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前沿,海增水产养殖前沿
水产养殖前沿科技和行业发展
一是转变渔业发展方式需要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转变渔业发展方式需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在促进渔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与效益型、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转变中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作用。
二是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需要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是渔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渔业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将更加突出,向养殖要产量、向单产要产量的需求将更为迫切,这需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创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健康养殖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三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渔业发展全局的大事,也是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需要努力建设的一项重要职能。水产技术推广系统要充分发挥体系和技术优势,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品监管、水产品质量检测、养殖产地监测、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等关键环节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是促进渔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需要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农业农村工作将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渔民增收则需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深入一线、扎实工作,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带动,引导渔民发展名特优养殖,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合作经营,实现科技增收。
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2022年水产养殖前景非常可观,在居民消费率提高,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水产品消费增长率将持续超过消费总体增长率水平,保持增长势头,行业盈利性和成长性得以延续。一方面需求增长,供给约束,水产养殖量价齐升,基本面持续向好,提升了行业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水域资源稀缺性和通胀预期提高行业的相对估值水平,未来水产养殖行业依然是比较好的。
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
前景非常好。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水产品需求稳定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水产品的消费量将会稳步增长。水产品,尤其是高端特种水产品,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蔬菜水产养殖前景非常的好。
水产养殖的未来
农业养殖未来还有没有前景。
随着农村发展越来越好,新农村建设同时也号召大家创业脱贫。那么在农村创业养殖到底怎么样?养殖业在农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行的,国家对于农业还是比较关注针对养殖创业的人群,还是用技术扶持也有资金补贴等越来越多的惠农政策,也偏向农村的养殖业。所以这是一个机遇。第一:从生存空间来看,农村这些年受到环境和信仰政策的制约,养殖场被取缔了很多,单养殖作为年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国家也做出来一些政策指令,可见在农村中小型养殖生存空间还是有的,即便当前非洲猪瘟闹的人心惶惶和相信市场会经得住考验的,猪价格也是来回差距明显上升,有的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所以农村的中小养殖户不会消失!第二:养殖成本,搞养殖就动物病或者死亡,关键在于平常饲养管理和喂养预防,防大于治,养殖规模也有很大关系,养少了不挣钱养多了压力大风险大。其实收益何尝不是增多呢?所以预测养殖规模很重要。不要贪就行。第三:不要盲目的跟风,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就是不要盲目跟风,想要创业赚钱,别人不能做的,你能做,别人做的你就把你不能做,这对人要求是很高的,一个打工的都打不好,更别提创业赚钱了。选择养殖项目要分析当地的市场行情,结合自身现有资源优势,最好下一番苦功夫考察了解销售渠道。总体来说,未来养殖业前景非常好。当然想做好一个项目,懂行情,懂技术和懂经营是去缺一不可的。
水产养殖行业趋势发展分析
世界渔业发展趋势:
1.世界水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将持续增长,但其增长率将在长时间保持在低水平。到2030年,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将增至2.04亿吨,较2018年增长15%,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21.5公斤。
2.水产养殖产量将继续增长,虽增速会减缓,仍可填补水产品供需差。主要养殖品种为草鱼、鲢、罗非鱼、鲤、鳙、喀拉鲃等;主要养殖大国是中国、印度、印尼、越南、孟加拉、埃及、挪威和智利。
3.水产品消费:水产品消费占全球人口动物蛋白摄入量的六分之一,在孟加拉国、柬埔寨、冈比亚、加纳、印度尼西亚、塞拉利昂、斯里兰卡和若干小岛国,鱼类消费占动物蛋白摄入量的一半以上。
4.捕捞渔业:捕捞量最高的水产品为秘鲁鳀(700万吨)、阿拉斯加鳕鱼(340万吨)和鲣鱼(320万吨);主要海洋捕捞国是中国、秘鲁、印尼、俄罗斯、美国、印度和越南;主要内陆捕捞国是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印尼和乌干达。
水产养殖技术前景
就业前景不错。研究生主要研究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如性别、体型、体色、生长速度、繁殖力、抗逆等)的遗传规律及调控机制,应用基因组、蛋白组学等方法解析经济性状分子遗传基础,通过人工定向杂交、选择、染色体组操作、性别控制、细胞核转移、基因组辅助育种、转基因技术等手段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从而改变水产动物的表型性状,提高其经济性状的性能,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观赏的水产动物新品种。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906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305万吨,增长7%。
