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能大棚养殖吗,养殖柞蚕赚钱吗
柞蚕怎么养殖
采种
中国柞蚕种繁育程序采用母种、原种和普通种三级制。母种由省级蚕种场繁育,原种由市或县级蚕种场繁育,普通种则由繁种村、户繁育。叶质硬化等情况时,种茧通常在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光线的保种室内平摊或串挂保存。秋期用自然温度,冬期适温为2--2C。越冬后蛹解除滞育,保持2~5C至暖茧。“二化- -放"种茧置保种库内,从冬季至翌春保持0~5C,夏至以后库温保持6~8C。保种适宜相对湿度为50~70%。暖茧温度:二化性春用种初期宜逐日升高1C左右,至18-21C时保持恒温;
秋用种宜控制在22~27C之间。一头雌蛾产卵约200~400粒,春蚕因雄蛾比雌蛾早出2~3日,宜将雌茧提前2~3日暖茧,或将雄茧作降温处理,可使出蛾期相近,称卵涡;胚胎发育至气管完成期,提高交配率。卵面一度出现凹陷,雄蛾善飞,胚胎发育过程中,应及时捉蛾,雌雄分放,宽1.8-2.6毫米,晾干体表水分,长2.2~3.2毫米,展翅后放置-处任其自行交配。扁椭圆形,雄蛾数量一般应比雌蛾多10-15%。交配适温春期为18-22C,色灰白,秋期用自然温度。已配对的蛾经半小时后提放另一处,以蛹越冬。
16小时后拆对,并剪除雌蛾翅3/4,逐一置于产卵袋内或产卵纸上产卵。选蛾宜严.晾蛾时选雄蛾,拆对时选雌蛾。春期产卵2日后将卵移入2-8C的保卵室内保护。至清代而从原产地山东传人河南辽宁陕西、贵州、四川.安徽等地.放养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常在人工管护下放到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放养时间和方式因地区而异。一化性蛋区一年放 养春蚕i次,一般在4月上旬进行,约55 60天营茧结束。二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和秋蚕各次,春茧一般5月初放养,6月下旬采茧:秋蚕多在8月初放养中国柞蚕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化性分界带.10川月初采董
近年在部分无霜期短的化性蛋区,常用低抑制种董发发育,使二化性柞蚕年仅放养1次,夜间交配。标称"二化放”,时间控制在7-9月,可避免早霜晚霜危,并防止柞树树势衰退。在一 化性蚕区,也有采用人工长光照(17小、时)照射春蚕(蛹).使蛹解除滞育,年放养2次,称”一化二放”。
二放养的技术环节
①孵卵
时间与样叶前发生长情况相适应,一股春蚕在放养前15日左右,蛹经感温后于茧内羽化成蛾,秋蚕在放养前8~1日进行。孵卵温度、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春蚕(包括化性品种适温为 2022秋查适温为22-26C.宽18-22厘米,相对湿度,长3-4厘米,存蚕为70-75%:秋蚕为75- 90%孵卵前或解卵中用药液进行卵面消毒。孵卵后期卵鸣结束第4天.蚁蚕即破壳而出。
②放养
常用柞蚕幼虫不喜摄食而喜群集的植物叶引集蚁蚕,然后均匀撒放在有新梢嫩叶的柞树上。褐色,也可将种卵袋或剪成条状的种卵纸分散挂在柞树新梢基部,使蚁蚕孵化后自行爬上嫩叶摄食。1~2 龄幼虫也可将鲜嫩柞枝采回用土坑加温,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室内饲养。然后吐丝结茧。室内饲养面积小,管理方便,又可避免虫、鸟、兽、风、雨干旱低温等的侵害。
③匀蚕
用腹足倒抓柞枝,即通过剪枝将分布过密的蚕调整到邻近无蚕或少查的柞树上,以利摄食和栖息。一般从2龄开始进行。
④移查。为使叶质.叶最适合不同龄期柞蚕生长发育的需要并维护柞树生长繁茂,到适当时期将蚕全部移至另一蚕场。一般春蚕多移,可适应略干燥燥的环境条件,秋蚕少移,种蚕多移,生产丝茧的蚕少移。在眼中、眼起烈日雨大、.重和风大时不宜移蚕。
⑤结茧。5龄末期当出现少量熟蚕时,即可将蚕全部移至专门的茧场,任其自自行结茧.刚毛挺直同时加强管理,各环节上有毛帽,防止马、得危害。第1胸节两侧和1-8腹节两侧各着生气门1对。
⑥采茧。着生时进行,被幕山10个环节4对腹足和1对尾足一般在蛹体壁硬化质。采后即将柞叶剥去。组成,早采易伤蛹体晚采有损丝
柞蚕怎么养殖方法
1.
