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养黄鳝需要哪些食物,养黄膳应在怎样的环境中…

养黄鳝需要哪些食物,养黄膳应在怎样的环境中…养黄鳝需要哪些食物,养黄膳应在怎样的环境中…

养黄膳应在怎样的环境中…

.黄颡鱼的习性与养殖    1.生活习性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  2.苗种培育  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可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蛋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万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  3.成鱼养殖  (1)池塘主养 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品鱼。  (2)池塘套养 每亩水面套养黄颡鱼苗种500~1000尾,可产商品鱼35~60千克。  (3)网箱饲养 每平方米可放养黄颡鱼苗种500尾左右,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 2.黄颡鱼的养殖  在珠江三角和我市的茶楼、食肆、海鲜酒家,食客可以尝到一种叫黄颡鱼的新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黄颡鱼是我国优质的名贵鱼类,俗称黄骨鱼、骨鱼。它生长在江河、湖泊、水库或其支流等水域,栖息于底层,以各种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小杂鱼、虾等为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广,对营养和其它环境因素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条件较好的水域均可以进行养殖(或增殖)。   黄颡鱼鱼体粗壮,头略平扁,躯干、尾侧扁,背倾斜,胸、腹宽阔平坦,头顶皮肤单薄,表皮比较粗糙,吻纯圆,眼中等,口裂大,齿细小呈绒毛状,唇薄而简单,上枕裸露,有一根向后延伸的骨刺,须4对,鳃盖8条至10条,尾鳍深分叉,其特征鱼一般鱼类有较大的差异。   黄颡鱼是一种广为分布的鱼类,广东省珠江水系和其它河流、湖泊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在广东,属于黄颡鱼的鱼类共有三种,分别是黄颡鱼、中间黄颡鱼和互氏黄颡鱼。   黄颡鱼的养殖要注意几个问题:   养殖条件   不论池塘、网箱或其它养殖水体,其水源必须充足并无污染,底质及周围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  鱼种来源   鱼种可以是从江河湖泊捕捞的,也可以是人工繁育出来的,不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进行标粗培育,放入成鱼塘、网箱的鱼种规格达到30至50克,这样的规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较快,能及时地达到上市的商品鱼规格(150克以上)。放养鱼种在当年3月底以前完成,当年12月之前能捕获上市,减少过冬的损耗和死亡。   投喂质量高的饲料   饵料质量较高是提高黄颡鱼成活率、上市规格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因此,投喂的饲料的粗蛋白应在35%以上,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 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改变投喂饲料的数量和次数。每天定点投喂1至2次。   注意水质的调节和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每月换水一次,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定时或不定时开机,增加水中的溶氧,避免或减少浮头或泛塘现象,使黄颡鱼生长正常。鱼有病要及时防治,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黄辣丁”人工养殖一年能长多大?

一年能长到:150克到200克。

黄辣丁又叫黄颡鱼,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亦有巨大的市场,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

介绍:        

黄颡 (读音:sǎng )鱼,为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鱼类。体长约20cm,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

池塘条件:

养殖黄颡鱼的池塘面积要求不严,可大可小,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宜过厚,以泥沙质底为佳。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消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9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

混养:

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鱼池中,可以利用池内的一些野杂鱼虾,不必为黄颡鱼另行投喂饲料,每亩放50--100尾规格在35克左右的鱼种,可获得10--15公斤商品黄颡鱼。

养殖黄颡鱼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有什么预防鱼病的办法?

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

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夜间投饵

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容易引起两者生态位置竞争。因此,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否则影响黄颡鱼饲养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公斤~400公斤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的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黄颡鱼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病鱼主要为3-5厘米规格,发病时头顶部溃烂,红肿,穿孔,鳃充血,鳍条基部充血,离群独游或较长时间头朝上、尾朝下垂直悬于水中,且来回转动。该病是由车轮虫等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细菌性并发病。

发病原因多为:放密度大,幼鱼粪便和排泄物增多,水质较差,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加之活动空间减少,活动力减弱,使得寄生虫、细菌等病原更易感染寄生。 水质污染,水体pH值偏低,鱼感染机率增大。轻防重治,缺乏防病意识,每月没有按时检查,预防鱼病,调节水体,改善水质,遇到天气骤变,鱼体摄食后,极易暴发鱼病,大量死亡。饲料蛋白质含量较低,使得饲料系数增加,鱼体生长较慢,残饵、排泄物较多,造成了水体的二次污染,诱发了寄生虫、细菌等的感染。 

黄颡鱼病的预防和措施

(1)预防方法:

①鱼苗入池前必须用高锰酸钾、硫酸铜和高聚碘等药物交替消毒。

②水源必须经沉淀、过滤、消毒、曝气处理后再流入鱼池。

③池塘消毒: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④降低放养密度,同时定期换水 。

⑤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提高pH值,按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止水质恶化。

⑥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浪费。建议使用专用黄颡鱼饲料。

⑦定期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车轮净等杀灭寄生虫,同时用杀菌药物进水体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病等的发生。 

(2)应对措施:

①第一天用生石灰25克/立方米调节水质,提高pH值;

②第二天上午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0.7克/立方米,下午用高聚碘150毫升/亩・米,全池泼洒二天。第四天彻底换水后用车轮净(按说明剂量)全池泼洒。

③内服药,5-7天为一疗程,用药为四环素+恩诺沙星+维生素C(用量均按说明剂量)。

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 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它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预防鱼病的办法是鱼苗入池前必须用药物交替消毒。水源必须经沉淀、过滤、消毒、曝气处理后再流入鱼池。降低放养密度,同时定期换水 。

需要注意水的情况,需要注意温度,注意池塘的大小,和深度,可以按时的使用一些药物,按时的对水进行处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控制。

养虾


养黄鳝需要哪些食物,养黄膳应在怎样的环境中…
  • 水产养殖鱼病高发季节,水产养殖鱼类有黄点病是怎么引起的
  • 水产养殖鱼病高发季节,水产养殖鱼类有黄点病是怎么引起的 >> 水产养殖鱼病高发季节,水产养殖鱼类有黄点病是怎么引起的...

    养黄鳝需要哪些食物,养黄膳应在怎样的环境中…
  • 鍏绘畺鐢拌灪鍩哄湴,田螺的养殖一
  • 鍏绘畺鐢拌灪鍩哄湴,田螺的养殖一 >> 鍏绘畺鐢拌灪鍩哄湴,田螺的养殖一...

    养黄鳝需要哪些食物,养黄膳应在怎样的环境中…
  • 致富经视频养殖蚯蚓致富
  • 致富经视频养殖蚯蚓致富 >> 致富经视频养殖蚯蚓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