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见的青蛙的品种有哪些,中国青蛙品种
中国常见的青蛙有:
虎纹蛙、花狭口蛙、北方狭口蛙、大泛树蛙、红腹铃蟾、华西雨蛙、中国鱼蛙、峨眉髭蟾、棘胸蛙和中华大蟾蜍这1个品种。
常生活于海拔9米以下稻田、沟渠、池塘、沼泽地等有水的地方。
青蛙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益虫,一般在田间、河边、湖边等地均可看见。
中国常见的青蛙的品种有黑斑蛙、泽陆蛙、金线蛙、小棘蛙、虎纹蛙、牛蛙、红蹼树蛙、黑蹼树蛙、科罗澳拟蛙、网纹箭毒蛙、透明青蛙等。其中黑斑蛙、泽蛙、金钱蛙、虎蚊蛙分布广,数量多。
典型的几种蛙的特点是以下这些,其中,黑斑蛙: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前肢短,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成体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
金线蛙:体长50毫米(雄体略小),头略扁,吻钝圆,吻棱不显,鼓膜大而明显。指端尖圆,后肢粗短,趾端尖圆,趾间全蹼。背面及体侧的皮肤有分散的疣,背侧有一对背侧褶。腹面光滑,肛部及股后端有疣。生活时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后肢背面棕色横纹不显,腹面黄白色。雄性有一对咽侧声囊,第一指有婚垫,有雄性腺。
泽蛙:体长40-50毫米左右(雄蛙略小),吻尖圆,吻棱圆,眼间距窄。指端钝尖,后肢较短,趾端钝尖。趾间的蹼约达趾长的2/3。背部皮肤有许多不规则、分散排列的长短不一的纵肤褶,褶间散有小疣粒,无背侧褶,头前端及腹面的皮肤光滑。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灰橄榄色或空灰色,雄性咽部深色,其余为白色。雄性第一指上浅色婚垫发达,有单咽下外声囊,咽部黑色,有雄性腺。
虎纹蛙:体大而粗壮,雌性超过120毫米,吻端尖圆而长,吻棱钝,鼓膜大,前肢短,指短,指端尖圆,趾末端头圆,趾间全蹼,皮肤极粗糙,无背侧褶,背部有长短有分布不十分规则的肤棱,纵行排列,头侧口缘及腹面的皮肤光滑。生活时背面黄绿略带棕色,头侧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纹斑,腹面白色。雄性略小,有一对咽下侧外声囊,前肢粗壮,第一指上灰色婚垫发达,有雄性腺。
虎纹蛙
1、外形
(1)雄性虎纹蛙的体长是66-98mm,而雌性虎纹蛙的体长是87-121mm,体重在250g左右。虎纹蛙的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钝尖,吻长为眼径的1.5-2倍。
(2)虎纹蛙背面的皮肤比较粗糙,而且无背侧褶,在背部有长短不分布不规则的纵行肤棱。在眼睑上也有肤棱,但腹面的皮肤光滑。
2、生活习性
(1)虎纹蛙常生活于海拔900米以下稻田、沟渠、池塘、沼泽地等有水的地方,而它的栖息地会随着觅食、繁殖等不同生活时期有所改变。
(2)虎纹蛙是肉食性动物,在自然界中以捕食蝗虫、蝶蛾、蜻蜓、甲虫等昆虫为主,比较偏爱有泥腥味的食物,比如鱼肉、螺肉、蚯蚓等。
花狭口蛙
1、外形
(1)雄性花狭口蛙的体长是55-77mm,雌性花狭口蛙的体长是56-77mm。花狭口蛙的身体略呈三角形,头宽大于头长,吻短,吻端圆,吻棱不显。
(2)花狭口蛙的背面有小疣粒或圆疣,皮肤厚,较为光滑。而且它腹面皮肤为皱纹状,有浅色疣粒。
2、生活习性
(1)花狭口蛙在晚上的行动较为迟缓,如果有灯光照射,会立即停止鸣叫。
(2)除了繁殖季节之外,平时很难见到花狭口蛙的踪迹,它们主要以蚁类为食。
北方狭口蛙
1、外形
(1)北方狭口蛙的体长比较小,体长不超过45.5mm。而且它的头宽大于头长,吻短而圆,吻棱不明显。
(2)北方狭口蛙的背部皮肤一般呈棕褐色,皮肤厚而较光滑,有少数小疣散在背面。它的腹面平滑无疣,肛孔周围有许多的小疣。
2、生活习性
(1)北方狭口蛙不善于跳跃,平时多爬行,一般很难见到它们的踪迹,只有在夏季下大雨时,才可听到雄蛙的叫声。
(2)北方狭口蛙在夏天的时候,会在田丛中觅食,从10月开始入河。因为它的的后肢有发达的内突,所以也善于挖土钻穴。
大泛树蛙
1、外形
(1)大泛树蛙体细长而扁,后肢长,吸盘大,在它的指、趾间有发达的蹼。
(2)大泛树蛙的体背多为绿色,但是大泛树蛙体背的颜色,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2、生活习性
