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鲺养殖,塘鲺养殖周期
塘鲺养殖周期
塘虱鱼的生长最适宜于20℃--30℃温度,所以每年4--11月是理想的养殖季节,这段时间可养2--3批鱼。
塘虱鱼贪食,常饱食后潜伏于池底的阴暗处不动。因此其生长快、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在中国南方每年可养2~3季,在池塘条件下养殖,经4~5个月饲养,当年鱼苗一般可长到0.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以上,亩产可达5000公斤。
塘鲺养殖密度是多少
生长速度很快,饲养一年可重达2公斤,最大个体达10公斤以上。
埃及塘鲺的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很快,仅仅养殖一年单条鱼重量就可达到4斤,体重最大可达到20斤,这样的生长速度是其他淡水鱼赶不上的。埃及塘鲺原产于非洲,1981年才引入了国内,这种鱼对水质的要求低,完全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抗病性强,爆发疾病的可能性小。而且埃及塘鲺是杂食性鱼类,不挑食,养殖的时候很省心,给啥都吃。
塘鲺要养多长时间才可以上市
塘角鱼,学名胡子鲶,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淡水野生鱼类,经济价值较高,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滋补食品。萊垍頭條
普通池塘养殖。一般的养鱼池塘稍加修整就可以用来清塘养殖塘角鱼,池塘面积以0.5~3亩为宜,水深保持0.8~1.2m,塘基应坚实且高出水面0.5m以上。高密度的专塘养殖塘角鱼,每亩可放鱼苗1~3万尾,规格3cm以上,放苗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并施肥培育水质。一般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用量每亩50~60kg;茶麸,用量每亩20~30kg。消毒用药一般有福尔马林溶液、漂白粉、强氯精、高锰酸钾等。一般情况下,如饲料充足,水质条件好,管理到位,经4个月饲养,40%体重可以达到0.1kg以上,饲养5~6个月可全部达到上市规格頭條萊垍
本地塘鲺养殖
埃及塘虱适对环境应性强、耐低氧、抗低温能力较强,所以适宜高密度养殖。一般规格3~5厘米的鱼种可每平方米放养80~100尾,有充足饲料和流水条件的可增至100~200尾/平方米。
塘鲺养殖成本及利润
塘角鱼每亩可收获 1 万斤。行情好的时候收购价 15 元/斤计算,可卖得 15 万元,行情一般的时候收购价也能有 11 元/斤,可卖得 11 万元。综合计算起来,塘角鱼一亩养殖利润为 5 – 10 万元。
两广地区对塘角鱼的日消耗量在 5 万 kg 左右,如此巨大的市场让很多朋友动了养殖塘角鱼的心思。
塘鲺饲养技术
塘虱鱼的生长最适宜于20℃--30℃温度,所以每年4--11月是理想的养殖季节,这段时间可养2--3批鱼。塘虱鱼贪食,常饱食后潜伏于池底的阴暗处不动。因此其生长快、产量高、生产周期短。
在中国南方每年可养2~3季,在池塘条件下养殖,经4~5个月饲养,当年鱼苗一般可长到0.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以上,亩产可达5000公斤
塘鲺养多久可以上市
甲鱼能和塘鲺可以一起养,混养能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池塘中的天然食物及人工饲料,是提高池塘鱼产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好途径。
(1)清整池塘:上一年鱼种销售结束后,将池水排干,挖去过多淤泥,进行冰冻日晒,清除野草、查漏补洞、修整池口。
在放入鱼种前15天左右,选择晴天,每亩用100~150kg生石灰进行化浆全池消毒清塘。
(2)培肥水质:5月下旬施腐熟有机肥200~500kg/亩,一般采用青草、淤泥、粪肥进行混合堆于池边。6月上旬注水30~60cm,用40目的筛绢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池中。
(3)搭设食台:池塘四周用石棉板、砖墙、水泥预制板等作为防逃墙。饵料台用木板做成,每个2m×1m左右,每1500~2000㎡设一个。也可在池塘北坡贴近水面处放置石棉瓦片,作为甲鱼的简易食台。
甲鱼苗种放养
(1)投入规格:为200~350g的幼甲鱼。
(2)甲鱼苗种选择:要求规格整齐,活动有力,逃跑迅速。苗种尽可能要大些,这样上市规格相对较大。甲鱼种的运输时间不能太长,严禁使用药捕或受伤的甲鱼。
(3)放养密度:一般亩放甲鱼苗种20~30只。
(4)甲鱼在起捕、过数、称重、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抓伤、擦伤,容易发炎而引起皮肤病,应选择收敛性强、药效快的高锰酸钾、复合碘等药物浸浴,以减少感染几率。
(5)放养时间:生石灰清塘10天之后即可放养。
沙塘鳢养殖周期
甲鱼如何工厂化饲养,有哪些具体要求,养殖经验介绍