保苗 小蚕保苗是放养柞蚕成败和产量高低的关键性环节。这一时期各种敌害对稚蚕的危害较大,失蚕的主要时期就在小蚕期。
根据害鸟在清晨、傍晚、阴天、雨后危害柞蚕严重的特点,要起在鸟前,归在鸟后,对害鸟进行捕、打。
对于虫乖子、步行虫甲、蝽蟓、蚂蚁、草蜂等害虫,结合清理场地用药物毒杀,在收蚁前半个月用甲敌粉喷撒蚕场或在收蚁前1—2天拌角瓜或小米饭做毒铒,撒布在稚蚕场。
在蚕场内用灭鼠药做毒铒诱杀鼠类,检查场内有无蚁窝,彻底药杀。
2.
剪移和匀蚕 为使叶量、叶质、蚕场环境适应蚕儿生育要进行人工管理,放蚕中要进行剪移,做好剪移和匀蚕工作是使蚕儿饱食良叶的重要措施。
一般在三眠前后出稚蚕场,进壮蚕场,见茧移入窝茧场。每墩柞树稚蚕期食叶1/2,壮蚕期食叶2/3为宜。
吃的太枯,不但影响柞树生长,往往会造成蚕儿串枝跑破,诱发蚕病,造成减产。
柞蚕养殖基地
辽东丘陵
长白山地的延续部分,呈华夏向,构造上属华北地台辽东隆起带。古老的基底变质岩系在铁岭、营口、丹东等地广泛出露,含有丰富的铁矿和菱镁矿。中生代以来发生强烈构造运动,以北东向的褶皱和断裂为主,并有花岗岩侵入。第三纪初侵蚀夷平,喜马拉雅运动有广泛的拗曲、断层和岩浆喷发。第四纪以来多次世界性的海面波动以及冰后期海浸高海面以后的间歇隆起和多种营力的剥蚀夷平,使沿海发育了层状地貌和复杂的海岸类型。千山为辽东丘陵的主干,海拔500~1000米,少数山峰超过1000米,如步云山、黑山、绵羊顶子山。山地两侧为400米以下的丘陵地,面积广阔。因受海洋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可达650~1000毫米,偶有台风过境,形成局部洪涝灾害。地带性植被为赤松和栎林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随着地势增高,分布有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岳桦矮林,是我国柞蚕和暖温带水果基地。
柞蚕怎么养殖的
答:东北柞蚕不适合家养。
柞蚕,大蚕蛾科柞蚕属吐司昆虫,古称春蚕、槲蚕、栎蚕,也叫山蚕,起源于中国山东省鲁中南地区。 柞蚕的茧呈椭圆形,雌茧和秋茧稍大,春茧淡褐色,秋茧深褐色。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逐一置于产卵袋内或产卵纸上产卵。柞蚕一个世代经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仅幼虫期取食,16小时后拆对,以蛹越冬。
柞蚕养殖技术
如果管理水平一般,春季可收获桑叶500-600公斤,可饲养近一只蚕。但在秋季,如果只饲养秋蚕和晚秋蚕,秋季(8月至9月)可收获600-800公斤树叶和1-1.5只蚕;秋季(9月至10月)可收获约300公斤;如果桑叶好,一次可饲养约0.5只蚕,每一张纸能产茧45公斤左右,基本上是一年两季。据我所知,不可能只养一季,因为这关系到明年的桑叶采摘问题。今年蚕茧48.5元/公斤,直接收入约6000—8000元。出茧前一周,采摘桑叶需要2人,如果人工费80元/天,伙食费500元左右,人工费约2080元,则需要4人做茧3天左右。
当蚕还小的时候,它们不关心自己。至于桑树根,怎么处理呢?
