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养殖鱼场设计,鱼业养殖池塘设计
鱼业养殖池塘设计规范
一亩地的鱼塘,面积非常小,如果养殖常规的鱼类,其经济效益就不会十分明显,只能作为一般性粗放型家庭供给式养殖。而要想在一亩地的鱼塘里进行商品性养殖开发,则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将鱼塘整改成精养鱼池,那样收益就大不一样了,下面我来介绍几种养殖品种作参考。
【1】养虾:虾是一种水生纲目节肢动物,在水中生长只要饵料充足,水温适宜,防病得当,当年放养的虾苗当年就可育成商品虾出售。在福建省的福鼎市,有许多渔民利用海边山下低洼地改造成精养池进行沼氏虾养殖,现在已经发展成当地渔业养殖的拳头产业,虾产品供不应求,吸引更多渔民弃海上岸养殖。
【2】养蛙:青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炒可炖,营养价值高。目前,我国对野生青蛙保护力度加大,市场青蛙产品紧缺。为供应市场需求,人工养蛙目前还尚未形成规模,各地仍然处于空档期,因此,及时养殖青蛙将会收益不菲。
【3】养黄鳝:黄鳝历来被人们视为高档动物肉食品,而且黄鳝肉还具有一定的药食两用价值,市场俏销,价格上期居高不下,销售旺季更是一货难求,有价无市。黄鳝虽然生长缓慢,但饲养简单,饲料来源广,对气候适应性较强,冬眠时节钻入泥土层内越冬,而且雌雄同体,繁殖方便,开春后灌水于水池,水面上再养上水生物就可以了。
【4】养黑鱼:黑鱼即乌鱼或才鱼,肉质好,味道鲜,人如果有外内部创伤,吃了黑鱼肉汤后还具有生肌愈合的作用,也是目前的经济类鱼品种之一,市场销量很大。黑鱼是肉食性动物,水下攻击性强,养殖时不能同时放养其它鱼类,饲料以颗粒饲料和水中微生物为主,也可适时投喂小鱼虾以助其生长。
鱼业养殖池塘设计规范最新
根据实力、土地面积、养殖品种和模式来做规划。
需要考虑进水的蓄水池,养殖池,苗种池,污水处理池,工作区,饲料区,设备区,药品区等等。
交通方便,通电通水等。
鱼塘水产养殖场地设计
怎么建造标准的猪栏 4款农村小型养猪场猪圈猪舍建设方案图
小型养猪场猪圈内部建造布置,宽敞的空间建造成了两侧,中央是小过道,饲养员进出的时候也很方便,两侧都有很多小猪舍,小型的空间规划的很有次序和条理,同时有一扇金属的小栅栏门,也很好的分离了空间,喂料的时候就开启,其余的时间都关闭,小猪都在这里长大。怎么建造标准的猪栏 4款农村小型养猪场猪圈猪舍建设方案图
农村养猪场猪圈内部建造展现在你眼前,一个独立的空间得到了规划和整理,金属的栅栏排列整齐,在两侧摆放,中央是走廊过道,进出也提供了很多便利,每个小猪舍前方是食槽,饲养员会在这里喂小猪饲料,同时也要定期的打扫清理,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更有利小猪的成长。怎么建造标准的猪栏 4款农村小型养猪场猪圈猪舍建设方案图
养猪场猪圈内部空间简单的布置,低矮的小屋子里养了很多只小猪,前方是一扇窗子,能够很好的通风换气,驱散异味。地面上有一个独立的小食槽,饲养员在这里喂小猪饲料,顶棚还有吊扇的悬挂,夏天的时候更好的降温。饲养员要定期清理打扫猪圈,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怎么建造标准的猪栏 4款农村小型养猪场猪圈猪舍建设方案图
现代养猪场猪圈内部整齐的布置展现在你眼前,金属的小栅栏四周都围绕起来,合理的规划了空间,多个猪舍组合在一起,能够饲养更多的小猪,内部有一些细沙铺设,更加干净卫生,两侧还有食槽的摆放,在这里喂养小猪也更加便利。整体的设计很不错,小猪也在这里健康的成长。
养殖鱼塘设计图
合理建造鳝池。黄鳝的饲养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土坑、水沟边及田边地角等处建小池塘。鳝池的面积一般以50平方— 100平方米 为宜,对于庭院小规模养殖,每口池以 10平方米 左右为宜。池深1—1.5米 ,可用水泥、条石、砖块和三合土等材料建造,最后一定要用水泥勾缝。池壁顶部要用砖块做成“T”字型,池坎顶部应高出水面 30厘米 以上,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必须用铁丝网牢固封闭,严防黄鳝外逃。池子建好后,池内放入 30厘米 厚的泥土,再投入石块、砖头,以便黄鳝打洞穴居。泥面保留 10厘米 左右的水层,以便黄鳝穴居时头伸出洞口观察觅食或呼吸。最后,在池面上栽些水生植物,如茭白、慈菇、水浮莲等,但要求其所占水面在一半以下。
养殖鱼塘建设方案
