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养殖规范,鲍鱼养殖网箱
鲍鱼养殖规范标准
东山鲍鱼养殖技术
(一)品种。
九孔鲍、杂交鲍(日本盘鲍和北方皱纹盘鲍杂交的后代,本地俗称黑鲍)、杂色鲍。
(二)养殖条件。
1. 养殖场选择:陆上养殖场应选择在水质干净无污染,盐度较高且稳定,海区水流交换好,海水抽取方便的地方进行建设。适宜的海水盐度在27‰至34‰,溶解氧应达到5mg/L以上。
2. 水质:海区吊养时,选择水流畅通,水质符合二类海水水质以上条件,水质清澈、盐度较高且稳定,水温不会发生突变,能够抗风浪的内湾。
3. 人工措施: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应上置遮阳网,需对养殖池的水体进行充气,并要求进行流水式养殖,日换水量为水体总量的2至4倍。
(三)人工育苗。
选择个体健壮、无创伤、性腺成熟饱满的亲鲍进行鲍苗的培育管理。当苗体较小时,以附着板上的底栖硅藻为其主食,当个体为0.5公分左右的稚贝时,用绞碎的江篱菜浆或专用鲍鱼幼苗饲料进行喂养。当壳长达2cm以上即可。育苗都应避开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低温期。九孔鲍育苗的适宜的育苗水温为22℃至26℃;杂交鲍(黑鲍)适宜的育苗水温18℃至25℃;杂色鲍适宜的育苗水温在20℃至26℃之间。
(四)商品鲍养成。
1. 九孔鲍和杂交鲍(黑鲍):采用陆上工厂化养殖和海区吊养两种模式进行,喂养的饵料以江蓠、海带为主。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残饵、病鲍及杂质。
(1)陆上工厂化养殖:有深水式立体养殖和浅水式平面养殖,一般养殖池以面积20至30平方米,池深1m至1.8m为宜。成鲍养殖用专用鲍鱼养殖箱放养,每箱放养鲍鱼量以20至30粒。
(2)海区吊养:主要有网箱养殖和筏式养殖。养殖密度以不超过300粒/平方米为宜。
2. 杂色鲍:因其生长速度较慢,养殖模式主要是在自然海区进行增养殖。养殖海区应选择海水清澈、潮流畅通、无污染、藻类饵料生长丰富的区域。海区附近不能有城市生活污水和化工企业的排污口,增养殖区的海水水质应符合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常年水温在10℃至31℃之间,盐度在30‰以上。
(五)采收。
1. 九孔鲍:经半年以上养殖,当壳长达7cm以上即可采收上市。
2. 杂交鲍(黑鲍):经1年以上养殖,当壳长达8cm以上时,即可采收上市。
3. 杂色鲍:2公分以上的杂色鲍经1年以上的自然养殖,当壳长达6cm以上时即可采收上市,在采收时应严格实行捕大留小的原则进行。
(六)运输和贮存。
运输成品鲍鱼进行短途运输时可干运,当长途运输时鲍鱼应贮存在盛有海水并能供氧的容器中,密度较大时应要求进行充气。3种鲍鱼适宜的运输水温为10℃至22℃。运输可用活水仓(箱)充气运输或塑料袋充氧运输,装运鲍鱼的活水仓(箱)必须经过清洁消毒,运输用水水质应符合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
(七)品质特色。
1. 感官特色:
(1)九孔鲍:壳形完整、无缺裂,长椭园形,呼吸孔6至9个,外壳呈褐色、红棕色或2种颜色相间,螺肋与生长线细密,珍珠层较厚且富有光泽,足部淡黄色,肌肉富有韧性,伸展有力。
