能力。⑶加大水流量,使水温降低。
2.白点病:由原生动物多于小瓜虫引起,患病水蛭体表有白点泡状物,小白斑块,运动不灵活,游动时身体不能平衡、厌食。防治方法:⑴用2毫克/升硝酸汞浸洗患病水蛭,每次30分钟,每日2次。⑵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一般每月1-2次。
3.肠胃炎:由于吃了变质食物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懒于活动,肛门红肿。防治方法:⑴用0.4%磺胺脒唑与饵料混匀后投喂。⑵用0.2%土霉素拌料投喂。
稻田养水蛭需要注意什么
在稻田的四周用3米彩钢埋1.5米深到土里防止逃跑,里面要留1条路方便投喂和捕捞!可以用网在田的四周捞螺丝,地笼按泥鳅和螺丝,或者拉网等都可以收获!
稻田养殖水蛭
水蛭的捕捉方法如下:将竹筒剖成两半,除去中间疤节,将动物血涂于竹内,再按原来形状捆好,插在水田角上或浅滩河边,让水淹没。
然后用树枝搅动田水或河水,使血的腥味四处扩散,水蛭闻腥味后即刻到筒内吮血。
次日旱晨取出竹筒,即可捕到水蛭。
稻田养水蛭养殖技术
(一) 沼泽地养殖
沼泽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生植物茂盛,沼泽地底层有机物、腐殖质含量较多,浮游生物、水生动物丰富。因此,只要建好围栏,即可放养水蛭(蚂蝗)。要定时进行观察,适当补充饵料。密度过大时,要适时捕捞。
(二) 稻田养殖
稻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温适宜,又有水稻遮荫,从含氧量到丰富的饵料都适合水蛭(蚂蝗)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在我国大部分稻田中,都生长有不同品种的水蛭(蚂蝗)。稻田养殖要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田土保水、肥力好的地块,四周用围栏圈围起来。在稻田的中间,根据地块的大小,挖一个或几个池塘。一般以100 平方米中间挖一个1 平方米的池塘为宜,同时池塘与池塘之间,以及在稻田的四周挖深、宽各约30 厘米的保护连通沟,使池、沟相通。当晒田、搁田或施肥、喷药时,要把水蛭(蚂蝗)用动物血引诱到池塘或保护连通沟里,使水蛭(蚂蝗)免遭杀害。施肥最好改为球肥深施,喷农药最好改为低毒或无毒农药。
集约化精养
集约化精养是采用人工建池、投喂饵料的科学饲养管理方式。一般有鱼塘养殖、场区养殖、室内养殖、庭院养殖以及工厂化恒温养殖等方式。这几种养殖方式放养密度较大,资金投人相对较高,要求饲养技术精细。但单位面积产出多,经济效益较好。
(一)精养的物理性质
1 .透光性强,水层波动小:因为水浅,阳光可透射到池底,这样有利于浮游生物、沉水植物和底栖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因为水浅,水的上下层基本均匀,仅在刮风、温差变化条件下出现小的波动。为水蛭(蚂蝗)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 .水色不定,水温呈季节性变化:水的颜色常因土质、水深、施肥种类及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而各有不同。这是因为浮游植物多时水体呈绿色,浮游动物多时水体呈黄色,腐殖质多时水体呈褐色或为酱油色,大量生长蓝藻时水体呈青绿色,鱼腥藻繁殖多时水体呈黄绿色,纤毛虫繁殖旺盛时水体又呈褐色,水蚤大量出现时水体则呈红色。
1年中冬季水温最低,春季逐渐回升,夏季水温最高,秋季逐渐下降。在1 年中5~9 月份水温较高,是适合水蛭(蚂蝗)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时期。l日中的平均温度,一般水温高于气温,平均温差水温低于气温,这样看来,水温比气温相对稳定。白天水温常低于气温,而晚上则水温又高于气温。
3.水体变质,则水中发出腐败臭味:如发现水体有特殊的腐烂味、臭味,则表示水体被污染,说明池底的有机物如吃剩的饵料、沉底的动植物残体、粪便等,腐败生成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此时则应及时换水或倒池清理,防止水蛭(蚂蝗)大批死亡。
(二)精养的化学性质
1.酸碱度(pH 值)。酸碱度是指池塘中水的pH 值。主要是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与碳酸盐类之间比率的变化。其变化幅度一般在6.5~9.5 之间。pH 值在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变化:黎明时,二氧化碳含量多,水的pH 值下降(变酸);白天,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水的pH 值升高(变碱)。实践证明,中性的水体或弱碱性的水体有利于水蛭(蚂蝗)的生长发育。
