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感冒的症状,养殖鹌鹑感冒的治疗方法
鹌鹑养殖常见疾病和治疗
1配好饲料:其实鹌鹑的饲料我们可以尽量的采用纤维比较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是需要多样化;但是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蛋白质,适口性比较良好,千万不能随意的进行变换才好,以防减食的时候,会影响其产量。一般情况下,饲料的配方是:玉米百分之五十,豆饼百分之八,菜子饼百分之三点七,麦麸百分之二十九,鱼粉百分之粗糠百分之一点五,骨粉百分之一点五,食盐百分之零点三,里面还可以稍微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以及微量元素等等。
2日常管护:一定要记得勤扫笼舍,清除粪便(每天是需要清除粪便一次的,至少也需要两天一次),防止出现潮湿、污染,还要经常去刷洗槽具,保持干燥和卫生。零日龄~四日龄的常常是会表现出逃窜的野性,所以,在进行加料和喂水的时候一定要当心才行。防止饲料会被扒食出现溅失,也要防止饮水的时候沾湿绒毛才行。鹌鹑饲养四十天就可以进行上笼了,这样是可以适应产蛋时候的笼养环境,夏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风,还需要进行防暑降温;冬天的时候是需要生炉子,温度一定要保持在十六度以上才行。产蛋期也要有比较充足的光照,天黑以后是可以进行补充光照四个小时左右。而母鹑产蛋的时间通常是会在下午的两时至四时,六时的时候结束,所以,一定要做好随时的进行捡蛋,以防出现蛋会被践踏和啄碎。
3一定要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并且还要防止出现各种应激、啄癖、鼠害、兽害和煤气中毒等一些情况的发生。定期的去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的生长情况,并且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表。
鹌鹑防病技术
15~25度
增加光照
产蛋鹌鹑每天需要12小时~14小时光照时间。冬天需人工补充光照。每30平方米~40平方米鹑舍配1只40瓦电灯,每天天亮前2小时开灯,天黑后2小时关灯,保持稳定的光照度和时间。
平衡营养
冬季应饲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并供给适量沙粒让鹌鹑自由采食,以促进消化。同时供给清洁温水供鹌鹑饮用。冬季鹌鹑的饲料平衡配方为:豆粕15%、精料10%、鱼粉15%、玉米54%、麸皮3.5%、骨粉1.5%、干草粉1%,适当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D。
保温增温
鹌鹑在温度15℃~25℃之间时食欲旺盛、产蛋多、种蛋受精率也高,低于15℃产蛋率明显下降。因此,在严冬或早春季节应采取保温增温措施,夜间在笼上加盖保温物件,适当加大笼养密度,每平方米可饲养90只~100只。或者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搭双层塑料大棚(两层薄膜间隔5厘米~10厘米)饲养鹌鹑;也可以建双层鹑舍,夹层中填充谷壳、煤渣、锯末等,夜间加盖草帘保温。
及时防病
冬季鹌鹑笼养一般比较密集,一旦发病,应及时隔离治疗。预防鹌鹑白痢病可用止泻消炎药拌料,连续喂7天。治疗溃疡性肠炎,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只一次1万单位,早晚各一次,或灌服磺胺咪唑,每只每次1/4片,第一次加倍,一日2次,连续给药5天。治疗支气管炎,在饲料中添加0.005%泰乐菌素,连续10天,停药5天,再给药5天,喂药的同时在饮水中添加泰乐菌素和红霉素。
净化环境
鹌鹑胆小,受惊后产蛋率会下降或产软壳蛋。在日常饲喂、捡蛋、清粪、加水时动作要轻,不要轻易更换饲养员。与夏季管理一样,日常继续保持笼舍、饮食具清洁卫生。每立方米空间用25毫升福尔马林、12.5克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每隔7天~14天用2%~3%的来苏儿水对舍内外食具消毒一次。
鹌鹑的常见病有哪些?要如何防治?