当你不想养的时候,找一辆农用拖拉机把6-10根绳子捆起来,用拖拉机拉。桑根可以卖钱,蚕粪可以晒干做肥料。但所有的程序都必须由我自己负责。如果不是我自己,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你的个人收入。
柞蚕养殖新技术
养柞蚕的人不是少了,是现在已经由单体养殖户变成了集中规模化养殖和批量化养殖了。原来养殖柞蚕,就是农户自己养殖并将柞蚕全部放养在自己家里的柞树林里。但是后来由于规模上不去,导致柞蚕收购价格上不来,后来柞蚕养殖户就全部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化养殖场方式进行养殖了,所以在收购柞蚕蛹的时候好像是没有人养殖柞蚕了。
柞蚕养殖技术要点
蚕的生长周期约为四十多天,它的发育与温度、湿度、食物等都有关系。一般是催青期10-11天,幼虫期25天左右。具体为一龄期4-5天;二龄期3-4天;三龄期4天;四龄期6天;五龄期7-9天;蛹期14-18天;蛾期3-5天。
蚕的生长周期 多少天
1、蚕卵孵化:经过8~9天的催青期,蚕宝宝从蚕卵中孵化出来,刚出来蚕又黑又小,俗称蚁蚕。
2、一龄:一龄蚕的颜色由黑色转为深褐色,食桑时间3~4天,进食量不大。进入眠期后将第一次蜕皮,眠期时间8~12小时。
3、二龄:蚕体明显长大,颜色变浅,食桑时间大约3天,眠期8~12小时。
4、三龄:蚕体颜色变为浅褐色,食量开始增大,约4天以后进入眠期。1~3龄的蚕一般都称为小蚕,10~14小时后进入大蚕期。
5、四龄:进入大蚕期的蚕发育很快,食量明显增加。4龄时间一般为5天,眠期很长,一般称为大眠期,眠期可达30~40小时。
6、五龄:桑蚕食叶量最大的时期,7天左右的食叶量占总食叶量的75%以上。7天以后蚕体开始缩短,变亮,俗称熟蚕,熟蚕不再进食,就开始吐丝结茧了。
显示全文
柞蚕养殖前景
1928年7月,胡皆汉出生于广东罗定县(今罗定市)泗纶镇的一户清贫农家。父亲胡成巨只读过二年私塾,母亲蓝秀芳是个不识字的白丁。他从小就在这个缺少文化气氛的家庭中长大。但是,胡皆汉从小就喜欢读书,读小学时就喜爱算术。
读初中时,对平面几何的一些命题,胡皆汉总想弄出几种不同的证法,曾获全校算学竞赛第一名,班级物理、化学比赛冠军。
高中时,他曾在校刊上发表一篇有关《孙子算经》中“韩信点兵”类数学问题计算方法的文章。
1949年大学一年级时,胡皆汉在香港出版的《新学生》期刊上发表了“三角基本公式又一新证法”,获稿费20元香港币。
这些事例都说明他少年、青年时,就钟情于数理方面的学习与思考,是个适合于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苗子。
与其他同学一样,胡皆汉有理想、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非常憎恨国民党政府的腐败。1949年,他加入了中共地下党。
1949年胡皆汉(三排右二)与大学同班同学合影
为响应国家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号召,凭着一股革命热情,胡皆汉放弃了大学学习。1950年4月,他随东北工业部招聘团到了沈阳,在东北工业部人事处工作,先在人事处工资科任科员,一年后做了人事处处长秘书。
1952年夏初,胡皆汉被升任为人事处职工教育科副科长,属县长、团长级待遇(相当于处级)。1952年冬,中央设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胡皆汉与当时同在东北工业部计划处工作的朱镕基等几十人一同被调至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朱镕基与胡皆汉都被分配到计委内的燃料工业计划局,朱镕基任局里电业组组长,胡皆汉任局里石油组组长。
从国家计划委员会到国家经济委员会,胡皆汉做了6年的国家机关工作。期间,胡皆汉参与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石油工业建设方面的制订与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审核等;鉴于当时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参与提出要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建设的建议与策略,对以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57年胡皆汉(后排左一)与国家经委石油工业计划局部分同事留影
在国家机关期间,尽管胡皆汉晋升到一定的领导职位,他还是“身在政屋望科楼”,总想有朝一日能到科研单位工作。
