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家禽养殖设备,家禽养殖大全

家禽养殖设备,家禽养殖大全家禽养殖设备,家禽养殖大全

家禽的养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农村饲养家禽家畜也是有规定的,大的政策不说,我就说一下这里《乡规民约》里关于饲养家禽家畜的几个重点规定吧。

一是不准饲养带传染病的家禽家畜。

二是饲养的家禽家畜无能散养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三是发现瘟疫要及时报告村委会。

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

1、常见的鹅病之鹅大肠杆菌病

鹅大肠杆菌病:主要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所引起的,它并不是具体的指代某种病症,而是一系列疾病的综合叫法,主要的发病症状为:心包炎、肝周炎等脏器的炎症。

鹅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在管理上要减少鹅的饲料密度,加强养殖鹅棚的消毒工作,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在药物上,可以选择一般的新霉素、庆大霉素等类药物进行治疗,在雏鹅的饲料里面掺这一类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2、常见的鹅病之鹅传染性支气管炎

鹅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是一种急性可传染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的发病症状为:咳嗽、气管啰音、打喷嚏等。

鹅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由于鹅传染性支气管炎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想要彻底治好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在发病早期使用抗生素,防止激发感染的产生。

3、常见的鹅病之禽霍乱

鹅禽霍乱: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是一种能感染鸡鸭鹅等家禽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的发病症状为:严重的下痢和败血症(急性);肉髯水肿和关节炎(慢性)。

鹅禽霍乱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养管理方面,要保证饲料的干净;二是卫生防疫,对于一个月日龄的雏鹅,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禽霍乱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在药物治疗上可以选择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喹乙醇等药物。

4、常见的鹅病之鹅副黏

鹅副黏:主要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由于副黏这种病一旦患上,就很难治疗,死亡率也好,因此是养殖鹅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主要的发病症状为:蛋鹅产蛋停止、鹅群出现腹泻状况,且精神差、时常伴有咳喘、呼吸困难情况的发生、头部和面部呈现肿大、排出的粪便颜色为绿色。

鹅副黏的预防措施:加强养殖鹅棚的消毒工作,由于副黏的死亡率很高,因此一旦发现有患有副黏的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隔离,减少传染;对于两周日龄鹅,可以用副黏流感二联苗进行免疫。

5、常见的鹅病之鹅白痢

鹅白痢: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容易患上白痢的是两周日龄到三周日龄的雏鹅,主要的发病症状为:羽毛乱翅膀下垂、喜欢蹲伏状态、食欲不好精神差、排出的粪便颜色为白色或者绿色

鹅白痢的预防措施:加强养殖鹅棚的消毒工作,在引进雏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选择选择无白痢的种鹅场引进雏鹅;一旦发现有患有白痢的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隔离,减少传染,主要的治疗方法:及时使用环丙沙星、氟哌酸或恩诺沙星或者新牧雏健等进行饮水治疗。

家禽的养殖概况

1⃣ 让鸡鸭鹅”8分饱“,‭这样机体快速采食饲料,‭减少饲料在地面存留时间,‭可以有效减少霉菌蓄积性疾病的感染几率。

2⃣ 同时散养禽饲养周期比较长,放开了吃料,‭成本高,吃饱了觅食性降低,活动量也会减少。

3⃣ 当天气多变时,如下雨☔️ 、转群、做疫苗 等应激时,定期定量控料,机体本身处于饥饿状态,都会‭及时进棚吃料,减少淋雨导致的感冒和各种应激,抗体能力就会不同。

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

七分管理,三分预防

家禽的养殖知识

散养的鸡、鸭、鹅、犬等家畜家禽所有人或管理人,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管理,将散养的鸡、鸭、鹅等家禽圈养,犬等家畜进行拴养。

不想继续养家畜家禽和犬类的村民,可将自家散养家畜家禽、犬类送至湖雾镇垃圾中转站,由镇政府集中处理,并给予补偿。

在禁止散养区范围内散养和禁止圈养区范围内圈养的鸡、鸭、鹅、犬等家畜家禽,将由湖雾镇政府组织的巡查人员按规定就地扑杀,不予任何补偿。

希望广大群众对禁止家禽家畜散养整治工作予以理解与支持,积极协助巡查人员的处理。对违反规定散养家禽家畜者,将根据情节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家禽的养殖方式