由于冬季气温低,鹌鹑舍密封严,没有办法进行通风,鹌鹑舍就会累积很重的臭味(氨气味儿)。鹌鹑在这么重的臭味儿环境下长期生长就会不舒适,容易引发鹌鹑呼吸道疾病,抵抗力变弱更容易感染其他流行性疾病,给我们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可以选用除臭剂除臭来解决此问题。
鹌鹑的疾病预防及治疗
建筑笼舍
用笼舍法养鹌鹑效果好,可采取竹木结构建筑,笼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30厘米,搭架分层饲养。笼舍要设在清静通风、向阳、光线好而保温的房屋安置,注意调节温度,保持冬暖夏凉,严格控制畜禽(狗、猫、鸡等)出入或人为骚扰。
饲养密度按笼舍单层计算,每平方米可养雏鹑100~150只或成年鹌鹑60只左右。鹌鹑笼舍内要配置料槽、饮水器;必须安装照明设备,夜晚须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鹌鹑的产蛋率。
配好饲料
鹌鹑的饲料尽量采用纤维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要保持一定的蛋白质,适口性良好,不能随意变换,以防减食,影响产量。
一般饲料配方是:玉米50%,豆饼8%,菜籽饼3.7%,麦麸29%,鱼粉6%、粗糠1.5%,骨粉1.5%,食盐0.3%,还可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等。
日常管护
①要勤扫笼舍,清除粪便(每天要清除粪便一次,至少两天一次),防止潮湿、污染,经常刷洗槽具,保持干燥卫生。
②0~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
③鹌鹑饲养40天即可上笼,以适应产蛋时的笼养环境,夏季要保持通风良好,防暑降温;冬季要生炉子,保持温度在16℃以上。
④产蛋期要有充足的光照,天黑以后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母鹑产蛋通常是下午2~4时,6时结束。要随时捡蛋,以防践踏、啄碎。
⑤要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并要防止各种应激、啄癖、鼠害、兽害和煤气中毒的发生。
⑥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并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表。
配种繁殖
春季配种在3~5月,秋季在9~11月,公母鹌鹑搭配1:4;一般每只公鹌鹑一天交配一只母鹌鹑,如果过多交配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配种时将公鹌鹑放到母鹌鹑的笼里,自行交配,配后再捉出公鹌鹑。
抓住育雏关
鹌鹑蛋只需17天就孵化出小鹌鹑。刚出壳的雏鹑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要注意保温。出壳1~2天,笼舍温度要保持在35~38℃,以加速腹内吸收蛋黄,收脐良好。以后每天降温0.5℃,一直降至25℃左右时即保持恒温,另外要适时给鹌鹑开食。
出壳1天后,要喂些蒸熟蛋黄和碎玉米。一周后饲喂混合饲料,一天喂5~6次(包括夜间2次)。饲料要拌湿,用手捏能成团而又松散为宜,还应勤喂些冷开水。一般养50天成熟,开始产蛋。
强制换羽
如利用第2个产蛋周期,需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实施方法是:停料4~7天、黑暗,迫使产蛋鹑迅速停产,接着脱落羽毛,然后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复产蛋。从停饲到恢复开产仅需20天。必须淘汰病、弱个体,饮水不可中断。
疾病防治
①胃肠炎
由饲料霉烂或饲养不当引起腹泻、虚弱、昏迷等,可在饲料中拌入痢特灵或木炭末连喂3天,停2天,再喂1~2次,或在饲料中拌入土霉素,连喂5天。也可用磺胺咪唑或磺胺二甲嘧啶拌入饲料中每天喂2次,连喂5~6天。
②白痢
由沙门氏杆菌引起不食、排白色有恶臭稀粪等,可在饲料中拌入痢特灵连喂3天,停喂2天再喂3天,待粪便正常停喂。可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连喂6天,或用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饲料内连喂3天,停2天再喂3天。
③脱肛和难产
由早产或产蛋期营养不良等引起,防治方法保持饲料营养全面,防止母鹌鹑过肥和预防输卵管疾病。难产时要用手轻按腹部助其产蛋。脱肛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肛门直肠,然后轻轻送回体内。
种蛋的保存
1、适宜温度
蛋产出母体外,胚胎发育暂时停止,随后,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胚胎又开始发育,当环境温度偏高,但不是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时,则胚胎发育不完全和不稳定,容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
当环境温度长期偏低(0℃),虽然胚胎发育处于静止状态,但胚胎活力严重下降,甚至死亡。一般种蛋保存适宜温度为13℃~18℃,保存时间长,采用温度下限,保存时间短,采用温度上限。
2、相对湿度
