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质量标准,养殖业相关标准有哪些
养殖建设标准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标准
粪污治理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生态至上,以人为本,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饲养规模、场区所在地周边种植业结构的自然条件等具体环境因素,建设相关设施,通过产前、产中、产后控制,使畜禽粪污处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粪便贮存处理设施
粪便贮存处理设施主要有储粪池和沼气池。
储粪池一般应选在生产区的下风向,靠近污道,便于粪便的清运。一般为地上式、半地上式,也有采用全地下式。地上式一般高出地面1.5-2米,半地下式一般地面上下各1米,储粪池一般为长方形和正方形,设有进、出粪口,要求两个单元以上,可做到轮换使用。由钢筋水泥底(15厘米左右)、四周砖墙(三七墙)和钢筋混凝土(20厘米左右),并进行防水处理,底部留有渗沥液排出口通向污水池,上覆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防雨上盖。
在干清粪方式下,粪便堆放场所容积为:每10头猪(出栏)约1立方米,每1头肉牛(出栏)或每2头奶牛(存栏)约1立方米,每1000只肉鸡(出栏)或每250只蛋鸡(存栏)约1立方米。
沼气池采用沼气池处理粪便,沼气池容积:每1头猪(存栏)应为0.5-1立方米,每1头牛(存栏)2-3立方米,每100只鸡(存栏)2-4立方米。沼气池具体建设标准和使用应按新能源技术指南操作。
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池可分为舍边的一级沉淀池、流通过程的二级沉淀池和最终汇集的三级沉淀池。一级、二级沉淀池要靠近污道,三级沉淀池应选在生产区的下风向的储粪池附近,便于粪便的清运。三级沉淀池为全地下式,深度在2--2.5米,一般为上大下小的梯形,设有进污口和清污口,建成3个以上梯度单元,由水泥底(25厘米左右),并进行防水处理,加盖防雨,做到“防雨、防渗和放溢流”三防要求。为避免沼气产生应注意留有通风口。
三级沉淀池体积应容纳2个月以上的污水尿液产生量,每出栏1头生猪(肉牛和奶牛可以按照相应关系换算,出栏1头肉牛或存栏2头奶牛相当于出栏10头猪)三级沉淀池体积不少于0.3立方米。
3、废弃物处理设施
废弃物是指病死畜禽、孵化繁殖废弃物(蛋壳、死胎、胎衣等)、过期兽药、残余疫苗和疫苗瓶等。养殖场要在粪污处理区建设小型焚烧炉或化尸池,对废弃物和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小型焚烧炉设在专门场所,一般位于粪污处理区附近,主要用于蛋壳、死胎、胎衣、过期兽药、残余疫苗、疫苗瓶和要求必需进行焚烧处理的动物尸体(牛、猪等大动物需到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的处理,养殖场配备的焚烧炉处理能力应在25-50公斤/小时。
化尸池应建在生产区的下风向,且与生产区有一定的距离,主要用于小型动物尸体的处理。化尸池一般为地下圆井型,深4-5米,口径2米左右,由水泥底、四周砖墙和钢筋混凝土,并进行防水处理,加盖防雨,并注意通风,使用时定期填加消毒药品。
4、雨水、污水分离
养殖场建立严格的自然雨水、生产污水两个独立的排水系统和排水设施,一般采用斜坡式,并保持畅通。雨水沟主要用于收集场内的天然雨水,可采用方形明沟,深度为30厘米,沟底有1%-2%的坡度,上口宽30-60厘米,要防止污水流入,收集后的雨水可直接向农田和坑塘排放,也可流入专门的水窖,以备以后生产使用。尿液和生产生活污水采用暗沟布设,深度到达到冬季冻层以下(约1米以下),可用水泥管和PVC管作为管道,注意防止冬季冻结,如果过长可增设沉淀井(15米左右),可防止堵塞,污水最终排入沉淀池,经沉淀池处理利用。
5、净道、污道分设
净道是指供健康畜禽周转、人员进出、运送饲料的专用通道。污道是指粪便和病死、淘汰出栏畜禽出场的通道。场区内净道与污道应严格分开。
6、功能区改造
建立办公区、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及粪污废弃物处理区、各功能区应用围墙、水渠或防疫林严格分离,有明确的标志。生活区、办公区应位于生产区上方向;生产区应位于粪污和废弃物处理区上风向。
7、大型沼气工程建设
采用全混式厌氧发酵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将养殖场废物转化为沼气、沼液、沼渣,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具体建设标准和使用应按新能源技术指南操作。
养殖建设标准规范
进苗前消毒:
1、进苗前养殖场内必须全面清洗、消毒,要做到四无:无禽畜、无杂草、无鸡粪、无垃圾,养殖器材浸泡消毒,饲养房要用熏蒸药熏蒸消毒。
2、养殖工作人员的工作服、鞋、帽 、工具用消毒水消毒后统一放在消毒房用紫外线再次消毒。
养殖期间消毒:
1、消毒池内水的平均深度要求20厘米以上,池水、消毒液一星期更换两次,交替使用消毒液。
