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鱼塘养殖的技术,鱼塘养殖草鱼技术视频

鱼塘养殖的技术,鱼塘养殖草鱼技术视频鱼塘养殖的技术,鱼塘养殖草鱼技术视频

鱼塘养殖的技术指导

1、养鱼关键是养水,所以鱼塘在消毒后,首先要注入清新无污染的水。平时定期用生石灰、含氯制剂等,调节改善水质。合理加注、更换池水防止水质老化。

2、科学选择鱼种,也是养鱼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选择鱼种,一定要选那些高产、高效益的品种,特别是适合当地消费习惯的名优新品种。除此之外,鱼种本身应健康、没有伤害、无近亲繁殖、无遗传性疾病、体格匀称、活动力强等特点。

3、鱼的饲料必须营养全面,且饲料无霉变、无毒害等。同时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可以广辟饲料来源,如种草、养虫等,来作为补充添加饲料,这样不但可降低成本,也可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鱼塘养殖注意事项

冬季的天气可能已经把很多枯叶,折断的树枝和其他碎屑扔进了池塘。如果将所有这些碎片留在水中,它们会腐烂成藻类的食物来源,藻类会污染池塘。

清洁池塘时,请确保包括以下步骤:

清除叶子和其他杂物(使用杂草剃须刀可能会有所帮助)

吸尘底部

清除垂死的植物

如果池塘中有花盆,请给他们快速擦洗

如果您发现池塘中有任何蓝藻,则必须立即将其小心取出并采取预防措施,以免将来蓝藻的生长。

水鱼养殖技术 池塘

①定期加水。每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并根据池塘水质状况随时换水,换水量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保持水质清新稳定;

②是每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15~20千克或EM菌液2公斤稀释使用;

③晴天中午开增氧机l~2小时,搅水、曝气;

④每月泼洒一次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液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⑤控制投饵量,减少饲料污染。甲鱼料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混养的草鱼喂到八成饱,定期住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增强鳖的抗病能力;六是每天上午用毛刷清洗食台后曝晒消毒,每周用高锰酸钾水消毒一次。

鱼塘养殖方法

首先在挑选鱼苗的时候一定要挑选多一点的品种,毕竟鱼儿也是需要小伙伴的,如果只是仅仅一个品种的话,这些鱼儿的发展也不会很好,就像人一样总是需要多接触接触外面不同种类的才可以,不然整天的就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面是非常不好的;而且这样也可以促进鱼儿的生长和发育,还有就是在准备养鱼之前肯定是需要先挑选这些鱼塘的地址,最好挑选一块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如果你是要办农家乐的话,这些环境比较好的地方会更加的吸引人,如果不是办农家乐的话,你挑选的那个地方如果环境非常好的话,鱼儿也会非常喜欢的,生物其实都是有灵性的,这样一来,小鱼长得也会非常的快的。

然后就是鱼塘环境的问题了,不是说鱼塘越干净小鱼的长势就会越好。所以还是要做好准备的,如果太脏了的话也是不好的,要知道,这些鱼儿对于生长环境也是有要求的。虽然说比较好养活,但是如果不注意,也时常很容易就出现鱼儿死亡的现象。

此外,还要保证鱼塘里面有充足的氧气,这些鱼儿生长的时候可以在池塘里面放一些水草,有些水草不仅仅可以起到净化池塘的作用,还可以成为鱼儿的食物;

还有就是小鱼的饲料准备问题了。切记一定要选择适合小鱼吃的那些饲料,并且这些饲料也不能一次性喂的太多了,不然这些小鱼很容易贪嘴吃多了的,有句俗话说得好“花儿都是浇死的,鱼儿都是撑死的”。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这些鱼儿真正的长大成熟了之后就需要捕捞,如果是农家乐的话可以适当的捕捞就行了毕竟每天都会有人去那里钓鱼的,但是如果是鱼塘的话,就要注意适当的捕捞,捕捞之后就要让鱼儿开始休息了,然后再放一些新的鱼苗进去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养鱼时候的一些注意事项了,如果你也想养鱼,那就多找些专业的书籍仔细了解下吧。

1

鱼塘养殖技术管理

垂钓鱼塘管理要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垂钓的人越来越多,这为休闲渔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不少养鱼户纷纷改建专供垂钓的养鱼池,集垂钓、售鱼、餐饮为一体,养殖效益大增。但怎样才能最经济有效地管理好垂钓鱼塘呢?

