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牛,生态养殖法
生态养鱼法
所谓生态养龟,通俗讲:根据所养的龟的品种来看它在哪片地域生活,仿照该地域的野外生活环境,从而更好的养龟。这里就牵扯到如下三条问题:
1,看养龟人是否生活在什么地域,适不适合养你所养的生态环境下的龟,如果你在的地域一年四季明显,早晚温差大,很显然你要露天养殖仿生态,有点不大现实,但如果你要在家中或者租房养殖,造价和采光问题都要考虑进去。
2,要是完全仿生态的话,龟的食物需要活物,可以让它自己捕捉,这样无形当中多了不了乐趣,但随之而来龟的排便问题,必须人工处理走,无法达到完全生态养殖,要知道龟在野外活动区域可以是方圆1-2公里左右,周围有河流树木,龟的粪便可以很好当作养分吸收掉,等到龟下次再来这片区域的时候不知道猴年马月,家中养殖就那么大点地,粪便堆积久了容易细菌增加,对龟的健康影响很大。
3,生态养殖龟最难的就是活水养殖,所谓活水可以理解为有源源不断的新鲜水一直流动,因为85%龟遇到活水都会在10分钟内排便,如果不是活水,龟只要排便,加上养殖要是水龟的话,留在水里食物残渣,不多只要一次就能把水质破坏的干干净净。
生态养殖生态养鱼
生态鱼缸养鱼操作
1、先把鱼缸用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消毒,再清洗干净;
2、把底砂清洗后放入鱼缸,先放一半的底砂,把水草基肥均匀的洒在底砂里,再把要放入的底砂放进去,然后再布景;
3、再加自来水,再把过滤系统打开,需24小时都打开过滤系统,过滤系统里最好放些过滤环培菌球等过滤滤材,再把一定量的生态液加进去,灯光的话,需一天开8-10小时左右,还需要放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片,以供水草用;
4、加水后的24小时,就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硝化细菌水质安定剂水草液肥,以后每一个星期加一次;
5、一个星期后,就可以放入3-6条的闯缸鱼,一般建议闯缸鱼用斑马鱼、清道夫蓝曼龙孔雀鱼,放鱼时一定要注意,要拿过来养鱼袋里的水温度必须和鱼缸里面的水温达到一致时,才可以鱼放进去,切不可把直接买来的鱼放入缸里,买回来的鱼最好先用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杀鱼体表的细菌;
6、一个星期后,观察鱼缸里的闯缸鱼是否健康,如闯缸鱼很健康,就可以放入你想放的鱼,如闯缸鱼有异样,这时就不能放鱼了,这就得再观赏几天,确定闯缸鱼健康后,才能放想放的鱼进去,因闯缸鱼是用来检测水质的;
7、鱼放入后,水需每个月换五分之一,换水时,加入的水一定要先除氯,这可以用除氯剂来除氯,水最好不要全部换;
8、每天观赏鱼的健康,有病的鱼,一定要拿出来,不能,这鱼病很容易传染给别的健康的鱼。
鱼缸生态养鱼法
1.要把鱼缸摆在室内向阳的地方,最好是能够受到阳光照射。
2.要注意鱼的投放密度。金鱼喜欢大的活动空间,初养者常会见到喜爱的鱼就买,极少顾及缸内究竟能养多少条鱼,就算徵求鱼贩们的意见,以营利为目的他们,能说让你少买吗?以本人经验,3升水养一公分长的鱼比较合适,如果您的鱼缸容纳了100升水,那么可喂养10分米以上的鱼两条,5~6分米的鱼(其体形比较窄小)可养8条。
在较大的空间内金鱼比较活跃,体质强壮,色彩鲜艳。密度过大易导致水中缺氧、水质恶化,是导致金鱼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3.怎样投食。小缸养鱼最要注意控制投食,以每天一至两次和5至10分钟内吃完为宜。阴雨天少喂食,晚间不喂食。鱼在消化食物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阴雨天、晚间气压较低,溶入水中的氧也就低,如此时喂鱼将可能导致水中严重缺氧而死鱼。死鱼大都发生在晚间,水中严重缺氧是主要原因之一。
4.饵料一定要清洁。喂饲了不洁鱼饵,极易导致鱼病的发生。建议购买由专业公司生产的品牌冷冻新鲜食料,如血红虫、丰年虾等,再辅以豆类及蔬菜,以维持全面的营养。活食虽然金鱼最喜欢,但活食都生长在污染的水环境中,投放活食要慎重。
5.要保持水的清洁。金鱼进食量大,消耗大量氧气及排出大量废物,都对水污染、滋生病菌,导致金鱼染病死亡。为了保持水的清洁,应该安装过滤器,每天还要利用从缸底部抽除排析物的同时换去十分之一或略多一些旧水。可以采用带充气设计的过滤,在过滤和充气同时进行,既使水得以净化又补充了氧气。
6.不能将油脂类带入水中。油污会浮在水面将空气隔绝,使水中的氧得不到补充,会导致金鱼缺氧死亡。投食肉类或手上涂抹过护手霜操作,都会将油脂带入水中,应该仔细避免。
7.不能一次换水过多那样会导致水质不适症发生。水质包括pH值、硬度、余氯、溶氧量、硝酸盐、硫化物、蛋白质及混浊度等。金鱼已适应了在原来的水质中生活,全部换水,突然改变了水质金鱼无法适应而患上了水不适应症。
如需要沏底洗缸时,亦应留好部分旧水,洗完缸后将水回到缸内后再加新水。