现在的母鸡都是圈养的,现在的养鸡场都是非常大型的,并基本上已经机械化了,从投料到鸡的产蛋收蛋,鸡是产蛋率非常高的家禽,产蛋量高的鸡一年能产三百多个蛋,几乎天天下蛋,因此,其即使我们的蛋的来源也是肉食的来源,现在大多都是大型的养殖场,属于圈养类型

家禽的养殖周期

农村饲养周期短的动物有这几种,第一种是长白猪,在饲料充足情况下。猪的生长周期是四个月左右可以出栏了。

另外一种是土狗,狗的饲养周期也就大概是6个月左右,从小狗长大到30斤左右也就是短短的六个月时间可以完成。具体自己要养什么,根据自己需求。

家禽养殖

畜禽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实现饲养畜禽品种良种化。

养殖设施化:养殖场址布局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

生产规范化: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实现生产规范化。

防疫制度化: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

粪污处理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

监管常态化:依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监管常态化

家禽的养殖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流行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能说出并掌握预防H7N9传染病的方法。

3、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和学生用书。

2、每组一张4开白纸,一盒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观看教学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并提问:同学们,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幼儿观察并描述)

2、活动展开:讨论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片,教师提问。

教师:医院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打点滴,因为他们得了传染病。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幼儿讨论并回答)

(2)教师小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能通过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小朋友容易得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红眼病等。

3、H7N9的症状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感染。

感染H7N9型禽流感的患者多表现为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起病5至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人一旦发病,诊治不及时,预后效果差,死亡率高。

4、活动展开:阅读学生用书,讨论预防传染疾病的方法。

(1)教师:虽然传染病很容易传播,但是,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很好地预防传染病。请打开书的第17页,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同学们,除了书上面的几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你还知道预防传染病的其他方法吗?(幼儿讨论并回答)

5、活动总结: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教师: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力;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打喷嚏时要用手或手帕遮起来,避免对着他人打喷嚏;在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况严重时需要戴口罩。

6、活动延伸:记录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刚才我们讨论的内容,用图或图夹文的方法记录下来,每组呈现3~4种方法。

(2)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分享记录结果,教师将各组的记录展示在黑板上,相同的选取画得较好的粘贴

家禽的养殖技术视频

在农村养鸡优点

环境自然,食料成本低,建设房屋少。投资成本低。室外放养,鸡食杂草,小虫。营养丰富。4个月出栏的土鸡每只鸡食料成本不足30元。土鸡价格高,虽然长的慢,但成活率高,收益好。另外室外活动大,鸡肉质好。销路宽。本土化本地鸡苗,加上全天然室外放养。自然光照射时间长,鸡食五谷杂粮,青草,小虫。鸡体健康,深得本地老百姓喜爱。是餐桌“地”土文化重要元素。

农村养鸡虽然成本低,投资少,但管理难度大,只能针对本地土鸡做少量养殖,一般单批在1000只以下为宜。比较适合的品种有:本地三黄鸡,本地麻鸡,本地固始鸡。此外,必需是本地鸡种。如广东三黄鸡在黑龙江养价值和意义就不大,也容易生病。所以土鸡必需要本土化鸡苗。

那么在农村养殖鸡该怎么养?

养殖环境

土鸡要选择生态环境优越的天然草原、天然山地、果园田野等适合放牧的场地饲养。要求场舍周围5公里范围内没有大的污染源,有丰富的草料,且有小溪、山泉水最佳,其山地坡度以不超过25°为宜,且背风向阳、绿树成荫、水源充裕、取水方便。规模养殖还要求道路交通和电源有保障,便于饲料和产品运输和加工。鸡舍和运动场的大小设计标准,一般鸡舍按照每只鸡0.1平方米,运动场按每只鸡1平方米计算,运动场周围最好用竹篱和塑料网围起来。

