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的临床表现,羔羊痢疾症的病原
羔羊痢疾症的病原
本病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羔羊在生后数日内,魏氏梭菌可以通过羔羊吮乳、饲养员的手和羊的粪便而进入羔羊消化道。在外界不良诱因如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气候寒冷,羔羊受冻;哺乳不当,羔羊饥饱不匀,羔羊抵抗力减弱时,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
羔羊痢疾的发生和流行,就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规律性。
本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又以2~3日龄的发病最多,7日龄以上的很少患病。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也可能通过脐带或创伤。
怎样防治羔羊痢疾?
(1)病因
本病是新生羔羊混合或单独感染了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后1周以内的羔羊,经消化道及脐带创伤感染。
(2)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集中产羔。羔羊病初精神不好,低头拱背,不吃奶。之后很快发生持续性剧烈腹泻。粪便初为黄色糊状,后呈水样并带有气泡、黏液或血液,有恶臭,呈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羔羊逐渐衰弱、脱水、卧地不起,如不及时治疗和认真护理,常在1~2天内死亡。尸体剖检,可见胃肠充血、出血、肿胀,乃至黏膜出现溃疡。胃肠充满乳样内容物,有时内容物呈血样颜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3)预防
①加强母羊怀孕后期饲养,使之不仅能够产出发育充分、身体健壮的羔羊,同时,也能分泌更多的乳汁。
②对分娩母羊的乳房及后裆、腹部的被毛要清洗干净,认真消毒,并一定要于羔羊第一次吃奶前挤除其母亲乳头中的积奶。搞好羔羊脐带消毒。
③搞好产房用具卫生和消毒工作。
④加强新生羔羊的护理和检查,尤其要做好母仔栏内地面的防潮和产房的保暖工作。对于新生羔羊,每隔2~3小时检查一次,观察其精神及排粪、吃奶情况。
⑤按要求给繁殖母羊注射“羊四防”疫苗。
(4)治疗
①磺胺脒0.5克、次硝酸铋0.2克、鞣酸蛋白0.2克、小苏打0.2克,用适量水混合拌成半湿,一次口服,每天3次,至痊愈。
②口服土霉素0.5~1克,每天2次。
③口服痢特灵,每次0.3克,一天口服2次,连用3~5天。
④对腹泻脱水羔羊,每天补液1~2次。如能自饮,可口服补液。亦可用医用导尿管接上吸有补液的玻璃注射器,将游离端放进羔羊口中,随吞咽慢慢把补液一口一口地送进入羔羊口内。口服的补液可由温开水加入适当食盐,滴进2~3滴氯化钾注射液,并加适量的白糖粗略配成。当然,同时若能再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20~100毫升更好。必要时,也可再加入碳酸氢钠,以防酸中毒。
(5)护理
冬季要加强对病羔的保暖,如将病羔放于火炕上,或放进保暖性好的木箱内(内垫草、放热水袋加温)等。但要防止过热而加重脱水。热天要防晒,以免加剧脱水。
羔羊痢疾症的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1~2d,病初精神委顿,低头拱背,不想吃奶。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到了后期,有的还含有血液,直到成为血便。病羔逐渐虚弱,卧地不起。若不及时治疗,常在1~2d内死亡。
羔羊以神经症状为主者,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羔羊吃多了就利疾怎么办
小羊羔的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差,不宜喂食过多,应该少喂些,可以少喂多餐。还可以喂蛋白酶促进消化吸收
羔羊梭菌性痢疾习惯上称为羔羊痢疾,俗名红肠子病,是新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其特征为持续性下痢和小肠发生溃疡,死亡率很高。本病一般发生于出生后1~3d的羔羊,较大的羔羊比较少见。一旦某一地区发生本病,以后几年内可能继续使3周以内的羔羊患病,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
羔羊痢疾症状:
患病的羔羊会表现出精神不振,没有食欲,腹泻,逐渐消瘦的现象。
羔羊痢疾预防:
1.加强对怀孕的母羊的饲养管理,供给充足的营养,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2.搞好羊舍卫生,定期有5-10%漂白粉溶液或10-20%石灰乳喷洒羊舍及周围环境。保持羊舍干燥、温暖,做好接羔工作,保证适时哺乳。
3.给羔羊注射血清抗体---羊速清,可以有效的预防。每年秋季注射羔羊痢疾苗产前2-3周再接种一次。
羔羊痢疾治疗:
1.发病后应把病羔隔离,精心治疗,加强护理,帮助羔羊恢复健康,尽量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2.用羊速清(英国凯诺)肌肉注射:每套用于200斤体重治疗,一日一次,连用2-3天,重症加倍。
养羊
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