甲鱼是一种很传统的美食,食用甲鱼的历史很悠久了,而且这种动物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是非常广泛的。现在的养殖面积也非常的大了,普遍的养殖模式都是池塘养殖,但是也有进行工厂化养殖的,这样的规模就比较的大了,而且也有着更高的饲养收益。那么甲鱼如何进行工厂模式养殖呢,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我们都知道,甲鱼在野外环境中生存的时候,会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存在冬眠的习惯,所以这对于养殖效果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现在非常流行的就是使用人工的方式来控制温度,然后让它不会进入到冬眠模式,就可以减少养殖存在的损失了。而且进行了温度控制之后,甲鱼的养殖也更加方便管理,效益的提升很显著。
进行工厂化养殖,首先就需要使用保温措施来控制温度,因为这对于甲鱼的生长影响是最大的,温度的变化它非常的敏感。目前可以使用各种方式来进行温度控制,比如使用地热、工厂热等等方式来加热室内温度,达到适合甲鱼养殖生存的水平,就可以让甲鱼的生长速度更快了。同时室内的设计也要合理,需要保证温度的波动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温度波动较大,特别是白天和夜间的变化很大,就会让甲鱼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疾病。
甲鱼池的设置也很关键,需要保证可以更好的采光,同时还需要方便调节水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在饲养的过程中,顶棚最好是使用透光的材料来制造,这样就可以适当的节省加温的成本,而且还可以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同时甲鱼自身就具有晒太阳的习惯,有了日光之后,它的生长速度更快,并且质量也更好一些。所以设计顶棚的时候,一定不要用全封闭的模式。
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如果是使用工厂化养殖,最好是能够自己配制饲料,这是很关键的,只有自己配置饲料,才能大大的减少饲料成本。而且甲鱼的饲料也比较的简单,保证充分的蛋白比例就可以了,使用玉米、蔬菜和鱼粉就可以制造。大规模养殖的话,可以购买造粒机来进行生产,虽然前提的投入会很多,但是回收成本的速度也会很快的。并且适当的补充一些矿物饲料,可以提升甲鱼的抵抗力。
塘鲺怎么养殖
鱼塘建设塘角鱼小面积水域就可养殖,因此池塘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般为 20 ~ 100 平米,水深至少 0.8 米,不超过 1.5 米。池塘底部可以不必像一般养鱼池一样用水泥浇灌,放置一些塑料管、塑料桶作为塘角鱼的栖息处即可。池塘内还可以种植一些水草,主要目的是夏季降温冬季保温以及改善水质。但是要注意不能让水草繁殖过密,否则会影响水体含氧量。
2. 放苗鱼苗的放苗密度以每平方面 800 – 1000 尾为宜,如果后期不准备分塘,可以少投放一点鱼苗,减少到每平方米 100 – 200 尾。放苗之前可以现在池塘四周堆放有机肥,提高水体中有机质含量,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给鱼苗提供充足的饵料。
3. 鱼苗养殖放苗后前一周一般不需要另外投喂,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就可以供给鱼苗食用。放苗第 8 天开始需要投喂丝蚯蚓或切碎的鱼肉、虾肉等。一个月之后可以开始投喂猪血,切碎的猪下水等,这时还可以投喂一些植物性饲料。觉得麻烦的也可以继续投喂碎鱼碎虾。这段时期投喂的都是精饲料,主要目的是帮助鱼苗快速发育。一般一个月之后塘角鱼可以长到 3 厘米以上,这时需进行分塘,否则养殖密度太大了会影响鱼苗成活和发育。如果在放苗的时候放得不多则不需要分塘。
4. 成鱼养殖塘角鱼成鱼养殖中最重要的是饲料的投放,因为塘角鱼食性杂,饲料多样化对塘角鱼的生长有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继续按鱼苗时期的标准投喂塘角鱼、碎肉和米糠、豆粉,也可以只投喂植物性饲料。饲料投喂的时间按塘角鱼的生活习性来,每天清晨和傍晚投喂,也可以只在傍晚投喂一次,但这次投喂的量要足够。具体投喂的量按放养密度来,可以观察投喂后的饲料剩余情况酌情增减。
5. 日常管理塘角鱼体质强健,一般不会生病,但平时还是要做好水体养护、消毒工作。消毒方法是用漂白粉撒在水面上,让它自然生效
塘鲺的养殖技术
性喜成群,贪食,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昆虫、小杂鱼、虾、贝类等,也很喜欢吃血(如猪血,屠宰猪的血流入池塘,塘鲺会长很大),粪便,肉类,吃这些生长迅速。
多在夜间活动和取食,白天则潜入水底或洞穴中。人工饲养后,亦能在白天摄食,食取部分植物性精饲料。塘鲺鱼适应能力强,可在小水体和低溶氧的环境中成长,且病害较少,饲料来源广,容易养殖,成本较低,适宜于农家庭院小水面养殖推广。
塘鲺鱼原系野生鱼类,栖息于河川下游、田野、坑塘、沟渠等处。其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栖息地
