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鱼大规模养殖湖南,麦穗鱼大规模养殖
养殖麦穗鱼效益怎么样
麦穗鱼(学名:Pseudorasboraparva)是鲤科、麦穗鱼属鱼类。体细长,稍侧扁,尾柄较长,腹部圆。头小而略尖,上下略平扁。吻略尖而突出。眼大,眼间隔宽平。口小,上位,口裂近乎垂直,下颌较上颌为长。咽头齿1列,齿式5-5。唇薄。无须。鳃耙退化,排列稀疏。体被中大型的圆鳞。
很显然,麦穗鱼没有固定的生长周期和利润。
麦穗鱼的养殖技术
麦穗鱼在达到性成熟的年龄之后才可以繁殖。它们性成熟的年龄是不太确定的,一般来说养殖三四个月左右就可以繁殖了,不过也有些麦穗鱼成熟得比较晚。不过,尽量选择年龄稍微大一些的麦穗鱼进行繁殖,这样繁殖的效果比较好。
选择刚刚进入性成熟期的麦穗鱼繁殖,可能会影响后代的质量。它们繁殖产卵的时节是在4-6月份,这期间需要保证周围环境适宜,它们就可以繁殖了。若是环境控制得比较好,它们每年可以繁殖不止一次。
人工养殖麦穗鱼
养殖麦穗鱼需要搭建水泥池,面积在10-20平米左右,深度1米。搭建后需要进行消毒,之后注30厘米的水,并开始投放鱼苗,投放密度为每平米2000尾。
日常管理中,要严格控制水位和水质,定期注水换水,确保水质清新,投喂多用水蚤和鸭蛋黄,每天两到三次。
养殖麦穗鱼效益怎么样知乎
温顺。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鱼缸,保证水质洁净,并且种植一些水藻等植物。要注意缸中鱼的密度,不要太密集。也需要注意喂食问题,尽量每天喂两次,主要喂一些动物饲料。还需要定期换水并且定期消毒,这样处理之后麦穗鱼才不容易生病。另外,还需要提供一定时间的光照,但时间不用太长,直射光需要避免。
麦穗鱼能家养吗
麦穗鱼的寿命一般3~4年,最长寿命可达5~6年之久,属典型的广适性鱼类,对水体的溶氧量、酸碱性、水温等环境因子都有很强的适应性,亦能适应比较差的水质。
麦穗鱼常见于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生活在浅水区。杂食,主食浮游动物。产卵期4~6月。卵椭圆形,具黏液.成串地粘附于石片、蚌壳等物体上,孵化期雄鱼有守护的习性。
养殖麦穗鱼效益怎么样啊
通常情况下在稻田中养殖麦穗鱼每亩产量200斤左右,如果采取稻渔综合种养的方式养殖的话每亩产量可以达到500斤。
水蜂子,隶属鲇形目钝头科鰑属,本属无侧线。我国已知9种。分布于长江上游各支流、金沙江水系,是我国特有的小型冷水性底层鱼类。
麦穗鱼好养活吗
麦穗鱼鱼缸养殖方法介绍如下:鱼缸饲养麦穗鱼需要提前消毒,用百敌虫浸泡3天,然后再加盐浸泡2天,满5天后可以直接放进鱼缸饲养。饲养期间早上下午各喂食一次,主要喂食饲料、虫子,蔬菜、馒头,不用清理鱼缸,不用频繁换水,但不能喂食太少。
麦穗鱼养殖前景
麦穗鱼生长还是比较快的,一般来说在养殖几个月之后就可以进入性成熟的年龄,就具备繁殖的能力了。在合适的繁殖季节,它们可以进行繁殖。一般来说,最适宜的繁殖月份是在4—6月份,不过也会有麦穗鱼在其他月份繁殖的情况,这种情况在7月份出现比较多。当然,它们繁殖主要还是看周围的环境是否适宜。水质以及喂食是比较重要的两个因素,需要确保水质干净,并且定期喂食给它们提供营养。
麦穗鱼养殖基地
麦穗鱼肉质细嫩,肌间刺较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特别是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比较高,非常适合小孩、孕妇以及老人食用。虽然麦穗鱼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一直扮演着“野杂鱼”的角色,那随着人们饮食的多样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年赚50万元左右。
麦穗鱼养殖亩产量多少
性喜成群,贪食,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昆虫、小杂鱼、虾、贝类等,也很喜欢吃血(如猪血,屠宰猪的血流入池塘,塘鲺会长很大),粪便,肉类,吃这些生长迅速。
多在夜间活动和取食,白天则潜入水底或洞穴中。人工饲养后,亦能在白天摄食,食取部分植物性精饲料。塘鲺鱼适应能力强,可在小水体和低溶氧的环境中成长,且病害较少,饲料来源广,容易养殖,成本较低,适宜于农家庭院小水面养殖推广。
塘鲺鱼原系野生鱼类,栖息于河川下游、田野、坑塘、沟渠等处。其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栖息地
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
