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立体养殖场加盟,立体养殖厂

立体养殖场加盟,立体养殖厂立体养殖场加盟,立体养殖厂

立体养殖项目

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 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

2.

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

立体养殖项目有哪些

黄鳝养殖池开挖及养殖环境营造 葡萄种植采取16 米的株行距,每亩约110 株,上面用水泥桩和钢丝绳搭成高 约1.5 米葡萄架,在二行葡萄中间建4.3 规格的连体砖砌黄鳝池,每只黄鳝池均设有单独进排水口,其中排水口需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包好并建成平水口,平水口高度以保持养殖池水深25~30 厘米为宜。 在养殖池中,在池中隔出2 米宽种植的水葫芦,作为养殖池第二层遮阴物,其发 达的根系可作为黄鳝的栖息和隐蔽场所。

养殖用水及处理方法 进水水源采用深井水或洁净的河水,深井水在进入黄鳝养殖池前在体积250 立方 米的囤水池。

养殖一体化项目

在农家庭院建池养殖泥鳅,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便的致富门路。

1建泥鳅池

在房前屋后的庭院周围,选择水质良好、灌排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泥鳅池。池的面积大小均可,以50~150平方米为宜,池深1m以上。池底和四壁用石头、砖块或水泥板铺砌,并用泥沙浆抹光。下游距池30cm处开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备,以防泥鳅逃逸。

2投放准备

池底铺一层厚20~30cm富含腐殖质的菜园*或其他肥*,按鱼池常规消毒方法消毒杀菌,1周后注水20~30cm,然后按每平方米水面500g的比例投施畜禽粪肥,再加水至60~80cm深,5~7天后待水色变成黄绿色,透明度为20cm左右时投施鳅种。

3鳅种投放

下池的鳅种(或鳅苗)要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活泼、大小均匀,规格不一致的应筛选后分池养殖。泥鳅种苗下池前先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15分钟,以免染病。投放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500g为宜。投种要一次投足,避免分批下池造成相互咬斗残杀。

4饲料投喂

泥鳅系杂食性鱼类,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的比例以7∶3为宜。养殖以投喂蝇蛆、蚯蚓、螺蚌、小甲虫类、水生昆虫、动物内脏、畜禽血液、血粉等高蛋白和脂肪的优质饲料,适量搭配菜叶、米糠、豆渣和玉米粉等饲料。实行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投喂制度,每日投喂2~3次。投饵过多采食不完时应及时清除,以免污染水质。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泥鳅停止摄食,时应停止投喂。

5水肥管理

在泥鳅的摄食生长期,每隔7天左右每平方米水面泼洒人畜粪肥100g左右,保持水体透明度20cm,若透明度小应延缓施肥时间,反之则应提前。要注意及时换水,一般情况下每隔7~10天排放一次旧水,同时补充新水,保持良好状态,避免因缺氧引起泥鳅浮头甚至“泛池”而造成损失。

6产卵繁殖

泥鳅的繁殖分自然繁殖和人工授精孵化两种方式。繁殖池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左右,可吊挂受精卵50万粒,孵出鳅苗20万尾。

选择2~3龄健康无病残的性成熟泥鳅作种,雌雄配比为3∶1要求体长14~16cm,体重20g以上,腹大柔软,体表有光泽,稍呈黄绿色要求雄鳅体长10~20cm,体重12~15g。雌雄亲鳅的鉴别方法如下:雄鳅头部椭圆,稍平。产卵前先将全巢用食盐水浸泡消毒,然后吊挂在水面下10cm深处,上面用棚布、草帘或芦席等遮阴,严防鸟类等天敌侵害。孵化时将水温调控在20~28℃之间,8~15小时鳅苗即可出壳。刚孵出的鳅苗常侧卧池底,靠吸收卵黄囊的营养生长发育,此时可投喂熟蛋黄和面粉等混合饵料,逐步培养稚鳅的自行摄食能力。