2、养殖房门口消毒盆、消毒壶内的水、消毒液一星期更换两次,养殖人员进、出饲养房必须洗手、全身消毒,消毒液交替使用。
3、养殖人员工作期间要求穿戴统一消毒好的工作服、帽、鞋、口罩,外来人员、车辆进场前必须消毒,进入饲养房穿戴、消毒要求同养殖人员一样。
4、办公室、宿舍、生活区、养殖工作区域一个月全面消毒一次。
5、场长根据每栋饲养房鸡群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养殖人员每星期带鸡消毒一至两次,消毒时交替使用消毒液。(冬、春季要用温热水)
6、养殖期间出现的死、淘鸡必须消毒、无害化处理。
畜禽养殖建设标准
第一条 为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养殖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根据畜牧业发展状况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确定。
牧区放牧养殖污染防治,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当统筹考虑保护环境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激励引导。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扶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
养殖建设标准有哪些
补贴领取条件:需要满足养殖羊只的数量、羊圈的建设、检疫与防疫、选址距离居民区多远等相关方面的要求。养殖补贴标准 :根据养殖规模不同进行不同额度补贴,各地补贴标准不一样,具体根据当地的补贴政策为准,需要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户才可领取补贴,养殖的数目不要虚报或瞒报。
养殖羊国家补贴领取条件
1、一般以当地的补贴政策为标准,需要满足养殖羊只的数量、羊圈的建设、检疫与防疫、选址距离居民区多远等相关方面的要求,具体可根据地方规定进行执行。
2、例如:申请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补贴就能够以畜禽良种、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有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牌子、肉羊方面农区存栏能繁母羊250只以上、牧区存栏能繁母羊400只以上、年出栏肉羊500只以上、年出栏肉羊1000只以上等为标准。
规模养殖标准
办养殖场可以,但选址必须讲究,同进要具备这几样东西:。
你放养牛羊的话,应该不行。政府不会支持的。兴办规模养殖场,个人应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并报乡镇同意后,到工商局办理工商登记预核手续(场名预核),再到畜牧主管部门办理项目备案手续和环保局办理环境评估手续,然后到国土部门办理养殖用地备案手续。以上手续齐备后最后到畜牧兽医部门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即可。
具体步骤如下:
1、撰写一份《养殖场可行性报告》,到国土局申请《土地规划许可证》。
2、持建设单位法人证明及相关行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个人经营者凭身份证到工商局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到检验检疫局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与环保证明》。
3、根据《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农业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再持《营业执照》及《财务制度》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证》。
4、最后持《土地规划许可证》、《营业执照》、《动物防疫条件合格与环保证明》、《税务登记证》等,到建设局申请《建设施工许可证》。
5、在以上5个证件办好之后,就可以按预定规划建造养殖场及附属房屋了。记得建好后还需报建设局和检验检疫局进行验收哦
养殖场建设标准
水质环境洁净化
①池塘水质的一般要求:
悬浮物质:人为造成的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10毫克/升。
漂浮物质:水面不得出现明显的油膜和浮沫。
PH值:淡水PH 6.5-8.5。
②池塘水质调控
生物调控:
鱼菜共生调控,以菜净水,以鱼长菜
(3)养殖品种良种化
主养品种:选择以优质鱼类(如优质鲫鱼、草鱼、斑点叉尾鮰、团头鲂、泥鳅、翘嘴红鲌、黄颡鱼等)主养品种的选择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市场性(适销对路)、二是苗种可得性(有稳定的人工繁殖鱼苗供应)、三是养殖可行性(适应当地池塘生态系统)。