2.气体溶解量。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氨气、硫化氢和甲烷(沼气)等。一般较为重要的是水中含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当水中的含氧量大于0.7 毫克/升,水蛭(蚂蝗)就活动正常;当水中的溶解氧小于0.7 毫克/升时,水蛭(蚂蝗)就会纷纷爬出水面,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池塘中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水温的昼夜变化密切相关。其中含氧最多的时间是下午,这是因为水中绿色植物在此时光合作用旺盛,消耗了二氧化碳,产生了大量的氧气。而黎明时水中含氧量最低,这是因为夜晚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而动物没有停止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呼出。
3.无机盐溶解量。无机盐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等。这些盐类的溶解量对浮游生物以及其他动植物的数量,对水蛭(蚂蝗)的生长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精养的生物组成
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池塘中的生物组成有明显的区别。但一般由以下几大类生物组成。
1.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一般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动植物。它们的活动能力有限,大多是靠水体流动而被动地移动,它们是池塘生物组成的主要部分,对水蛭(蚂蝗)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浮游植物主要包括低等的浮游藻类,如夏季大量繁殖的蓝藻(微囊藻、鱼腥藻等)、绿藻(鼓藻、空球藻、团藻),春季秋季生长旺盛的硅藻等。浮游动物主要包括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它们大多是单细胞的有机体,如草履虫、喇叭虫、尾棘虫等。
2.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漂浮植物如水浮萍、芜萍等,它们完全漂浮于水面或水中。(2)浮叶植物其叶面漂浮于水面,而根生长在池塘底土中,如菱、若菜等。(3)挺叶植物其根植于泥土中,而茎、叶挺立于水面之上,如芦苇、莲子草等。
3.底栖动物:底栖动物中包括软体动物中的蚌、螺类,甲壳动物中的虾、蟹类,非浮游性的枝角类、挠足类等,还有水蛆蜕、摇蚊幼虫、蚌蟒幼虫等。
4.其他动物主要包括鱼类、蛭类、水蛇、鳖、水鼠等。
5.真菌和细菌在严重污染的池塘中,各种危及水蛭(蚂蝗)生命的真菌和细菌大量繁殖,对水蛭(蚂蝗)的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了解到水蛭的养殖模式有野外粗放养殖和集约化养殖,两种养殖模式各具优势,如果你想养殖水蛭,可以参考一下以上内容,结合实际再开展会比较好。
稻田里养水蛭应怎样养殖
稻田养黄鳝怎么养?有哪些注意事项?
时间:2015-06-27 18:52:00 | 作者:王霜 | 标签:黄鳝 | 阅读次数:4338
稻田养殖黄鳝是十分理想的场所,自古以来,黄鳝就生长在稻田、湖汊、沟渠之中,这些地方的水浅,水草丰富,饵料肥美,很适合黄鳝的生活需要。
黄鳝在稻田里生长对稻的生长也十分有利
①捕食害虫,减少稻田虫害。
②打洞栖息,疏松土壤,给稻根增加透气性,促进稻谷生长。
③黄鳝的排泄物也是稻田的良好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鳝稻共生。
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成本低、管理方便、既增产稻谷又增产鱼,是农民增加收入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几年这一新兴的生产项目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户中正在兴起。稻田养殖黄鳝的有效形式——垄稻沟鱼式养殖方式,即在垄上种稻,沟中养鳝,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立体农业模式。
半旱式稻田如只种稻,一般一垄一沟仅宽0.6米左右。种稻养鱼相结合,必须是一垄一沟则应加宽至0.73-0.80米,与只种稻相比,垄沟加宽必然造成垄数减少,水稻行距增大,采取缩小株距的办法来弥补基本苗的不足,株距可以为0.1-0.13米左右,实行宽行窄株栽培,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
为了获得鱼的高产,垄稻沟式仍应开挖鱼沟、鱼凼,一般在垂直于垄沟方向开1-2条鱼沟,用鱼沟连接鱼凼,形成沟沟相连、凼沟相通的水网结构。稻在垄上,水、肥、气、热协调,根深叶茂;鱼在凼沟,水宽饵足,个大体肥,稻鳝共生,各得其所。
稻田的选择
稻田养殖黄鳝产量的高低、效益的好坏与稻田的基本条件是分不开的,必须根据黄鳝对生态条件的要求,认真选好稻田。