(2)杂交鲍(黑鲍):壳形完整、无缺裂,稍长椭园形,呼吸孔3至5个,壳色为绿褐色,壳纹为不规则的皱褶状突起,珍珠层银白色带红绿珍珠光泽,足部棕黄带深色条纹,肉质细嫩,肌肉富有弹性,伸展有力。
(3)杂色鲍:壳形完整、无缺裂,长椭园形,呼吸孔6至9个,壳色为赤褐色,螺肋明显,生长线细密,壳内层有银白色珍珠层且有光泽,足部淡黄色,足部骨肉富有韧性,伸展有力。
2. 理化指标:
(1)九孔鲍:软体部蛋白质含量≥12.8%,碳水化合物≥1%,灰分≥0.7%,脂肪含量≤1.5%。
(2)杂交鲍(黑鲍):软体部蛋白质含量≥13%,碳水化合物≥1%,灰分≥0.7%,脂肪含量≤1.5%。
(3)杂色鲍:软体部蛋白质含量≥13%,碳水化合物≥1%,灰分≥0.7%,脂肪含量≤1.5%。
鲍鱼养殖规范标准最新
鲍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育苗条件
1、成熟亲鲍:选择无损伤的健康鲍鱼,一般壳长6cm以上,性腺外观要求极为饱满,包住了消化腺的绝大部分,性腺凸出于壳缘。
2、要准备好亲鲍暂养池和幼鲍培育池,需要黑色的塑料布以促进育苗。
3、采集器:主要由透明的有机玻璃,聚乙烯塑料藻板以及薄膜等制成。
4、采集框架:采用钢筋扎制,用薄膜包裹,或用细竹木扎成。
养殖方法
鲍鱼一般以海藻为主要食物,它们喜欢干净鲜嫩的海藻作为饵料,如果选择干藻类浸泡也可以食用。在人工养殖鲍鱼时,鲍鱼种苗的选择十分关键,要选择颜色明亮,个头均匀,贝壳上没有明显伤痕的幼苗作为种苗。一般2cm长度的种苗最为合适,要观察鲍鱼苗的生长线和吸附能力是否强大,选择生命力旺盛的鲍鱼种苗,可以提高抗病能力。
鲍鱼通常是采用网箱进行养殖,同时,还要在网箱中安置一个塑料笼,大概像两个个香皂盒那么大,然后整整齐齐的悬挂在网箱里面。在海里面养殖水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清理网箱,因为时间长了,就会由很多海藻之类的东西附在网上,从而阻碍水流的流动。同时,海藻这些物质容易腐烂并滋生细菌,所以要及时除掉。
日常管理
在平时的管理中,要做好饲养的工作。在刚刚投产的鲍鱼苗,主要喂养的是海藻,还有就是结合实际,进行人工喂养饵料,在秋季的时候,因为海里面的饵料相对比较少,这时候要注意一人工喂养为主。就是将干的海带经过处理后,变成饵料进行喂养。喂养是否及时,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鲍鱼宝宝能不能快速的生长。如果它们营养高,相应抗病能力也会增强不少。
病害防治
养殖鲍鱼,要做好病害的预防。因为鲍鱼是在海上生长,基本上用药来治病是不可靠的,而且成本也是非常大。所以鲍鱼的养殖,主要是预防为主,在平时一定要控制好水质及环境,喂养的饲料也要保证干净新鲜,这样才能及时预防病害。
以上就是鲍鱼的人工养殖技术,鲍鱼养殖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水产养殖项目,且养殖周期长,对养殖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因而鲍鱼养殖是具有一定投资风险的,但是其养殖利润非常可观。想要养殖鲍鱼的农户,一定要掌握好养殖技术,调查市场,找好销路。
鲍鱼养活的条件
鲍鱼养殖难度较大,对各方面的要求较高。
1.需要用过滤后的海水来进行养殖。
2.其次鲍鱼喜食海藻,尤其是鹅肠菜,裙带菜较为喜欢,喂食时需要在更换海水之后进行投喂。
3.在鲍鱼幼苗的选择上也应加以注意,应选择环境适应力较强,生命力较为顽强的品种。