(4)饲料投喂精细化
①饲料的选择:饲料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口性,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物理性状良好、营养成份稳定;饲料加工均匀度、饲料原料的粒度符合饲料加工的质量要求。
②饲料投喂量的确定
日投饲量=鱼的平均重量×尾数×投饲率
全年投饲量=饲料系数×预计净产量;
(5)病害防治无害化
①疾病的预防
优化池塘养殖环境:在养殖的中、后期根据养殖池塘底质、水质情况每月使用环境保护剂 1-2 次。合理放养和搭配养殖品种,保持养殖水体正常微生物丛的生态平衡,有效预防传染性暴发性疾病的流行。
②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
严格检疫: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及监督,防止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与传播。
免疫接种:注射疫苗,使鱼类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⑤严禁乱用药物
使用水产养殖用药应当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
(6)生产管理现代化
①了解当年鱼价走势,分析明年市场;
②结合本地实情,设计出鱼计划;
③放养优质鱼种,合理使用饲料;
④落实生产计划,加强生产管理。
养殖业养殖标准
规模养殖场标准:经过当地农业、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指标是奶牛存栏大于或等于100头,肉鸡出栏大于或等于50000羽,肉牛出栏大于或等于200头,蛋鸡存栏大于或等于20000羽,猪出栏大于或等于500头。
规模养殖场标准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是指经过当地农业、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的奶牛、蛋鸡、养猪、肉鸡等养殖场,具有有一定的规模,指标是肉牛出栏大于或等于200头,蛋鸡存栏大于或等于20000羽,猪出栏大于或等于500头,奶牛存栏大于或等于100头,肉鸡出栏大于或等于50000羽。国家也非常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规模养殖户标准
1、所建养殖场至少占地10亩以上,圈舍的建筑面积占养殖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
2、原则上需要执行《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认定管理办法》中的标准化平面布局图。
3、需要根据动物防疫要求来合理布局养殖场地和场内建筑物,如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粪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要严格分开,各区之间需要设置有效的防疫隔离带。
4、养殖场内的生活区要设置在场区的最上风向。
5、养殖场内的管理区必须要设有饲(草)料房、饲料加工房及兽医室等功能用房。
6、养殖场的生产区大门口要设立门卫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等,养殖场内生产区布局要合理,分阶段分群饲养,粪污水处理及病畜管理区需要设在生产区。
规模养殖场标准
畜牧业环境污染途径
1、粪便污染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很容易污染到环境,也是造成牧业环境的注意污染源。养殖场的规模越大,畜禽粪便也就越大。据统计我国每年的粪便产量大约为17亿吨左右,工业行业每年产生的固体废物为6亿吨左右,畜禽粪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8倍左右,如果不适当进行处理,就会对周围环境的土壤、水体、作物以及空气造成污染,成为公害,也会为人畜疾病的传染源。
畜禽粪便如果直接当肥料使用,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就会导致磷、硝酸盐和重金属沉积,从而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水流入池塘和河流就会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产生各种毒素,严重污染水源。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治理恢复,将造成长时间的污染。
规模养殖场标准
2、水质污染