清淤晾塘

垂钓塘多以养殖鲤鱼和鲫鱼为主,它们属于底栖鱼类,喜欢贴泥游动,容易弄浑池水而不易上钩,影响垂钓者兴趣。因此,改作垂钓塘时,必须彻底清除池塘淤泥,适当加深水层。这既有利于鱼类生长,又不致造成池水浑浊。

择时放鱼

如果垂钓塘的基础鱼主要靠自己饲养长大,则应在冬末春初投放大规格鱼种,这时由于鱼鳞片紧、病菌活动力弱,鱼的成活率较高,经过2个月~3个月强化饲养即可开塘垂钓。切忌在夏秋高温季节长途运鱼投放,否则由于较高的死亡率会导致得不偿失。垂钓塘的鱼也可直接从附近鱼塘收购囤养或补充。

品种齐全

垂钓塘要适合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垂钓者,就必须做到品种多样化。一般垂钓塘要放养水体上、中、下层栖息的多种鱼类,包括鲢、鳙、青、草、鲤、鲫鱼等。鲢鱼、鳙鱼虽不容易“上钩”,但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可放养一些黄颡鱼、鲶鱼、乌鳢等肉食性鱼类和较大规格的常规品种,这既能消灭水体中争食、争氧的野杂鱼,还能增加垂钓者的兴趣。

密度适中

垂钓塘对投放的成鱼要求规格较大、密度适中,鱼儿过小,垂钓者所钓之鱼没有商业价值,密度过小难以激发垂钓者兴趣。一般鲫鱼尾重0.1公斤~0.5公斤,鳙鱼尾重0.4公斤以上,鲤鱼尾重0.5公斤以上,草鱼尾重2公斤以上为宜。投放密度绝不是越大越好,过大不但管理难度加大,鱼的死亡率增高,而且由于太容易上钩,同样会使垂钓者失去期待的那种特有情趣。一般有增氧、注水条件的水体每立方米放鱼量不能越过1.5公斤,无增氧条件的水体每立方米放鱼量不能超过1公斤,一般控制在每亩载鱼量500公斤以内,鱼被钓走后再及时补充。

合理控食

日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的3%~5%以内,每天只投喂一次,时间选择在下午4时至5时,使鱼保持八成饱,经过一夜的消化,次日鱼处于半饥饿状态,非常有利于垂钓“上钩”。另外,清明前后鲤、鲫、鳙等鱼要繁殖,此时严格控制投饲量,尽量做到少投饲、少冲水,避免鱼类产卵而影响垂钓。

鱼塘养殖的技术指导书

鱼塘调水可每隔七至十天加注新水,每次加水量应在总水量的20至30%左右,或者在每隔15至20天搅动塘泥,使溶解氧或营养盐在水体中上层浮动,另外还可以增加溶氧、使用生石灰调节PH值。

选好水源定水质

池塘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排灌方便、无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可设蓄水池对入池新水过滤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用25~3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用0.5克/立方米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加水、换水调水质

夏季水温高,水质变化快,随着鱼体长大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加,鱼类排泄物增多,极易造成池水污染,故应加强水质调节。一般每7~10天加注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20~30厘米;每15~20天换水1次,可采用边注边排的方法,最好将排底层水排出,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

