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饲料植物的评价
(一)平果主要饲料植物的再生能力评价
在研究区内选择桂牧1号、象草、荩草、红背山麻杆、银合欢、任豆树、千里光7种饲料植物进行观测。每种饲料植物选择有代表性的植株10 株(丛),定株测定其再生性。从早春开始,对于草本饲料植物的测定方法为:当其生长高度达到10~20cm时即进行第1次刈割,留茬3~5cm。以后,当再生草高度达10~20cm时,进行第2、3……次刈割。而对于木本饲料植物,测定方法为:当早春其叶片生长到成熟时连嫩茎一起刈割。以上两种测定方法,当每次刈割时,记录刈割日期,测定牧草生长高度和再生草或再生叶片产量,并计算再生强度(以初生草产量和各次再生草或叶片的和作为100%,将每次再生产量与其相比)。此外,还应观察各种饲料植物再生的方式和部位。
1.草本饲料植物的再生性
从观测结果(表32)看出,测定的4种草本饲料植物中,桂牧1号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刈割11次,能再生10.5次;第四茬和第五茬再生草的强度最大,分别为11.81%和12.38%;第五次再生速度最快(分别为0.920cm/天和0.950cm/天)。象草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刈割11次,能再生9.5次;第一茬和第四茬再生草的强度最大,分别为11.24%和12.63%;第五次再生速度最快(分别为0.889 cm/天和0.801cm/天)。荩草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刈割8次,能再生7.5次;第四茬和第五茬再生草的强度最大,分别为15.98%和15.51%;第四次再生速度最快(分别为0.563cm/天和0.602cm/天)。千里光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刈割7次,能再生5.5次;第一茬和第四茬再生草的强度最大,分别为15.07%和17.61%;第五次再生速度最快(分别为0.840cm/天和0.760cm/天)。观察结果表明,刈割后大多数草本饲料植物的再生主要是地面芽和地下芽新叶的生长。其中残留的叶片或主茎只有少量生长。桂牧1号地下芽的萌发生长占很大比例,根据刈割试验,桂牧1号刈割后地下芽发芽并生长随刈割次数增加呈指数增加趋势,但到秋季以后萌发芽数量很快又减少。象草与桂牧1号一样,也是地下芽萌发并生长占很大比重。而荩草和千里光主要是以残留叶片或茎继续生长。
2.木本饲料植物的再生性
对银合欢、任豆树、红背山麻杆以及木豆进行再生性观察,结果见表33。从表可以看出,银合欢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刈割9次,能再生8.5次;第二茬和第八茬再生草的强度最大,分别为11.02%和10.71%;第四次再生速度最快(分别为0.701cm/天和0.601cm/天)。任豆树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刈割6次,能再生5.5次;初生茬和第一茬再生草的强度最大,分别为25.18%和16.83%;第三次再生速度最快(分别为0.540cm/天和0.495cm/天)。红背山麻杆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刈割8次,能再生7.5次;初生茬和第四茬再生草的强度最大,分别为15.93%和13.66%。第四次再生速度最快(分别为0.743cm/天和0.641 c m/天)。三种木本饲料植物的再生以残枝上的腋芽(侧枝))生长为主,生长点受破坏的枝条生长缓慢。任豆树的枝条再生能力比较差,部分枝条刈割后再生速度比较慢。
(二)平果主要饲料植物的产量估测
产量高低对于评价某一种饲料植物及开发价值非常重要,而饲料植物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饲料植物品种、坡向、坡位、降雨条件、水肥条件等,目前对我国南方岩溶区饲料植物产量的研究非常少。
1.材料和方法
