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蚯蚓的技术方法,养蚯蚓的技术方法视频
养蚯蚓的技术方法
养蚯蚓的技术方法如下:
1、搭建蚓床
一般是用稻草搭建蚓床,先铺稻草,再铺饲料,再铺稻草,如此反复。保证蚓床的宽度在50厘米左右,蚓床之间有适当的距离即可。
蚯蚓以吃腐烂的食物为主,养殖的时候可以用动物的内脏,腐烂的植物或者是粪便当饲料,一般选择使用粪便的比较多,因为比较好发酵,且成本比较低。
2、放养蚯蚓
选择合适的蚯蚓,比如大平二号,不仅个头较大,而且寿命比较长,繁殖能力较强,也比较好饲养。将蚯蚓放到蚓床上,同时将蚓床浇湿。
3、日常管理
温度保持在20-27℃,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每月喂料2-3次,饲料要新鲜透气。
蚯蚓
蚯蚓(Earthworm,别称:地龙、曲鳝等),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有“生态系统工程师”的美称。
蚯蚓属于营腐生生活动物,主要分布于亚洲、南美洲等。蚯蚓身体呈圆筒状,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体表裸露,无角质层。蚯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
如何养殖蚯蚓
蚯蚓养殖技术
分期饲养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薄饲勤除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三四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适时采收在以往的资料中,介绍年收获蚯蚓3次至5次。但在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
轮换更新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种蚓宜每三四月更新一次。
养殖管理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1、种蚓管理。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或每平方米1万条至1.5万条,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2、孵化床的管理。孵化基厚度以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万至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一两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
3、前期幼蚓管理。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4、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及时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种蚓。
养殖密度的控制蚯蚓养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公斤至3.1公斤或每平方米2万条为宜,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米3万条或每平方米2.5公斤;后期幼蚓至成蚓养殖密度可逐渐降至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进行密度控制应与轮换更新结合起来,将种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积比建造,结合扩床养殖,即可达到控制密度的要求。
蚯蚓怎么养?
蚯蚓的养殖方法
养殖蚯蚓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三种,即简易养殖法、田间养殖法和工厂化养殖法。
1.容器养殖法。钓鱼爱好者培育钓饵或城市庭院养花者最为适合。初次饲养时,先在饲养容器内放上10~30厘米厚的基料(即发酵腐熟的蚯蚓饲料),然后在饲养容器的一边,自上而下挖去宽3~6厘米的基料,在此处加入取自地下33厘米以下的泥土。只要把蚯蚓放在泥带上,洒些水,蚯蚓就会很快钻入泥土中。如果基料不适合蚯蚓的要求,它就在泥带中生存,只在觅食时才把头伸进基料。若是基料适合蚯蚓要求,蚯蚓就会很快钻入基料中。基料消耗以后,需要喂饲料,一般采用块状料投喂法。加料时,先把饲料面上的陈旧料连同蚯蚓向饲养面的一方堆拢,然后在空白面上加发酵好的饲料。经过1~2天,陈旧料堆内蚯蚓纷纷进入新鲜饲料堆中,再移去上面的旧饲料(蚓粪),蚯蚓和卵就这样分开了,陈旧料中有大量卵泡,收集后另行孵化。这种方法适用于农民和城镇居民,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容器、砖池、育苗温床等,来生产动物性蛋白质废饲料,加工有机肥料,处理生活垃圾。其优点是就地取材、投资少、设备简单、管理方法简便,并可利用业余或辅助劳力,充分利用有机废物。
2.田间养殖法。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沟槽,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厘米左右,放入蚯蚓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冬天可在地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以便促进蚯蚓活动和繁殖能力。由于蚯蚓的大量活动,土壤疏松多孔,通透性能好,可以实行免耕。所以,这是一种适于农村多种用途,简单易行的养殖方法。
3.工厂化养殖法。这种方法要求有一定的专门场地和设施,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蚯蚓。
蚯蚓的饲养管理
1.加强日常管理。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日常要保持它所需要的适宜湿度和温度,避免强光照射,环境要安宁。冬季应加盖稻草或塑料薄膜保温,夏季种植高科作物遮荫,并洒水降温,保持空气流通。
2.适时投料。在室内养殖时,养殖床内的饲料经过一定时间后逐渐变成粪便,必须适时给以补料。补料一般都采用上投法,即在原饲料上覆盖新的饲料。室外养殖时,要在养殖基地上开挖一定规格的埋料沟,上覆盖一层薄土,以利蚯蚓摄食。
3.注意问题。其方法是:室外大面积养殖时,要搞好清沟排渍;室内养殖时应使养殖床上饲料透气,滤水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养殖床上面加盖,晚上开灯,防止逃走。
4.定期清除蚓粪。室内养殖时,必须定期清除蚓粪,以保持环境的清洁。室外养殖时,地上的蚓粪是农作物的好肥料,不必清除。
5.适时分解。在饲养过程中,种蚓不断产出蚓茧,孵出幼蚓,而其密度就随着增大。当密度过大时,蚯蚓就会外逃或死亡,所以必须适时分解饲养和收取成蚓。
6.防止敌害。要预防黄鼠狼、青蛙、鸟、鸡、鸭、蛇、老鼠等生物的危害。
蚯蚓
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