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薄鳅怎么驯养,长薄鳅养殖基地
长薄鳅养殖基地
我们常见的泥鳅主要有背呈灰色的和黑褐色带黑斑的2种,前者长得快,后者肉质好,都适合北方养殖。大鳞副泥鳅和长薄鳅,也是不错的养殖品种。
外贸是带黑斑的泥鳅,内销的无所谓,灰色的泥鳅生长比较快,大鳞副泥鳅生长更快,看你的销售市场决定养殖品种。
长薄鳅能长多大
爬岩鳅一般可以长到6-7公分大。
它是鲤形目、平鳍鳅科、爬岩鳅属的一种中国原生鱼类,体稍延长,前段较平扁,后段渐显侧扁,头较宽扁,吻端圆钝,背缘稍隆起,腹面平坦,边缘较薄。它分布于贵州西江水系,栖息在有较强水流的小溪中,吸附于光滑岩石上。
长薄鳅好养吗
泥鳅清水养1天久才能干净,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鳅科、泥鳅属鳅类。体长形,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须5对(吻须1对,上颌须2对,下颌须2对)。眼小,侧上位,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鳃孔小。鳞甚细小,深陷皮内。侧线完全。侧线鳞多于150。鳔很小,包于硬的骨质囊内。背鳍短,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胸鳍距腹鳍较远,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10。
长薄鳅市场多少钱一斤
泥鳅是鳅科、泥鳅属鳅类。体长形,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须5对(吻须1对,上颌须2对,下颌须2对)。眼小,侧上位,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鳃孔小。鳞甚细小,深陷皮内。侧线完全。侧线鳞多于150。鳔很小,包于硬的骨质囊内。
背鳍短,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胸鳍距腹鳍较远,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10。腹鳍不达臀鳍,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5-6。臀鳍具不分枝鳍条2,分枝鳍条5。尾鳍圆形。体上部灰褐色,下部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也有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一显著的黑色大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长寿泥鳅养殖
1、选择避风向阳环境;长寿龟是很好养活的,只要环境避风且向阳就可以,可以选择鱼缸,放在窗台附近为佳。;
2、食物选择;长寿龟的食性很复杂的,一点也不挑食,属于杂食动物,什么小鱼小虾肉类都可以吃,各种蔬果以及水果皮都是可以吃的。;
3、水位选择;长寿龟居住的水位,一定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天气冷的时候,水里的温度就会降低很多,那么水位就要相对的低一些,而天气热的时候,水温也会热那么水位稍微高一些。;
4、水质要求;长寿龟生活的水质一定要保持干净清澈,不然长寿龟室内很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的。;扩展资料来源:;长寿龟的食性及习性;乌龟杂食性的,而小龟更偏向于肉食。在野外,它们吃昆虫,蛙类,鱼类和水生植物。;在人工饲养下通常给它们喂食小鱼小虾,泥鳅,瘦猪肉等,还可以喂一些小蜗牛,蠕虫,苍蝇,蚯蚓,蟋蟀等。经常给一些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给它们补充营养。它们会叼住食物,再用前爪撕扯,直到食物被扯成碎片。;它们吞咽时口中的食物残渣会随着水流出来。每次进食过后不久它们就会排泄。;经过对长寿龟(中华草龟)幼体、成体的饲养发现长寿龟的抗病能力较差,水质不洁很容易染病,且病情易扩散,尤其在不流动的水池中,另外,长寿龟实力普遍较差,捕食的时候常常会咬不到,可能是头部解剖结构决定的吧。;再次,资料说长寿龟不好斗,可在长期观察中发现进食中的龟只会相互撕咬,大个体会袭击小个体(成体会咬幼体),如果有多个幼体,那么幼体也会攻击成体(进食过程中才有的现象)。
长薄鳅能吃吗
泥鳅是二级保护动物,因为人为捕捉严重,数量减少。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鳅科、泥鳅属鳅类。体长形,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须5对(吻须1对,上颌须2对,下颌须2对)。眼小,侧上位,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鳃孔小。鳞甚细小,深陷皮内。侧线完全。侧线鳞多于150。鳔很小,包于硬的骨质囊内。背鳍短,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胸鳍距腹鳍较远,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10。腹鳍不达臀鳍,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5-6。臀鳍具不分枝鳍条2,分枝鳍条5。尾鳍圆形。体上部灰褐色,下部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也有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一显著的黑色大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长薄鳅人工繁殖
是全人工还是半人工?
全人工是注射催产素(HCG,A2,DOM)后雄性取精巢研磨和雌性人工挤卵全人工受精的。半人工是注射催产素后,亲鳅自然交配产卵,再进行孵化育苗的。泥鳅繁殖技术主要是水花到寸片的育苗技术。
长薄鳅养殖技术
可以,没有问题的,水位控制在1.5米就可以了,鱼的选择要选择那种性情比较活泼的、游速快以及对温度要求不高的,例如锦鲤,因为泥鳅吃食猛,鱼要是过于温柔,会抢不到食的, 最关键的是要控制数量,否则池中氧气含量会成问题,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在池底铺泥种些水草。不过泥鳅爱钻土里面,你直接放在水泥的水池里的话,建议加氧 泥鳅:是鳅鱼类 它主要食物就是腐蚀(腐烂的鱼和水草)和藻类还有小型的水虫(水虫子和红线虫) 性情温顺可以和小型鱼混养 不会吃小鱼 。泥鳅可以和别的鱼一起混养。
益阳泥鳅养殖基地
在养殖成本方面,需要考虑的有人工成本、场地建设费用、幼苗、饲料以及一些日常费用。以一亩左右的养殖规模计算,场地租借费用每年在800-1000元左右,如果自己有场地可节约这一成本,场地修剪费用在5000元左右。每亩以60对种蛙为算,每对需20元左右,总需1200元,而人工一亩养殖规模一人即可,加上水电费每亩在1500元左右,所以一亩的成本约在万元左右。
2020年养青蛙要多少钱投资?