7疾病防治

泥鳅的疾病以预防为主,关键是搞好消毒工作。每天巡池清扫食场,每隔15天左右用漂白粉液全池泼洒消毒杀菌。治病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最好采用中草药防治,如大蒜可防治泥鳅肠炎,菖蒲可治烂鳃病等。

8泥鳅

泥鳅既是人强身健体的营养滋补食品,又是特种水产养殖的高级饵料。用泥鳅喂养特种水产动物时最好将泥鳅与某一水产动物同池饲养,既减少投喂和的麻烦,又能随时补给特种动物的饲料。如浙江某养殖场在龟、鳖池中混养泥鳅,让龟、鳖自行采食,可节省饲料1/4。

单养的泥鳅一般采用诱捕办法,方法为将炒熟的米糠或麸皮等香味饵料盛于鱼笼中诱捕,或用小眼目铺于进水口底,晚间注入清水,待泥鳅好氧大量汇集于此时收网捕获。

立体养殖项目名称

随着水蛭需求的增加,再加上水蛭受农药毒害而大量致死,以及对水蛭资源无节制的滥采,野生水蛭资源严重枯竭,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此,水蛭的人工养殖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长期以来,水蛭养殖技术都是水蛭养殖户最为头疼的瓶颈。许多农户和专家倾尽一生的精力,就是希望能够解决水蛭养殖存活率低、养殖周期过长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高度发达的医药科技环境下,水蛭的药用价值不断被发现,市场上对水蛭原料的需求不断激增,但是环境污染、无序捕捞导致野生水蛭急剧减少,市场上急需科学、高效的水蛭养殖技术来获得突破。“立体养殖模式”,幼蛭成活率能够提高到90%以上,且生长速度超过传统养殖的2倍以上,幼蛭一个月即可生长到2克以上,凭借“立体养殖模式”,解决了传统水蛭养殖瓶颈。

立体养殖业

立体农业的内涵

关于立体农业这一学术名词,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目前我国有关立体农业的定义大体有以下3种表述:

狭义的立体农业

仅指立体种植而言,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中义的立体农业

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广义的立体农业

着眼于整个大农业系统,它包括农业的广度,即生物功能维;农业的深度,即资源开发功能维;农业的高度,即经济增值维。它不是通常直观的立体农业,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与当前“循环经济”的概念相似。

上述3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立体农业进行理论尝试,都是对传统平面农业单作的扬弃。第一种概念的边界只限于立体多层种植,是农作物轮作、间作、套作在现代农业技术下的延伸和发展,由于概念边界过窄,局限于种植业内部的山、水、田、滩、路的多维利用,忽略了兴起中的林牧(渔)、农牧(渔)复合种、养,以及庭院种、养加工,容易使立体农业同间作、套作混淆起来;第二种概念能够反映出当代中国立体农业的本质特征,它既有区域内垂直梯度的立体种养循环布局,又有单位面积(水体)立面空间的种养(加工)合理配置;第三种概念边界过宽,包容农、工、商综合发展,边界的无限延长无疑否定了立体农业本身的特点,造成与生态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之间的概念重叠和模糊,失去了立体农业存在价值。

经过以上分析,可把立体农业的概念总结如下: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立体农业的模式和特点

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立体农业的模式

构成立体农业模式的基本单元是物种结构(多物种组合)、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循环)和技术结构(配套技术)。目前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农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庭院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立体农业的特点和作用

立体农业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立体养殖场

立体养殖技术是在传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将多种传统养殖模式的一种高效结合。比如:鸡--猪--沼气--有机肥。用饲料喂鸡,鸡粪经过处理后喂猪,猪粪作沼气料,有机肥作冬暖大棚肥料

家庭立体种养殖

1、“核桃+牧草+山羊”种养模式

长岭街村隶属于云南省砚山县维摩乡,地处维摩乡南边,为喀斯特地貌地区,山地石漠化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在山石林立的石旮旯中种植玉米、辣椒等作物,每年收入只有几千元。近年来,当地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探索核桃+绿肥牧草复合经营,发展牛、山羊林下养殖,农民经济收益明显提升。