雨水冲刷粪堆、畜牧场、畜禽尿液、冲洗场地的污水以及加工厂的污水也是污染源之一,其含有较多的污染物质,污水的生化指标非常高。高浓度的畜禽有机污水一旦排入江河湖泊中,就会影响到水质,畜禽污水中的高浓度氮、磷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如果将其排入池塘或河流中,会对水生物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严重就会影响水产业的正常发展。其不但污染地表水,其含有毒和有害成分很容易渗入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到地下水。
规模养殖场标准
3、恶臭污染
规模化的养殖场会有大量的粪便产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散发出很难闻的气味,将严重污染周围人群的居住环境。
规模养殖场标准
4、药物残留潜在污染
药物残留也会对环境和畜产品产生潜在的污染。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有兽药、消毒药、人药、农药以及其他的化学物质。其中使用违禁的盐酸克仑特罗的残留问题尤为突出,还有滥用抗生素与激素,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超量使用同样会有药物残留。
养殖建设标准是什么意思
建养猪场要向村里或土地经营者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再向当地的政府提出养殖项目申请,经过县农委立项后,向当地的国土部门申请建设指标。向当地兽医畜牧局提交畜禽养殖发展规划书,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建设养猪场之前,需要得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申办《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建养猪场需要哪些审批
1、建养猪场首先要向村里或土地经营者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确定好养殖用地的性质及其范围,再向当地的政府提出养殖项目申请,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对养殖用地进行实地勘察之后,对于符合条件的土地,出具同意养殖项目的批复意见和适养区证明,并发函告知当地畜牧兽医局。
2、经过县农委立项后,向当地的国土部门申请建设指标,国土部门核准后出具证明,中途可能需要缴纳一笔复耕保证金。向当地兽医畜牧局提交畜禽养殖发展规划书,经审核后,兽医畜牧局出具符合养殖发展规划证明。
3、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建设养猪场之前,必须得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申办《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办理程序是由本人申请,镇兽防站签意见盖章,镇政府加盖印章,县畜牧局审批发证。
4、按照《环保法》的规定,建设养猪场之前要向农业局畜牧部门和当地镇政府农委进行养殖备案,需要到当地环保部门办理申请养猪场环评,50头以下的在镇政府办理,50头以上的在县环保局办理,同时养猪场必须建标准的化粪池、消毒池、围墙等环保设施。
5、根据《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农业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再持《营业执照》及《财务制度》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证》。
6、向国土部门申请养殖用地和备案,取得备案后带上办齐全的证件到工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7、最后持《土地规划许可证》、《营业执照》、《动物防疫条件合格与环保证明》、《税务登记证》等,到建设局申请《建设施工许可证》。
猪场如何布局
1、在建造猪场时,尽量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等功能区要科学布置,一般种公猪6-7平方米/头;育肥1-1.5平方米/头;空怀母猪、妊娠母猪2-2.5平方米/头;分娩母猪4-4.5平方米/头,母猪舍、公猪舍、育肥猪舍模式都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不能都建一个样,如母猪舍需设护子间,而其他猪舍就不需要。公猪舍墙壁需坚固些,围墙需高些等,一般情况下,10000头规模的现代猪场的建筑总占地面积需要1.2-1.3万平方米。
2、畜禽舍的长轴朝向以南北向为宜,相邻两猪舍纵墙间距一般为7-9米,端墙间距不少于10米,中间可种植果树、林木夏季遮荫。道路实行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实行干清分离、雨污分离。养猪场生产区四周设围墙或其他有效屏障,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人员更衣消毒室。