综合考虑研究区地形复杂情况以及各种饲料植物所生长地段的微地形地貌、降雨特点、饲料植物生长动态等因素,对不同饲料植物的产量采用不同的估测方法。对草本饲料植物如荩草、千里光,产量估测方法为:在研究区内分别选择东坡、南坡、西坡、北坡分布较多地段设立固定样方,其面积为1m×1m。采用随机区组法排列,各坡向每种饲料植物分别设立固定样方3个,青草期每月30日测产,留茬高度为4cm,分别测鲜草和干草产量。对于木本饲料植物如银合欢、任豆树、穿破石、红背山麻杆,产量估测方法:每种饲料植物在研究区内分别选择代表性大的9棵植株,在叶片成熟期收集叶片并测其质量,取全年平均值。而所种植的桂牧1号、象草和木豆产量,估测方法为:在草地内随机选3个lm×1m 样方,每50天刈割一次,留茬分别为5cm、4cm和30cm,测可食用部分质量,统计全年数据。
表32 草本饲料植物的再生性
表33 果化3种木本饲料植物再生性观察结果
2.结果分析
各产量结果见表34,各种饲料植物可饲用部分年均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桂牧1号>象草>荩草>千里光>狗肝菜>红背山麻杆>任豆树>银合欢、木豆。草本饲料植物产量高于木本饲料植物,而草本植物中桂牧1号和象草产量很高。表34还显示了各种饲料植物产量峰值出现在6~8月份,这是因为6~8月份为一年中降雨最丰富以及阳光最充足的时候,此时期也是各种饲料植物的营养期,大部分光合作用产物集中在叶片及嫩茎中,所以各种饲料植物可饲用部分(叶或茎)产量最高。饲料植物产量最低时是当年12月份到次年1、2月份,这主要与冬天气温低、阳光不充足、干旱少雨有关。
表34 果化各种饲料植物可饲用部分年均产量表 单位:kg/亩
(三)平果主要饲料植物的可利用时间评价
对岩溶区某种饲料植物在一年中可利用时间进行评价,从而了解不同种饲料植物可饲用部分生长时间,以便指导该种植物的开发利用。
1.材料和方法
采用实地观察法,每季度在研究区内对每种饲料植物进行随机调查记录。草本植物长出20cm嫩茎叶可刈割饲喂时,为可以开始利用月份;木本植物叶片返青至成熟时,为可利用开始月份。各种饲料植物叶片开始发黄脱落或停止生长时,为不可利用月份。可利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开发。
2.结果分析
表35给出了果化岩溶峰丛洼地各种饲料植物可利用时间,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年当中可以利用月份从多到少依次为:银合欢、桂牧1号、象草>红背山麻杆、千里光>木豆>荩草、狗肝菜>任豆树、穿破石。可利用时间之所以不同,主要与各种饲料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生理特点(遗传类型不同)有关。例如,有些在一年中要经历发芽期→生长期→营养期→生育期→枯草期,而另外一些就不一定经历这些过程。各种饲料植物可利用时间评价结果表明,银合欢、桂牧1号和象草从每年1月份开始就可以刈割饲喂,可以多年利用,应为优。红背山麻杆和穿破石为多年生灌木植物,3月份返青利用,前者可利用到年底,后者可利用到10月份,此两种饲料植物应为优良。而草本植物荩草、千里光、狗肝菜3月返青,可用到11~12月,应为优良。任豆树和木豆一年中利用时间较短,但可多年利用,应评为优良。
表35 果化各种饲料植物可利用时间表
(四)平果果化示范区主要饲料植物的适口性评价
适口性评价对于一种饲料植物的饲用价值很重要,牧草的饲用价值取决于牧草的化学成分、适口性和消化率等方面。适口性是指家畜对某种牧草的喜食程度。在家畜自由采食的情况下,来观察对各种牧草选食的情况和采食的数量。家畜选食最多的,表示适口性高。利用适口性来评价牧草,是进行牧草品质评价、简单而准确的方法。一种牧草能在长期为家畜所喜食,并能保持家畜的正常健康和生产能力,就是营养价值高的标志。
牧草适口性的好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牧草的化学成分、生长期、形态特点及家畜种类等。因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测定和访问牧草的适口性,必须分别家畜、分别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期,多次重复进行,综合评定。
1.材料和方法