4.人工养殖的鲍鱼一般在8个月左右即可收货投入市场。
鲍鱼养殖规范标准要求
鲍鱼一般以海藻为主要食物,它们喜欢干净鲜嫩的海藻作为饵料,如果选择干藻类浸泡也可以食用。在人工养殖鲍鱼时,鲍鱼种苗的选择十分关键,要选择颜色明亮,个头均匀,贝壳上没有明显伤痕的幼苗作为种苗。一般2cm长度的种苗最为合适,要观察鲍鱼苗的生长线和吸附能力是否强大,选择生命力旺盛的鲍鱼种苗,可以提高抗病能力。
鲍鱼通常是采用网箱进行养殖,同时,还要在网箱中安置一个塑料笼,大概像两个个香皂盒那么大,然后整整齐齐的悬挂在网箱里面。在海里面养殖水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清理网箱,因为时间长了,就会由很多海藻之类的东西附在网上,从而阻碍水流的流动。同时,海藻这些物质容易腐烂并滋生细菌,所以要及时除掉。
鲍鱼养殖规范标准是多少
现在市场上卖的活鲍鱼基本上都是养殖的,只要是活的、新鲜的就可以了。如果要问鲍鱼如何区分质量的话,其实鲍鱼并没有质量之分,只有品种和等级之分,品种的话楼上那位已经从网上摘录了,至于鉴别鲍鱼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头数”。所谓“头”指的是一司马斤(约0.6公斤)里有大小均匀的鲍鱼多少只,如2头、3头、5头、10头、20头等,头数越少意味着鲍鱼的个头越大,价格也就越贵,因此也有“有钱难买2头鲍”之说。1头、2头的鲍鱼属极品,已很难见到。在众多鲍鱼中以日本网鲍头数最少,吉品次之,禾麻体积最小,头数也最多。
鲍鱼的标准
鲍鱼并不是按只来卖,而是按照一斤为标准来称,一斤有多少只鲍鱼就算几头。举个例子,如果8只鲍鱼有一斤重,那这类鲍鱼就称8头。
鲍鱼的数量越多,意味着个头就越小,如果一斤鲍鱼能称10个,那这种小鲍鱼就是10头鲍,小鲍鱼的价格比较便宜,在一些小饭店里经常见。像1头鲍和2头鲍算是鲍鱼中的珍品,价格比较昂贵,一般只有高档餐厅才会有。
鲍鱼养殖密度是多少
大龙虾和鲍鱼不能混养。
大龙虾,也叫深海龙虾、锦绣龙虾、澳洲龙虾。大龙虾(真龙虾)均为海生,底栖(1,200英尺),多为夜出性。澳洲龙虾,属于名贵海水经济虾种,主要产地是大洋洲;无法人工养殖。
鲍喜欢栖息于近海潮流畅通、水质澄清、有海藻生长的岩礁地带。
鲍栖息的水深与种类和个体大小有关。杂色鲍为1~20米,皱纹盘鲍较多栖息在2~10米,而日本的大鲍栖息水深可达50米。幼鲍一般生活在近岸的1~3米深处,成鲍则栖息较深水层。
岩礁是鲍营吸附和匍匐生活的基面,是鲍栖息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鲍的栖息量与岩礁的不同形状有很大关系。日本学者把鲍在岩礁上栖息部位分为五种类型:洞穴型、棚型、凹面型、石下型、露天型。
幼虫的生长 我国杂色鲍在幼虫发育的过程中,平均水温27℃鲍的幼体在进入匍匐期以前,即浮游生活阶段,主要依靠卵细胞中母体提供的卵黄物质作为发育所需能量的来源。
因此,鲍的人工育苗,在浮游幼体阶段一般不需要投喂任何饵料。
鲍的幼体明显摄食活动,开始于匍匐期以后,匍匐幼体和稚鲍最初只能舐食10~15微米的附着性舟形藻、卵形藻等。随着生长,可摄食较大的硅藻和一部分海藻及有机碎屑。
养殖鲍鱼的盐水比例是多少
鲍鱼属于海洋贝类,养鲍鱼用普通的盐水不行。养殖鲍鱼需用海水,鲍鱼喜欢生活在海水清澈、水流湍急、海藻丛生的岩礁海域,以摄食海藻和浮游生物为主。天然海水中的化学成分较多, 主要有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镁和 铁、锂、碘、铝、溴、锶等数十种元素,以及20余种微量元素组成,成份比较复杂。因此用人工海水不适宜养殖鲍鱼。萊垍頭條