1、水源与水质 养鳝稻田必须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旱季不涸,大雨不淹。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冷泉水上涌。
2、土壤 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粘土为好,沙土最差。同时要求土质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耕作层土质呈酸性或中性为好。泥层深20厘米左右。干涸后不板结,容水量大,不滞水,不渗水,保水力、保肥力较强,使田水保持较长时间,特别是鳝沟、鳝溜里的水要经常稳定在所需水深,这样水温相对较为稳定,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
3、地形和面积 要求养鳝稻田地势平坦,坡度较小。如梯田,田埂要坚固,以防暴雨冲垮田埂。为便于管理,养鳝稻田的田块面积没有严格的限制,考虑到便于管理,面积不宜过大,但过小时也不太好。
4、水稻种植 养殖黄鳝的稻田,一般以选择单季中稻田或晚稻田为好,稻田中的天然饵料比较丰富,盛夏时水稻又是较好的遮荫物。
防逃设施
1、防逃墙对于面积在2 000平方米左右的稻田养鳝, 放养鳝种密度较大,应考虑修建防逃墙;对于0.667一1.333公顷面积较大的稻田,放养密度较小,就可以不修建防逃墙。
①聚乙烯网片防逃网 采用网箱养鳝的那种网片防逃效果较好,成本也较低。选购聚乙烯无结网片的网目规格为36目即可。安装时网片上方高出水田水位40—60厘米,下方入泥30厘米左右。用竹竿等将网片支撑,四角围成弧形。
②单砖防逃墙 养殖黄鳝的稻田,四周砌1.1米高的单砖防逃墙,其中水位线以下50厘米砌到硬泥层,上部砌到50厘米后,用砖砌成“T”字形,并用水泥沟缝,防止黄鳝勾尾搭架逃逸。防逃墙要坚固,无漏洞。这种防逃墙效果好,但造价较高,拆除不便。
③土质防逃墙及其他 可以把田埂加宽至l一2米,在田埂上加围高60厘米的无缝土墙,这种土墙也有较好的防逃作用,造价便宜。可在田埂四周用水泥瓦或塑料膜筑成高50厘米以上的围墙,围墙底角埋人土中20厘米。以上几种,生产者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2、进出水口防逃稻田养殖黄鳝要在进出水口安装拦鱼设备。安装时,应注意选择材料和确立网目大小,一般网目2毫米的铁丝或纱窗,也可用竹篾编织和棕片代替。用竹篾编织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竹条纵向排列,竹条之间的孔隙为长条形;
另一种是纵横向编织,形成方形孔隙,这种编织方法不易逃鱼。拦鱼栅建成“^”形或弧形,进水口凸面朝田外,出水口凸面朝田内,以加大过水面,加大流水量,不影响进排水速度,避免水流过大把拦鱼设备冲倒冲垮。面积小,过水量不大的田块,建一道拦鱼栅即可。田块大或过水量大的田块,拦鱼栅应适当加宽。如放养的种苗较小和增加保险系数。可设双层密拦栅,第一层的作用是阻拦草渣、浮萍和其他杂物;第二层采用铁丝编织,可阻拦较小规格的个体逃逸。拦鱼栅的高度和深入田埂的深度,与防逃墙同。还要确保质量,拦鱼栅两旁用树枝或竹竿支撑,将拦鱼栅固定其上。
簟沟和簟溜的开挖
1、鳝沟的开沟 鳝沟相当于稻田养鱼的鱼沟,是供黄鳝行动的水体。鳝沟一般在离水田田埂2—3米处开挖,与田埂保持一定的距离,可防止鳝打洞逃跑,一般方形田的鳝沟开在田的四周,若田的面积较大时,还要在田中央开挖一个十字沟或井字沟(图7一1)。要求沟的宽度和深度要符合黄鳝的生活需要,一般鳝沟至少要l米宽,最好2米左右。深度要求达到O.8米,过浅不利于黄鳝生活。
2、鳝溜的开挖 鳝溜也称鳝坑,是与鳝沟相连的方形水体.主要作用是供黄鳝在水稻施肥和喷药过程中回避较高浓度的化肥、药物时用。要求鳝溜长宽各为2~3米,深l米左右。
稻田黄鳝养殖沟开挖注意事项
在稻田里养黄鳝要开挖养殖沟,要便于进水、排水、打农药与晒田,便于鱼稻共生。
注意沟的朝向与稻禾的朝向 稻要阳光,要通风,黄鳝怕热.要荫凉。因此沟的开挖一定要注意朝向,要让稻禾晒好太阳,又要给黄鳝留出足够的荫凉。
开挖沟的情况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方便管理,有利防逃,有利节省土地。
黄鳝天性爱打洞,因此黄鳝栖息地应设有便于黄鳝打洞的土层,加固稻田田埂,避免因设施不配套而在全田乱打洞,造成稻田不保水影响稻禾生长的不良后果。
不宜养鳝田 温度低的山下阴坡田不宜养黄鳝。
稻田养黄鳝方法一
稻田的选择: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且通风、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质的田块。
稻鱼工程建议:
①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一般田埂应大于0.4米宽,并高出田面0.5米以上。田埂夯实不漏水,并在田块排水口用密眼铁丝网罩好;
②平整田块:在四周开挖宽、深0.4—0.5米的排水沟,田内再开数条纵横沟,宽、深0.3—0.4米,沟与沟相通,形成“井”字状,沟占稻田面积的8%—10%;