2004年,创业者聂应菊开始在传统农业之外发展山羊养殖,2010年,改变种植方式,将100亩庄稼地改种核桃,随后又在林下种植牧草。自此,“核桃+牧草+山羊”复合经营发展模式形成,聂应菊的收入随之提升。“一亩土地种核桃收入在250元(刚挂果,还未进入盛产期),林下种植牧草每亩可以养1-1.5只羊,这样每年每亩收入在1000-1500元。”聂应菊家养羊120多只,核桃种植100亩,玉米20亩,她称,除去成本,年收入能达到6-8万元。

看到经济效益后,周边村民也开始发展核桃、牧草种植和山羊养殖。但问题随之而来,农户虽有较高的意愿,但发展养殖首先需要购买山羊,而一些本就贫困的农户拿不出这些投资。

为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聂应菊于2015年2月注册成立应菊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相关扶持项目资金,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山羊养殖。

2、“三元”农业种植模式

曙光农场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打造“三元”农业种植结构格局,试验发展“鹅玉”“鸭稻”“蟹稻”种养模式,科技及畜牧技术人员联手做好项目技术跟踪服务。通过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减药肥、提品质、创绿牌”等多重效果,为农业提质增效探索了一条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在曙光农场第七作业站鹅玉种养模式示范田里,大鹅在玉米地里捉虫叼叶,地旁还有专门为它们搭建的遮阳棚,通过这种鹅玉种养新模式也让大鹅生活得更加悠闲自在。

据了解,该农场通过政策倾斜、资金辅助、技术引导等共设立了4处生态种养试验基地。

3、田园式种养”模式

江西景德镇管理中心建设田园庭院是该中心结合所站“一种三养”的基础上,按照“3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一种三养,供应员工食堂;三分之一富有地方特色果蔬和苗木种养;三分之一供员工休闲娱乐)和“三无”(即:浑然无转基因,天然无反季、自然无公害)的理念,打破传统式“一种三养” 模式,按照田园式种养的理念,将原来的菜地边沟种上花草,将菜园小道铺成天然式道路,并在菜园边上修建休闲式草坪,使原本单调的“菜园”变“田园”和“花园”。

同时,为了使种养工作更加有可持续性,该中心将田园式种养按照企业化运作模式开展,总结了以往种出来的菜无人管、无人吃、浪费大、腐烂多的实际情况,改变种养行政经费支出,采取所站行政后勤人员统一管理,果蔬不定期采摘,建立果蔬收成台账,员工食堂按照低于市场果蔬价格采购,从而解决种养费用,使田园式种养实现了闭合式管理。

在生态庭院建设中,该中心干部员工积极参与,依靠自己劳动双手创造自己的“美丽家园”,他们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规划闲置空地,通过自己动手修建具有景观的菜园,动手搭建棚架,动手播种,安装便捷的浇灌等生态建设配套设施,各所站因地制宜建设生态蔬菜园、生态果园及生态休闲区;在蔬菜、果树种植上,做到高、中、低错落有致,蔬菜、果树、草坪搭配合理,使每个所站菜园建设成为集感观、美观于一体的特色菜园景观,建设成了员工心中丰收的田园、开心的果园、休闲的乐园。

4、‘水稻+龙虾’生态种养模式

2016年,长沙县依天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涂旭实施‘水稻+龙虾’生态种养模式。

‘水稻+'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效果。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实现了优势互补,可提升稻米品质和龙虾品质。

该创业者算了一笔帐:按照每亩50斤虾苗算,60亩农田需要3000斤虾苗,每斤虾苗在25-30元之间,这就需要7.5-9万元。”陈立介绍说,如果一切顺利,年底即可向外销售龙虾,保守估计每亩能带来4000元的收入,60亩农田就可收入24万元。

5、稻田养鱼模式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 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

浦城县枫溪乡黄坛村村500亩养殖示范片的稻萍鱼,亩产达到75公斤。今年该乡稻萍鱼总产量有9万公斤,总产值达360万元。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浙、闽、赣、黔、湘、鄂、蜀等省的山区稻田养鱼较普遍,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