种类选择

土鸡养殖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选择品种,一般肉用鸡种、兼用型鸡种和蛋用鸡种的公雏及农村的草鸡都可作为生态肉鸡品种,可因地制宜选择,通常以兼用型鸡种最好。

养殖季节

土鸡的饲养必须选择合适的育雏季节,以利于生态鸡的放牧饲养。按照各地山区的气候特点,一般最好选择3~6月份育雏。因为这一时段气温由低到高,光照充足,有利鸡的生长发育,有利育雏成活率的提高。

需要营养

在育雏和育成阶段,要按照鸡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保证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的饲料供给和补充。一般放牧前要求每日饲喂5~6次,同时保证充足清洁饮水。进入放养期并具有较强的自由捕食能力后,人工补料可逐渐减少到每日2~3次,并注意早晨少喂,晚上多喂。

养殖方式

土鸡的放养训练是饲养中的关键环节,要从幼雏抓起。雏鸡在舍内饲养4周后,体重达到200克左右,此时改为有草地、有围栏的场地散养,有目的地训练鸡条件反射,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雏鸡听到人为的声音就回来吃食饮水。此时应抓住时机训练鸡群觅食饲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经过约4~6周训练,雏鸡形成了条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大大提高。鸡个体重达到500克左右时,已具备了放养的基本条件,可以把鸡群散放到预先圈定的放牧场地,开始鸡的自然生态饲养,让鸡群在开阔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虫,寻觅草子,啄食嫩草。

土鸡的生长期以放养为主,大部分时间在野外活动,且生态鸡生长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4~5个月,随时都有可能传染各种疾病。为此,必须切实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工作。鸡疫病防治“重”在防,“贵”在早,从出雏以后的第一天就要接种鸡马立克氏疫苗。同时,要在兽医的指导下,做好鸡新城疫、鸡支气管炎、禽流感、禽霍乱、法氏囊、鸡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还要注意及时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疗,以保障生态鸡健壮成长。

疾病防治

1.病毒病的防治

鸡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呼吸艰难、腹泻、粪便呈绿色、精神沉郁及神经症状、头部和面部肿大、产蛋终止等,敏感鸡群死亡率高达50%~70%。预防措施:雏鸡7~10日龄用新支二联四价疫苗饮水或滴鼻首免,18日龄二免,60日龄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每次做疫苗前后要用七味抗毒饮饮水,可以有效提高疫苗免疫力和机体抗病力,平时用恒杰康拌料,减少新城疫的发病率)。

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病鸡身体各个部位可见结痂,喉型鸡痘可见口腔、食道气管黏膜溃疡或黄白色病灶。预防措施:14~21日龄用鸡痘疫苗刺种。

传染性法氏囊炎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病症为病鸡排白色或浅绿色稀粪,精神委靡,头下垂,眼睑闭合,羽毛疏松下垂,最后极度衰竭脱水而死。预防措施:14~21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水中加2%的脱脂奶粉;做苗后连续用速效囊病宁饮水,可减少疫苗的应激反应,并可控制法氏囊病的发病率。

2.细菌病的防治

大肠杆菌病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小鸡表现为厌食、羽毛松乱、不爱动,最后死亡;成年鸡鸡冠萎缩,颜面发白,有的下痢。部分感染呈临床病症,如关节炎、眼炎以及伴有呼吸病症。治疗措施:用抗菌素(如卡那、新、氯、链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均有效。

鸡白痢由沙门氏菌惹起,病鸡表现为肉体、食欲差,翅下垂,羽毛松乱,喜蹲伏,排黄白或绿色粪便。防治措施:用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

禽霍乱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最急性型病鸡忽然死亡;急性型病鸡羽毛松乱,不吃,呼吸急促,鼻口流出有泡沫的黏液,排黄、灰或绿色稀粪,体温升至43~44℃,昏迷,1~3天死亡;慢性型表现关节炎、跛行、呼吸艰难等。防治措施:发病后用磺胺药,青、链霉素,红霉素治疗有效(小鸡开口的时候用丰强恒力源/头孢噻呋钠+维多利饮水,可净化白痢,减少大肠杆菌的感染率)。