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
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一般不游动。
胡子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和达尔文蛙相似,雄性鲶鱼也是把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 里,以此孵出小鲶鱼。不同 的是,雄鲶鱼在这段时期不能进食。幼鱼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
贪食易长,500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鲫鱼、鲤鱼等。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普遍的体上没有鳞,身体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头和大口,上下颌有四根胡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
胡子鲶属于底栖性鱼类。它白天饱食后喜欢聚集于池底、洞穴和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和觅食。由于长期栖息于底层穴居环境,造成视觉退化,对外界食物、刺激、敌害等的感觉,主要依靠口周围四对发达的口须和发达的侧线系统及嗅囊。同时胡子鲶具有形似树枝状的鳃上辅助呼吸器官,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因此耐低氧能力很强。只要皮肤保持湿润,长时间离开水也不会死亡。
胡子鲶的迁徙能力很强,利用强壮的硬棘,在陆上支撑身体爬行,越过许多障碍物,从一个水体迁移到另一个水体去寻找新的生活环境。胡子鲶属热带、亚热带性鱼类,耐低温能力差。当水温降到8~10℃,会造成冻伤,感染水霉病;当降到7℃以下时,则开始死亡。因此,胡子鲶在人工越冬期间,水温至少要保持在13℃以上。胡子鲶在溶氧量为0.8毫克/升的水体中(一般鱼类要求水中溶氧量为1.7毫克/升)和pH4.8的酸性环境中(一般鱼类要求水中pH值为5.6以上)仍能正常生活,甚至在腐败发臭的水体中也能生存,但若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其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或导致多种鱼病的发生。
生长特性
胡子鲶性贪食,常饱食后潜伏于池底的阴暗处不动。因此其生长快、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在中国南方每年可养2~3季,在池塘条件下养殖,经4~5个月饲养,当年鱼苗一般可长到0.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以上,亩产可达5000公斤。对于上年越冬鱼种,普遍可长到1公斤,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以上。
食物取向
胡子鲶是一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量大,日食量为自身体重的5~8%,最大可达15%以上,如投饲过量,会产生摄食过多而胀死现象。胡子鲶耐饥能力强,鱼种或亲鱼在人工越冬期间,4~5个月不投饲也不会死亡,当水温升到15℃以上时开始正常摄食,温度在20~35℃时摄食旺盛。一般5~9月为摄食盛期,此时生长速度最快。在天然水体中,鱼苗主要摄食轮虫、水蚤、孑孓、枝角类、桡足类等。摄食后的4~7天,完全靠捕食获得营养。适口的对象逐渐由小变大,以捕食较大型的枝角类为主,在枝角类不足时,也采食水中的有机碎屑、水生昆虫、蠕虫等。成鱼阶段主要捕食水体中的蠕虫,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小鱼、小虾及动物尸体、有机碎屑、植物的嫩茎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禽畜的血、内脏、鱼粉、蚕蛹、螺蚬肉、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米糠、花生饼、麦麸、豆饼和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
卵
胡子鲶鱼的卵有毒,误食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情况严重的会造成瘫痪。
塘鳢鱼养殖周期
可以养四五天
塘虱鱼的生长最适宜于20℃--30℃温度,所以每年4--11月是理想的养殖季节,这段时间可养2--3批鱼。
塘虱鱼贪食,常饱食后潜伏于池底的阴暗处不动。因此其生长快、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在中国南方每年可养2~3季,在池塘条件下养殖,经4~5个月饲养,当年鱼苗一般可长到0.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以上,亩产可达5000公斤。
养虾
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