种蛋蛋壳上约有7500个直径为1.5~15微米的气孔,种蛋保存期间蛋内水分通过这些小孔不断蒸发,其速度与贮存的湿度成反比。一般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此外不要让阳光直射和穿堂风直吹种蛋。
3、保存时间
种蛋即使保存在适宜的环境下,孵化率也会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蛋白杀菌的特性下降。蛋内水分蒸发增多,改变了蛋内的酸碱度,引起蛋黄系带和蛋黄膜变脆。
由于蛋内各种酶的活动,引起胚胎衰弱及营养物质变性,降低了胚胎生活力,残余细菌的繁殖危及胚胎,导致孵化率下降。一般认为种蛋保存时间为5~7天为宜,不要超过2周。
鹌鹑养殖常见疾病和治疗技术
摘要鹑舍:建造鹑舍光线要微暗,夏季通风要良好,要防止狗、猫、鼠等危害,并安装有照明设备。饲料:尽量采用纤维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一般由豆饼、鱼粉、胡罗卜、骨粉、碳酸钙、玉米面、麦麸、米糠、苜蓿草、白菜、食盐等组成。喂料:喂干料,另设饮水设备,或者是喂湿料,将干料与水混合。
鹌鹑人工养殖技术
1、建筑笼舍
可采取竹木结构建筑,宽50厘米、高30厘米、笼长80厘米,搭架分层饲养,夏季通风要良好,建议设在清静通风、向阳、光线好而保温的房屋安置,保持冬暖夏凉,适当调节温度,严格控制畜禽,防止狗、猫、鼠等危害或人为骚扰。夜晚须有光照度,需要安装照明设备,以提高母鹌鹑的产蛋率,饲养的密度按笼舍的单层计算,每平方米可养雏鹑100-150只或成年鹌鹑60只左右,笼舍内如果是喂干料,还要配置饮水器、料槽,如果是喂湿料,则需要将干料与水混合。
2、饲料
尽量采用营养丰富、纤维少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食物要保持适口性良好、具有一定的蛋白质,不能随意变换,以防影响产量和减食。常见的配方有玉米50%、麦麸29%、菜籽饼3.7%、豆饼8%、鱼粉6%、骨粉1.5%、粗糠1.5%、食盐0.3%,还可加一些抗菌素、复合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3、日常管护
(1)笼舍要勤扫,及时清除粪便(每天清除粪便一次,至少两天一次),经常刷洗槽具,防止污染、潮湿,保持和干燥卫生。
(2)0-4日龄的鹌鹑常会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在喂水、加料时一定要当心,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
(3)鹌鹑在饲养40天后即可上笼,适应产蛋时的笼养环境,冬季要生炉子,保持温度在16℃以上,夏季要保持通风良好,防暑降温。
(4)产蛋期要有充足的光照,在天黑后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母鹑的产蛋通常是下午的2-4时,6时结束,要随时捡蛋,防止啄碎、践踏。
(5)要勤于调整和检查室内湿度、温度、光照、通风,防止各种啄癖、应激、兽害、鼠害和煤气中毒的发生。
(6)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做好各项的记录和统计报表。
4、配种繁殖
春季的配种时间是在3-5月,秋季的配种时间是在9-11月,公母鹌鹑搭配为1:4,一般每只公鹌鹑一天会交配一只母鹌鹑,过多的交配会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在进行配种时将公鹌鹑放到母鹌鹑的笼里,自行交配即可,在配种结束后,将公鹌鹑捉出。
5、育雏
(1)鹌鹑蛋只需17天就能够孵化出小鹌鹑,雏鹑在刚出壳时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很差,要注意保温,在出壳的1-2天里,笼舍温度要保持在35-38℃,以加速腹内吸收蛋黄,收脐良好,之后的每日可降温0.5℃,一直降至25℃即可。
(2)要适时给鹌鹑开食,在小鹌鹑出壳1天后,喂些蒸熟的蛋黄和碎玉米,一周后饲喂混合饲料,一天喂5-6次(包括夜间的2次),饲料保持用手捏能成团而又松散为宜,应勤喂些冷开水,通常养50天左右成熟,开始产蛋。
6、强制换羽
利用第2个产蛋周期,需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实施的方法是停料4-7天,保持黑暗的环境,迫使产蛋的鹑迅速停产,开始脱落羽毛,结束后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复产蛋,一般从停饲到恢复开产仅需20天,期间必须要淘汰病、弱个体,饮水不可以中断。
7、疾病防治
(1)白痢:症状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不食、排白色有恶臭稀粪等,可以在饲料中拌入痢特灵连喂3天,然后停喂2天再喂3天,等到粪便正常即停喂。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连喂6天,或是用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饲料内连喂3天,停2天再喂3天。
(2)胃肠炎:症状是由饲料霉烂或饲养不当引起虚弱、腹泻、昏迷等,可以在饲料中拌入木炭末或痢特灵连喂3天,停2天,再喂1-2次,或是在饲料中拌入土霉素,连喂5天,也可以使用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咪唑拌入饲料中每天喂2次,连喂5-6天。