3.寄生虫病的防治

鸡常见的寄生虫病有绦虫病、蛔虫病和球虫病。

绦虫病、蛔虫病鸡感染绦虫和蛔虫后,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鸡冠惨白、贫血,羽毛松乱,双翅下垂,肠炎下痢等,每公斤体重用丙硫咪唑5毫克可驱除这两种寄生虫。

球虫病半个月至2月龄的雏鸡最易感球虫病,常表现为贫血、消瘦、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病症。驱除球虫的药物可选用妥曲珠利溶液饮水,平时用磺胺嘧啶混悬液+大肠杆菌特号饮水,做定期保健预防,并可控制小鸡的肠道感染,减少肠毒综合征的发生。

家禽的养殖技术知识

养鸡是农村常见的养殖项目,吸引了许多朋友养殖。而在众多的品种之中,土鸡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土鸡具有耐粗饲、抗病能力强、就巢性强等特点,且土鸡蛋的蛋价也高于普通鸡蛋,因此,在土鸡的饲养过程中,该如何提高土鸡的产蛋率,可说是土鸡养殖户一直思考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提高土鸡产蛋率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何提高土鸡的产蛋率?】

一是生存环境,土鸡的饲养一定要注意鸡舍的温度和卫生,最适合土鸡生长的温度是十到十五度左右,鸡舍种我们要铺上一层草,而且要经常换草,保持卫生,其次是鸡舍必须要有阳光照射,因为土鸡也需要晒太阳补钙、除菌等等,这样土鸡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它住的也舒服,那自然而然产量率也就提高了。

二是生活水平,如果想要提高土鸡的产蛋率,那么它的生活水平一定要提高。如果你仅仅只是喂它玉米,这样产蛋率能高那也是奇怪了,所以我们在放养土鸡的时候,虽然它在外面自己觅食,但是我们要适量的给它进行投食,可以喂一些大米、小米、小麦、米糠等等之类的,让它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这样对产蛋有很大的帮助。

三是饲养方法,想要提高土鸡的产蛋率饲养方法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这也就为什么别人家的土鸡产蛋多而你家的鸡好几个月才产几颗蛋的原因。我们可以在饲养的时候加一小点白酒或者是加点蜂蜜,这样鸡吃了之后产蛋率会有明显的提高。另外就是我们在喂食的时候还可以加点红辣椒,这样不仅能提高土鸡的产蛋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土鸡蛋的质量。最后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土鸡进入产蛋的前一个月的时间,给土鸡的喂食尽量减少,让它处于一个饥饿的状态,然后等到产蛋的时候再回复喂食量,这样可以促进它的生殖发育,从而提高产蛋率。

四是运动及其他,土鸡它也需要适量的运动,在运动的时候它既可以增强自身的一个身体素质,同时这对于它之后产蛋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是产蛋更加的顺利。其次就是还可以通过头部降温的方式提高土鸡的产蛋率,在土鸡的头部套上一个降温的通风器,让土鸡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据有关专家证明,这个方法可以让土鸡的产蛋率提高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知识拓展】土鸡的放养训练土鸡的放养训练是饲养中的关键环节,要从幼雏抓起。雏鸡在舍内饲养4周后,体重达到200g左右,此时改为有草地、有围栏的场地散养,有目的地训练鸡条件反射,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雏鸡听到人为的声音就回来吃食饮水。此时应抓住时机训练鸡群觅食饲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经过约4-6周训练,雏鸡形成了条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大大提高。鸡个体重达到500g左右时,已具备了放养的基本条件,可以把鸡群散放到预先圈定的放牧场地,开始鸡的自然生态饲养,让鸡群在开阔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虫,寻觅草子,啄食嫩草。土鸡的生长期以放养为主,大部分时间在野外活动,且生态鸡生长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4-5个月,随时都有可能传染各种疾病。为此,必须切实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工作。鸡疫病防治“重”在防,“贵”在早,从出雏以后的第一天就要接种鸡马立克氏疫苗。同时,要在兽医的指导下,做好鸡新城疫、鸡支气管炎、禽流感、禽霍乱、法氏囊、鸡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还要注意及时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疗,以保障生态鸡健壮成长。

