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养殖牡蛎的技巧与方法图片,海上养殖牡蛎的技巧
海蛎怎么养殖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是无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产于我国沿海浅海海底,以江苏、山东、辽宁、河北居多。市场销售的海螺一般为海洋捕捞海螺,养殖的较少。近年发现有部分池塘投喂饵料鱼的过程中夹杂了海螺苗种,秋收结束后发现其生长快、易养殖。2009年青口盐场先锋组莫二军试养成功,4月份放苗规格约为20粒/斤,秋收时长至0.25KG/粒。海螺是发展海水池塘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
养殖环境设置
远离池塘内的其他贝类,选择一块约5-6亩相对平整的地方,用22亩网圈围,处理好底脚,防止发生逃逸影响其他贝类生长,围网中间要分散插有小竹竿,为高温缺氧季节海螺上爬呼吸做准备;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对网具进行清洗,保证围网内外水源对流畅通无阻,以确保有足够的藻类,缩短养殖周期。
苗种选择
苗种的来源主要是海洋捕捞,现在人工育苗较少,每年2-3月份本地海头、柘汪、城东等码头渔船有售。另外燕尾港3-4月份有出售,苗种最好选用20粒/斤,健康,无破损,洗净用筐装运输。放苗时,均匀将苗种播洒在已整理好的围网内。
日常管理和喂养
海螺所适应的海水理化指标如下:盐度10‰-30‰,PH值7.5-8.8,亚硝酸盐0.10ppm以下,透明度30cm左右。以上理化指标内水温在10-35℃时海螺生长较快。海螺的食性广,饲料投喂以小杂鱼和低价贝类为主,同时注意水中硅藻含量,海螺亦滤食硅藻,日投饵量根据池塘水质而定,硅藻缺乏的池塘多投饵,反之少投。2-3天检查一次海螺摄食情况,防止投饵过多造成底质恶化,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防止底泥发黑,引发病变,发现爬杆时要及时使用粒粒氧,泼洒底改,定期使用EM调水王,调整水质,保持池塘内的有益菌群为优势种群,从而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
海螺养殖中后期投喂的低价贝类相对较大,可以选择池塘其他地方,在放养海螺苗种时也可放养一些低价贝类,以备需要时起捕,作为饲料投喂。由于混养池塘中底层贝类较多,日滤食量大,故而养殖周期中一定要注意肥水,肥水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大品牌生物肥水产品,保证藻种数量和藻类的繁殖量。
增产增收措施
海螺养殖主要是圈养,所占池塘面积小,属密集型养殖,每亩的苗种量应控制在1.2万粒左右,中秋节后可以间断性的捕大留小。秋收时节达不到规格的海螺,应放于环沟中暂养,次年可作苗种亦可提前上市。
总而言之,海螺养殖是混养池塘的一个附属,也是降低混养池塘风险性的一个条件。虽然海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但在舒适的环境中其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且混养池塘其他养殖品种也需要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所以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水质的变化,保持池塘的菌藻平衡,控制底质变化,定期清洗围网,适量投饵,保证水中的溶解氧。有病害发生时要及时就诊,防止交叉感染
海蛎养殖方法
1.
水泥条养殖法 这个方法是比较广泛的龙口牡蛎养殖方法,待水泥条附苗结束后,为了缩短养殖的时间,需要在10月份完成移养工作,养成区应选择在低潮区为宜,这样能增长摄食时间。在多泥沙海区,要避开海潮,这是因为牡蛎在涨潮时,牡蛎会张开,很容易导致沙粒灌入体内导致死亡,所以养殖的时候,要软涂底质,避免底脚软倒,且可节省劳力。
2.
筏式养殖法 需要准备一个筏子,然后选择圆木和毛竹捆绑到一起,并以锚或桩固定在海底。将已附好苗的蛎壳串、橡皮条悬挂在筏子上进行养成,也可在筏上吊挂装有单体牡蛎的笼子进行牡蛎的笼养。
3.
