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鱼养殖多久可以上市,黄刺鱼养殖技术是怎样的
黄颡鱼属鲶形目,黄颡鱼属,俗称黄刺鱼、黄腊丁、黄姑鱼等.
、单养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的鱼池,面积2-10亩,池塘水深在1.5m-2.5m,配备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清除过多淤泥(池底淤泥不超过10cm),在阳光下曝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7-10kg溶解化浆全池泼洒。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粪肥l50~200kg/亩,培肥水质。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当年3-4月,放养规格一般为20g/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半个月后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
3、饵料投喂: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如小鱼、小虾、畜禽下脚料、螺蚌肉等,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等。或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饵两次,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灵活掌握。
4、水质调节与病害防治: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m,PH值6.5至8,在5、6月份每月注水1次,每次换入新水30cm;6~9月份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l5cm左右,保持水深在1.2~1.5 m。定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 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硫酸铜等药品应慎用。
套养
(一)、套养是目前黄颡鱼成鱼养殖的主要方式。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鱼类残饵、小杂鱼、有机碎屑等,可提高鱼池净化能力。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的大型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可增收黄颡鱼20kg,亩增效益在100元以上。
1、成鱼池套养。养殖四大家鱼的鱼塘和主养吃食性鱼类等鱼池都可以套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30亩,水深1.5-2.0m,一般每亩放黄颡鱼40-50尾,规格3-4cm,每亩可增收10kg左右。
2、成蟹池塘套养。蟹池中套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饵料生物资源。一般蟹池面积30-50亩,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在蟹种放养后,亩放3-5cm黄颡鱼,30-50尾,可亩增收8-10kg。
3、大水面套养。一般每亩放黄颡鱼40-60尾,规格3-4cm,可亩增黄颡鱼10-15kg。
(二)、套养注意事项:
1、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2、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规格。
3、套养黄颡鱼后不适宜套养其他的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塘中不宜套养黄颡鱼。
4、套养过程中,注意黄颡鱼的摄食生长情况,如生长规格过小,需适当补放小杂鱼虾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先喂主养品种,后喂黄颡鱼。
5、蟹池中套养黄颡鱼,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也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400kg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青虾,让起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的鱼池,面积2-10亩,池塘水深在1.5m-2.5m,配备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清除过多淤泥(池底淤泥不超过10cm),在阳光下曝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7-10kg溶解化浆全池泼洒。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粪肥l50~200kg/亩,培肥水质。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当年3-4月,放养规格一般为20g/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半个月后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
3、饵料投喂: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如小鱼、小虾、畜禽下脚料、螺蚌肉等,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等。或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饵两次,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灵活掌握。
4、水质调节与病害防治: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m,PH值6.5至8,在5、6月份每月注水1次,每次换入新水30cm;6~9月份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l5cm左右,保持水深在1.2~1.5 m。定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 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硫酸铜等药品应慎用。
刺鱼中有几个种类是人们所熟悉并且是产量十分丰富的鱼类,其中较著者有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tus)是北半球淡水和海水中常见种,背棘三个,体型小,5~10公分长。还有九刺鱼(Pungitius pungitius)也是小型鱼,但背棘数多,是另一广泛分布种。其他还有北美淡水产的溪刺鱼(Culaea inconstans)和北美主要为海产的四刺鱼(Apeltes quadracus),以及欧洲沿岸所产的细长多棘的海刺鱼(Spinachia spinachia)等。
黄颡鱼的分类黄颡鱼的种类较多,有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盎黄颡鱼塘黄颡鱼、中间黄颡鱼、细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
吻短、稍尖。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背鳍刺较胸鳍刺为长,后缘锯齿细弱,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带锯齿。腹鳍末端能达到臀鳍起点。脂鳍基部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2~25。尾鳍深分叉。江湖中、下层生活。食水生昆虫和小虾。4~5月在近岸浅水区产卵。生殖时,雄鱼在水底掘成锅底形圆穴,上面覆盖水草,雌鱼产卵于穴中,雄鱼守候穴旁保护鱼卵发育。个体不大,常见体长为80~14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
单养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的鱼池,面积2-10亩,池塘水深在1.5m-2.5m,配备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清除过多淤泥(池底淤泥不超过10cm),在阳光下曝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7-10kg溶解化浆全池泼洒。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粪肥l50~200kg/亩,培肥水质。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当年3-4月,放养规格一般为20g/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半个月后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
3、饵料投喂: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如小鱼、小虾、畜禽下脚料、螺蚌肉等,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等。或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饵两次,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灵活掌握。
4、水质调节与病害防治: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m,PH值6.5至8,在5、6月份每月注水1次,每次换入新水30cm;6~9月份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l5cm左右,保持水深在1.2~1.5 m。定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 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硫酸铜等药品应慎用。
套养
(一)、套养是目前黄颡鱼成鱼养殖的主要方式。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鱼类残饵、小杂鱼、有机碎屑等,可提高鱼池净化能力。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的大型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可增收黄颡鱼20kg,亩增效益在100元以上。
1、成鱼池套养。养殖四大家鱼的鱼塘和主养吃食性鱼类等鱼池都可以套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30亩,水深1.5-2.0m,一般每亩放黄颡鱼40-50尾,规格3-4cm,每亩可增收10kg左右。
2、成蟹池塘套养。蟹池中套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饵料生物资源。一般蟹池面积30-50亩,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在蟹种放养后,亩放3-5cm黄颡鱼,30-50尾,可亩增收8-10kg。
3、大水面套养。一般每亩放黄颡鱼40-60尾,规格3-4cm,可亩增黄颡鱼10-15kg。
黄颡鱼
黄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