1958年初,他的领导,国家经委石油工业副局长洪琪调任中科院大连石油研究所任党委书记,趁此机会,胡皆汉便请求调到大连石油研究所。
从此,他踏入了科学研究的大门,并一直在研究单位工作,以至退休。
胡皆汉的研究工作,大约可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1958年6月至1973年6月
在这段时期,胡皆汉只有近3年的时间是从事真正的科研工作。由于他读初中时集体参加过“三青团”的历史问题,他先后3次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前后历时5年半。“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又两次被抄家,两入“牛棚”、在研究所杂务班扫地、扫厕所……转眼又是3年。
此外,还有两年的时间,胡皆汉是在研究所所属的大连化学物理学院教普通物理课(担任物理教研组组长)。
1962年大连化学物理学院全体师生合影(二排左十七为胡皆汉)
❂ 第二阶段:1973年6月至1979年10月
期间,胡皆汉从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由原中科院大连石油研究所改名而得)被调到大连市轻化工研究所分析室。
虽然只是从事分析性、服务性的研究工作,但在这个比较稳定的科研环境中,胡皆汉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他先后被评为大连市轻化工研究所及大连市化工局先进工作者。
❂ 第三阶段:1979年11月至1997年11月
在这期间,胡皆汉回到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并首次担任了一个研究组的组长。
1981年,他晋升为副研究员,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被中科院批准为研究员,并于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当年中科院100多个研究所,也只有600多名博士生导师)。
这段时间是胡皆汉研究的黄金年代。
1980年胡皆汉(右一)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友人合影
在郭和夫副所长的大力支持下,胡皆汉领导的结构化学研究组先后购置了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顺磁共振仪、荧光光谱仪、色谱仪等先进仪器。有了硬件条件,他决心将团队建成一个既有实践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有进行理论性、探索性、前沿性研究的结构化学研究组。
结构化学研究组在完成全所各研究组的分子结构分析服务的同时,胡皆汉还带领小组主动开展了对光谱、波谱、催化剂红外吸附态、结构化学、药物化学、生物新分子、生物酶等多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多种研究成果。
1980年全国分子光谱理论学习班合影(一排左十为胡皆汉,他是该学习班5个教员中之一,主讲分子光谱理论部分
❂ 第四阶段:1997年底退休后至今
这段时间对胡皆汉来说是随缘拾研的闲适晚年。
退休后的最初5年,他被原单位的有关研究组返聘为研究顾问,退休后的16年间一直被大连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协助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与辽宁师范大学的有关教授,共指导了2位博士后、2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连同他退休前自己培养的25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一共指导过近5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2000年(已退休),胡皆汉给研究生讲授光谱波谱留影