分成3个塘口,每个塘口都是虾蟹混养的同时也可以养鱼,花鲢,草鱼,也可以放桂花鱼。看你鱼塘条件和自身经济能力,鱼塘水温常温在16~26度的可以养些四大家鱼做为基鱼用来调理水质,养经济鱼类为主(桂花、甲鱼等),水温在8度左右的可以养冷水鱼(红鳟,鲟龙鱼等)。
换水一般是看水质而定,更放养密度,和温度,投饵有关。主要看水质。消毒一般是投种以前消毒的。鱼苗下水时候消毒。中间除非发生病害。一般不用杀毒了。你若想养殖,在打听一下其他地方养殖品种与收益,要是选择了高风险的,不同的养殖品种,低风险低收益,养殖收益如何,一茬亩产纯利润过万的都有。
在选择放养品种时,应考虑到要多品种搭配,特别是生活在不同水体空间的品种之间的搭配,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水体的产能。
鱼塘的设计与养殖
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水,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池塘进水管的底部一般应与进水渠道底部平齐,渠道底部较高或池塘较低时,进水管可以低于进水渠道底部。进水管中心高度应高于池塘水面,以不超过池塘最高水位为好。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
每个池塘一般设有一个排水井,排水井采用闸板控制水流排放,也可采用闸门或拔管方式进行控制。拔管排水方式易操作,防渗漏效果好。排水井一般为水泥砖砌结构,有拦网、闸板等凹槽。池塘排水通过排水井和排水管进入排水渠,若干排水渠汇集到排水总渠,排水总渠的末端应建设排水闸。
排水井的深度一般应到池塘的底部,以可排干池塘全部水为好。有的地区由于外部水位较高或建设成本等问题,排水井建在池塘的中间部位,只排放池塘50%左右的水,其余的水需要靠动力提升,排水井的深度一般不应高于池塘的中间部位。
池塘养鱼规划设计图
设计规划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还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具体地形条件,尽 可能采取一级动力取水或排水,合理利用地势条件设计进排水自 流形式,降低养殖成本。
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一般应与池塘交替排列,池塘的一侧进 水另一侧排水,使得新水在池塘内有较长的流动混合时间。
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方案
1:水源和水质 水是养鱼的首要条件。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溶氧量高,不含超量有毒物质。
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水源,加上池塘注、排水方便,这样的池塘有利于密放精养,提高水体载鱼量的鱼产量。
2:面积 面积大小的要求,以能满足鱼类生态和生长的需要为宜。渔谚说:“宽水养大鱼”,充分反映了池塘面积的重要性。
面积大,受风面也大,易使水面形成波浪,促使空气中氧溶入水中,增加水质的溶氧量和促进池水上下对流。
加速上下层水的混合,提高下层水中的溶氧量,这对改善水质,促进物质循环十分有利。
生产实践表明,池塘面积以6670平方米为好。池塘过大,投喂饲料时易造成鱼类摄食不均,水质也不易控制。
日常操作管理、成鱼起捕都有一定困难,鱼产品过于集中,影响鲜活鱼货均衡上市。
3:水深 渔谚说:“一寸水,一寸鱼”,反映了水深和鱼类生长、鱼产量的关系。具备必要的水深,是夺取池塘高产的重要条件。
但过深的池塘,下层光合作用弱,上下层水混合困难,下层溶氧不足,阻碍物质循环,降低池塘生产力,同时对新开挖的池塘也增加土方投资。
因此,池水过深也不好。池水深度一般以2.5~3米为宜。池塘面积较小时,水可略浅些。
4:池形和池坡 池形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这样便于投饲、起捕操作以及起捕网具的规格化,且能节省劳动力。
池子的方向,可根据地形和当地经常刮风的风向而定。因夏季多刮西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一般以南北向为好。
可使塘埂收到风浪冲击的面积大大缩小,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也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
池塘埂面宽度为4~6米,中间埂面宽为8米,土地较多的地区还可适当放宽。塘埂上可留一定面积用于种植青饲料。