棚架式养殖法 这个方法就是在潮流畅通的区域养殖,要保证有适当的饵料生物,而且合适的水温和盐度非常适合牡蛎养成,在低潮区保持涂面平坦,使用树桩搭建一个棚架,桩行长度根据养殖场地确定桩的长度,搭建好后,将牡蛎苗放到棚架上养殖,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挂养。
海蛎怎么养殖视频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有一期视频就是去的海边,有开海蛎的过程。
生蚝又叫海蛎南北方叫法不一样但是是含锌比较多。尤其是男性,一般去菜馆子都喜欢点上一盘。
北方这边叫海蛎子都是野生的比较鲜。
南方的那种个头比较大多数是养殖的叫生蚝,但是也有海蛎。
家里自己煎蛋炒菜,烹饪适合海蛎子 ,烧烤适合生蚝。
以上就是我对生蚝和海蛎有什么不同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海蛎养殖基地福建最大在哪里
季节不同,山东蚝盛产的季节是冬季,体型较大;福建等地生蚝盛产的是夏季,个头较小。
乳山生蚝养殖于山东乳山,位于北纬37°的山东半岛黄金南海岸,乳山三面环山,南面靠海的独特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乳山生蚝体型较大,纹路清晰;肉质富有韧劲弹性,恰到好处的鲜嫩爽滑,汁水较多,较为饱满,鲜咸回甜。
福建生蚝以“夏季蚝”为主,主要养殖在湾外海域,属于高盐度养殖。福建省中很多市县都在养殖生蚝,养殖海域纬度较低,生蚝养殖周期短,福建生蚝的个头较小且养殖面积很大,产量充足。
海蛎怎么养殖的
1、筏式养成:选择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风浪平静、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区可以作为牡蛎筏式养殖场地。近江的牡蛎应该选择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大连湾的牡蛎应可以选择远离河口、盐度较高的海区;太平洋的牡蛎和褶牡蛎介于这两者之间。养成的方式最主要有以下两种:
(1)吊绳养殖:适合于以贝壳做固着基的牡蛎,其养成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中间以10厘米左右的竹管隔开,吊养于筏架上;二是将固着有蛎苗的贝壳夹在直径3~3.5厘米的聚乙烯绳的拧缝中,每隔10厘米左右夹1壳,垂挂于浮筏上。一般每绳长2~3米。也可利用胶胎夹苗吊养。
(2)网笼养殖:利用扇贝网笼养殖。将无固着基的蛎苗或固着在贝壳上的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入扇贝网笼中,在浮绠上吊养。 筏式养成一般放养蛎苗为每667平方米10万粒,以贝壳作采苗器,每667平方米可吊养10000壳左右。蛎苗从5、6月份开始放养,至年底收获,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00千克以上。
2、滩涂播养
(1)场地选择:滩涂播养应选择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内湾,底质以砂泥滩或泥砂滩为宜。潮区应选择在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附近。
(2)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后滩面干露时播苗。播苗前应将滩面整平,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应尽量掌握播苗后即开始涨潮,以缩短蛎苗露空时间,避免中午日光曝晒时播苗。 2带水播苗:就是涨潮后乘船播苗。播苗前将滩面划成条状,插上竹竿、木杆等作为标志,待涨潮后在船上用锹将蛎苗撒下。带水播苗由于不能直接观察到蛎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匀。播苗密度应根据滩质好坏、水的肥瘦而定。优等滩涂每667平方米播苗12万粒左右,中等的10万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万~8万粒。
3、蛎、虾混养
(1)虾池选择:混养牡蛎的虾池,底质以泥或泥砂质为宜,水深为1.3米以上,日平均换水率应达50%左右.前期透明度应控制在40~50厘米,中后期控制在50~60厘米。
(2)场地整理: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用推土机等工具将播放牡蛎苗种处的池底整平压实,呈微凸状,略高于周围底面,可防蛎苗下沉被淤泥埋没致死。
(3)播苗:在保证正常对虾放养密度前提下,牡蛎苗种的播养量以每667平方米3万粒左右为宜。播苗时间应选择在4月初,苗种子选手规格以壳长2厘米以上为好。播苗应力均匀,并避开环沟低洼处和投饵区,播苗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4~1/3。
4、投石养殖
用做牡蛎采苗器的石块,此时成为牡蛎的养成器材。生长期较短的褶牡蛎可在采苗场就地分散养成;生长期较长的近江牡蛎要移到养成场养成。
海蛎养殖的风险
经常有新闻曝出某地海鲜比如生蚝镉超标、铜超标的事情。这其实跟海鲜生理上的特殊性相关。当某片海域遭受污染,最先接触污染物的是潮间带的生物,特别是定居性的贝类品种。它们缺乏回避的能力,长时间在污染环境下生活,容易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富集在体内。
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生理特性不同,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化作用也不一样。比如鱼虾贝蟹,它们富集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富集的器官部位也不一样。相应的,人们食用它们不同的部位,可能造成的危害也不一致。
像生蚝这样的海鲜之所以成为镉污染、铜污染大户,跟它作为滤水性贝类的大量滤水特性相关。一位厦门大学的海洋环境科学博士后曾跟我解释,“生蚝滤多少水和吸收多少污染物本身没关系。生蚝滤水是为了吃水里的藻类、有机碎屑,只是粗粗地滤,没能力截留溶解的污染物。但如果污染物存在于生蚝滤食的颗粒物中(藻类、有机碎屑),多滤水就会摄入更多污染物。”
正常食用海鲜的话,这种摄入重金属的风险还算可以接受。从2004年到2010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王学锋等人采样分析了广东沿岸17个主要港湾的海水养殖牡蛎。评价结果认为,考虑到水产品在国内居民膳食结构中不占主要比例,即使是水产品消耗量较多的广东省沿海各市,正常食用牡蛎的健康风险系数仍很低。
因此只要不是海鲜的深度吃货,不太必要担心重金属风险这一点。如果实在不放心,也有稳健的解决办法。比如食用双壳类海鲜,比如牡蛎、蛤、蛏、蚶、贻贝,可以选食它们的肌肉部分,去除内脏团。因为大量研究显示,在双壳类、腹足类生物体内,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往往最低,包含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内脏团重金属含量最高。
农村养殖
农村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