养殖建设标准最新版
如果只按养1000头肥猪来算比较简单些。占地:
一般按照一头肥猪2~3平米来计算设备:
养肥猪不用什么设备,把猪舍建好就行。投资:
土地的费用+建猪舍的费用+买1000头小猪的费用+出栏前这一段时间的饲料费用+疫苗保健等药物费用。土地费用和建猪舍这两块费用:
我不是太了解,且各个地方行情不一,建猪舍的标准也因人而异,不好说。购买小猪费用:
外购仔猪(按20公斤算),目前的价格约是15元/公斤上下, 算起来一头猪要300多元,1000头就是30万。饲料费用:
育肥阶段一般料肉比在2.7左右,那么我们从20公斤买入,按125公斤出栏,一头猪要吃(125-20)*2.7=283.5公斤饲料。1000头猪则总共要283.5吨饮料,目前配合饲料的价格约3270元/吨,则总共要的饲料费用为927045元,即92万。疫苗保健费:
按照6元计算,6000元。这样算下来起码要准备130万左右的资金来投入。养殖时间:
从20公斤购入到出栏,时间大约要5个月左右,也就是一年可以出栏2次多。注意事项:
养猪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为什么这样说?有句俗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猪第一要关注的就是疫病风险。有许许多多的猪场因为爆发疫病,大部分的猪都死亡,那真是血本无归。其实还要关注行情、环保等问题,现在养猪也不容易。PS.楼主如果真想养猪的话,外购仔猪不如养100头左右母猪自繁自养。影响养猪盈利有几个因素,成本(主要指饲料)、产出数量(母猪一年上市多少肥猪)、卖出时的价格。其中成本端和价格端作为我们来讲都是不可控的,唯一可控的是通过技术手段让你的母猪多产仔,少生病,长得快。这是养猪人应重点关注的点。周日无聊,一不小心打了这么多字,讲得有点乱,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养殖场建设标准规范
养殖场建设标准
畜禽良种化
养殖场要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畜禽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严格执行动检部门的审批备案程序。
养殖设施化
(一)养殖场选址
1、养殖场建设要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占地面积符合畜禽养殖需要。
2、养殖场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和村庄的下风向。
3、养殖场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力充足、可靠。
4、养殖场应远离XX区、交通便利,符合畜牧、动物防疫、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二)场区布局
1、养殖场整体建筑布局科学合理。分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五大部分。生活管理区应处在生产区的上风向,辅助生产区不宜在生产区的下风向,隔离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区应处在生产区的下风向。
2、生活管理区:包括宿舍、办公室、消毒室、消毒池等生活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设施。养殖场大门口应设置消毒池,消毒室应安装喷雾设施和紫外线灯。
3、辅助生产区:包括饲料草料库、饲料草料加工车间、青贮窖、配电室、水塔等辅助生产建筑设施。
4、生产区:包括各类圈舍和生产设施。生产区应与管理区严格隔离,禁止一切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在生产区入口处设工作人员更衣沐浴消毒室。
5、隔离区:隔离区应当远离生产区。
6、无害化处理区:包括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处理设施等。
7、养殖场内净道和污道要严格分开。净道主要用于畜禽及产品周转、饲养员行走和饲料、产品的运输等;污道主要用做处理粪污、病死畜禽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三)设施与设备
1、圈舍建造
(1)根据饲养畜禽品种,因地制宜选择半开放式或密闭式畜禽圈舍,采用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要求框架结实,抗风、抗压能力强。
(2)畜禽圈舍的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防疫要求。
(3)畜禽圈舍应能防止雨雪侵入,保温隔热。
(4)根据饲养畜禽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生理阶段、生产性能表现等,建设相配套的各类型圈舍。
养殖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与标准化猪舍设施特点