池塘坡度以1:2.5或1:3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土质松散,可适当将坡度放大些,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池塘养鱼方案
鱼塘修建好要消毒养护,新挖的鱼塘养鱼前一定要做好消毒处理,即清塘。 清塘的药物,最好用生石灰,使用方法和数量与苗种池的相同。鱼苗下塘前15—20天进行池塘清理消毒,最好是晴天进行,先将池塘水排干,清除淤泥和杂草等。池溏消毒可用生石灰、茶籽饼、漂白粉等。 生石灰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灰75公斤,池底有8—10厘米的浅水,将石灰用打谷桶加水溶化并搅均匀泼洒次日,若有被杀死的野杂鱼必须捞净,并除尽池底表层淤泥,提高消毒效益。对有些难以排干的池塘,或排干没有水源灌水的鱼塘,水深1米,每亩用茶饼90—100公斤,以同样的方法加水搅均匀后立即泼洒。这种方法清塘7—10天后,用活鱼放入小网箱在池塘中试水检查,池塘毒性过后,才可以放养鱼苗 茶饼“清塘”:因茶籽饼含有皂角甙,对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及螺蛳等有毒杀作用,但对病原体细菌则无效果。使用方法是: 先将茶籽饼粉碎,再用温水泡24小时,才加水调均匀,泼洒全池,浅水消毒,每1亩要用25—30公斤即可,如水深1米每亩要用茶籽饼90—100公斤,清塘10天即可放鱼苗。漂白粉清塘: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加水后分解为次氯酸和氯化钙,其次氯酸分解中释放出初生态氧,具有较强杀毒作用。水深1米的池塘,每亩用漂白粉12.5—15公斤加水溶化后搅均匀,泼洒全池,清塘后5天可以放鱼苗。 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用鱼藤精2克加水稀释后,泼洒全池,7—8天药性消失即可放鱼苗。 然后适当的加入新水,鱼苗饲料,每亩可以加施发酵过的猪牛粪75公斤。鱼种如何选择养鱼一般混养比较养,上下水层活动的鱼都养点,充分利用空间。 可以主养一种或两种鱼,搭配养点滤食性质的鱼类,如鲢鱼,鳙鱼,保持水质。首先得知道养的什么鱼,常见的草食性鱼有草鱼,长春鳊,团头鲂等,如果是草鱼的话可以用草来饲养,草鱼的牙齿可以吃完芦苇的叶子,但是有时候比较硬的秆它吃不钓的,建议把剩下的草竿即时捞出,防止其腐败影响水质,过分影响水中溶解氧去氧化分解有机物 养殖草鱼应该青饲料和精饲料搭配,抓住时机。
鱼类池塘养殖技术概述
喂饲料
根据四季的不同温度投喂饲料
春季水温低,摄食量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的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
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每天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2%,但这时也是多病季节,因此要注意适量投喂,并保证饲料适口,均匀。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要适当加大投喂,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但需注意饲料质量并防止剩料,且需调节水质,防止污染。
秋季天气转凉,水温渐低,但水质尚稳定,鱼类继续生长,仍可加大投喂,日投喂量约占鱼类总体重的2%~3%。
冬季水温持续下降,鱼类食量日渐减少,但在晴好天气时,仍可少量投喂,以保持鱼体肥满度。无论冬天温度多低,只要鱼要吃料都应该投喂,为开春后鱼儿的迅速生长打下基础,也为开春升温后鱼儿有强健的体质而可以有效防范鱼病的暴发。一般情况下,在水温上升到8度以上时就可以开始投喂饲料。
区分养殖的不同种类投喂饲料
投喂次数与鱼消化器官的特性相关。鲤鱼、鲫鱼、团头鲂、草鱼等大多数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都是无胃鱼,摄取饲料由食道直接进入肠内消化,一次容纳的食物量远不及肉食性的有胃鱼,因此无胃鱼的投喂次数应该高于有胃鱼。幼鱼阶段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不如成鱼阶段,因此,幼鱼阶段的投喂次数应高于成鱼阶段。
不同种类的鱼,其潜在生长能力及生长所需营养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其投饲率也有区别。如草鱼在25℃左右时的投饲率为5%~9%,鲮鱼则为2%。
