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鲟蟹养殖
鲟鳇鱼人工养殖
鲟鱼的生长周期长。
分辨出雌雄后,这些鲟鱼的命运就被决定了。雄鲟鱼不能产卵,继续养殖性价比不高,会马上卖掉,每公斤100块左右,或加工成各种鱼肉产品;鲟鱼全身无刺、都是软骨,浑身上下都可以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而宝贝的雌鲟鱼则被移到衢州的养殖场继续精细化养殖,前后总共要养7—10年,雌鲟鱼性成熟后,才能杀鱼取卵——一条养到300斤的欧洲鳇,鱼卵最多只有30斤
鲟鳇鱼能人工养殖吗
答:可以。国内有引进俄罗斯鲟鱼养殖,只要合法人工养殖的鲟鱼,经相关部门许可,可以以商品上市。
鲟鱼是指鲟形目的鱼类,别称中华鲟、鳇鱼、鳣鲟鱼,属硬骨鱼纲鲟形目。中国是世界上鲟鱼品种最多、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国外见于朝鲜汉江口及丽江和日本九州西侧。
养殖的鲟鱼
鲟鱼是晚熟性鱼类,生殖周期长,雌鱼初始性成熟16~20年,雄鱼初始性成熟在12年以上,繁殖期5~7月,最适繁殖水温15~19℃,雌鱼平均怀卵量约100万粒。
鲟鱼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鲟鱼一般生活在大江和近海中,为底性、洄游或半洄游性鱼类。5-6月群集于河口,秋季上溯到江的上游,以摇蚊和水生昆虫幼虫、软体动物及小鱼等为主要食物。
人工养殖的鲟鱼
适合我国养殖的鲟鱼品种有西伯利亚鲟、闪光鲟、俄罗斯鲟、史氏鲟、中华鲟、鳇、匙吻鲟和几种杂交鲟等近10个品种。其中,西伯利亚鲟和闪光鲟具有很强的生活适应能力,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比较容易,生长速度比较快,体色灰黑,市场俏销。萊垍頭條
养殖 鲟鱼
鲟鱼是现今所存鱼类中最早的脊椎鱼类之一,很多人以为鲟鱼就是中华鲟,其实与中华鲟有很大的差别。中华鲟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因此是不可以吃的。所以现在吃到的鲟鱼都是可吃的品种,我国现在鲟鱼的养殖面积也比较广,不过养殖鲟鱼是有一定的养殖条件的。接下来给大家说一下鲟鱼的养殖条件。
1、水温
鲟鱼对水温的要求不高,能够较快适应各种水温,最低可承受0度的水温,最高不超过35度即可。不过人工养殖的时候最适宜的水温在20度左右,在生产期与孵化期的时候将水温控制在19度左右。
2、溶氧量
鲟鱼对溶氧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养殖的时候,如果水体中溶氧量含量不稳定的话是不适宜养殖鲟鱼的。养殖时要将水体中的溶氧量控制在5mg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数值,那么将会降低鲟鱼的食欲。
3、酸碱度
养殖水体的酸碱度对鲟鱼的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鲟鱼不能生长在偏酸性的水中,要将水体PH值控制在7.5左右,偏碱的水体是比较适合鲟鱼的生长的。
4、光照
鲟鱼对光照的需求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在垂直游泳的时候,鲟鱼对光照会有一定惧光性。不过随着鲟鱼慢慢进入底栖阶段后便会逐渐消失,通常光照不会对鲟鱼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鲟鱼的养殖条件要满足合适的水温、溶氧量、酸碱度、光照,这样鲟鱼才能养殖好。
人工鲟鱼养殖条件
1、雄鱼较雌鱼体积大。
2、雌鱼腹部又比雄鱼凸起。
鲟鱼生活习性
鲟鱼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河口区的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2℃。亲鲟适宜催产水温为17~24.5℃。鱼卵最佳孵化水温为17~21℃。入冬之后,当水温下降至9~6℃时,中华鲟摄食量很少,生长停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立春前后,水温逐渐回升至10~13℃,开始少量摄食,生长缓慢。
清明之后,水温回升至15℃以上,摄食开始活跃,生长加快。当水温达到33~38℃时,中华鲟反而不能正常活动。在垂直游泳阶段,鱼苗有极强的趋光性。转为底栖后,趋光性消失。一般光照强度对仔、幼鲟的培育没有明显影响,但要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养殖水池上方要设置遮阳设施。
鲟鳇鱼有养殖的吗
80厘米左右长。鲟龙鱼可以长到体长2.1米。
鲟龙鱼,亦单称“鲟”,是鱼纲、鲟形目、鲟科动物。产于沿海各地及南北各大水域,为大型经济鱼类。是世界上少数生活在水中的活化石之一,是所有鱼类中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鱼类,鲟龙鱼卵可做为鱼子酱。
中国有7个野生鲟鱼种群,其中有一种是面临最为严峻的物种——就是“施氏鲟”,白鲟已经宣布灭绝了。施氏鲟又名史氏鲟、还有七粒浮鱼,黑龙江鲟鳇鱼等说法,该生物除了野生之外,其次就是人工养殖比较多,最大的个体也可以达到100千克以上。
人工养殖鲟鱼图片
养鱼池塘的条件和建造工程
池塘时养殖鱼类栖息和生长的环境,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和生长,间接影响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两者都会影响池塘的鱼产量。
(一)池塘条件 饲养食用鱼的池塘和苗种饲养池有所不同,主要是面积不大,水较深,注、排水便利,水质容易得到控制。
良好的食用鱼池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水源和水质 水是养鱼的首要条件。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溶氧量高,不含超量有毒物质。
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水源,加上池塘注、排水方便,这样的池塘有利于密放精养,提高水体载鱼量的鱼产量。
2:面积 面积大小的要求,以能满足鱼类生态和生长的需要为宜。渔谚说:“宽水养大鱼”,充分反映了池塘面积的重要性。