8.不能急剧改变水的温度。金鱼可以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生存,冬天在冰层以下仍可维持生命,大热天只要不在烈日下爆晒也能正常生活,但是如果急剧改变温度,就会导致生病或死亡。鱼贩们的水冬天水温降到5度甚至更低,夏天30度以上是常事,你在购鱼时要注意到水族店的水温和你家鱼缸的水温,偏差不宜过大,一般4度以内是允许的。
自然生态养鱼
可以在浴缸里养几只河蚬。从网上购买几只河蚬,这东西在花鸟鱼市场不好买,一般只能从某宝买到。它们主要负责过滤掉水中的蓝藻等让水发绿发浑的微生物。每2升水放1只就行,太多了,河蚬会没东西吃。河蚬不好动,不用担心底沙被翻。
河蚬是蚬科蚬属双壳类水生生物,呈圆底三角形,壳高与壳长近似,壳面有光泽,颜色因环境而异,常呈棕黄色、黄绿色或黑褐色。
拓展资料:鱼缸,一种装活鱼的水缸,缸体透明,多为玻璃质地,也可用来饲养热带鱼或者金鱼起到观赏的作用。鱼缸不仅是鱼儿的家,更是家人共同的生活享受。
鱼生态养殖
这个不复杂!猪的排放和经过处理,并计算出鱼塘面积和鱼的数量,草种植种高产草就行,不宜面积过大,消化一些猪粪肥就可以?
生态养鱼方法
水产生态养殖是指借助模拟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利用健康、生态的方式来对水产品进行养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真正统一。其实施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养殖生物之间的互补作用,加之自然养殖空间的提供、台湾南宝生态池漆的应用、养殖技术及管理手段的运用,促使区域内生物都能良好生存与生长。
生态养鱼鱼的组合
鲤鱼草鱼混养喂鱼饲料成长最快。
1、鱼饲料,它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组成。
2、饲料的营养成分不仅能影响鱼虾的正常生长,而且会影响鱼虾的免疫抗病能力。鲤鱼生存习性1、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2、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体内脂肪一冬天消耗殆尽,春季一到,便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补充。深秋时节,冬季临近,为了积累脂肪,也会出现一个“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饵料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钓鲤鱼,要以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
3、春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鱼的摄食量变大,饵的质量已不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个夏季、初秋的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鲤鱼都以素食为主。此时垂钓,应使用面饵、糟食等。
4、鲤鱼虽属底栖性鱼类,但这并不是说它的活动区域一成不变。季候变化、水温冷暖。风力风向、气压高低、朔望更替、水质清浊、水流大小、水位涨落、水体溶氧、饵物环境等,都会随时改变鱼儿的活动区域,使它们常常进行较大幅度的位置移动,若在较大水域,这便叫做“洄游”。鲤鱼同其他淡水鱼相比,有共同习性也有特殊习性。这些习性主要是由繁殖需要、索饵需要、趋氧生存需要决定的。草鱼生态习性1、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有河湖洄游的习性,性成熟的个体在江河、水库等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草鱼摄食的植物种类随着生活环境里食物基础的状况而有所变化。2、草鱼因食性简单,饵料来源广泛,且生长迅速,产量高,常被作为池塘养殖和湖泊、水库、河道的主要放养对象。自1958年人工催产、受精孵化技术成功后,鱼苗、鱼种来源容易,已成为我国主要精养对象。
养鱼的生态系统
1、稻田养鱼属于稻鱼共生生态系统。
2、稻田养鱼,是一种典型的稻鱼共生的农田生态系统。系统中,水稻、杂草构成了系统的生产者,鱼类、昆虫、各类水生动物构成了系统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3、稻鱼共生系统,通过内部自然生态协调机制,实现系统功能完善。系统即可使水稻丰产,又能充分利用田中的水、有害生物、虫类来养殖鱼类,综合利用水稻田的一切废弃能源,提高生产效益,不用或少用高效低毒农药,以生物防治虫害为基础,减少了化肥与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生产优质鱼类和稻米。
生态鱼的养殖方法
鲶鱼养殖技术要点
出处:中国畜牧街