(3)脱肛和难产:主要是由早产或产蛋期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防治方法是保持饲料营养全面,防止母鹌鹑过肥和预防输卵管疾病。在母鹌鹑出现难产时,可以用手轻按腹部助其产蛋。而脱肛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肛门直肠,然后轻轻送回体内即可。
鹌鹑的常见病
1、外伤感染。可以弄破—消毒—消炎
2、寄生虫造成的。体外驱虫。
3、疾病引起的:鸡痘、新城疫……抗病毒、症状消失后补种疫苗。
鹌鹑常见病害及防治
鹌鹑粪不能直接施肥,容易自然发酵产生高温,把作物烧根烧苗,还可能引发虫害,鹌鹑粪可以加点(强兴堆肥发酵剂)发酵成有机肥可以避免以上情况,发酵过程中混合1-2公斤尿素一起发酵,肥效更好,发酵好了施肥就不用额外加尿素了。
发酵好的有机肥无臭味,肥效高。
鹌鹑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刚孵化出来的小鹌鹑到了新家第一次喝水叫开水。水最好是带颜色的,红的是高锰酸钾水,可以消灭肠道细菌,多维水是黄
色的,可以给小鹌鹑补充营养,鹌鹑对红黄色敏感,这样可以提高鹌鹑的饮水欲,有利于开水。开水以后还得开料,鹌鹑是典型的近视眼,眼神不大好,料的颗粒不能太小,小米粒大小比较合适。撒料的时候注意不要撒得太厚,还有要注意不要撒到鹌鹑身上或者眼睛上,再一个不要撒到饮水区附近,因为鹌鹑喝水的时候,容易把水带出来,带出来水落到饲料上,饲料就会发霉变质,吃了以后对鹌鹑身体不好。小鹌鹑吃的少,又不能断料,所以要少量多餐,两到三小时喂一次,一天差不多得八次左右,饲喂密度这么大,只有辛苦鹌鹑的新主人了。 正因为小鹌鹑眼神不好,为了保证它们的正常饮食,室内还要有足够的光照.前一两天温度控制在38~39度,3、4天可以控制在37度,以后隔2、3天就可以降上1~2度,再一个要看鹌鹑的实际情况,鹌鹑不扎堆不张嘴,有吃有喝,证明它比较舒服,温度比较合适。小鹌鹑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吃喝不愁,20天以后就要再换新家,转到成鹑笼子里饲养了。他们虽然没有了妈妈的照顾,生活同样是幸福的。因为它们是人类的朋友,从野外到室内,生活经历发生了变化,其实与人类离的更近了。出壳后5-6小时的鹌鹑就会跑,开食宜早不宜迟。开食可用玉米、碎米、麦粉等混合料,能加拌熟蛋黄更好。三天后逐渐转喂全价混合饲料。幼鹌鹑配料可用玉米52%,豆饼27%,鱼粉10%,麸皮5%,草粉5%,骨粉1%,粗蛋白含量为24-25%;钙磷比为2:1。另外可加15%打浆青料,或每100斤饲料加喂10克多种维生素和适量微量元素。饲料内加喂少量抗菌素则效果更好,既可防止疾病,又能促进生长。喂小鹌鹑可在育雏箱内用小食槽,加少量水调成糊状饲料。鹌鹑喜吃,但饲料容易污染,夏季易变质。喂干饲料,需用加饮水器供水,水宜终日不断供应。开始时终日给料,二周后日喂六餐,四周后改为日喂四餐。育成一只小鹌鹑,约需精料0.5公斤。
鹌鹑养殖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案
你好,我是晴格格,鹌鹑得了组织滴虫病会严重影响健康,下面就有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组织滴虫病也叫做盲肠肝炎或这黑头病,在鸡、孔雀、鹌鹑等禽类的身上经常发生,是鹌鹑的一种原虫病,由鹌鹑组织滴虫寄生在盲肠和肝脏引起,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的疾病,组织滴虫病喜欢发在4-6周龄的鹌鹑群,鹌鹑群感染组织病以后,多与肠道细菌协同作用而致病,对鹌鹑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预防鹌鹑组织滴虫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定期驱虫:由于组织滴虫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盲肠体内的异刺线虫虫卵为媒介,所以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排除蠕虫卵,减少虫卵的数量,以降低这种病的传播感染。所以,在进苗前,一是严格消毒。必须清除禽舍内的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二是防止交叉感染。在鹌鹑的饲养场内,禁止同时进出不同天龄的鹌鹑。三是及时清理垫料,减少局部地区湿度过大和粪便堆积,防止带虫体的粪便污染饮水或饲料。四是可在鹌鹑30天龄和80天龄的时候使用虫灭拌料驱虫。
2. 清除场地表面的松土,压实地面。这样做是为了杜绝蚯蚓的活动,防止鹌鹑组织滴虫通过异刺线虫和蚯蚓传播。每批鹌鹑进苗以前用茶麸煮水后泼洒运动场,减少运动场内蚯蚓的生存。
3. 每批鹌鹑出栏以后,鹌鹑舍和运动场用2-3%烧碱或者20%石灰水进行消毒。
4. 运动场遮荫度超过50%以上的,冬天和春天要对树木进行修剪,使运动场能被太阳曝晒,避免运动场过于阴暗潮湿,滋生蚯蚓。组织滴虫如果没有蚯蚓的身体保护,会很快被消毒药或者干燥杀死。
5. 对染病的鹌鹑进行隔离,病症严重的淘汰,再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预防鹌鹑组织滴虫病的方法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吧!祝大家养殖的鹌鹑都能够健康的成长!
暴利养殖
暴利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