同种类但不同规格其投饲率也不尽相同。如体重100克的尼罗罗非鱼投饲率为1.6%,而同体重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则会达到2.4%。
营养需求和鱼的年龄关系很大。同一种鱼的幼鱼阶段的饲料营养需求量高于成鱼阶段。如草鱼苗种和草鱼成鱼的投饲率是不一样的,仔鱼、幼鱼生长旺盛对蛋白质要求高,成鱼生长慢对蛋白质要求低。饲料品种选择时,幼鱼阶段应选择粗蛋白高的饲料,而成鱼阶段则可适当降低饲料的粗蛋白含量。
养殖品种的不同饲料档次的选择也不同。饲料营养物质需求大小的规律是: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例如,鲫鱼的粗蛋白需要量就高于草鱼。肉食性鱼类要求饲料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40%左右,杂食性鱼类要求较低,一般为30%~40%,草食性鱼类为30%以下粗蛋白需要最低。
把握吃食时间的规律投喂饲料
人工投饵或堆料食台投喂时,按照常规标准投喂一定数量的饲料后,鱼类吃完时间不足2小时,说明投饲不足,应适当增多。如果经过较长时间正规投喂,鱼类吃食时间突然减短至2小时,说明鱼体已增重,应调整投喂标准。投喂草类、螺、蚌等饲料,一般以5小时~8小时吃完为宜。投饵机喂料则另当别论。
大多数鱼类在饲喂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多是在白天投喂。但有少数鱼类依生理习性在傍晚或晚上才能正常吃料,如草鱼(吃夜草)或肉食性鱼类(在弱光下食欲强)等,须慢慢的调整过来,因为这是不妥和极其危险的,应尽量改变它,特别是高温时节隐含着较大的生产危机。因为夜间缺乏光合作用水中溶氧量减低,而水中动物和生物仍维持着新陈代谢,耗氧量与白天相比丝毫没有减少,所以,鱼类在夜间的生命过程本来就是一个矛盾过程,如果鱼饱食肚胀过夜就更加需要充足的溶氧来保持生命的平衡,之所以提倡白天(最好是上午)投料,晚上尽量空腹过夜较为安全,道理即如此。
观看养鱼水色的不同投喂饲料
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是自然水体中的原始生产者,它吸收水域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素和二氧化碳,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得以大量繁殖,成为水域中最基本的饵料资源,也是水色的主要因素之一。
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是水域中的消费者,对水色变化的影响也很大,但它也是鱼类良好的天然饵料。
池塘好水的标准是:呈油绿色或黄褐色,上午水色较淡,下午渐浓。
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表明肥度适中,可进行正常投喂。
透明度大于40厘米时,水质太瘦应增加投饲量。
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投饵。
当水质过瘦时,鲢、鳙鱼会出现头大、尾小、背窄、游动无力的现象,甚至有瘦弱残废的个体漂浮水面,这表明水中浮游生物过少。
主养鲤鱼的水面可根据水的浑浊度来确定投喂的多少,如整池水都很浑浊,呈泥黄色,排除大雨或人为的原因,可证明鲤鱼在池底活动极频繁,不断拱泥而致水体浑浊,由此可判定鲤鱼处于饥饿状态,应加大投喂量。
区别饲料品种的不同投喂饲料
蛋白质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最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也是鱼饲料质量的主要指标,尽量达到饲料营养水平与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相匹配。对于同一种鱼类,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可适当减少投喂量,而蛋白质含量低的饲料就应增加投喂量。
不同的鱼类对饲料蛋白质含量都有一定的要求,饲料蛋白质含量太高或太低对鱼类都是有害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太低时,鱼类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但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时,也会导致鱼类营养不平衡,生长减慢,成活率降低。
