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的外形,福寿螺的外形描述
福寿螺介绍
福寿螺(Amazonian smail;Ampullaria gigas spix)福寿螺又名大瓶螺,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
成螺雌雄异体,爬行体长3.5~6cm,贝壳近似圆盘形,一般具有6螺层;卵圆球形,直径2~2.5mm,初产时深红色、黏稠,孵化前变淡;卵成堆垒产,每卵块3~5层,约100~960粒不等;幼螺初孵体长2~2.5mm,软体部分呈深红色;初孵幼螺可在水中爬行,以后贝壳向右旋增加。螺口径在2.5cm以下为幼螺或高齿幼螺,喜栖于缓流河川及阴湿通气的沟渠、溪流及水田等处。成螺底栖性,食性杂,1年产卵2400~8700个,孵化率约90%,繁殖速度比亚洲稻田中当地近缘物种快10倍左右;虽是水生种类,却可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土中休眠度过6~8个月,一旦有水,又再次活跃。
福寿螺生活史分为卵、幼螺和成螺三个阶段。雌雄交配后,受精作用在体内进行。产卵部位主要在离水面10~20cm杂草丛、作物植株或沟渠石壁上。初孵幼螺脱落于水中即能浮游觅食、独立生活;成螺产卵次数多,产卵量大,每交配一次可连续产卵10多次。成螺喜栖于土壤肥沃、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流水缓慢的河沟或水田等生态环境,白天多沉于水底和附在河边,或聚集在水生植物下面,夜晚寻食。温度以福寿螺的生长影响很大。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它被释放到野外。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得快,因此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有害动物。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年发生两个世代。在广西鹿搴县等地,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平方米;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64%。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连藕,幼螺可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荷叶,致使荷叶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此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估计中国南方各省市受其危害的水域(池、湖、水田等)不少于10万公顷。目前,对福寿螺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人工防治,养鸭食螺是生物防治方法之一。目前对福寿螺的生态习性了解不够,防治不力。特别是选用的化学杀螺剂对水体毒性大,严重污染水质;施药量大、成本高、效果差。
(下为图)
福寿螺又称瓶螺、苹果螺、龙凤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我国于1984年引进。福寿螺不仅适应性强、食性杂、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繁殖力强,而且营养价值高。福寿螺喜欢在温暖条件下生活,喜阴怕光直射,生存最高水温可达45℃,最适水温为25~32℃,最低临界水温为8℃。是一种大型食用螺类,福寿螺外形与田螺相似,个体大,每只能达到100至150g,最大个体可以达到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美称.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食品。尤其让人过口不忘的是:福寿螺经过特殊加工烹调后,其味辣香,脆嫩爽口,口味悠长。福寿螺很有特色,它不同于本地产的田螺,其优越这处在于色泽棕黄, 肉质浅黄,无泥沙和泥腥味,质地脆嫩,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福寿螺外形与田螺相似,个体大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具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cm,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贝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圆形,直径2mm,初产卵粉红色至鲜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在5~6月的气温条件下,5天后变为灰白色至褐色,这时卵内已孵化成幼螺。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可达千粒以上。卵于夜间产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上,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发育3~4个月后性成熟,除产卵或遇有不良环境条件时迁移外,一生均栖于淡水中,遇干旱则紧闭壳盖,静止不动,长达3~4个月或更长。
福寿螺
福寿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