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亲鱼养殖,泥鳅养殖利润
泥鳅养殖方法
泥鳅是一种小型的淡水经济鱼类,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称,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野生的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人工养殖泥鳅兴起。在经过近年来的调整,泥鳅的养殖业发展迅速,加上市场价格稳定,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下面来亲农网看看泥鳅的养殖技术吧。
泥鳅的养殖技术
1、场地准备
泥鳅养殖经过多年的繁殖,养殖模式也是多种,有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以及常见的池塘养殖,下面主要讲解池塘养殖模式。首先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不一定要好,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但一定不要被农药和化学药剂的污染。在养殖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措施,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植物,一为泥鳅生长提供一个遮阴、安静的胡哪家,二是可以提供一些天然饵料。
泥鳅的养殖技术
2、放苗
选择体表光滑、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力强的泥鳅苗,还有就是放养的苗种最好规格整齐,这样易于管理,投喂易于掌控。发苗期前先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十分钟,可消灭体表的细菌微生物,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高,易引发病害,养殖密度低,浪费水资源和饲料,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反之减少。
泥鳅的养殖技术
3、水质管理
泥鳅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高,但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此外做好水质管理可降低养殖成本,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成本,所以养殖泥鳅时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关键。水质要求肥、活、爽、嫩,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泥鳅的养殖技术
4、饲料投喂
要想泥鳅生长快速,快速增膘,饲料是关键一点,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在30%左右,粒径在2.3毫米以内。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在水温15度左右时,泥鳅开始生长,这时投喂量是体重的2%,而水温到达20-28度,摄食量增加,生长快速,所以要加大投喂量,这时的投喂量达3%-4%,还要相应的增加投喂次数。在夏季高温时,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停止摄食,所以这时要注意投喂方法,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避开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时间段。
泥鳅养殖方法鱼缸
鱼缸里养的泥鳅一般不会自行繁殖,但是可以人工催生繁殖。
若想让家里养殖的泥鳅进行繁殖,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给它们提供合适的帮助,让它们的繁殖过程进行得更加顺利。泥鳅繁殖一般都有合适的季节,家里养殖的泥鳅也可以让它们在这个阶段内繁殖,一般来说是每年的四五月份。此时,可以先挑选合适的亲鱼,雄性和雌性的比例控制在2:1比较好。然后,需要人工给它们注射催产的物质。
泥鳅养殖方法和技术
1、因为泥鳅喜欢在底泥中或者在水体底层的淤泥中活动,因此需在容器的底部铺上底砂,厚度一般为5cm。
2、在养殖泥鳅的容器中种植适量的水草,既能方便泥鳅隐藏,又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3、养殖泥鳅的容器需摆放在比较阴凉且安静的地方,不能放在阳光暴晒的地方。