饲料蛋白质被鱼体摄食后,必须于鱼的消化道中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鱼体吸收利用。所以,氨基酸的构成才是决定蛋白质的质量优劣的终极标准。
一般鱼类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草食性的草鱼及团头鲂等,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不宜超过17%,杂食性的鲤鱼等不宜超过12%,而肉食性鱼类不宜超过8%。
饲料的投喂
如果使用配合饲料养鱼,一般吃食性鱼类如草、鳊、鲫等放养比例要大,一般占放养总量的80%,而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可以占20%。鱼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后入池。放养规格尽量要大小整齐,应一次性放足同规格的鱼种,其个体差异不得悬殊过大,最好不超过20%。
良好的水质条件是搞好饲料投喂的保证,平时要加强水质管理。有水源条件的一般每月加水1~2次,每次加水的深度为10厘米左右,要求水体透明度达到25~30厘米。同时,在塘中定期将生石灰兑水泼洒,既能提高池水PH值,有利于鱼类生长及饵料生物的繁殖,又能防治鱼病。也可采用微生态制剂或定期搅动底泥的方法进行水质调节。
常开增氧机也对改善水质有很好的作用,可通过增氧机曝气、搅水等使池水上下层水体溶氧趋于平衡,及时改善底层的低溶氧状态,促进鱼类生长发育,降低饵料系数。
1.饲料投喂的方法。
科学投喂是搞好饲料投喂的关键。鱼类饲料的投喂方法有手撒投喂、自主采食、投饵机投喂等三种。
手撒投喂:投料准确集中,使用灵活,易于观察,而且有节约能源的优点,适宜劳动力充足的小型渔场,或者养殖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提倡此种方法。
自主采食:利用鱼自身饥饱的需要游上堆料台或触碰特制投饵机获得饲料的方式,该种投喂方式适合养殖密度大但又养殖面积小的养殖模式。
投饵机投料:投饵机投喂可以定时、定量、定位,同时也具有省时、省工的优点。
2.驯化投喂。
人工投喂配合饲料时,在投饵前5-10分钟用同一频率的音响(如敲击饲料桶的声音)对鱼类进行驯化,边喂料边声响,让鱼产生条件反射,久而久之鱼就会听之即来,时间一般5-10天即可驯料吃食成功。
驯化方法是:先停食一天。然后在第2天喂食,先将饲料慢慢地呈扇形撒放水中,力求饲料同时到达水面,分布范围要小,第2次以同样的方法投料,两次投料时间相隔5分钟左右,保持此频率不变,驯化1.5小时左右。第3天重复头一天的动作,驯化1小时左右。第4天以后每天保持1小时的驯化时间,直到吃食性鱼类全部上浮到水面抢食,饲料在水表层20厘米的深度内全部吃完并养成在水面争食的习惯为止。
在驯化投喂过程中,注意掌握好“慢-快-慢”的节奏和“少-多-少”的投喂量,一般连续驯化5-10天左右便可进行正常投喂。池鱼密度大、鱼群数量多时易于驯化吃食,因此,网箱或流水养鱼等高密度养鱼时最易驯食成功即是这个道理。
3.“四定”投饵。
"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但是,在气候不好或气候突变或其它因素出现时,“定时”和“定量”都应有所改变,应顺应气候的变化和鱼类的实际需求而投喂,不能一“定”不变。
定时
选择每天溶氧较高的时段,根据水温情况定时投喂。但气候不正常除外。
当水温在20℃以下时,每天可以投喂1-2次,时间在上午9-10时或下午4-5时。
当水温在20℃~25℃时,每天投喂2-3次,在上午8-11时及下午4-7时。
当水温在25℃~30℃时,每天投喂3-5次,分别在上午8-11时、下午3-7时。
当水温在30℃以上时,因该阶段温度过高反而要注意不能过多投料,以防肝胆异常和肠炎等病的发生。
肉食性鱼类多喜欢弱光时段吃食,但大多数鱼类在太阳落山临近傍晚时的食欲最强,早上食欲最弱。
定点
一般选在便于人工投料又宜于鱼儿吃料的区域位置或设置的饵料台上进行投喂。最好在池塘中间离池坎3~4米处搭设好饵料台,以便定点投喂。
定质
蛋白质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最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也是鱼饲料质量的主要指标。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要求配方科学,配比合理,质量过硬。
定量