胡皆汉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物理学报》《化学学报》《美国磁共振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出版了《核磁共振波谱学》《红外与拉曼光谱的计算原理和计算程序》《实用红外光谱学》《破释分子——分子化学结构探究例解》《紫外、荧光与圆二色性光谱学基础讲义》《思维——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强大武器》《启思数学三编》7本专著与译作《分子振动——红外与拉曼光谱理论》。这些著作均由科学出版社等其他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1年胡皆汉(中)在辽宁师范大学核磁共振实验室讨论实验合影
胡皆汉的主要研究成果略述
创新性、发现性研究的成果
1.在气相色谱研究中,胡皆汉首次提出了一个把气相色谱保留值与分子化学结构关联起来的普适公式,在《科学通报》发表了两篇论文,并于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科技成果二等奖证书
2.最先用红外光谱法证实了对催化基础研究有重要意义的氢的反溢流现象。为此,1983年在法国里昂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溢流物种学术会议”上,胡皆汉被邀请为该会议的共同主席;1986年,成果《第一次用红外光谱证实氢还原催化体系有反溢流氢存在》获中国科学院技术进步三等奖。
3.发现人发自由基浓度与人生长年龄及重大疾病有密切关系。发表于《科学通报》等期刊。论文的有关内容被美国的Ward Dean,M.D.教授在其新著《Biological Aging Measurement》(生物老化观测)一书采用。
4.发现了生物金属酶与氨基酸等存在一种重要的相互作用新现象,能减弱酶的催化活性,在《中国科学》等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文章。首篇英文版论文于1994年3月在《中国科学》发表后不到3个月,便有美、德、英、法、日、意、加、西班牙、波兰、荷兰、捷克、阿根廷等国,17位学者来信索取论文复印件,立刻引起国外有关学者的注意。
5.初步揭开了氨基酸与遗传物质RNA中碱基三字码间的关系。这是遗传密码初始性的研究,论文发表于2000年9月出版的《分子科学学报》第16卷第3期。
6.发现了尿嘧啶(RNA中的一个碱基)与水相互作用后的一些新现象,发现含水的尿嘧啶与不含水的尿嘧啶,在核磁共振等多种谱学上与细胞增值活性都有显著的不同。首次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水对生物的影响与重要性。
学科性研究的成果
1.核磁共振积算符理论对核磁共振作图中的各种近代脉冲技术与多维谱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理论过去只解决到“弱”偶合体系,他们首次把它拓展到“强”偶合体系,是理论上的比较大的突破。论文发表于1993年《中国科学》A辑第23卷第4期上。
2.他们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对“振动光谱振动分析理论上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上的空白。论文发表于1965年出版的《物理学报》上(两篇论文)。
3.首次在国内建立振动光谱计算机的计算程序,并出版了一本《红外与拉曼光谱的计算原理和计算程序》专著和计算了几十种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合物与金属族化合物的振动光谱与力场。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获奖名称为《振动光谱的基础研究——振动光谱的计算程序及计算》。
4.确定了数百种合成新分子与生物新分子和药物新分子的化学结构。在国内首次应用光谱数据计算分子的热力学函数。
应用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中的成果
1.他们与大连市药物研究所,大连医学院在“七•五”攻关联合研究中,发现了“β-榄香烯”抗癌新药,经国家批准为二类抗癌新药,后由大连第四制药厂生产;已在临床应用。1989年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颁发的国家科技攻关荣誉证书——《β-榄香烯》。1992年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的重大科技成果奖——《β-榄香烯》。
2.他们获三个抗癌新药国家专利。分别是《榄香烯含氨衍生物及其用作为抗癌药物》,专利号CN95114027.2;《榄香烯金属化合物及其用作为抗癌药物》专利号CN95114029.9;《榄香烯羟基类衍生物及其用作为抗癌药物》专利号CN95114026.4。
