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中华鲟怎么养殖技术,野生的中华鲟和养殖区别
中华鲟鱼的养殖技术
中华鲟用自来水能养,但不可直接使用自来水,需将自来水放在阳光下暴晒静置1~2天后使用。中华鲟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适宜在弱碱性水中生活,若水中二氧化碳增多,对中华鲟的生长十分不利,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3~25℃,其鱼苗有极强的趋光性,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养殖水池上方要设置遮阳设施。
中华鲟的介绍
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
中华鲟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是底层鱼类,具有洄游性或半洄游性,春夏季5~6月间喜群集于河口,秋季上溯而至江河之上游。
中华鲟养殖方法和技术
1、水温
(1)适合中华鲟生长的水温在14-24℃左右,而21℃则是适宜中华鲟生长的水温温度。
(2)当水温过低时,中华鲟摄食量会减少,而且生长也会变得缓慢,严重时则会死亡,而温度过高,超过33℃时,也会对中华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一般需要把水温保持在20-25℃。
2、含氧量
(1)中华鲟适合在含氧量为5mg以上的水中生存,如果水中的溶氧量下降,会降低中华鲟的食欲,严重时,还会让中华鲟死亡。
(2)一般情况下,不可将溶氧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水质当做培育鱼苗的水源。
3、PH值
中华鲟适合在PH值为7-8的弱碱性的水中生活,PH值过高过低都不利于中华鲟的生长。
4、盐度
因为中华鲟属于洄游鱼类,所以对养殖水池中的盐度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5、光照强度
(1)中华鲟在幼苗阶段时,有着很强的趋光性。
(2)一般来说,光照强度对于鱼苗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需要注意因为光照强弱的变化,所导致水温变化的问题。
6、氨氮含量
如果中华鲟长期生活在氨氮含量过高水中,会有产生很多的病症,严重时,还会直接死亡。所以在人工养殖中华鲟时,应及时清理养殖池中的有机物,减少氨氮产生的几率。
7、水流
因为中华鲟是洄游类鱼类,所以人工养殖中应尽量模拟自然条件,方便中华鲟产卵。
8、饲料
(1)在喂养中华鲟时,一般可选动物性的饲料,也可以选择合成饲料。
(2)而喂食量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水质情况、鱼的密度而定。
9、日常管理
(1)平时每天都需要巡视3次,特别是在夏天的夜晚要格外注意,如果中华鲟有浮头的现象,便需要立即检查水中溶氧量是否过低。
(2)要定期检查中华鲟的生长情况,体型不同的中华鲟应该要分塘饲养。
中华鲟鱼人工养殖
在家养中华鲟的时候,要选择光滑的池壁,要是粗糙的话就有可能把它给弄伤。要有良好的供水和排污措施,小鱼苗是很弱小的,养护的时候容易生病,因此要提前使用盐水或消毒剂消毒水池。
在喂养的时候,可以选择小鱼、线虫或小虾,它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另外最好是活动的水流
中华鲟鱼人工养殖技术
1、建设养殖场
养殖鲟鱼,由于鱼体型会长的比较大,所以最好有池塘养殖,如果没有池塘要修建水泥池来养殖,一般一个池子大概是长4米、宽3米、深2米以上。池养的鲟鱼数量,可以根据鲟鱼大小来决定。附近要有干净水源,养殖,最好活水养殖,流动水养殖。培育鱼苗的地方,要单独建设,一般可以做棚室,用大型的塑料容器育苗。小鱼苗看起来跟其他的鱼类差不多。要准备一些单独的设备。
2、养殖准备
放养前要清洗水泥池,泼洒石灰溶液,浸泡一周左右,之后洗刷干净,再换清水浸泡几天。养殖前放掉,重新灌水进来水位在1.5米左右的水深。幼苗培育到一定大小才会放养入池。放养前要准备饲料,还要准备增氧机,深水要补充氧气。进出水口要覆盖网纱,过滤水源。
3、鱼苗放养
放养前,鱼苗要消毒,比如,一开始用盐水或是石灰水浸泡及时分钟,彻底杀菌后,清洗干净放养。放养健康鱼苗,放养鱼苗水深在30厘米左右,注意要温水养殖。浸洗盐水的鱼容易适应池水温度。放养的鱼苗要大小一致。生长均衡。下池前先放几条,看水温适不适合,适合再全放。
4、喂养
鲟鱼是食肉鱼类,主要吃水底生物,鱼虾之类的,如果水泥池养殖,一般没有水生动物。要自己投放,不像池塘。可以投放小鱼虾、昆虫幼虫、养殖的饲料虫,蛆虫、蚯蚓之类可以喂食。也可以喂食人为配制饲料。骨粉、鱼粉,等健康的饲料。喂食的食物要干净、消毒。
5、管理任务
每天定时喂食、消毒食物、打捞食物残渣 。水质不干净时要赶紧换水、定时消毒。养殖水深要在一米五左右。水中无氧的,鱼浮头,扑腾,要使用增氧机增氧。每天巡视。观察活动情况、环境情况。
中华鲟鱼的养殖技术资料
(1)水温