③翻耕、暴晒、打碎泥土后,一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牌哙800—1200公斤作基肥,均匀撒于田块中,3月底4月初,排水沟放50—100公斤鸡粪,注水深0.3米,繁殖大型浮游动物供黄鳝摄食。
水稻栽培要求:
选择高产、优质、耐肥、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株行距20公分×26公分。
鳝种放养
一般一亩放养30—50克/尾的鳝种800—1000尾,并套养5%的泥鳅。泥鳅上下窜游可增加水中溶氧,也可防止黄鳝相互缠绕,吲养时水温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冲洗鳝种,以防“感冒”。用3%—5%食盐水浸泡鳝种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
田间管理:协调好水稻田间管理和养鳝之间的关系,注重养鳝与水稻耕作制度的配合。施农药时,宜施高效低毒农药,防止农药过多直接落入水里。
水质调节
初期,灌注新水以扶苗活棵;分蘖后期水层加深,控制无效分蘖,也利于黄鳝生长;生长期间,5—7天换水1次,1次换水量20%,并加高水位10公分。115天左右向田中泼洒1次生石灰水,1立方米用生石灰10—15克。在闷热的夏天,应特别注意黄鳝的活动变化,如身体竖直、将头伸出水面,表示水体缺氧,需加注新水增氧。
饲养管理
初养阶段,可在傍晚投饵,以后逐渐提早投饲时间,经过1—2星期驯化,即可形成1日上午9时、下午2时、傍晚6时的集群摄食习惯。一次投喂根据天气、水温及残饵多少灵活掌握,一般为其体重的5%左右。5—7天投喂一次,投喂量为30%—50%活饵放入排水沟,并搭配一些蔬菜、麦麸等食物性饵料一次不可投喂太多,诉温季节加深水位15公分左右,以利于黄鳝生长。
稻田养黄鳝方法二
稻田养殖黄鳝,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种养结合生产方式。稻田中丰富的天然饵料及适宜的水质为黄鳝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而黄鳝疏通田泥、捕食害虫,又创造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稻田养鳝,一般每亩可收获黄鳝800~1000公斤,增收稻谷30~50公斤。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稻田建设
养殖黄鳝的稻田面积最好在1亩以内,且水源充足。养殖稻田要建好防逃设施,建造方法是:在稻田周围砌1米多高的单砖墙,并保证水位线以上墙的高度达到0.5米左右,同时用水泥勾缝。这种设施防逃效果好,但造价较高,拆除不便。此外,也可将田埂加宽至1~1.5米,在埂壁及与田底交接处用油毡纸铺垫,上压泥土,这种设施也有较好的防逃作用。养殖者可因地制宜建造防逃设施。另外,每块稻田应沿田埂开一条围沟,并在田中心向外纵横各开1条厢沟,沟宽50厘米,深25~30厘米,围沟与厢沟相通,使每块稻田分成4小块。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拦挡,以防黄鳝顺水逃逸。
鳝种放养
稻田插秧结束后应及时放养鳝种。放养时要选择无病无伤、规格大小基本一致的个体,以防止互相残食。一般每亩稻田放养平均尾重20克的鳝种1.3~1.5万尾。
饵料投喂
喂养黄鳝的主要饲料有小杂鱼、虾、螺、蚌、蚯蚓、蚬肉、蝇蛆、蚕蛹、切碎的禽畜内脏及下脚料,并适当搭配麸皮、豆渣等。在这些饲料中,尤以投喂蚯蚓的效果最佳。投喂时应定时、定量、定位。黄鳝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性,故投饵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4~6时。投喂量应灵活掌握,一般一次投喂量为所养黄鳝总体重的2%~3%;天阴、闷热、雷雨前后,或水温高于30℃、低于15℃时,要适当减少投喂量;水温在15~28℃时,是黄鳝旺食旺长的好时机,要及时适当增加投喂量。投饵要设置投饵台,投饵台可浮于沟内某一固定位置上,让黄鳝进入台内摄食。饵料台可用木框和铝线网或尼龙网制成。为解决动物性饲料的不足,可在沟上挂一盏或几盏3~8瓦的黑光灯,灯距水面5厘米,利用灯光引虫落水,让黄鳝吞食;也可用肉骨、腐肉、臭鱼等放在铁丝筐中,吊在沟上,引诱苍蝇产卵生蛆,蛆掉入沟中供黄鳝吞食。
日常管理
前期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10厘米,在水稻拔节之前露田(轻微晒田)1次。从水稻拔节孕穗开始至乳熟期,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厘米,以后灌水与露田交替进行。露田期间围沟和厢沟中水深约15厘米。要经常更换新水,认真检查黄鳝吃食情况和生长发育状况。在水稻施肥和喷洒农药前,应把黄鳝诱至沟内安全水域。此外,要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等处防逃设施,以防黄鳝逃走。
疾病防治
1、细菌性皮肤病