6、马铃薯生猪生态种养模式

马铃薯是云南曲靖陆良县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是主要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2017年在小春马铃薯种植前期,小百户镇炒铁村部分农户自愿与云南神农陆良猪业有限公司取得联系,通过自然发窖处理过的粪便用于还田,示范种植小春马铃薯5000亩,目前马铃薯处于苗期,田间长势均衡。

该模式其一是针对生猪养殖的生猪排泄物的特点进行的。生猪排泄物处理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水量大,冲击负荷强。二是固液混杂,有机质浓度较高。三是生猪养殖业效益受自然和市场影响大;其二是结合马铃薯是需大肥大水作物;其三是利用畜禽粪便还田,一是对改良土壤、提高马铃薯产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二是在土壤获得养分的同时,净化环境,节省了粪便的处理费用。

7、稻田养泥鳅模式

陕西黄陵县推行上面种植稻子,下面养殖泥鳅的立体稻田、生态循环模式。泥鳅不仅有松土、透气的作用,粪便还能作为肥料,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而水稻也为泥鳅提供了栖息、遮阴等生长环境,达到生态互利、营养互利。

据了解,今年黄陵县双龙、腰坪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从插秧到成熟的田园美景已经成为黄陵全域旅游的亮点,稻田泥鳅和绿色大米更是延伸了产业链,立体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8、沙地散养模式

重庆首位养猪状元30年养殖经验之大成--------全国首创沙地散养模式“种养还原”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1、采用长江天然河沙作为猪舍垫料,充分吸附猪群的排泄物并进行降解。2、猪群出栏后猪舍改为蔬菜、水果、牧草的种植大棚,实现种养结合。3、种植物消纳粪污净化猪舍,大棚种植物收获后,再还原养猪。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9、鸭稻共生模式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该模式主要利用鸭在田间活动进行除草灭虫,鸭粪作为有机肥还田,同时在田间加装频振式杀虫灯,控制田间虫害。

安徽合肥市农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能生产绿色大米340公斤,按每公斤8元计算,亩产值2720元。所生产的稻米价格较普通稻米价格高出40%,亩均增收300多元。同时,吃虫吃草的活鸭上市销售可另外获得一笔收入。”除去经济效益外,生态效益更是惊人,“稻鸭共育”生态循环种养殖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亩均化肥减量18公斤,农药使用量降低30%。目前,1518亩的稻田养鸭示范项目建设所需的围网已经装送到位,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杀虫设备和鸭苗正在采购和订购中。

当然,任何模式都不能100%,但至少留给创业者去思考。同时,我们要结合实际创新出适合自己的模式。

立体种植养殖

1、用圆筒塑料袋(直径可大可小)高度50-100厘米,最底部留2-3个小孔做渗水用,袋内装满营养土,在桶壁上分层剪若干小孔(小孔的上下层位置要错开,株、行距视蔬菜品种而定)。然后在小孔内种下所需要的蔬菜种子,种子发芽后要加强管理。

2、浇水时要从筒上往下浇至水分渗到底部为止。追肥时,可将肥溶化在水中与浇水同时进行。如不需要浇透水时,也可用针管注射器,对小孔内根部注射肥水。待菜苗及果实成熟后即可随时采摘。

立体养殖项目怎么做

鱼塘如何发展才能利用益最大化,就是根据各类鱼的食性多层立体养植!

养猪


立体养殖场加盟,立体养殖厂
  • 蟾蜍养殖的前景,养殖蟾蜍可靠吗
  • 蟾蜍养殖的前景,养殖蟾蜍可靠吗 >> 蟾蜍养殖的前景,养殖蟾蜍可靠吗...

    立体养殖场加盟,立体养殖厂
  • 母猪下崽吐打啥药,母猪吐打什么药
  • 母猪下崽吐打啥药,母猪吐打什么药 >> 母猪下崽吐打啥药,母猪吐打什么药...

    立体养殖场加盟,立体养殖厂
  • 金蝉养殖的优势,金蝉养殖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 金蝉养殖的优势,金蝉养殖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 金蝉养殖的优势,金蝉养殖的优势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