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比较幼小很容易引发死亡率或疾病-早春育雏鸡怎么养
雏鸡比较幼小很容易引发死亡率或疾病,早春育雏鸡怎么养?
刚出生的小鸡,抗寒力差。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体温高,发育快。一般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
那么早春哺育雏鸡需要怎么养呢?
要有个适宜的温度。鸡的正常体温平均在42℃左右。刚出壳的小鸡,绒毛稀短,抗寒能力差,遇冷着凉会拉稀,太热会患感冒。一般来说,一周龄的小鸡适宜30℃左右的气温,二周龄的小鸡适宜20℃以上的气温,一个月后就能适应室外的气温,可以在屋外自由活动了。
温度是不是适宜,可以根据小鸡的行动来判断。如小鸡分散均匀,不聚集一堆,吃食活泼,表明温度适宜,小鸡密集打堆,吱吱乱叫,表明温度过低;小鸡张口气喘,不爱吃食,连连喝水,表明温度过高。一般调节温度应当注意;初期高一些,后期低一些,体质弱的高一些,体质强的可低一些。
空气要新鲜。小鸡体温高,呼吸快,新陈代谢旺盛,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使小鸡呼吸到新鲜空气。温暖的晴天中午,要让小鸡在阳光下活动,以防发生软脚病。
精心喂养。小鸡出壳后24小时开始喂食最好,要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和一定数量的青绿饲料,可以将饲料先研成碎末,煮大半熟后再喂,有条件的可以喂混合饲料。头三天内可让小鸡自由采食,尽快使小鸡学会觅食。
养殖雏鸡是一门技术,在育雏鸡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加强管理,避免雏鸡患病,同时加强雏鸡的抵抗力,保证营养需求,让其健康成长。
首先一定要注意卫生问题,而且也应该定时进行消毒,同时也应该喂一些营养比较丰盛的饲料,并且也应该及时的打疫苗。
早春育雏鸡要防寒保温、保持湿度 、合理光照 、密度适宜、科学饲喂、通风换气!
应该使用营养更加丰富的饲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小鸡成长。
一定要保持正确的温度和通风。而且也要有充足的垫料和饲料,饮水和环境都要保证卫生,要经常进行一些消毒。
雏鸡是什么意思
雏鸡:刚孵出的鸡。0天-50天为雏鸡。刚出壳的雏鸡体内有足够的卵黄,3D5天内可供给雏鸡部分营养物质,雏鸡的培育是养鸡产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由于雏鸡抵抗力较弱, 容易由种种原因造成死亡。
雏鸡的成活率直接影响着养鸡产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因此, 雏鸡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需要养殖者有充足的耐心观察雏鸡的时刻表现, 并能够及时拿出对策, 解决雏鸡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扩展资料
健康雏鸡活泼好动,眼大有神,脚结实;鸣声响亮而脆;触摸有膘,饱满,挣扎有力;病残雏鸡缩头闭目、站立不稳、怕冷;尖叫不休;触摸瘦弱、松弛,挣扎无力。
健康雏鸡体重符合该品种标准,雏鸡出壳体重因品种、类型不同,一般肉用仔鸡出壳重约40克,蛋鸡为36到38克;病雏体重太重或太轻,雏鸡腹部膨大卵黄吸收差体重过重,个体瘦小,体重过轻。
雏鸡出现瘫痪与哪些疾病有关?