(1)大泛树蛙平时栖于山区树林、竹林或山脚下水田、水塘及其附近。
(2)一般情况下,大泛树蛙在白天时,会栖息树上,而在晚上后,会出来觅食螽a、蝗虫及其他林间昆虫。
红腹铃蟾
1、外形
(1)红腹铃蟾的肩带弧胸型,有3对短肋,而且椎体后凹型,他的舌头呈圆盘状。
(2)红腹铃蟾的身体和四肢呈灰棕色或绿色,还有斑点和大小不等的刺疣。腹面呈橘红色,有黑色斑点。
2、生活习性
(1)红腹铃蟾平时多栖息于山溪、沼泽及其附近,在繁殖季节时,它们会进入水塘或泥坑。
(2)成年的红腹铃蟾行动迟缓,多爬行,若遇到敌害会呈假死状。
中国常见的青蛙的品种有黑斑蛙,泽蛙、金钱蛙、牛蛙、虎蚊蛙。
黑斑蛙
黑斑蛙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皮肤光滑,背面有一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
泽蛙
泽陆蛙又名泽蛙,为叉舌蛙科陆蛙属的两栖动物,常见于田野池塘及丘陵,外形似虎纹蛙而体形小,体长50-55毫米,广泛分布于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分布于秦岭以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泽蛙趾间的蹼约达趾长的2/3。背部皮肤有许多不规则、分散排列的长短不一的纵肤褶,褶间散有小疣粒,无背侧褶,头前端及腹面的皮肤光滑。
金线蛙
金线蛙体长50毫米(雄体略小),头略扁,吻钝圆,吻棱不显,鼓膜大而明显。指端尖圆,后肢粗短,趾端尖圆,趾间全蹼。背面及体侧的皮肤有分散的疣,背侧有一对背侧褶。腹面光滑,肛部及股后端有疣。
生活时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后肢背面棕色横纹不显,腹面黄白色。雄性有一对咽侧声囊,第一指有婚垫,有雄性腺。
牛蛙
牛蛙因其叫声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为北美最大的蛙类,体大粗壮,成蛙体长20厘米,重达1千克。皮肤粗糙,体背绿棕色,有暗棕色斑纹,腹部灰白色,雄蛙咽部黄皮。
虎纹蛙
虎纹蛙别称水鸡、青鸡、虾蟆等,属于水栖蛙类,常生活于丘陵地带海拔900米以下的水田、沟渠、水库、池塘、沼泽地等处,以及附近的草丛中,个头长得魁梧壮实,有“亚洲之蛙”之称,雌性比雄性大,体长可超过12厘米,体重250-500克,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生活时背面黄绿略带棕色,头侧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 的纹斑,腹面白色。雄性略小,有一对咽下侧外声囊,前肢粗壮,第一指上灰色婚垫发达,有雄性腺。
1、黑斑蛙: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前肢短,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成体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
2、泽陆蛙:泽陆蛙是中国南方的常见蛙类,分布广,从沿海平原、丘陵地区至1700米左右的山区都能见到它的踪迹。在夜间活动,白天和夜晚都能觅食,以凌晨前和黄昏后为觅食高潮。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等。
3、金线蛙:金线蛙是指金线侧褶蛙种组,包括金线侧褶蛙、福建侧褶蛙、湖北侧褶蛙三个物种。金线蛙隶属于两栖纲蛙科、侧褶蛙属(Pelophylax ),是中国广泛分布的特有物种。
4、小棘蛙:小棘蛙经常生活于500-1400米的山区小溪沟、沼泽边石块下。繁殖季节的夜晚,雄蛙常在石洞里或洞口鸣叫,鸣声“嗒!嗒(dā)、嗒......”,第一声常为单音节,稍歇息后即发出连续短促的鸣叫声。主要捕食金龟子、叩头虫、竹节虫、蝉、蜘蛛、尺蟆、松毛虫及翅目其他昆虫的幼虫。分布于中国湖南、福建、广西、广东、香港。
5、虎纹蛙:虎纹蛙常生活于海拔900米以下稻田、沟渠、池塘、水库、沼泽地等有水的地方,其栖息地随觅食、繁殖、越冬等不同生活时期而改变。
虎纹蛙是肉食性动物,在自然界中以捕食蝗虫、蝶蛾、蜻蜓、甲虫等昆虫为主,虎纹蛙蝌蚪则靠摄食水中的原生动物、藻类及有机碎屑等天然饵料为食。
养蛙
养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