要求新加、换水没有污染,泥沙含量低,水温与池水温差以不超过±6℃~8℃为宜。具体加、换水应视池水的肥度、鱼群活动和池塘渗漏等情况灵活掌握,通常情况下,整个夏季鱼池应保持最高水位。

搅动底泥改水质

每15~20天,搅动池塘底泥1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鱼池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佳,闷热、气压低天气时不宜搅动。搅动底泥的作用是:使池水上下混合,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释放出池底中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使营养盐、溶解氧在上下水层中平衡分布,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改良浮游生物组成。主要方法有:

一是选择晴天上午,用钢丝绳或铁索链、长柄耙等往返拖动底泥;二是用水质改良机、吸泥机等机械搅动底泥,与泼洒生石灰水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对淤泥较厚的池塘其改善水质的效果更为显著。

增加溶氧优水质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机械增氧设备,适时开机增氧,以增加水中溶氧,为鱼类生长创造优良的水质环境。一般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天气时半夜开,有浮头危险时提前开,每次开机2小时左右。无机械增氧设备的鱼塘,亦可选用增氧剂等药物进行增氧。

使用生石灰调节PH值

养殖水体的PH值是影响养殖鱼类摄食、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保持PH值的稳定是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手段。对PH值较低的养殖鱼塘,一般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15~20公斤∕亩,方法是将生石灰加水溶解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晴天上午使用。泼洒生石灰可起到杀菌、消毒和改善水质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鱼类养殖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0~8.5之间。

使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当水源水质较差或注水不便时,可使用活水宝、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液、底净宝等生物制剂,以增加溶氧,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抑制病菌生长,改良水质和底质,增强免疫力,促进鱼类健康生长。生物制剂在分解有毒有害物质过程中需消耗水中的溶氧,故通常选择在晴天上午9:00~10:00使用,使用时应开启增氧设备或使用高效增氧剂。

科学投饵稳定水质

夏季是鱼类快速生长的季节,饲料投喂量较多,对水质影响很大,为了稳定水质,应把握科学投喂原则,以免造成水质污染。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等情况综合确定。天气晴好,水质清新,鱼类摄食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少投或不投。配合饲料以投下半小时内吃完为度;青饲料以当日吃完为宜。

一般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10:00及下午2:00~3:00各投喂1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要严格控制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夜间投喂,以免造成病害。饵料要选择配方合理、营养全面、安全无害、粒径应与养殖鱼类的个体大小相匹配,并坚持“五定”原则,即定人、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喂,以降低养殖成本,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

鱼塘养殖的技术指导有哪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挖成东西走向,要求有一定的坡度,可以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深度应该在2米到2.5米,挖成龟背形 向一测倾斜,这样方便捕捞,在养殖品种上尽量选择适宜的品种,整理当地的水文资料 气候资料,合理的选择鱼的种类和确定数量 頭條萊垍

池塘养鱼技术(2)淡水鱼养殖技术

在养鱼之前的池塘的大小也是很讲究的,一般以1-3亩为宜,不能太大,太小也是不合适的。

2/7

池塘准备好了,要对池塘进行消毒,一般用生石灰或者是漂白粉都池塘进行消毒,去掉泥巴等。

3/7

池塘放水,在2-3米左右,等待10天左右,然后放入鱼苗,刚开始鱼苗的密度可以稍微大点,往后可以小点。

4/7

经过15天左右,鱼长大之后,可以分池进行饲养,大的鱼苗放一块!小的放一块

5/7

育苗的放养时间也是需要注意的,一般在四月下旬和五月初,水温对鱼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的。

6/7

在日程生活里面要看好鱼池的周边环境和水质,发现情况要及时的处理,也要防治鱼类疾病。

7/7

做好了养鱼前的准备之后,就是好好养鱼了,到了收网的时候,要注意减少对鱼的损伤。

鱼塘养鱼技术指导

1:水源和水质 水是养鱼的首要条件。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溶氧量高,不含超量有毒物质。