4、养殖水不宜换的过勤,只需每隔一段时间换水即可,如果使用自来水作为养殖水,需要提前晾晒保证水中的氯气已消散后才能使用,平时定期为它投喂馒头粒、蚯蚓等食物,也可用专门的鱼食进行喂养。
大棚泥鳅养殖方法
泥鳅不能钻到泥里躲避寒冷,只好藏在水草里。但就算所选水草品种冬季也不枯萎,到了冬季水草里的温度也不高,泥鳅还是很容易被冻死。为了让泥鳅安全过冬,并且能够正常生长,就得增加水温。增加泥鳅养殖池水温可采用的有效方法为:在泥鳅养殖池扣大棚。如此可提高池水温度,延长泥鳅的生长期。
泥鳅养殖方法大全
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进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种。
放种: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投放鳅苗。苗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样,都应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
投食: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施肥: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捕获: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水质管理:有条件的可以保持长流水,无流水的需要定期更换补充新鲜水,保证水中的含氧量。特别是高温天气,必要时可以增加循环喷水花洒设施,以改善含氧量和降温。也可搭建阴棚,来适度降低水温。
泥鳅养殖方法与技术要点
1、泥鳅苗放养
在放养前需要进行选种,尽量现在体质健壮、无病无壮且有活力的幼苗,每个池塘中的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便于以后管理。在幼苗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一般密度为每平米放养幼苗2-3斤左右。随着放养量的增加,体重增重,池塘水可以加深到50-70厘米。
2、使用方法
在泥鳅幼苗放养后半月后,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的补喂一些鱼粉、豆饼以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夏季泥鳅生长到5厘米长势,改喂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不宜过多,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好,投喂是要将饵料投放到食台附近。
3、水质调节
泥鳅的养殖水质以黄绿色危害,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7-8月份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一旦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隔10天换水1-2尺,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左右。
4、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或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可以将稻草覆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可以在池塘总种植水生植物遮阳,秋季和晚春再把薄膜改善,晚上用稻草覆盖
泥鳅养殖方法及饲料配方
即生产1斤泥鳅需要1.7斤左右的通威饲料。泥鳅饲养的主要成本是饲料。
第一阶段:从水花苗到寸苗——所用饲料的成本很少,可以或略不计。
第二阶段:从寸苗到成品的阶段——此阶段泥鳅的饲料主要看饲料的质量,饲料的质量主要看蛋白质含量多少。
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用量少,泥鳅长得快。蛋白质含量低的饲料,饲料用量大,泥鳅长得慢。一般来说:2.2—2.5斤饲料可以养出一斤泥鳅。 目前,泥鳅专用饲料价格在3500—4500元/吨。按此价格计算:每斤饲料成本为1.75—2.25元/斤。
那么,一斤成品泥鳅需要2.2—2.5斤饲料,也就是3.85—5.625元。 考虑到饲料的质量含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标注的蛋白质含量高,其实蛋白质含量很低,也就是高价劣质饲料),泥鳅的饲料成本比理论算的要略高一些。 结论:成品泥鳅养殖,光饲料:一斤泥鳅长大需要成本6—8元。