1、采用密闭型网床饲养,后备母猪,妊娠母猪,空怀母猪采用限位栏饲养,分娩母猪网床饲养,断奶仔猪高床培育。
2、猪舍采用封闭式的建筑,猪舍安装换气扇,定时控制纵向通风,降底猪舍内氨气浓度,使猪舍温度、湿度、环境能够人工控制。
3、猪舍四周墙体及房顶,地面采用保温隔热材料,使猪舍能够保湿、隔热。
4、地面采用火道供暖,降低了猪舍取暖成本,使猪只休息的地面达到一定温度。
5、自动料丰供料,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饲料,保猪只发育均匀。
6、戏水池的建立,有利于猪舍的清洁卫生,也降底了猪舍臭气浓度,减轻了劳动强度;
7、电子监控设施的引入,方便了猪群的观察,谢绝了外来人员的进入参观,达到了防疫疾病的目的;
8、封闭式的饲养管理及先进的消毒设施,有效预防了外来病员的侵入。
9、自动化的排污系统,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
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
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关系到投资和经营成果,是件基础性工作。工厂化养猪场与传统养猪场,规模和生产工艺流程不同,因而在规划建设上两者有很大差别,所以需分别讨论。
(一)工厂化养猪场
1.场址选择 涉及面积、地势、水源、防疫、交通、电源、排污与环保等诸多方面,需周密计划,事先勘察,才能选好场址。
(1)面积与地势:要把生产、管理和生活区都考虑进去,并留有余地,计划出建场所需占地面积。地势宜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壤通透性好。要有利于通风,切忌把大型养猪工厂建到山窝里,否则污浊空气排不走,整个场区常年空气环境恶劣。
(2)防疫:距主要交通干线公路、铁路要尽量远一些,距居民区至少2公里以上,既要考虑猪场本身防疫,又要考虑猪场对居民区的影响。猪场与其他牧场之间也需保持一定距离。
(3)交通:既要避开交通主干道,又要交通方便,因为饲料、猪产品和物资运输量很大。
(4)供电:距电源近,节省输变电开支。供电稳定,少停电。
(5)水源:规划猪场前先勘探,水源是选场址的先决条件。一是水源要充足,包括人畜用水。猪群饲养管理用水量可参考表5-2。二是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饮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每升水中固体含量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饮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每升水中固体含量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
(6)排污与环保:猪场周围有农田、果园,并便于自流,就地消耗大部或全部粪水是最理想的。否则需把排污处理和环境保护做重要问题规划,特别是不能污染地下水和地上水源、河流。
2.猪场总体布局 大型工厂化养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1)生产区∶包括各种猪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维修及仓库、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
(2)生产辅助区:包括饲料厂及仓库、水塔、水井房、锅炉房、变电所、车库、屠宰加工厂、修配厂等。
(3)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食堂、职工宿舍等。 管理与生活区应建在高处、上风处,生产辅助区按有利防疫和便于与生产区配合布置。
3.猪舍总体规划 养猪工厂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猪舍需根据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来规划。猪舍总体规划的步骤是:首先根据生产管理工艺确定各类猪栏数量,然后计算各类猪舍栋数,最后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 安排。
(1)各类猪栏所需数量的计算:生产管理工艺不同,各类猪栏数就不同。所以,这里按台湾罗兴华先生(1989)规划100头母猪场为例,可供其他规模和生产管理工艺的猪场作规划参考。100头母猪的猪场所需各种猪栏数的计算,首先确定10条工艺原则和指标:
①母猪每年产2窝,每窝断奶育活10头仔猪。
②母猪由断奶到再发情为2l天。
③母猪妊娠期114天,分娩前4天移往分娩哺乳栏,所以母猪妊娠期只有110天养在妊娠母猪栏。
④母猪妊娠期最后4天在分娩哺乳栏。
⑤仔猪28天断奶,即母猪这28天在分娩哺乳栏。
⑥保育期猪由28天养到56天,也需28天。
⑦保育猪离开保育舍,体重假设为14公斤。
⑧肉猪出售体重假设为95公斤。
⑨每一批猪离开某一阶段猪栏到下一批猪进同一猪栏,中间相隔5天以供清洗消毒之用。