5~9月份为流行期。病鳝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且游动无力,头常伸出水面;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而死亡。此时,应及时更换田水并用生石灰清田消毒。对已发病的黄鳝,可按每50公斤黄鳝用磺胺噻唑0.5克与饵料掺拌投喂,每天1次,5~7天为一个疗程。
2、水霉病
多因黄鳝体表受伤后感染所致,肉眼可见病鳝伤处长霉丝。此时,应立即加注新水,并按每立方米水体用小苏打20克加水溶化后全田泼洒,同时用0.2%孔雀石绿溶液全田泼洒,直至病愈。
3、发热病
多因黄鳝饲养密度过大,鳝体表面分泌的粘液在水中积聚发酵,导致水温急剧上升而引起。此时黄鳝相互缠绕,极易造成大量死亡。防治方法是:(1)在田内混养少量泥鳅,通过泥鳅上下窜游防止黄鳝缠绕;(2)立即更换新水;(3)每平方米水面泼洒50毫升7%的硫酸铜溶液。
4、锥体虫病
6~8月份为流行期。病鳝大多呈贫血状,鳝体消瘦,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是:
(1)用生石灰清田,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
(2)用2%~3%的食盐水或0.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浸洗病鳝10分钟左右,均有疗效。
稻田养黄鳝方法三
黄鳝的人工饲养方法很多,而抛秧稻田养鳝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养殖方法如下:
稻田整理
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有机质较多的粘土稻田放养,面积可大可小。沿田埂开一条宽80厘米、深25~40厘米的小沟。用厚地膜围住田埂的内侧,再糊上5厘米厚的泥巴(防止老化),或者用高50厘米的水泥瓦衔接围砌,下部插入硬土质部与地面垂直。田埂应高出水面40厘米以上,防止黄鳝钻洞逃走或跃出稻田。稻田两端安装两个水管,平时用塞子塞住,供进、排水用。进、排水时,水管应用纱布罩住。整好田后,每亩施复合肥12公斤,有条件的可多施农家肥作水稻基肥。粗、细耕后,要求田面平整,高低相差不超过3.3厘米。
抛秧放鳝
平地后,气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抛秧,每667米2抛2万株左右。过4~5天秧苗返青后,便可放入鳝种。鳝种可以是自己捕获的,也可以是从市场上购买的小黄鳝。规格要求:每公斤30~50条。规格过小,成活率低。放养密度:每米2放养10~15条。放养前,用浓度3%~4%的食盐水浸洗3~5分钟,进行消毒和消除鳝体上的寄生虫。
饲养管理
(1)投饵。饲饵以切碎的动物内脏、蚌肉、蝇蛆、蚯蚓和小蝌蚪为主,也可以投入一些糠麸等植物性饵料。主要投在围沟内。投饵量占黄鳝体重的3%~5%,并随体重的增加而按比例增加。每10天抽样称量一次。一日量分2~3次投喂。次日捞出吃剩的食物,以免腐烂败坏水质。晒田和露田期间应减少投饵量。9月份以后可慢慢减少投饵至停止。
(2)鳝病防治。由于稻田饲养密度小,黄鳝的抗病力较强,只要管理得当,几乎不会得病。发现死鳝及时捞出处理;发现细菌性疾病可用1×10-6的漂白粉液消毒;发现寄生虫病可用90%晶体敌百虫0.4~0.5×10-6泼洒杀灭。
田间管理
(1)水深。主要依水稻生长并兼顾黄鳝的生活习性而定。返青、分蘖期水深保持在6~10厘米,分蘖末期晒田一次,尔后又保持6~10厘米。孕穗之前轻微晒田一次。蜡熟期,灌水与露田交替进行,围沟内始终保持水深15厘米以上。
(2)二晚种植。在早稻收割后及时注入深水轻耕。从抛秧到分蘖末期均要保持水深8~10厘米。可以在围沟内种一些水芋等供黄鳝栖息遮荫,也可以保持流水降低水温。养鳝田杂草很少,不必使用化学除草剂。
(3)病虫害防治。由于黄鳝能吞食小昆虫,水稻病虫害很少,也可喷洒少量叶蝉散乳剂,防止稻飞蛾。
越冬保护
晚稻成熟后把水放干,黄鳝潜入泥底后,把稻草扎好盖在上面,这样小鳝不易冻死。此外,还要采取防鼠灭鼠措施。
稻田养黄鳝的注意事项
要保持稻田中一年四季都有水,水质要求好、肥,且溶氧必须要充足。使稻田的水深在黄鳝生长期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应视天气变化调节水深。同时,每隔1—1.5米宽,便做一供黄鳝钻洞穴居、繁殖后代的小田埂。
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药,如果一定要用药,就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为了保持黄鳝养殖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多施绿肥和厩肥,少用化肥。
在黄鳝排卵孵化期,最好不要捕捉大鳝。
严禁放鸭、鹅等,尤其是在孵化期和产卵期则要更加注意。
稻田里养水蛭应怎样养植
蚂蟥
蚂蟥的药用及养殖前景
蚂蟥,学名水蛭,是一种贵重药材,世界上很多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蚂蟥入药的习惯。蚂蟥主要作用:一是逐恶血瘀血,二是破血积聚,用于治疗妇女血瘀经闭、子宫积血等症。当今以蚂蟥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如大黄虫丸、韩氏瘫速康、百劳丸、圣喜血栓心脉宁等,均已投入大批量生产,且供不应求。仅国内每年对蚂蟥干品需求就达数千吨。日本、韩国很早就依赖着从我国进口蚂蟥。