家禽的养殖技术

蛋鸭饲养管理规程

一.鸭场与设施要求

(一)场址要求

1.鸭场周围500m内无其它禽类养殖场、屠宰加工场;应远离交通主干道,距离居民聚集区500m以上;有利于动物卫生防疫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2. 鸭舍附近有一定的水面,水深1m以上,水体清洁、无污染。

3 .鸭舍应有运动场,一端连接舍门,一端连接鸭滩(鸭上下水的地方)。鸭滩面积与运动场相似,宽约2m~3m,其坡度呈20度~30度。

(二)场内布局与设施要求

1. 生产区、生活区严格划分,生活区处于上风向。

2. 与外界接触应有专门道路相通。场区内设净道和污道,二者严格分开。

2. 生活管理区设有主大门及消毒池。区内建有生活、办公设施和兽医室、饲料仓库、车库等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

4.生产区门口设有消毒池。区内建有消毒更衣室或淋浴室,各区域间、禽舍入口处设置消毒池。

5. 禽舍的门、窗等通风口或开口处及运动场、水池的四周应设防鸟、防虫和防鼠设施。

二.卫生防疫要求

(一)卫生要求

1.进鸭前必须对鸭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彻底消毒,并选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的消毒剂对料槽、水槽消毒后用清水清洗,在日光下晒干备用。每周至少对鸭舍消毒2次,鸭舍周围每2~3周消毒1次。勤换垫料,保持舍内通风良好。

2.鸭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厂人员及车辆应严格按照GB/T 16569-1996的要求进行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外来人员不应随意进入生产区。特定情况下,严格消毒穿戴保护服后方可进入。

3. 工作人员应身体健康,进入鸭舍前应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鸭舍入口设供工作人员鞋消毒用的消毒池或消毒盆。舍内和水陆运动场至少每周消毒1次。

(二) 蛋鸭免疫

1. 按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搞好免疫工作。

2. 推荐免疫程序:1日龄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疫苗;8~14日龄注射禽流感疫苗;20日龄注射鸭瘟疫苗;60~90日龄注射鸭瘟疫苗和禽霍乱疫苗。

三 饲养方式

采用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宜选择刨花、木屑、稻壳或秸秆作垫料。

四. 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0~6周)饲养管理

1. 进雏: 雏鸭应来自检疫合格的种鸭场的健康雏鸭。

2. 雏鸭选择:应选按时出壳,眼突有神,喙爪光泽,绒毛蓬松,卵黄吸收良好,活泼喜动的雏鸭。

3. 雏鸭饲养

① 开水:“开水”,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雏鸭干毛,打转,有三分之一小鸭伸长头颈,形似觅食状,即可“开水”。

②开食:开食应在开水后半小时内进行。开食应选用蛋雏鸭专用开食料,撒在塑料布或草席、竹席上,应一边轻撒料,一边温和调教让鸭啄食。

③饲喂次数:(1~7)日龄,每天喂6次,其中白天4次,晚上2次;(7~21)日龄,每天5次,以后可逐渐减少次数。饲喂时应分批分群,每群250只为宜。饲喂原则为“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

4. 雏鸭管理

① 温度:在鸭子休息时及夜间,鸭舍内离鸭背20cm处的温度应达到:第1日龄32℃,(2~7)日龄31℃~28℃,(8~14)日龄28℃~25℃,15日龄以后保持在25℃~20℃。白天及鸭子活动时舍内温度可低2℃~3℃。应特别注意阴雨天及夜间的保温工作,注意空气流畅,干燥无贼风。