面积大,受风面也大,易使水面形成波浪,促使空气中氧溶入水中,增加水质的溶氧量和促进池水上下对流。
加速上下层水的混合,提高下层水中的溶氧量,这对改善水质,促进物质循环十分有利。
生产实践表明,池塘面积以6670平方米为好。池塘过大,投喂饲料时易造成鱼类摄食不均,水质也不易控制。
日常操作管理、成鱼起捕都有一定困难,鱼产品过于集中,影响鲜活鱼货均衡上市。
3:水深 渔谚说:“一寸水,一寸鱼”,反映了水深和鱼类生长、鱼产量的关系。具备必要的水深,是夺取池塘高产的重要条件。
但过深的池塘,下层光合作用弱,上下层水混合困难,下层溶氧不足,阻碍物质循环,降低池塘生产力,同时对新开挖的池塘也增加土方投资。
因此,池水过深也不好。池水深度一般以2.5~3米为宜。池塘面积较小时,水可略浅些。
4:池形和池坡 池形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这样便于投饲、起捕操作以及起捕网具的规格化,且能节省劳动力。
池子的方向,可根据地形和当地经常刮风的风向而定。因夏季多刮西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一般以南北向为好。
可使塘埂收到风浪冲击的面积大大缩小,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也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
池塘埂面宽度为4~6米,中间埂面宽为8米,土地较多的地区还可适当放宽。塘埂上可留一定面积用于种植青饲料。
池塘坡度以1:2.5或1:3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土质松散,可适当将坡度放大些,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鲟鳇鱼养殖基地
经济效益分析:一条鲟鱼种12㎝约4~4.5元/尾,养一斤鲟鱼饲料成本约6元。综合考虑鲟鱼养殖成本,按成活率90%计,每尾鱼体重1.3斤,养1斤鲟鱼的综合成本为9~10元,市场价格每斤低15元,高22元,其利润也比较可观的。
至于销售价格,塘边价1998年达到800元/公斤以上,1999年底为260-360,元/公斤,其中尤以1公斤/尾左右规格售价高,这主要是因为饭店售价太高(1999年底达800元/公斤),消费者不得已只能倾向于消费小规格鱼。出口价格一般也在300元/公斤。这种高价格直接影响了销售量。随着养殖量的增加,2000年塘边价格会进一步下降,销售量则会相应大增。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仍然会相当可观。
鲟鱼的养殖成本主要为鱼种费、饲料费、人工费和设备沂1日费等。若以放养30克/尾(体长20厘米)的鱼种、饲料价格10元/公斤、饲料系数1.5、一周年长到1公斤计算,则每尾鱼的成本为鱼种费25元、饲料费15元、人工和设备折合10元,共计50元。若商品鱼售价在100元/公斤,则每尾鱼可售100元,利润仍可达50元,利润率达。
鲟鳇鱼怎么养殖
达氏鳇也叫鳇鱼、黑龙江鳇、鲟鳇鱼,是鲟科鳇属软骨鱼类,其外形是头尖、尾歪、体长,颜色黄褐,身上无鳞。从其别名就可以看出,其的分布地区,那就是黑龙江,确切地说,目前达氏鳇也仅在我国黑龙江才有,本来在国外部分地区也是有的,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它们已经灭绝了。
达氏鳇算是我国最为古老的鱼类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恐龙时期,据资料记载,达氏鳇起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过,其原始古朴的外形1亿多年来几乎没有改变,因此也有着“活化石”之称。
除了生活年代久远,达氏鳇还因体大、寿命长、食量大、力量强,是淡水鱼中最大的一种鱼类,所以素有“淡水鱼王”之称。有资料记载,我国捕到过最大的达氏鳇接近2000公斤,其寿命有50多岁了
此外,达氏鳇还有一点让它非常出名,那就是它的鱼籽特别好吃,早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其鱼籽制成的“鱼子酱”就被列为上等佳肴,在现代还被誉为“黑色黄金”。
然而,达氏鳇却因这些“光环”遭遇了灭顶之灾。达氏鳇的捕捞从我国清代就已经开始了,持续达200多年,但那个时候由于技术不足,捕捞量并不大,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
可到了近代,尤其是近几十年,达氏鳇可没那么幸运了,随着捕捞技术越来越发达,以及人们对高档鱼子酱的需求越来越大,不管是黑龙江本地人,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都加入了大规模捕捞达氏鳇的队伍中,这使得达氏鳇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随着数量减少,使得达氏鳇的价格进一步攀升,在多年前,网上还曾爆出一条500斤重的达氏鳇卖出十几万的价格。
这么高的价格自然又促使了人们更进一步的疯狂捕捞,从而造成了达氏鳇成为了接近灭绝的极危物种。
要知道,达氏鳇可是性成熟晚,生殖周期长的鱼类,其雌鱼初始成熟年龄为16到20年,雄体为12年以上,那样过度的捕捞肯定会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2010年的时候,达氏鳇被列入了我国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禁止捕捞、贩卖,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二批)》,也将达氏鳇列入其中。
好在人们及时认识到了错误,将其保护了起来,而且由于达氏鳇是黑龙江流域特有的大型名贵经济鱼类,因此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杂交鲟鳇鱼养殖,给野生达氏鳇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不过时至今日,渔民的误捕和为了鱼籽而进行的盗猎,依然在威胁着这种古老大鱼的生存,希望大家能及时阻止这种行为,不要让长江的悲剧不要再发生在黑龙江上,让我们的子孙也能有机会一睹大鱼的风采吧。
养龟
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