在成本方面,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人工成本,场地建设、青蛙幼苗、饲养蚯蚓黄粉虫的费用、吸引昆虫照明费用,日常水电费。
按建一个5亩左右的生态养殖园计算青蛙养殖成本:
1、5亩租地费按耕地面积租用,每亩800元,5亩租地费用4000元。
2、5亩修建费,包括池子费用,生态林建设费共计6000元。
3、育蛆池、蚯蚓池建设费用5000元。
4、种蛙费每亩按60左右对放养,可放养350对种蛙,种蛙按每对20元,放种费用7000元。
5、用工3人,费用18000元。
6、其它杂费6000元。
第一年青蛙养殖成本总开支46000元。以后每年的青蛙幼苗就不需要投入成本了,这也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
第一年投入总成本在1万元/亩左右,后续第二年,第三年投入的设施成本,场地建设和青蛙的种苗都不需要成本了,其余每亩地饲养蝇蛆与蚯蚓的饲料费用,以及为吸引昆虫而投入的电费,灯泡费用,换水而使 用的抽水机电费,人工成本, 共计每年约8000元左右;按3年为周期计算,平均每年投入8800元/亩;每亩纯利润约为36000元 减去8800元,大约为2.7万每亩每年。
青蛙养殖发展前景如何?
青蛙集食品、保健品、药用于一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一直是我国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品,开展青蛙养殖,既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能促进天然野生资源的恢复,因此青蛙养殖具备一定的市场和产业前景。
如果按一亩地可以养殖1000公斤青蛙,以每公斤30元的批发价计算,一亩有3万元的产值,再加上还可同时生产些无农药、化肥的绿色蔬菜和绿色水产品,一亩产值可达3.5万元,属于高效生态农业。据测算,露天养殖建蛙场和青蛙饲料(从蝌蚪到成蛙)每亩投入仅需1.5万——2万元。
随着青蛙养殖产业的迅速扩大,青蛙的价格随季节和市场行情变化剧烈。据调查,2015 年青蛙的塘边价达到了50 元/公斤,2016年7月亦保持在此价位,但随着青蛙大量上市,2016年下半年价格一路走低,塘边价降至25——30元/公斤。2018年春节期间则回升至50元/公斤左右。要维持青蛙市场的稳定,一方面需要延长青蛙的销售时间,另一方面则需开展青蛙产品的深加工,比如开发蛙油、熟食产品等提升效益。
养殖一亩青蛙一般利润有多少?
养殖青蛙一般以三年为一周期,前两年以发展为主,第三年为获利期。第一年需投入万元左右,而后面的第二年和第三年,设施成本、场地建设、以及种苗都无需成本,只需饲养费用以及水电费等,一般每年在4000-5000元左右。而每亩产量可达万斤,按市场价10元一斤算,每亩可获利10万元,除去成本,三年平均下来,每年可获利2-3万元。
青蛙养殖有什么风险?
最近两年青蛙养殖技术取得突破,各地养殖迅速崛起,2018年出现了养殖高峰,产量有可能出现翻倍,近三年来,随着可摄食静态饵料的青蛙品种出现,青蛙养殖可全程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产量一路走高,亩产可达1500~2500公斤,青蛙养殖产业迅速扩大。目前青蛙养殖主要集中于湖南益阳、常德,湖北潜江等地,四川、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广西、浙江等省也有农户尝试用稻田养蛙。
1.环保时代来临,养殖成本高
青蛙养殖主要品种为黑斑蛙,而黑斑蛙为“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开展黑斑蛙的养殖和销售均需到当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环保力度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提高污染处理设备是时代的要求,养殖成本提高则毫无疑问的问题。
2.养殖模式尚无标准,技术要求高,病害多,风险大
青蛙养殖的主要模式有高密度精养、稻蛙、蛙菜、蛙鳅、稻蛙鳅等多种,每种模式各有其特点。由于养殖开展时间不长,青蛙的养殖模式目前尚无一定标准,需要养殖户自身摸索,这对于养殖户技术要求很高。而且2016年开始青蛙的病害开始大量发生,尤其是“歪头病”也称脑膜炎,给很多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
长薄鳅鱼苗
不容易缺氧。
1、池塘养殖: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
2、池塘混养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
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3、稻田养殖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着,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3.1、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
3.2、放养与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
3.3、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4、坑塘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
刀鳅鱼,体细长,前端稍侧扁,肛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
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
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黄色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长薄鳅价格
其实刀鳅与泥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每个地区对于刀鳅有着不同的叫法,这种生物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好多年,是一种本土的生物。
它与泥鳅最大的区别就是刀鳅属于鱼的一个品种,刀鳅是一种淡水鱼,只不过他与泥鳅长相非常相似。其实仔细观察它与泥鳅长的也不太相似,它的嘴巴是尖尖的,很容易区分。
养羊
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