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上近年来对蚂蟥的掠夺性捕捉,使野生蚂蟥资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入药需要。由于货源奇缺,现在不少地方开展人工养殖。蚂蟥生命力强,繁殖极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每次产卵繁殖60~90条小蚂蟥),易于饲养管理。人工养殖蚂蟥,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效益高,一亩水面养殖池,可收获成品400公斤,价值2万元以上,确为广大农村户的一项卓有潜力的稳当的致富门路。
药用蚂蟥的养殖特点
1.适应性强 药用蚂蟥对生物的环境变化适应性特强,全国各地都可养殖,不论高山平原,药用蚂蟥均能适应。也可利用房前屋后、庭院、阳台、水塘饲养。
2.有惊人的耐饥能力 药用蚂蟥虽性贪食,摄食量大,但耐饥力特强,即使长期挨饿,也毫不恐惧。
3.饲养技术容易掌握 药用蚂蟥喜食无脊椎水生昆虫,如将水生昆虫按比例与药用蚂蟥混养,就不必专门投食,只要将水质管理好,即可生长得很好。
4.药用蚂蟥个体大,一般比普通蚂蟥大几十倍。
5.用工少,男女老少利用业余时间都可养殖。
6.蚂蟥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只要引进优良种源,即可年复一年的自行繁衍。
蚂蟥的人工养殖技术
1.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栖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进排水进口都要用铁丝网或用塑料网布栏住,以防蚂蟥外逃。
2.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俗称牛蚂蟥)为好,此处也可投放茶色蛭。金钱蛭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可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这样的蚂蟥产卵量多,孵化率高,放养10个月即可加工出售。
3.饵料喂养 蚂蟥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取食。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具体作法是:把猪牛羊等动物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食后自行散去。
4.管理技术 一是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冬季保温池气温15℃以上时,蚂蟥就能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饲养池水温在15~30℃时,蚂蟥生长良好,在10℃以下停止摄食,35℃以上影响生长。
5.繁殖 蚂蟥繁殖快,再生力很强。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产卵期。人工养殖的蚂蟥,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每条蚂蟥一次产茧4个左右,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小蚂蟥,每个茧内可出13~35条。小蚂蟥呈茶黄色,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长。
6.运输 运输蚂蟥通常采用随身带运法。具体方法如下:在网纱袋里放些水草,将蚂蟥装入后,扎紧袋口,再装入篓或箩筐内,即可运走。
7.加工方法
(1)水烫 把捞出洗净的蚂蟥,集中放入盆等器皿中,将开水突然倒入,热水淹没蚂蟥2~3指为宜,20分钟左右待蚂蟥死后,捞出放在干净的地方晒。
(2)石灰法 把捞出洗净的蚂蟥投入石灰中埋20分钟,然后取出晒干或烘干,筛去石灰粉即成。
(3)酒闷法 可将高度白酒倒入蚂蟥,能淹没即要。
(4)生晒法 将捕得的蚂蟥用铁丝穿起,悬吊阳光下直接曝晒。
以上方法,供参考选用。另需注意的问题:
(1)水烫法在晒的时候易起潮,可边晒边用铁钉或竹尖放气。
(2)要选晴天。阴天无法曝晒易腐败变质。如突然遇阴雨,无法曝晒,要放在铁器上用火烤干。但不可烤糊烤黄。
(3)晒干的蚂蟥装入塑料袋内密封,以防吸潮变霉。干度标准以手能折断为佳,鲜干品比例为:大蚂蟥约7公斤左右可晒1公斤干品,小蚂蟥约8~10公斤可晒1公斤干品。
优质干蚂蟥标准:呈自然扁平纺锤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质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者为佳。贮藏时,要置于干燥处,以防虫蛀。