② 密度:(1~7)日龄25~30只/ m2,(7~14)日龄20~25只/ m2,(15~28)日龄15~20只/ m2。 夏季适当降低,冬季适当增加。

③ 湿度:(1~14)日龄相对湿度宜为60%~65%,14日龄后相对湿度65%~75%。

④ 光照:(1~3)日龄24小时,4日龄以后每天减少0.5小时,直至自然光照。

⑤运动与戏水:5日龄后雏鸭可以调教下水,分批分时将雏鸭慢慢赶入浅水中活动3~5分,然后在无风的太阳下运动。每天1次~2次,一周后增加到3次~4次,每次5~10分,以后逐渐延长时间。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下水时如果发现雏鸭发抖,应立即停止,并烘干羽毛。7日龄后在鸭舍内外温差低于5℃时,需运动20分左右。

(二) 育成期(7~16周)饲养管理

1. 育雏料过渡到育成料宜5天,替换比例一般每天为20%左右。

2. 喂料应遵循少喂勤添、定时定量、控制总量的原则。

3..蛋鸭进入育成期后应及时淘汰病弱伤残鸭。

4. 育成期间的鸭每周末应称重一次,称重鸭只的比例是该批蛋鸭的5%,一般不少于60只。

5. 蛋鸭育成期只利用自然光照,通宵以弱光照明。光照强度在3Lux~5Lux之间。(Lux:勒克斯)

6. 每天观察项目:鸭群活动、呼吸及粪便形态、分布情况,了解饮水、采食是否正常。发现病鸭后送检,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三)产蛋期(17~72周)饲养管理

1.在蛋鸭开产前二周放入少量公鸭,放入比例为2%~3%。

2. 根据蛋鸭品种的不同,适时掌握开产期。开产期体重要求在1400g~1500g。

3.从产蛋初期(100~120日龄)开始,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增加饲料营养,提高粗蛋白水平,并适当增加饲喂餐数。白天喂3次,夜间9~10点增喂1次。

4.从产蛋率达到60%起应供给蛋鸭高峰期配合饲料。应掌握饲料过度时间,一般以5天为宜,每天替换比例为20%。每只鸭日采食量控制在150g左右。

5. 采用自由饮水,并保证饮水清洁卫生。

6. 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

7. 室内相对湿度宜为60%~75%。

8. 根据蛋鸭品种和鸭舍面积合理确定饲养密度。一般情况下8~9只/ m2。

9.改自然光照为人工补充光照。日平均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不少于14小时,增加人工光照时每次增加1小时,每隔7天增加1次,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17小时。光照时间稳定后,不得增减。通宵以弱光照明,弱光强度为3Lux~5Lux。

10. 产蛋中期不断挑选出停产鸭、低产鸭、残次鸭。

11. 春秋季节各驱虫1次,包括蛔虫、鸭虱等。

12. 鸭蛋收集:

① 盛放鸭蛋的蛋箱或蛋托应经过消毒。

② 定时集蛋,集蛋时将破蛋、砂皮蛋、软蛋、特大蛋、特小蛋单独存放。

③鸭蛋收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送蛋库保存。

五.废弃物处理:鸭舍清理出的垫料和粪便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肉尸处理应符合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

六 记录: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包括进雏日期、雏鸭数量及鸭舍编号、饲养员;每日的生产记录包括日期、日龄、存栏数、产蛋数、温度、湿度、免疫记录、消毒记录、喂料量、鸭群健康状况、死亡数、死亡原因。记录保存两年以上。

畜牧养殖


家禽养殖设备,家禽养殖大全
  • 肉驴养殖存在的问题,肉驴养殖的困难与问题有哪些呢
  • 肉驴养殖存在的问题,肉驴养殖的困难与问题有哪些呢 >> 肉驴养殖存在的问题,肉驴养殖的困难与问题有哪些呢...

    家禽养殖设备,家禽养殖大全
  • 淡水鲳鱼养殖一亩赚多少钱,淡水养殖一个月能赚多少
  • 淡水鲳鱼养殖一亩赚多少钱,淡水养殖一个月能赚多少 >> 淡水鲳鱼养殖一亩赚多少钱,淡水养殖一个月能赚多少...

    家禽养殖设备,家禽养殖大全
  • 芦花鸡养殖信息,汶上芦花鸡养殖技术
  • 芦花鸡养殖信息,汶上芦花鸡养殖技术 >> 芦花鸡养殖信息,汶上芦花鸡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