在综合考虑牧草的化学成分、生长期、形态特点及家畜种类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试验示范选择三种类型的羊进行,第一种为南江黄羊,另外两种为小尾寒羊和本地羊。将每种试验羊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只。每种试验羊对照组日粮由甘蔗尾、混合精料、混合青草组成,试验组单独喂以待测饲料植物。由于银合欢叶片含有含羞草素,食量过多会对羊产生毒害作用,因此日平均食量未能真实反应实际食量(占日平均食量30%),适口性评价还考虑到食完单位鲜草所需时间,食完所需时间越少,适口性越好。各试验均采取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各种草料均通过切草机切短为1~4cm 长再饲喂。考虑到各种饲料植物在研究区内多度及种植量的不同,选择多度较大或种植量多的8种饲料植物进行适口性试验,牧草适口性评定标准分为4个等级:4―特别喜食的植物(嗜食);3―喜食的植物(喜食);2―不太喜食的植物(乐食);1―不食或不可食的植物(少食)。
2.结果分析
各种饲料植物对南江黄羊适口性等级为嗜食的有银合欢、桂牧1号、荩草、红背山麻杆,喜食的有象草和千里光,乐食为木豆,少食为任豆树。南江黄羊对各种饲料植物日平均食量差别比较大(表36)。
表36 各种饲料植物对南江黄羊的适口性评价表
各种饲料植物对小尾寒羊适口性等级为嗜食的有银合欢、桂牧1号、荩草、象草、红背山麻杆,喜食的为千里光,乐食为任豆树和木豆,少食的没有。小尾寒羊对各种饲料植物日平均食量除了任豆树很小之外,其他的差别不是很大(表37)。
表37 各种饲料植物对小尾寒羊的适口性评价表
各种饲料植物对本地羊适口性等级为嗜食的有银合欢、桂牧1号、荩草、红背山麻杆,喜食的为千里光、象草,乐食为任豆树和千里光,少食的为木豆。本地羊对各种饲料植物日平均食量的差别比南江黄羊大(表38)。
表38 各种饲料植物对本地羊的适口性评价表
适口性评价结果,银合欢、桂牧1号、荩草、红背山麻杆为优,其他种饲料植物,可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制成混料饲喂,通过试验证明,结果也很理想,如任豆树叶,虽然其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但由于其适口性差,将任豆树叶与荩草、红背山麻杆、狗肝菜等混合后再投喂,结果三种羊对任豆树叶日平均食量分别提高49.2%、43.5%和47%。
(五)平果主要饲料植物饲喂效果评价
在平果果化研究区养殖示范场进行。羊舍系竹木结构,高床圈养,通风、干燥,驱虫后,用青割的各种饲料植物叶片或嫩茎按以上搭配让羊自由采食,试验用羊为南江黄羊、小尾寒羊和本地羊,每种羊选12只健康羊,平均体重分别为15kg、40kg和11kg,每种羊分为A、B两组,每组6只羊。所评价的饲料植物有桂牧1号、象草、荩草、红背山麻杆、银合欢、任豆树、千里光,由于羊的数量有限,不能对各种饲料植物一一进行饲喂试验,所以我们将七种植物按不同搭配进行饲喂。每种羊A组用桂牧1号(40%)、银合欢(30%)、千里光(20%)、任豆树(5%)饲喂,B组用象草(40%)、荩草(20%)、红背山麻杆(25%)、任豆树(5%)饲喂。各饲料植物百分比为占总喂鲜草量的百分比。另外,每只试验用羊每天喂精料200g,预试15天后,5月20日正式开始试验,记录有关数据。各种饲料植物的叶和茎均切成5cm 长,试验期间自由采食、饮水,每天分早、中、晚3次喂给。精料配方为玉米40%、黄豆粉10%、骨粉2%和米糠48%,所记录数据为40只山羊试验始、末重,后面计算增重情况。
根据表39山羊增重和耗料情况,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出总投入和产出情况:
南江黄羊试验两组,平均每天每只羊分别耗草料3.5kg,精料200g,增重分别为244g和217.8g,A、B两组减掉所投入的精料后每天每只可分别盈利3.0元和2.6元人民币。试验期完A组每只比B组多盈利36元。
小尾寒羊试验两组,平均每天每只羊分别耗草料4.5kg,精料200g,增重分别为344g和305.6g,A、B两组减掉所投入的精料后每天每只可分别盈利3.6元和3.1元。试验期完A组每只比B组多盈利45元。
本地羊试验两组,平均每天每只羊分别耗草料3kg,精料200g,增重分别为161g和142g,A、B两组减掉所投入的精料后每天每只可分别盈利1.2元和1.0元。试验期完A组每只比B组多盈利18元。
以上试验结果显示了A组效益高于B组,从饲料组合中可以看出,A组中银合欢和千里光所占比例较大,两种植物叶片粗蛋白含量很高,而粗蛋白正是家畜生长所需的主要物质,所以试验结果A组增重高于B组。
表39 试验组山羊增重及耗料情况 单位:kg
养羊
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