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水源,加上池塘注、排水方便,这样的池塘有利于密放精养,提高水体载鱼量的鱼产量。

2:面积 面积大小的要求,以能满足鱼类生态和生长的需要为宜。渔谚说:“宽水养大鱼”,充分反映了池塘面积的重要性。

面积大,受风面也大,易使水面形成波浪,促使空气中氧溶入水中,增加水质的溶氧量和促进池水上下对流。

加速上下层水的混合,提高下层水中的溶氧量,这对改善水质,促进物质循环十分有利。

生产实践表明,池塘面积以6670平方米为好。池塘过大,投喂饲料时易造成鱼类摄食不均,水质也不易控制。

日常操作管理、成鱼起捕都有一定困难,鱼产品过于集中,影响鲜活鱼货均衡上市。

3:水深 渔谚说:“一寸水,一寸鱼”,反映了水深和鱼类生长、鱼产量的关系。具备必要的水深,是夺取池塘高产的重要条件。

但过深的池塘,下层光合作用弱,上下层水混合困难,下层溶氧不足,阻碍物质循环,降低池塘生产力,同时对新开挖的池塘也增加土方投资。

因此,池水过深也不好。池水深度一般以2.5~3米为宜。池塘面积较小时,水可略浅些。

4:池形和池坡 池形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这样便于投饲、起捕操作以及起捕网具的规格化,且能节省劳动力。

池子的方向,可根据地形和当地经常刮风的风向而定。因夏季多刮西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一般以南北向为好。

可使塘埂收到风浪冲击的面积大大缩小,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也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

池塘埂面宽度为4~6米,中间埂面宽为8米,土地较多的地区还可适当放宽。塘埂上可留一定面积用于种植青饲料。

池塘坡度以1:2.5或1:3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土质松散,可适当将坡度放大些,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池塘养鱼技术

清晨加水

给鱼池加水,最好选择在清晨进行。因为夜间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水体中各类生物的呼吸还须耗氧,至清晨3-5时会降到最低值。所以,选择清晨给鱼池注入新水,增氧效果明显。鱼池白天一般不宜加水,因为白天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水中溶氧充足,此时加水不但不能增氧,反而会使水中溶氧逸出。

适时加水

把握好加水时间,加水要根据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养殖普通鱼类,一般每隔7天左右向池塘加水1次。如天气酷热、温度高、水质过肥,或阴雨、闷热天,加水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鱼塘养殖的技术指导要点

根据实力、土地面积、养殖品种和模式来做规划。

需要考虑进水的蓄水池,养殖池,苗种池,污水处理池,工作区,饲料区,设备区,药品区等等。

交通方便,通电通水等。

养鸡


鱼塘养殖的技术,鱼塘养殖草鱼技术视频
  • 秋季蛋鸡应该怎样饲养管理,秋季蛋鸡容易得什么症状
  • 秋季蛋鸡应该怎样饲养管理,秋季蛋鸡容易得什么症状 >> 秋季蛋鸡应该怎样饲养管理,秋季蛋鸡容易得什么症状...

    鱼塘养殖的技术,鱼塘养殖草鱼技术视频
  • 母鸡下蛋不叫怎么回事,没下蛋的母鸡叫什么鸡
  • 母鸡下蛋不叫怎么回事,没下蛋的母鸡叫什么鸡 >> 母鸡下蛋不叫怎么回事,没下蛋的母鸡叫什么鸡...

    鱼塘养殖的技术,鱼塘养殖草鱼技术视频
  • 农村里面自己养的土鸡-价值真的比养殖场的鸡高很多吗,土鸡与养殖鸡区别在哪儿
  • 农村里面自己养的土鸡-价值真的比养殖场的鸡高很多吗,土鸡与养殖鸡区别在哪儿 >> 农村里面自己养的土鸡-价值真的比养殖场的鸡高很多吗,土鸡与养殖鸡区别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