⑩每一阶段猪栏都较计算数多10%,亦即所得数乘以1.1倍。
(2)各类猪舍栋数:求得各类猪栏的数量后,再根据各类猪栏的规格及排粪沟、走道、饲养员值班室的规格,即可计算出各类猪舍的建筑尺寸和需要的栋数。
(3)各类猪舍布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将各类猪舍在生产区内做出平面布局安排。为管理方便,缩短转群距离,应以分娩舍为中心,保育舍靠近分娩舍,幼猪舍靠近保育舍,肥猪舍再挨着幼猪舍,妊娠(配种)舍也应靠近分娩舍。可参看图5-2(据郭兴泉,1990)。猪舍之间的间距,没有规定标准,需考虑防火、走车、通风的需要,结合具体场地确定(10-20米)。
4.猪舍内部规划 猪舍内部规划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决定。 建设一个大型工厂化养猪场是很复杂的,猪舍内部布置和设备,牵涉的细节很多,需要多考察几个场家,取长补短,综合分析比较,再做出详细设计要求。
(二)专业户养猪场
1.场址的选择 与工厂化养猪场基本相同,主要考虑地势要高燥;防疫条件要好;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供电方便等等条件。规模越大,这些条件越要严格。如果养猪数量少,则视其情况而定。
2.猪舍建筑形式 专业户养猪猪场建筑形式较多,可分为三类:开放式猪舍,大棚式猪舍,封闭式猪舍。
(1)开放式猪舍:建筑简单,节省材料通风采光好,舍内有'害气体易排出。但由于猪舍不封闭,猪舍内的气温随着自然界变化而变化,不能人为控制,尤其北方冬季寒冷,这样影响了猪的繁殖与生长,正如常说的一年养猪半年长。另外相对的占用面积 较大。
(2)大棚式猪舍:即用塑料扣成大棚式的猪舍。利用太阳辐射增高猪舍内温度。北方冬季养猪多采用这种形式。这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的猪舍。根据建筑上塑料布层数,猪舍可分为单层塑料棚舍、双层塑料棚舍。根据猪舍排列,可分为单列塑料棚舍和双列塑料棚舍。另外还有半地下朔料棚舍和种养结合塑料棚舍。
1.单坡式
2.不等坡式
3.等坡式
①单层塑料棚舍与双层塑料棚舍:扣单层塑料布的猪舍为单层塑料棚舍。扣双层塑料布猪舍为双层塑料棚舍。单层塑料棚舍比无棚舍的平均温度可提高13,5~C,说明塑料棚舍比无棚舍显著提高猪舍温度。根据沈阳地区试验,在冬季最冷天气舍温不管在白天黑夜始终保持在.8℃以上。由于舍温的提高,使猪的增重也有很大提高。据试验,有棚舍比无棚舍日增重可增加238克,每增重1公斤可节省饲料0.55公斤。因此说塑料大棚养猪是在北方寒冷地区投资少、效果好的一种方法。双层塑料棚舍比单层塑料棚舍温度高,保温性能好。如黑龙江省试验,在冬季11月份至3月份,双层塑料棚舍比单层塑料棚舍温度提高3℃以上,肉猪的日增重可提高50克以上,每增重1公斤节省饲料0.3公斤。
②单列塑料棚舍和双列塑料棚舍,单列塑料棚舍指单列猪舍扣塑料布。双列塑料棚舍,由两列对面猪舍连在一起扣上塑料布。类猪舍多为南北走向争上下午及午间都能充分利用阳光,以提高舍内温度。
③半地下塑料棚舍:半地下塑料棚舍宜建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 或半山坡地方。一般在地下部分为80-100厘米。这类猪舍内壁要砌成墙,防止猪拱或塌方。底面整平,修筑混凝土地面。这类猪舍冬季温度高于其它类型猪舍。
④种养结合塑料棚舍:这种猪舍是既养猪又搞种植(种菜)。建筑方式同单列塑料棚舍。一般在一列舍内有一半养猪,一半种 菜,中间设隔断墙。隔断墙留洞口不封闭,猪舍内污浊空气可流动到种菜室那边,种菜那边新鲜空气可流动到猪舍。在菜要打药时要将洞口.封闭严密,以防猪中毒。最好在猪床位置下面修建沼气池,利用猪粪尿生产沼气,供照明、煮饭、取暖等用。
①塑料大棚猪舍,冬季湿度较大,塑料膜滴水,猪密度较大时,相对湿度很高,空气氨气浓度也大,这样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因此需适当设排气孔,适当通风,以降低舍内湿度、排出污浊气体。
②为了保持棚舍内温度,冬季在夜晚于塑膜棚的上面要盖一层防寒草帘子,帘子内面最好用牛皮纸、外面用稻草做成。这样减少棚舍内温度的散失。夏季可除去塑料膜,但必须设有遮荫物。这样能达到冬暖夏凉。
③塑料棚的造型要合理,采光面积大,冬季阳光直射入舍内,达到北墙底。
④塑料棚舍应建在背风、高燥、向阳处,一般方位为座北朝南,并偏西5一10度。这样在11-2月份期间,每天棚舍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最长,获取的太阳能最多,对棚舍增温效果好。
(3)封闭式猪舍:通常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单列封闭式猪舍:猪栏排成一列,靠北墙可设或不设走道。构造简单,采光、通风、防潮好,冬季不是很冷的地区适用。双列式封闭猪舍:猪栏排成两列,中间设走道,管理方便,利用率高,保温较好,采光、防潮不如单列式。冬季寒冷地区适用。养肥猪适宜。
多列式封闭猪舍:猪栏排成3列或4列,中间设2或3条走道,保温好,利用率高,但构造复杂,造价高,通风降温较困难。
暴利养殖
暴利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