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一般不游动。
胡子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和达尔文蛙相似,雄性鲶鱼也是把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 里,以此孵出小鲶鱼。不同 的是,雄鲶鱼在这段时期不能进食。幼鱼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
贪食易长,500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鲫鱼、鲤鱼等。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普遍的体上没有鳞,身体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头和大口,上下颌有四根胡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
胡子鲶属于底栖性鱼类。它白天饱食后喜欢聚集于池底、洞穴和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和觅食。由于长期栖息于底层穴居环境,造成视觉退化,对外界食物、刺激、敌害等的感觉,主要依靠口周围四对发达的口须和发达的侧线系统及嗅囊。同时胡子鲶具有形似树枝状的鳃上辅助呼吸器官,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因此耐低氧能力很强。只要皮肤保持湿润,长时间离开水也不会死亡。
胡子鲶的迁徙能力很强,利用强壮的硬棘,在陆上支撑身体爬行,越过许多障碍物,从一个水体迁移到另一个水体去寻找新的生活环境。胡子鲶属热带、亚热带性鱼类,耐低温能力差。当水温降到8~10℃,会造成冻伤,感染水霉病;当降到7℃以下时,则开始死亡。因此,胡子鲶在人工越冬期间,水温至少要保持在13℃以上。胡子鲶在溶氧量为0.8毫克/升的水体中(一般鱼类要求水中溶氧量为1.7毫克/升)和pH4.8的酸性环境中(一般鱼类要求水中pH值为5.6以上)仍能正常生活,甚至在腐败发臭的水体中也能生存,但若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其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或导致多种鱼病的发生。
生长特性
胡子鲶性贪食,常饱食后潜伏于池底的阴暗处不动。因此其生长快、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在中国南方每年可养2~3季,在池塘条件下养殖,经4~5个月饲养,当年鱼苗一般可长到0.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以上,亩产可达5000公斤。对于上年越冬鱼种,普遍可长到1公斤,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以上。
食物取向
胡子鲶是一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量大,日食量为自身体重的5~8%,最大可达15%以上,如投饲过量,会产生摄食过多而胀死现象。胡子鲶耐饥能力强,鱼种或亲鱼在人工越冬期间,4~5个月不投饲也不会死亡,当水温升到15℃以上时开始正常摄食,温度在20~35℃时摄食旺盛。一般5~9月为摄食盛期,此时生长速度最快。在天然水体中,鱼苗主要摄食轮虫、水蚤、孑孓、枝角类、桡足类等。摄食后的4~7天,完全靠捕食获得营养。适口的对象逐渐由小变大,以捕食较大型的枝角类为主,在枝角类不足时,也采食水中的有机碎屑、水生昆虫、蠕虫等。成鱼阶段主要捕食水体中的蠕虫,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小鱼、小虾及动物尸体、有机碎屑、植物的嫩茎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禽畜的血、内脏、鱼粉、蚕蛹、螺蚬肉、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米糠、花生饼、麦麸、豆饼和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
卵
胡子鲶鱼的卵有毒,误食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情况严重的会造成瘫痪。
养鸽
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