鲶鱼(Silurus asotus)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黑龙江鲶鱼不但个体大,生长快,而且耐低温,耐低氧,肉味鲜美,深受北方高寒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将鲶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池养鲶鱼的人工繁殖
亲鱼的选择:选择尾重0。5kg以上,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轻压腹部能挤出卵粒。雄鱼腹部狭小,轻压腹部能挤出白色精液。雌雄比例为1∶1~1。5,个体大小适宜。
催情:鲶鱼繁殖实践证明,鲶亲鱼经过产前培育生殖腺达到Ⅳ期末,催产药物最好使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 A2)合剂,剂量为每公斤鲶鱼注射2mg~5mgDOM+2μg~4μgLHRH—A2,两种药物的混合液背部肌肉一次性注射,催产率可达80%以上。
人工布巢:在产卵池中布置鲶鱼产卵附着物,方法与鲤鱼相似,但鲶鱼卵的粘性不如鲤鱼卵的粘性大,一部分卵粒易从鱼巢上脱落,落到池底易死亡。为提高鲶鱼卵的利用率,应在产卵巢底部布置底巢,其方法用直径0。8~1cm的铁杆焊成3m×1m的长方形框架,中间用筛绢连接,筛绢上面缝有着卵的棕榈皮,底巢着卵率占总产卵数的20~40%。
人工孵化:鲶鱼产卵后应及时把卵巢取出放入孵化池,防止亲鱼自残其卵。孵化池最好为水泥池,土池池底要平坦,无淤泥,水深0。5~1m以内,面积不宜太大,卵的密度为3万粒/m2水面。水质需严格过滤,以防水生动物对鱼卵的危害,其他孵化过程均与鲤鱼相似。
水温在20℃左右3~4天破膜出苗,刚出膜的鲶苗吸附在鱼巢上,在静水或微流水条件下发育,形如蝌蚪状,孵出3天后应及时取出鱼巢,适时下塘。
池塘养殖技术
鲶苗发塘:鲶鱼出膜3~4天即可主动吞食大型轮虫及小型的枝角类,此时应及时下塘。
鲶苗下塘后枝角类的丰欠是鲶苗成活率的关键,采用施有机肥的方法大量培育枝角类。当后期天然饵料不足时,用50目的筛网从其他池塘中捞取枝角类或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切碎投喂。池中动物性饵料充足,鲶苗生长速度较快,一般667m2放9万尾左右,经10~15天育成夏花,成活率可达50%,发塘水面最好在667m2以内。
鱼种培育:
生态养殖培育鲶鱼种:大量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小型杂鱼,为鲶鱼提供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活饵。该方法成活率高,规格大。1997年在4000m2池塘中放养鲶鱼夏花2500尾,占总放养量的54。3%,白鲢夏花700尾,占总放养量的15。
3%,花鲢夏花1400尾,占总放养量的30。4%。鲶鱼苗放养前17天放养鲫亲鱼200尾,使其自然繁殖,每667m2施基肥和追肥各500kg,并投喂粉末饲料150kg喂养鲫鱼苗,经90天的饲养,鲶鱼平均每667m2产50。5kg,成活率达94。
8%,规格达128g/尾。白鲢成活率78%,花鲢成活率85%,这种培育方法技术简单,易掌握,鲫鱼苗做为饵料鱼易获得。鲶鱼苗放养密度应以饵料鱼的多少而定,放养时间必须在花白鲢放养10天后才能放养鲶鱼夏花。
鱼种池搭配鲶鱼夏花:在鱼种池塘中搭配10%以下的鲶鱼夏花,不仅能清除池中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等,还可增加主养鱼种的产量,提高池塘效益。
1995年在驯化主养鲤鱼种池中放养12。2%(500尾/667m2)。1996年放养6。67%(300尾667m2)的鲶鱼夏花,在不影响主体鱼成活率及产量的情况下,每667m2增加鲶鱼产量43。75kg(投喂部分鸡肠子)和16。2kg。
成鱼池塘套养鲶鱼种:这种方法投资少,效益高,不需增加其他管理措施,特别在小型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中每667m2放养100~200尾的鲶鱼夏花,可育成每尾100~150g的鲶鱼种10~20kg,每667m2增加效益200~200元。
颗粒饵料驯化培育鲶鱼种:鲶鱼食天然动物性饵料或陆生动物性饵料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也较高。在饥饿状态下也食人工颗粒饵料,在池塘中用颗粒饵料可进行驯化养殖。但对饵料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驯化养殖中颗料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比鲤鱼含量高,鲶鱼种饵料蛋白质应为40%左右,动物性蛋白质(进口鱼粉)应占饵料蛋白质的30%以上。
颗粒饵料的加工及驯化方法基本与鲤鱼相似,这种方法育成的鲶鱼尾重可达50~100g。1997年用667m2的池塘放养鲶鱼夏花6000尾,用颗粒饵料驯化,667m2产93。5kg,饵料系数3,平均尾重84。5g,成活率为18。44%。作者认为鲶鱼种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饵料不适口,营养不全而导致规格大小不齐,大个体吞食小个体,当鲶鱼体重达10g左右,相互残杀严重,是影响鲶鱼规模化生产主要因素。
