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蚬子养殖基地,哪里有河蚬养殖基地
蚬怎么养殖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青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青螺摄食。投喂量视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田螺养殖一般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将田螺和鳅混养,不用再喂其它饲料,田螺和泥鳅都能正常生长。因为田螺能丰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蚬子、丝蚯蚓等,还产生幼螺,这些都是泥鳅的天然饲料,泥鳅所排泄的粪便又是田螺的好饲料,田螺除了吃泥鳅的粪便外,还捕食水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丝状藻、硅藻、裸藻、蓝藻、金藻等水生植物。田螺和泥鳅混养,每亩鱼塘放养田螺100~150公斤,放养泥鳅15000~20000尾,养殖8~10个月,可收获田螺3500~4000公斤,泥鳅2000~2500公斤。
蚬怎么繁殖
日蚬子是通过体外受精、产卵进行繁殖的。蚬子是雌雄异体,18个月左右性成熟,繁殖季节为每年的9中旬一11月,一个繁殖季可产卵3一4批,在繁殖季亲贝将精卵产在海水中,在海水中受精孵化。
水产养殖蚬子怎么养
一年四季
蚬苗放养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以白露后至立夏前放养为宜。
河蚬最适在水流畅通、流势缓慢的水域繁殖和生长,水质偏向碱性,透明度1米左右,水速0.1~0.6米/秒范围。水流过急,增殖的幼苗不宜附着,大蚬也容易随急流冲走。水流过缓,浮泥易于沉淀,由水流带入的食料也比较少。
一般可在江河的支流和缓处或上流有沙洲、草滩,其下埕地宽阔、平坦处。亦可选江河靠岸边弧形地带。选择质软泥底或泥沙底,泥质灰黑,富含有机质的底床水域,有助于定向培育出高品质的黑壳蚬。水面从几百平方米到几公顷,水深0.5至3.0米,以管理方便为宜。根据地形以竹栏在进出水口处拦截鲤鱼等敌害侵入
河蚬养殖技术
花蚬子水温15-18摄氏度。盐度0.3%。
水质也不宜过分肥沃。池的底质以砂土为宜。水深保持1米左右。每亩可放养河蚬种苗60~130千克。河蚬在池塘中不能不断繁殖,因此,第二年投放种苗可适当减少。河蚬种苗的规格为800~4000个/千克。
河蚬的生长率根据饲养条件而定,苗种平均重约0.11克,饲养1个半月可增重4倍,达0.45克;3个月可达0.91克;4~4.5个月可达2.25克;5~6月可达4克,7~7.5个月可达5.4克,体重相当于原苗种的50倍,这时即可采捕。
蚬要怎么养
养殖水域的选择黄蚬虽为广布性淡水贝类,但要求水质清新没有污染,且具有一定肥力,pH值7.0~8.5,水体透明度50~100,水色呈浅黄绿色或浅绿褐色。
最适合在水流通畅,常有微流水的大中型水域繁殖生长。水源径流开阔、流速0.2~0.35m/s(养殖区域如有匀速回漩水流就更好),能刺激黄蚬产卵繁殖,便于幼蚬附着,也有利于黄蚬的摄食生长。
水流过急,对黄蚬穴居不利,更不便于幼蚬的附着。如水流过缓,对黄蚬的摄食不利,导致其生长缓慢、产量低,生产效益下降。养殖水域常年水位保持在1.5~2.5m较为理想,湖底地势平坦,具有15左右的软泥或泥沙层。
蚬子怎么养殖
1、白蚬以硅藻、绿藻或轮虫等浮游生物为食,一年四季皆可繁殖。
2、白蚬子学名为四角蛤蜊,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底栖经济贝类,肉细味美、营养丰富。
3、贝壳坚厚,略四角形。两壳极膨胀。壳顶突出,位于背缘中央略靠前方,尖端向前弯。贝壳具外皮,顶部白色,幼小个体呈淡紫色,近腹缘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1条很窄的边缘。生长线明显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贝壳内面白色,铰合部宽大,左壳具一个分叉的主齿,右壳具有2个排列成“八”字形的主齿;两壳前、后侧齿发达均成片状,左壳单片,一有亮双片。外韧带小,淡。
哪里有养殖河蚬
不吃。
河蚬穴居于水底泥土表层,以浮游生物为食料(如硅藻、绿藻、眼虫、轮虫等),生长快,繁殖力强。除天然资源外,也适宜进行人工养殖。河蚬养殖既适合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适合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饲、投肥养殖。
养殖河蚬成本低、产量高,易捕捞,可以当年放养当年收获,经济效益显著河蚬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蚬干、罐头、冻蚬肉或腌制成咸蚬。
黄沙蚬怎么养殖
黄沙蚬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左右,产值达8000元。黄沙蚬生命力和抗病力强,有活水源的沟、水田、浅水池塘均可放养,一般采取建池养殖,非常值得投入养殖。
沙蚬怎么养殖
放养田的选择
养殖田要选择风浪平静、流速较快的内湾或浪小的外湾。海涂要平坦,退潮后露出时间在2-4小时左右,以中低潮区为宜。水深2-3米,海水较清,底质为沙泥混合,以沙为主(占70-95%);而碎壳、石砾、泥较少,底质变化很大的地区,不能作为放养殖田。过冬田的底质含泥量可稍多一些,含细沙多一些亦可。另外,放养田的附近,最好有淡水和下水道注入,但不要正选在河口。
放养田的整理
放养田的整理比较简单,田可大可小。选好田以后,用泥沙垫平洼地,并拣净石块等杂物,这样便完成了平整工作。如底质较硬,应进行翻土、耙松。放养田的周围,可以用芒草做一些田墩,作为标志,以便于管理、播种和采捕。在靠岸的一面,必要时可做堤坝(用芒草做),以免沙蚬子被风浪冲到岸上。
当堤坝附近堆积较多的沙蚬子时,应重移到低潮区放养。靠近港道或低潮区水道旁的放养田,苗种受风浪洪水的威胁较为严重,要在可能受到威胁的地方,筑堤坝加以防护。底质较硬或小潮汛海水涨不到的地区,最好在放养田四周围筑土坝,进行蓄水养殖。坝的规格, 一般下宽8-10尺,上宽4-5尺,高1.5-2尺。
养殖加盟
养殖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