家里泥鳅养殖方法
泥鳅很皮实,对于水温、水质没有特殊的要求,甚至还可以过冬,属于比较容易饲养的生物。适合没有饲养经验的新人入手。
根据泥鳅的种类不同,个头也有差别,大的能够长到20公分左右,选用多大的鱼缸要根据成年泥鳅的体长而定。那么泥鳅该怎么养呢?
准备底砂
如果想要再现自然界中泥鳅的生长环境的话,需要在鱼缸底部铺上5公分左右的泥土、或细砂。泥鳅原本是潜藏在水底的泥中生长的,虽说泥土是它们的最爱,但是如果在鱼缸中铺上5公分的泥土的话,这些小家伙一旦藏进去就很难再找到,失去了观赏的价值,所以最好还是选用河边的细砂。幸好这些差别对泥鳅的日常生活影响也不是很大。
泥鳅的进食特点是将饵料连同砂砾一同吞进嘴里,然后再把砂砾从腮里单独排除,从这一点来看的话还是河砂比较合适。另外,冬季泥鳅还需要潜入砂砾中借用冷水护体来进行冬眠。
在选取河沙的时候,要注意挑选那些没有棱角、细小的沙子,太过锋利的棱角容易划伤泥鳅或其他鱼体。
选用大点的鱼缸
建议选用45公分*(高)*30公分(长)*30公分(宽)的大缸。这个尺寸的鱼缸可以饲养10条左右的泥鳅。考虑到成年泥鳅体长10~15公分,不适合在小缸饲养。另外,建议尽量将鱼缸摆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如果是阳光直射的地方的话,要注意控制水温。还有就是,泥鳅耐寒性差,冬季的话需要注意水温过低,否则它们很容易进入冬眠状态。最好的做法是将它们放在室内向阳处,控制水温不要过低。水温控制在夏季27~31度,冬季7~10度即可。
鱼缸需要加盖
泥鳅夜间的运动量比较多,它们身体细长,很容易从鱼缸的空隙中跑出来。除此之外,它们对于震动很敏感,一旦受到惊吓也会从缸里跳出来,所以说,必须要给鱼缸盖盖。从这一点来说,鱼缸的深度要尽量高一些,40公分以上的鱼缸的话它们基本上跳不出来了。
自来水消除氯气再使用
跟金鱼一样,自来水放置一到两天、或者加入几颗明矾,消除氯气之后再使用。水质脏了之后也需要换水,具体的换水频率要根据饲养泥鳅的数量,鱼缸的大小来定,基本上两个月一次,换掉三分之二左右的水即可。
加入氧气泵、水草
水草有净化水质的作用,看上去也美观,除此之外还可以为缸里提供氧气,有助于泥鳅的生长。一定要添加氧气泵和水草。需要注意的是,泥鳅在底砂中移动很容易将水草的根部崛起,因此在栽植水草时最好把根部用小石块固定一下,或者直接栽种到迷你花盆中。泥鳅呼吸不光是依靠腮,它们会时不时的把头伸到水面用口直接吸入空气,用肠子代替腮进行呼吸。为了它们有足够的呼吸空间,缸中要控制水草的数量。
属杂食性动物
泥鳅是杂食动物,水蚤、藻类等几乎什么都吃。家里自制饵料的话可以给它们吃一些豆腐、麸皮之类的,市场上贩卖的饵料的话只要是金鱼、青鳉鱼、鳗鱼等吃的都没问题。如果是跟其他鱼类混养的话,最好投放一部分下沉的食物。泥鳅的食量非常大,有优秀清洁工的美誉。
泥鳅的繁殖
泥鳅的繁殖非常的困难,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更是难上加难。不过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为了诱产卵,需要给它们注射荷尔蒙剂。有勇气的朋友可以挑战一下。
综合来看,饲养泥鳅的难度系数不算高,可以跟金鱼等一起饲养,可以帮助清除水底的饵料残渣,可谓是一石二鸟。
农村泥鳅养殖方法
近年来,泥鳅养殖的效益还不错,归根结底就是泥鳅养殖的成本低,且技术也不复杂。很多地区,在泥鳅养殖的发展过程中,也研发出了许多新技术,下面我们要了解的是铜仁市改造稻田高产养殖泥鳅试验。
稻田改造
1.稻田选择
试验点位于江口县闵孝镇。5丘面积较大、集中的稻田,共计面积9亩。地势平坦,土壤为弱碱性黏性土,土壤肥力较高,保水性好。周边交通便利,便于物资和产品运输。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无畜禽养殖场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2. 田埂改造
沿田埂开挖 20 厘米宽的基脚沟,深度视土质软硬程度而定,挖到硬土为止,一般20厘米。以混凝土平整基脚,单排横砌6块390毫米×190毫米×190毫米规格水泥空心砖挡墙。每隔5米在挡墙外部再紧贴砌一空心砖柱,以保证座水后挡墙能够承受住压力。挡墙内部以水泥砂浆粉饰,做好防水措施。在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高于水面20厘米左右,排水管铺设在池埂底部与排水渠相连,蓄水时用PVC管套住。
3.防逃防害设施
进排水口安装40目双层聚乙烯滤网。稻田上方和侧面均用尼龙防鸟网覆盖,以木柱或水泥柱作为支架固定。防鸟网设置一般高2米,以方便饲养管理和捕捞为宜。
鳅苗放养
1.苗种选择
品种为台湾泥鳅,苗种来源为附近当年人工繁育苗。苗种体长3~4厘米,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游动有力、体表黏液丰富、规格整齐。