为提高鲶鱼种成活率应从夏花开始补充投喂部分适口的动物性饵料。
成鱼养殖:
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鲶鱼夏花放养在小型杂鱼较丰富的成鱼池塘中,667m2套养30尾左右。当年可达0。35kg以上,最大个体达0。75kg。667m2增加鲶鱼产量5~10kg。
套养时以水源条件、池塘杂鱼多少灵活掌握密度。
成鱼池塘搭配鲶鱼春片鱼种:鲶鱼游动迟缓,对同一规格游泳速度快的养殖鱼类一般捕食不到,池塘中放养一定规格的鲶鱼只能清除池中的小型野杂鱼及有病的养殖鱼类。商品鱼池667m2放养尾重50~100 。
。
原生态养鱼方法
它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根据 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传统农业的间、套等种植方式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从而合理充分地利用光、热、水、 肥、气等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以获得较髙的产 量和经济效益。
例如,生态渔业模式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利用 现代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保持区域内生态平衡、水体不受污染以及 各种水生生物物种食物链结构合理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它包括以下 几种模式及相关配套技术:(1)鱼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鱼塘混养就是把不同种类的鱼在人工池塘内进行综合养殖的一 种喂养方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生物之前适者生存法则和食物链的垂 直分布状况,进行合理的搭配养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确保生物的多样性。鱼塘混养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鱼类包括草鱼、青鱼、 罗非鱼等之间的混养,这种模式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另一类 是常规鱼与名优鱼类的综合养殖,且以名优鱼类的养殖为主,这类 模式一般采用营养丰富、效价高的饲料进行喂养,技术含量较高, 生态效益较好。
与之相配套的技术主要有美国红鱼池塘混养技术、鳜鱼池塘混养技 术、胭脂鱼塘混养技术等。(2)鱼与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①鱼与鳖混养技术。像罗非鱼与鳖的混养主要是根据二者在生长温 度、食性上的相似性把二者进行混养,以养鳖为主,这比单纯养鳖的 效益要高。
②鱼与奸混养技术。分为海水鱼虾和淡水鱼虾两种。海水鱼奸混养 以虾类为主,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虾和鲈鱼的混养,鲈鱼会把体质较弱、 行动迟缓的对虾吃掉,可以避免对虾死亡后污染整个水体,阻止病毒 的传播;淡水鱼虾混养大部分是常规鱼或者是名品鱼与青虾混合养殖, 一般是以鱼类为主,以青虾为辅。
③鱼与贝混养技术。这种技术一般包括淡水鱼与三角帆畔、海 水鱼类与贝类的混合喂养模式。将鲢鱼和鳙鱼与三角帆蚌结合喂养, 可以净化水体环境,提高各层的养殖质量;可在贝类养殖池塘中放 入鲈鱼和大黄鱼,因为鲈鱼和大黄鱼的鱼馆及排泄物可以作为水体 的营养成分,进而产生浮游生物,被贝类吸收后,有利于达到生态 平衡。
④鱼与蟹混养技术。一般情况下是指鲈鱼和梭子蟹的混养。梭子蟹 属于一种底栖生物,把动物的饵料作为市区,适合在透明度为30厘米 的水中生长,鲈鱼的鱼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的效果,还能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为梭子蟹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卫生环境,提高水产品的 质量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生态渔业模式的推广利用有利于提高水产养殖的水体环境的改善, 有利于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中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 经济效益的提高。
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