水蛭
秋冬正值水蛭的销售旺季,又闻今年秋水蛭产量下降,近两个月走势不断转好,价格也上涨,大水蛭(清水货)175—180元升为190元,东北小水蛭从75—80元涨到97—98元,上涨幅度分别为8.5%和30%, 水蛭后市如何呢,笔者分析如下:
水蛭的概况
水蛭俗称蚂蝗,民间又称蚂鳖、内钻子等。水蛭蛭纲的统称。分为、宽金线蛭(有称其金钱蛭)、柳叶水蛭等。市销售也就是以上三种原动物,实际不依此而分,主要分为大水蛭和东北小水蛭。分别主产于山东的微山湖,江苏安徽的洪泽湖和黑龙江。
水蛭的历史行情回顾
从水蛭的1998年算起,当时仅有7—8元,到下半年开始上涨,在1991年2—4月到第一个高峰,最高时为150元。之后,回落到65—70元,到1997年的六年间,在70—80元之间震荡。三年后的2000年,涨价风潮时升至200—220元的高价,出现第二次高峰。进入本世纪,2002年2—3月时跌到150—160元的低价,以后步步回升,2004年下半年攀升到270—280元,刷新历史高价。在高价持续至2005年的4月份。然后缓缓下滑到2007年上半年低时的160—170元。
从水蛭的历史行情分析到,一每个波动的周期的低价和高价都在升高;二高价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
水蛭的产量
1、水蛭的野生资源
蛭类中大多数种类营半寄生生活,有些品种幼时捕食,成年后吸血生活。蛭类生活的寄主往往是一类,而不是一种动物。如医蛭类水蛭对所有的血液都喜吸食。在陆上,依靠前后吸盘的交替附着身体的纵肌与环肌的拮抗性收缩作尺蠖式移行,行动敏捷。幼蛭摄食浮游生物,不吸血时以小型昆虫,蠕虫,螺蚌的幼体为饵料,也吸食泥面腐殖质,食性较杂。水蛭吸取人畜血液时,吸盘中首先释放出抗凝血的水质素,顺利吸食寄主血液。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水蛭生命力旺盛。水流干涸后,有些种类可以潜入泥底穴居,损失40%的体重也能生存。水蛭横向切断后,能从断裂部位重新长出两个新个体。这是水蛭特有的再生能力。水蛭适应性强,耐饥能力强,具有极强的抗病力,水流缓慢的小溪、沟渠、坑塘、水田、沼泽及湖畔,温暖湿润的草丛是水蛭栖息、摄食和繁殖的场所,在全国大部地区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均有生产,但主要产于北纬32—38°之间,这个范围最适合水蛭的生长。如江苏的太湖、洪泽湖、高邮湖、微山湖,特别是淮河以南大江大湖流域分布很广。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快速发展,但都是粗放的,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的。农民种植作物,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的土质发生改变。益虫益鸟减少,虫灾严重已是十几年的事实;大量的工业污水到排放,多数河江湖已被污染,水质恶化。今年的太湖水藻泛滥就是缩影。水蛭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加上一些河流、湖泊干涸更是加剧野生资源的减少。这一方面。
二是水蛭一般要三龄才能性成熟,才具有繁殖的能力。每年春秋两季,水温超过15度时交配,20度左右时爬上岸,在离水面30厘米处的湿土上产卵。此时,也是人们捕捉水蛭的时期。在利益驱使下,大小一起的掠夺性捕捉,造成群体减少,多年后繁殖量下降。一些产区可供商品量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东北小水蛭,今年新货入市量,较2006年明显减少。
2、状况应性强,耐饥能力强,具有极强的抗病力,不断有报道说可以人工饲养水蛭,且不受地区条件的限制,可池养、坑养、缸养、桶养等。但是多年以来不见养殖品大量上市,倒是有商家虚报养殖效益,借此收购野生幼水蛭,倒卖水蛭种苗,获取非法收入,而被骗的养殖户收到可观效益的寥寥无几。在技术仍需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大规模发展,批量上市需要更长的时间。难以弥补野生供给量的下降,缓解未来供给转紧发展趋势。
可见,以上是近两年水蛭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水蛭产量的下降不是近两年的问题,恢复起来比较缓慢。估计2007年产量在200一250吨之间。
水蛭的销量
水蛭是特种药用水产动物,在医学上具有多种药用功
水蛭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每条种蛭均可繁殖,每年可繁殖2—3次。水蛭适能种疾病。具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用于血瘀闭经、跌扑损伤等。近几十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水蛭素,能抑制血酶的活性。水蛭素抑制凝血酶,即阻止了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也蛋白,从而多疗
水稻田里怎样养水蛭