3.大连石油七厂生产了几十年的烷基萘降凝剂,质量时好时坏,始终未能弄清原因,胡皆汉、纪涛在与该厂研究所的合作研究中,发现文献上报道的烷基萘降凝剂主成份化学结构有错误,并重新确定其有效组分及其正确的化学结构与检测方法,提高了质量,缩短了一半的生产时间,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益。1986年,成果《烷基萘降凝剂有效组分化学结构与检测方法》获得了中国科学院与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4.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家决定在辽宁省辽阳市建立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石油化纤联合企业。它以法国进口装置为主,由进口装置和国内配套项目两部分组成。建成的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投产后,每年可生产几十万吨计的合成纤维原料,数万吨计的塑料原料和几十万吨的可做为合成橡胶、农药等原料的各种副产品,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该总厂投产后,需要各种各样的助剂,已决定由国内自己生产。在组织生产之前需要了解法国提供标样的各种助剂的成分和化学结构与有关分析指标等,但法国不提供这方面的资料,所以需要国内自行进行剖析分析。这项剖析分析任务由大连轻化工研究分析室担任。
轻化工所任命胡皆汉为此项任务的负责人,其中应用红外光谱来确定助剂组分化学结构的具体工作也由他来执行。
辽阳石油化纤总厂第一次拿来了14种助剂(给轻化工所6万元的剖析分析费,够该所约200名职工半年工资的支付),2、3个月后他们便完成了任务。胡皆汉对每种助剂都写了一篇很详细的报告,指出每种助剂的组成与化学结构和相关熔点、灰份、颜色等,与检测方法,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对此十分满意。
不久,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又送来了13种助剂,并给了轻化工研究所一笔不菲的经费,胡皆汉等驾轻就熟,很快便完成任务。后来,他关于将这27篇剖析分析报告,分两期发表在了《助剂通讯》期刊。
5.丝绸一直是我国历朝历代最贵重的衣料,后来传到国外,商旅往还,丝绸之路名闻海外。我国江、浙盛产桑蚕,桑丝雪白;我国东北则多产柞蚕,柞丝黄色。过去对桑丝研究较多,而柞丝的研究较少。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丹东丝绸研究所希望胡皆汉研究组帮助研究柞丝为什么会黄色,有什么特性等。经过既要不怕失败又要有创思的研究,他们终于发现柞丝含有一种极微量的龙胆酸,它与丝蛋白发生交联而生黄色,而桑丝不含龙胆酸所以雪白。此外,桑蚕丝的结构只分丝胶丝素两层,而柞蚕丝丝蛋白却分为不同的4层,所以柞蚕丝比桑蚕丝在宏观上更容易起毛。
在研究柞蚕丝与桑蚕丝的红外光谱图时,胡皆汉还发现了从各地采来的柞蚕丝所画的红外光谱图中,有一条相同的光谱峰是所有桑蚕丝红外光谱图所没有的。
这一谱峰可以作为判别柞蚕丝与桑蚕丝区分的一个判据。这在考古上可能特别有用。譬如长沙马王堆发掘出的丝绸,要判定它是柞蚕丝或桑蚕丝所织成,只要对它画一张红外光谱图便可迎刃而解。
根据此项研究,他们在《在国科学》《光谱与与光谱分析》发表了多篇论文,成果《柞蚕丝特色基础研究》获得了1992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胡皆汉出身低微,起步学识鲜少,没有什么科学专业知识,青年思维活跃有为之时又从事了行政工作,直到过了而立之年,35岁才踏入研究之门,其后不久又因少年读初中时集体参加“三青团”的历史问题(虽然读大学一年级时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累受整贬,直至70岁退休之时,真正也只做了27年的研究工作。
2010年胡皆汉论文选集出版留念
没出过国,没到过任何研究单位或高等学校进修,但经过刻苦自学,艰辛努力工作,却也做出了如上文中所述的种种科研成果,发表了240多篇有价值的论文,出版了8本科学专著,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获得了8项科技奖,而自己最后也成为我国著名的光谱波谱与结构化学家。这种出身,这样经历的学者在我国也是少见,值得学习,值得点赞!
养猪
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