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2℃。亲鲟适宜催产水温为17~24.5℃。鱼卵最佳孵化水温为17—21℃。入冬之后,当水温下降至9~6℃时,中华鲟摄食量很少,生长停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立春前后,水温逐渐回升至10~13℃,开始少量摄食,生长缓慢。清明之后,水温回升至15℃以上,摄食开始活跃,生长加快。当水温达到33~38℃时,中华鲟反而不能正常活动。
(2)含氧量
中华鲟对溶氧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中的溶氧量在5毫克研以上。如果当水中溶氧量下降至4毫克/l时,中华鲟的食欲就下降;当溶氧量继续降至3毫克研或降至3毫克/升以下时,中华鲟摄食量迅速减少,甚至停止摄食,严重者发生活动迟缓、昏迷、甚至窒息死亡。值得指出的是,水的溶氧量变幅大的肥水,不应作为培育中华鲟仔、幼鱼的水源。
(3)pH
中华鲟适宜于在pH为7.0~8.0的弱碱性水中生活。当pH下降时,就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多,酸性增大,溶氧量降低,这对于要求较高溶氧量的中华鲟不利;当pH过高时,会使水中氨氮毒害作用加大,对于养殖中华鲟也不利。
(4)盐度
中华鲟为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较广,在自然条件下,往来于咸水与淡水水域之中,在淡水中繁殖,在海水里生长。
(5)光照强度
在垂直游泳阶段,鱼苗有极强的趋光性。转为底栖后,趋光性消失。一般光照强度对仔、幼鲟的培育没有明显影响,但要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养殖水池上方要设置遮阳设施。
(6)底质
仔、幼鲟对底质的要求较高,要求池底很光滑,无污染;成鲟对底质的要求不很严格,泥沙底质即可。
(7)透明度
透明度反映了水中浮游生物、泥及其他悬浮物质的数量。在仔、幼鲟培育阶段,透明度应控制在40~60厘米为好,要及时清除排泄物和加强日常管理;在成鲟饲养阶段,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即可满足其要求。
(8)氨氮
氨氮主要是由养殖池中的有机物质分解而来。中华鲟长期生活在氨氮较高的水中,会出现活力减退、生长不良、引起烂鳃等病症,甚至导致大批死亡。对于仔、幼鲟,氨氮最好不超过0.2毫克/L。
(9)水流
中华鲟仔、幼鱼,没有明显的溯水上游的习性,较喜欢集中在流水口。面积为3~10米2的养殖池,水流量以10~20升/分为宜。
(10)流速
中华鲟产卵时的平均流速都在1.0-2.0 m/s范围内,且流态都十分的复杂,一般都是在河道转弯处且有深潭的地方进行产卵,流场都有漩涡,且有着较大的卵石块。
中华鲟鱼饲养
1)水温
鲟鱼对于水温的要求不高,可以很快的适应各种水温,最低可以承受0°的水温,高温不超过35°即可,人工养殖时适应水温在20°左右即可,孵化器和生产期要将水温控制在19°左右,冬季温度过低时,鲟鱼的食欲会下降,甚至停止进食,因此冬季要将水温控制在15°左右,保证鲟鱼能够正常的进食。
(2)溶氧量
鲟鱼对于溶氧量的要求比较高,养殖时,如果水体中的溶氧量含量不稳定,是不是养殖鲟鱼的,要将水体中的溶氧量控制在5mg以上,低于这个数值会降低鲟鱼的食欲,低于3mg时,鲟鱼会停止进食,并出现缺氧的症状,导致移动缓慢、出现昏迷甚至是死亡。
(3)酸碱度
养殖鲟鱼的水体中,酸碱度是非常重要的,鲟鱼无法生长在长期偏酸性的水中,要将水体PH值控制在7.5左右,偏碱的水体会比较适合鲟鱼生长,偏酸性的话,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大大的增加,导致溶氧量急剧下降,对鲟鱼的生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增加氨氮等气体,导致鲟鱼的发育受阻甚至出现死亡。
(4)光照
鲟鱼对光照的需求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如垂直游泳时,对光照会有一定的惧光性,随着鲟鱼慢慢进入底栖阶段后便会逐渐消失,在夏季高温的环境下,太阳直射水面会提高水温,从而对鲟鱼的生长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在养殖池上合理搭建好遮阳棚。
(5)透明度
在养殖时,为了保证鲟鱼的健康生长,要保证养殖池至少有50厘米左右的透明度,控制浮游生物及其他物质的数量,及时清理鲟鱼的粪便及残留饵料,避免降低水体透明度,以保证水质。在鲟鱼逐渐成年后,可以将透明度降低至30厘米左右,可以观察到鲟鱼的生长。
2、成本
养殖一条鲟鱼的成本大概在50元左右,利润空间较为可观。
中华鲟鱼的养殖技术和成本利润
高山冷水适合养殖细鳞鱼、哲罗鱼、雅罗鱼、虹鳟鱼、狗鱼、青海湖裸鲤等鱼种。1、细鳞鱼:冷水性山麓鱼类,一般生活在秦岭地区海拔为900-2300米的山涧溪流中,特别是水质清澈、水流湍急的地方,进入秋末后会在深水潭中越冬。
2、哲罗鱼:纯淡水冷水性鱼类,生活在湍急的溪流中,秋末冬初会游到深水处越冬,翌年春季洄游至溪流中产卵。