引起雏鸡出现瘫痪的疾病有多种,主要是:
(1)传染病,比如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脑脊髓炎、螺旋体病等(详见第59问)。
(2)营养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缺钙(详见第54问、56问和57问)。
小鸡怎么预防生病
1、饲料要新鲜,颗粒适中,适合小鸡啄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碎大米、碎苞谷、小米粒都可以作为雏鸡开食饲料,或使用全价配合饲料)。
2、饮水要求。清洁卫生,供应充足,但是不能浪费;
3、温湿度。育雏阶段由于雏鸡体温低,所以雏鸡出壳后第一周内温度应保持在33~35之间,后每周降1~2度直至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前10天湿度保持在60%~65%,之后保持在55%~60%。
扩展资料:
鸡的抗寒力差。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1-30天的雏鸡都要保温,并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饲养。
30天以上的小鸡,羽毛基本上长满长齐,可以不用保温。 体温高,发育快。一般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另外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
鸡的抵抗力弱。特别是雏鸡,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因此,除做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外,还要做好预防工作。
对于没有经验的养殖户来说,预防小鸡生病这个话题是他们十分关心的,因为育雏阶段工作很难,如果不留神导致鸡生病,会影响养殖效益。下面给大家讲一下怎样预防小鸡生病。
小鸡饲喂
雏鸡开食指的是出壳后24~36小时第一次喂饲料,饲喂要求:
1. 饲料要新鲜,颗粒适中,适合小鸡啄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碎大米、碎苞谷、小米粒都可以作为雏鸡开食饲料,或使用全价配合饲料);
2. 将开食饲料均匀撒开(料盘平铺在地面或网上),适当增加光照;
3. 勤添少喂,每次饲喂时间保持在15分钟左右,一天喂4~6次,每天最后一次饲喂时间适当延长,保证喂饱。
小鸡饮水
雏鸡出壳后12~24小时内第一次饮水,饮水要求:
1. 清洁卫生,供应充足,但是不能浪费;
2. 可以用0.01%的高锰酸钾水或白糖水饮水。
分群
一般来说鸡脱温炼苗之后一个星期就要进行分群,分群较晚的鸡群会造成啄癖严重。
断喙
鸡群30日龄左右时对小鸡进行断喙,防止互啄或自啄。
环境要求
1. 温湿度:育雏阶段由于雏鸡体温低,所以雏鸡出壳后第一周内温度应保持在33~35之间,后每周降1~2度直至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前10天湿度保持在60%~65%,之后保持在55%~60%。
2. 密度:密度过大容易引发鸡病,鸡舍养殖1000只鸡需60~70平的场地圈舍。
3. 光照和通风:雏鸡1~3日龄保证每天光照23小时,帮助雏鸡饮水、觅食,4日龄~20周龄每天光照8~9小时,光照颜色为红色或白炽光;做好保温工作前提下,对鸡舍进行通风换气。
卫生防范
1. 雏鸡抗病力差,机体发育不够完善,要保证环境的卫生,及时打扫,保持舍内通风、干燥,不要过于潮湿;
2. 定期(每隔10~15天)对育雏场地、料槽及其他用具进行全面消毒;
3. 可以在7日龄、27日龄前后对鸡群进行疫苗滴鼻、饮水接种(新城疫疫苗)。
雏鸡阶段很容易因病毒、细菌或其他环境原因感染鸡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这个阶段可以使用“开口乐”作为雏鸡开口药,预防雏鸡白痢、大肠杆菌、鸡肠炎等病的发生。
看完这些详细的方法,你对怎样预防小鸡生病有清晰的思路了吗?鸡养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雏鸡阶段开始做充分的知识储备和一系列准备工作,才能养出健康的鸡群!
如果你养的少的话是没问题的,大多数生病的时候给它们吃青霉素就可以,还有很多病是要提前打预防针,你看看吧,
*鸡新城疫如何防制?鸡新城疫俗称“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见羽毛松乱,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或紫黑色,张口呼吸,常发生特殊的“咕噜”声。嗉囊内充满液体内容物,将鸡只倒提常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下痢,排出黄绿色或灰白色恶臭稀粪,有时混有血液;病程较长的病鸡可出现神经症状,如头颈扭曲或向后仰、腿翅麻痹、运动失调等。
剖检可见腺胃乳头或乳头间有出血点,十二指肠及整个胃肠粘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防制:本病现无特效药。在发病初期用抗鸡新城疫血清有一定的疗效。本病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必须采取综合的防制措施,方可控制它的发生和流行。平时的预防措施是:①雏鸡7日龄左右接种Ⅱ系疫苗,30日龄时接种Ⅰ系疫苗,60日龄时再接一次Ⅰ系疫苗强化免疫。②新购进的鸡必须单独饲养2周,证明无病后才能与健康鸡群混合饲养。③平时加强鸡舍的清洁卫生工作,鸡舍用具定期消毒,鸡舍和鸡场门口要设消毒池。
打预防针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