1在水稻田、池塘、水渠等水域,不管白天黑夜都可捕捉。水蛭对水的
动静十分敏感,只要用网兜在水中搅几下,水蛭就会从泥土中、水草间游出
来,此时即可乘机用网兜捕捉。如准备饲养,可将捕捉的水蛭放入水桶中,
回家后放饲养池。
2用猪血诱捕。先将干稻草扎成两头紧中间松的草把,然后将生猪血(每
亩大田用0.5公斤)注入草把内,横放在大田进水口处。进水不宜过大,
一般以水能通过草把慢慢流人大田为宜。让水慢慢冲洗猪血成丝状飘游全田
稻田养殖水蛭好养殖吗
以养殖五亩蚂蝗为例,养殖成本由种苗、铒料、设施等组成,前期需要投入10万元左右,经过一年养殖,扣除成本,可以获得50万元的纯利润。
蚂蝗的养殖成本
蚂蝗的养殖成本就以5亩养殖面积来计算,租赁土地资金约0.3~0.4万元,基地开挖0.4万元,防逃网0.25万元,大部分饵料可以自己养殖,初期需要购买,费用大约0.3万元,施用农家肥0.05万元,种蛭250公斤约8万元,管理费用1.2万元,消毒0.02万元,水电费0.15万元,总计投资大约10万元。当然,投资大小也就决定养殖规模的大小,其养殖效益不是看场地大小,而是看1亩所投放的蚂蝗种苗来确定,只有种蛭繁殖了,幼苗长大了,才可以增重。
蚂蝗的养殖利润
蚂蝗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每条种蛭均可繁殖,一般种蛭年繁殖3~4次,每次产2~3个卵茧,平均年产卵4个,每个卯茧可孵出幼蛭20条以上,由于天敌、强弱、环境等因素影响,幼蚱成活率在90%以上,则每条种蛭年可繁殖商品蛭72条,每千克活体蚂蝗大约有150条,7千克活体蚂蝗能制干1千克,市价每千克400元,则每条种蛭年产值为27元。如果有一亩地养殖面积,投种5000条,年产值就九13万元以上的毛收入,扣除设施、饵料等纯利在10万元左右,养殖5亩的利润高达50万元。采用高密度、集约化生产,5U平方米面枳内投种1000条,年产值可达25000元以上,扣除种苗、饲料、设施等费用,养殖蚂蝗获利润在20000元以上。
蚂蟥养殖技术。
1、选址建池:建造蚂蟥养殖池,养殖户要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抵挡才行,池对角要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块和树枝,方便蚂蟥栖息。
2、苗种投放:人工养殖蚂蟥以金钱蛭为好,当然也可以投放茶色蛭。金钱蛭在稻田、吃糖、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因此在捕捉作种时要注意鉴别。
3、饵料喂养:蚂蟥主食为螺、蚌、蛙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养殖可以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
4、管理技术:虽说蚂蟥能够在污水中生长,但是人工养殖密度较高,因此水质最好保持清新,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稻田里养水蛭应怎样养护
1、水蛭一般是在6-7月份捕捉,而且一定要在晚上进行。因为水蛭白天一般会躲在石块或者草丛等太阳不能照射的地方,只有遇到食物它们才会出来取食,晚上水蛭一般在光线比较暗的地方游泳、活动,所以此时捕捉最好。
2、水蛭属于冷血环节动物,在中国南北方都可以正常生长繁殖,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一般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里面有很多水蛭。水蛭的生长适温为10-40°C左右,北方地区低于3°C时它们就会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温度高于8°C左右时出蜇进行活动。
3、水蛭属于杂食性动物,它主要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食。水蛭经常以水中的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在人工条件下可以使用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基本农田可以养水蛭吗
蚂蝗越养越少,资源锐减的几大因素:
1、蚂蝗的生活地域有限
蚂蝗虽然分布广泛,在世界各地都能看见它们的踪影,可它们真正能安居乐业的区域是相当有限的。它们最适合生长的地域仅限于北纬30—40度之间,水流平缓,杂草丛生,水温在10—30度之间的地带。
2、蚂蝗的生存环境的恶化
蚂蝗的生活环境遭到人类的破坏,它们生活的湖泊、江河、湿地受到人类的污染,它们生活的农田、池塘也受到化肥、农药的污染,更使蚂蝗丧失了生活领域,等等因素造成水蛭资源越来越稀缺。
3.人们的滥捕滥捉
近几年来,由于蚂蝗价值的攀升,对它们的过渡捕捞,严重破坏了蚂蝗的自然繁衍。这两年,开始捕捉幼龄蚂蝗,这也是造成蚂蝗资源枯竭的原因。
4、蚂蝗的独有性
据药典规定,药用蚂蝗包括蚂蝗科动物只有三种:宽体金线蛭、菲牛蛭、日本医蛭,才能入药,听说这三个品种是我国独有的,因此,蚂蝗资源更为珍贵和稀缺。
养蜂
养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