3、雅罗鱼:冷温性鱼类,广泛分布在冷温带江河湖泊中,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主食。
中华鲟人工养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鲟鱼饿价格达到200元一斤,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现在的价格已经回归理性,酒店做菜的中华鲟一般多是来自人工养殖的,价格也在50元到70元一斤。 因为国家对中华鲟鱼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了。不同的地区,价格不一样,应该会在25-40元之间来回波动。迄今为止,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俄罗斯鲟、欧洲鳇、小体鲟、匙吻鲟等十几个品种作为研究或者是人工养殖。
中华鲟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准备食材:鲟鱼、葱、姜、料酒、盐、蒸鱼豉油。
1,首先把鲟鱼清洗干净,切成两段,在身上划几刀。
2,然后把葱段、姜片放到刀痕中,方便入味。
3,然后把鱼放到锅里,隔水蒸15分钟。
4,蒸好后倒掉一部分水,把姜片和葱去掉。
5,然后再把葱丝放到鲟鱼上。
6,锅中放油,烧热后淋在鱼身上,最后淋些蒸鱼豉油即可。
中华鲟鱼的养殖技术与方法
(1)水温
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2℃。亲鲟适宜催产水温为17~24.5℃。鱼卵最佳孵化水温为17—21℃。入冬之后,当水温下降至9~6℃时,中华鲟摄食量很少,生长停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立春前后,水温逐渐回升至10~13℃,开始少量摄食,生长缓慢。清明之后,水温回升至15℃以上,摄食开始活跃,生长加快。当水温达到33~38℃时,中华鲟反而不能正常活动。
(2)含氧量
中华鲟对溶氧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中的溶氧量在5毫克研以上。如果当水中溶氧量下降至4毫克/l时,中华鲟的食欲就下降;当溶氧量继续降至3毫克研或降至3毫克/升以下时,中华鲟摄食量迅速减少,甚至停止摄食,严重者发生活动迟缓、昏迷、甚至窒息死亡。值得指出的是,水的溶氧量变幅大的肥水,不应作为培育中华鲟仔、幼鱼的水源。
(3)pH
中华鲟适宜于在pH为7.0~8.0的弱碱性水中生活。当pH下降时,就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多,酸性增大,溶氧量降低,这对于要求较高溶氧量的中华鲟不利;当pH过高时,会使水中氨氮毒害作用加大,对于养殖中华鲟也不利。
(4)盐度
中华鲟为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较广,在自然条件下,往来于咸水与淡水水域之中,在淡水中繁殖,在海水里生长。
(5)光照强度
在垂直游泳阶段,鱼苗有极强的趋光性。转为底栖后,趋光性消失。一般光照强度对仔、幼鲟的培育没有明显影响,但要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养殖水池上方要设置遮阳设施。
(6)底质
仔、幼鲟对底质的要求较高,要求池底很光滑,无污染;成鲟对底质的要求不很严格,泥沙底质即可。
(7)透明度
透明度反映了水中浮游生物、泥及其他悬浮物质的数量。在仔、幼鲟培育阶段,透明度应控制在40~60厘米为好,要及时清除排泄物和加强日常管理;在成鲟饲养阶段,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即可满足其要求。
(8)氨氮
氨氮主要是由养殖池中的有机物质分解而来。中华鲟长期生活在氨氮较高的水中,会出现活力减退、生长不良、引起烂鳃等病症,甚至导致大批死亡。对于仔、幼鲟,氨氮最好不超过0.2毫克/L。
(9)水流
中华鲟仔、幼鱼,没有明显的溯水上游的习性,较喜欢集中在流水口。面积为3~10米2的养殖池,水流量以10~20升/分为宜。
(10)流速
中华鲟产卵时的平均流速都在1.0-2.0 m/s范围内,且流态都十分的复杂,一般都是在河道转弯处且有深潭的地方进行产卵,流场都有漩涡,且有着较大的卵石块。
中华鲟鱼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食用是违法的。人工养殖的也是如此,另外私人养殖也是违法的。
中华鲟(Aclpenser Sinensis Grdy)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和“长江鱼王”。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中华鲟鱼,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它个体硕大,形态威武,长可达4米多,体重逾千斤。
养牛
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