2.苗种放养
放苗时间在4月下旬,密度为6万尾/亩。鳅苗种入池前用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以杀灭携带的致病菌,浸浴消毒时要注意观察泥鳅的反应情况,如有不良剧烈反应时要缩短浸浴时间。鳅苗入池时要放试水鳅20余尾,检测池水是否会引起鳅苗不良反应。
养殖管理
1.水质管理
放苗之前,应先进行培饵。此时水深不宜过深,可先期注水0.4米左右,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牛粪等300千克左右或多元复合肥25千克。每间隔2~3天注水10厘米左右直至达到正常深度。这样有利于水温提升,便于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饵料生物的培育。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位70厘米以上。定期注换池水,前期可每半月换水1次,中后期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每10天应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控制在15~20厘米。定期巡塘,发现泥鳅浮头时要及时换注新水。可采取施用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泼洒生石灰等方式进行水质调控。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pH 7.5左右,水色为黄绿色。
2.投饲管理
投喂全价膨化配合饲料,投喂量为泥鳅重量的 4%~6%。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泥鳅的活动量和摄食量逐渐增加,应适当增加投喂量,以在一小时内吃完为宜。投喂采取“四定”原则,定时:每天投喂3次,分别是上午8点左右、中午12点和下午6点左右。定量:根据泥鳅的不同生长阶段,在一定时期内投喂量相对稳定。定位:泥鳅的游动能力相对较弱,为减少泥鳅长距离游动摄食,应沿池塘四周均匀投喂。定质:保证投喂的饵料不受潮、不变质等。
3. 病害防治
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注水培饵前要彻底清塘并晒塘,选择苗种要规格统活动力强、体形健壮。定期检查、加固防逃设施和进、排水口。定期驱除和清理蛇、鼠、蛙、鸟等敌害生物。此次养殖过程中泥鳅没有发生大的病害。
收获上市
9月后,泥鳅规格便达到30克/尾以上。此时可视市场情况和气温变化适时捕捞上市。台湾泥鳅具有不钻泥的习性,可用地笼进行捕捞,剩余的将水放干后集中捕捞。此次试验共捕获成品泥鳅9730千克。
效益分析
1.投入成本
共改造稻田9亩。投入包括稻田改造费用 65000 元,铺设防鸟网费用 9500 元,苗种费用43200元,饲料费用93400元,稻田租金6300元,水电、人员工资、病害防治等有关费用合计19700元。试验总投入237100元,平均亩投入26344.4元。
2.销售收入
共起捕成品鳅9730千克,平均亩产1081千克。泥鳅按塘口销售平均价格26元/千克计算,销售收入252980元,平均亩销售收入28108.9元。
3.经济收益
此次效益核算是把稻田改造工程、防鸟网铺设等固定设施投入计算在内,稻田改造一次投入可使用 6~10 年,防鸟网可使用3年,第二年养殖则可节约成本约每亩8278元。
小结与讨论
1.泥鳅是一种大众化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市场前景较好。在铜仁地区,泥鳅价格与鲟鱼价格差不多,但养殖泥鳅投入要小得多,技术门槛更低,更能为普通农户所承受。养殖泥鳅应选择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苗种来源有保障。
2.本文介绍的改造稻田养殖泥鳅模式是一种在铜仁山区更容易推广的模式。山区百姓思想更为保守,流转土地时不允许破坏稻田边界、土质和面貌。相较于直接挖田成塘,本文的模式改造成本略高,但当年即可回收成本实现盈利,往后盈利可达每亩万余元,经济效益可观。
3.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漏、防害和养水,田埂改造时,务必做好防漏措施。稻田的选择要远离大河大沟,防止洪灾损毁。防害设施要配备完全,定期巡塘,定期清除敌害生物。暴雨天气尤其小心,务必经常巡塘。塘中可适当种植水葫芦、水白菜、水花生,为泥鳅生长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
4.苗种投入约占养殖成本的20%。台湾泥鳅繁殖的技术门槛不高,建议大规模养殖时,苗种以自繁为主,降低养殖成本
养兔
养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