近10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水产养殖大幅增长,养、捕比例由2002年的63:37提高到2011年的72:28。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比重均达到70%,已成为水产品养殖第一大国。进入2013年,随着国内市场消费趋于理性,高端水产消费走弱,以及资源环境的约束,水产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
专家建议,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良好态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突破强化水产品质量和减少污染排两个瓶颈。“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不再盲目追求产量,而是寻找产量与质量的结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示范处处长高勇说。在近期举行的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2012年度试验项目总结会上,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和水产养殖工作者都非常关注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排放的问题来应对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提高产品质量,要从养殖方式和养殖技术的改进入手。”高勇说。为此,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正在推广合理放养、微孔增氧以及膨化饲料高效利用。他举例说,如果淡水水产养殖利用微孔增氧技术,相比传统的增氧技术,同等情况下可节约电费30%左右,如果采取微孔增氧、微生态制剂再加上膨化饲料几项技术综合起来,可以达到降低80%以上的排放量。此外,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联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国内企业合作进行利用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源的养殖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缓解鱼粉供应紧张的状况来看,利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是未来养殖业的趋势。”高勇说。
我国是开展水产养殖最早的国家,目前技术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水产养殖科技支撑能力还较弱,不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孙有恒说,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挖掘渔业生产潜力,提高渔业生产能力,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适应人们对优质水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渔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水产养殖领域,特别要在遗传育种和饲料技术两个领域加强研发和技术推广及应用。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以散户养殖居多,水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走规模化、现代化的道路。“中国水产养殖面临的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问题。从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趋紧的资源约束来看,规模化、效益化和标准化将是的水产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全球水产项目负责人迈克尔·克里默认为,水产业要走规模化、现代化的道路,养殖户要更重视饲料、苗种的统一供应,统一防疫,而且市场将更重视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品牌。使用高品质的饲料将大大降低水产养殖的污染。他建议中国的水产养殖户在市场、水质、饲料、鱼种和渔场管理五方面入手,提高质量和效益。
水产养殖企业人士认为,在我国真正实现水产养殖的规模化、现代化,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加大政策的扶持。据了解,目前我国农业促进规模化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覆盖到水产养殖行业。业内人士建议,促进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应将良种补贴扩大到水产养殖领域,同时扩大农机具补贴在水产养殖中的补贴范围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前景
水产养殖是渔业的一部分。渔业,又称水产业,是指利用水域以取得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或其他水生动植物的生产部门。包括采捕水生动植物资源的水产捕捞业、以及养殖水生动植物的水产养殖业两个部分。一般分为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按生产特性分为养殖业和捕捞业。主要包括捕捞、养殖、加工。水产养殖,是指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水产养殖,属于渔业的一部分,这就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水产养殖前沿科技和行业发展的关系
养殖水产有碳交易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基本途径包括“减排”(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和“增汇”(增加对大气中CO2的吸收)。
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应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实现增汇,即研发负排放的方法与途径,这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应强调主动作为。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和负排放研发前景。我国的海洋碳汇理论研究已走在国际前沿,并推动了科学与政策的连接。
当前,应从顶层设计、及时布局,对外引领国际大科学计划,对内结合国情大力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打造负排放生态工程;建立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并通过大科学计划将其推向世界,占领国际制高点,为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水产养殖发展前景论文
水产养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其主干学科:生物学、环境科学、水产学。其主要课程: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水环境化学等。
其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5-30周。
养鹅
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