按料料使用说明,根据池塘条件及鱼类品种、规格、重量等确定日投喂量,每次投饵以70-80%的鱼儿食后游走为准。投料量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养殖鱼类的摄食情况来确定。当遇到天气阴雨闷热、水体浑浊或鱼发病时,当天应少投或不投饲料。
池塘驯鱼吃食人工投饵技术要点
各地涌现出的养鱼高产典型都是采用驯鱼吃食(即建立条件反射投饵)的方式养鱼。采用驯鱼吃食的投饵方式,改变了以往一把麸子一把面全池遍撒的传统方式,采用颗粒(浮料尚可)配合饲料,通过对鱼进行严格的信号反射驯化,使鱼养成能根据人们发出的信号,定时到投饵区集中抢食的习性。
颗粒(浮料)饲料是根据不同鱼类的生理需要科学配制而成,营养齐全,便于摄食,集中抢食可刺激鱼类提高摄食强度和饲料利用率,最终获得稳产高产。本文以池塘驯鱼吃食颗粒饲料人工投饵法为主,利用浮料饲料和投饵机投料的方法则大同小异,在具体实施这项投饵技术的过程中,主要应抓好以下6个环节。
鱼种放养密度
实施条件反射投饵技术的池塘必须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鱼、罗非鱼、草鱼、鲂鱼、淡水白鲳和鲫鱼等,并搭配30%以下的滤食性鱼类。一般每亩水面的鱼种放养密度应在1000尾以上,或鱼种重量在30~50千克以上,每亩的产量指标为400~500千克以上,以利鱼种在高密度条件下条件反射的形成。
主养不同的吃食性鱼类,应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和添加剂
饵料应首先根据不同鱼类所需蛋白质含量进行配制。例如鲤鱼鱼种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40%左右,成鱼则在30%以上,草鱼饵料蛋白质含量在27%左右,罗非鱼在20%左右,团头鲂在20%左右。
饵料应在水中能较长时间不被泡散,保持颗粒状态,一般应在10分钟以上为好。饵料粒径应适合鱼的口径,并根据鱼类不断生长,及时进行调节。
驯化方法
先在鱼池的长边中部建饵料台。鱼种下塘后2~3天,即可开始驯化工作。投饵前,先敲击饵料桶或击掌、吹哨等发出声响信号,然后撒一小把饵料。待十几秒钟后再发出声响,并撒一小把饵料。如此反复进行,直到鱼听到几声信号后,即能前来踊跃抢食为止。随着驯化工作的进行,撒饵范围由大变小,最后固定到投饵台投喂,同时缩短投饵间隙时间和减少声响次数。饵料应撒成扇面状,并适当兼顾抢食群体外围的个体较小者。
驯化工作必须耐心细致,无论鱼是否摄食,均需坚持投饵。一般每次驯化15~20分钟,约经3~7天,鱼即可形成上浮集中抢食的摄食习惯。一般鱼种规格越小,驯化的时间越短,且条件反射建立越牢固,抢食越激烈。
日投饵次数及日投饵率与水温高低成正比,与鱼体大小成反比
鱼种下塘初期日投饵4~5次,7~8月高温季节日投饵3~4次,9月份后水温渐低,日投饵1~2次。日投饵率一般为池塘吞食性鱼总体重的1%~6%。实际投饵时也可根据鱼达到八成饱或大部分鱼游离投饵区,即可停止投饵。
投饵过程中还应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天气变化、水质肥瘦等情况酌情增减。投饵工作应坚持到水温10℃左右。
整个饲养期间,应始终坚持定时定点投喂
一般一个池塘只设一个投饵点,以每5-10亩设一个投饵点为宜。投饵工作无特殊情况不得间断,但遇天气突变(如闷热、雷雨及阴雨无风等)、水质恶化、鱼活动异常等应酌减投饵量或停止投饵,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投饵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其它声响以及钓鱼对正常摄食鱼类的干扰。
保持清新水质,创造一个良好摄食环境,是保证鱼类旺盛食欲、提高饵料效价的关键条件
主养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在整个饲养期间,由于大量投饵,使池中残饵粪便不断积累分解,使池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逐渐变浓老化。溶氧降低,有害气体增多,将严重影响鱼类的正常食欲和生存。同时应每5~10天尽量可能的冲注一次新水或形成微流水,保持清新水质。
一般主养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在整个饲养过程中不施肥料或仅施少量基肥,并在池中套养部分滤食性鱼类。这样,不仅可充分利用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还可每亩增产150~300千克滤食性鱼。
养竹鼠
养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