鲍鱼的生态习性:鲍鱼喜欢栖息于近海潮流畅通、水质澄清、有海藻生长的岩礁地带。頭條萊垍
鲍栖息的水深与种类和个体大小有关。一般杂色鲍为1~20米,皱纹盘鲍较多栖息在2~10米,而有些品种的大鲍鱼栖息水深可达50米。幼鲍一般生活在近岸的1~3米深处,成鲍则栖息较深水层。岩礁是鲍营吸附和匍匐生活的基面,是鲍栖息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一般鲍的栖息量与岩礁的不同形状都有很大关系。萊垍頭條
鲍鱼别称:海耳、鳆鱼、镜面鱼、九孔螺、将军帽等。它是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鲍科。一般人工养殖的前提是需具备自然海水养殖的条件,底质为岩礁石块,海藻丰盛,饵料丰富,水清流畅、海水比重稳定,全年保持在1.020以上的海区为宜。萊垍頭條
鲍鱼的养殖条件
14-20度。
养殖鲍鱼的过程中,要将水温保持在14-20度之间,而杂色鲍鱼的耐热性强,水温可以调节至23-30度之间,并且养殖水的咸度维持在29-31之间即可,低于27或高于35时,鲍鱼容易出现死亡现象。
养殖鲍鱼时,可以采取海海上筏式养殖法,准备直径约为50厘米、高度在2米以下的养殖笼,将鲍鱼放入其中,然后利用铁棍塑料管将养殖笼连在一起,每两个养殖笼之间间隔30厘米,最后投放在海水中即可。
鲍鱼养殖水温
小鲍鱼用海水养。选择常年水深8~20m,水温变化范围在10~22.7℃,盐度25~31‰,溶解氧不低于4mg/L,有机氧耗0.5~1mg/L,叶绿素a0.65~2.3ug.L^-1,颗粒有机物0.87~3.92mg.L^-1,总颗粒物2.96~29.2mg.L^-1,周围无工业污染,水质优良,潮流通畅,水流缓慢、避风条件好。
鲍鱼养殖技术要点
鲍鱼的养殖条件
1、海藻繁殖,饵料丰富。
2、水清流畅、海水比重稳定,全年保持在1.020以上的海区。
3、底质为岩礁石块。
4、海区无工业污染、敌害生物少,且冬天无封冻、春天流冰的海域为宜。
鲍鱼
鲍鱼的繁殖方式
鲍鱼是雌雄异体,可是它并不进行交尾。到繁殖季节,雄性和雌性的生殖腺成熟以后,便分别把精子和卵子排到体外的海水中,卵子在海水中遇到精子就可以受精发育,它的这种繁殖方式是和双壳类的繁殖很相似的。
一般在夏、秋两季繁殖,卵子受精后经过浮游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以后沉于海底变态成幼鲍。鲍鱼的生长比较慢,一年后贝壳大体可达2—3厘米,二年后大的可达4—5厘米。壳长10厘米以上的鲍鱼大约要长七年。
鲍鱼
鲍鱼的养殖方式
1、海上筏式养殖:养殖器以多层式养鲍笼较好,多层式养鲍笼直径45~50厘米,高100~200厘米,4~10层塑料盘由铁棍及塑料套管联成一体,层间距20~30厘米,外包有带拉链的网衣。投饵、管理、更换网衣等均很方便,饵料以海带等海藻为主。
2、海底沉箱式养殖:养殖器材为2米×2米×0.8米钢骨架大型网箱,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也有的用上侧及两端开口,中间带若干交错排列的横隔板,开口部分有带拉链的网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饵料以投喂海带等海藻为主。这种养殖方法鲍的栖息环境比筏式养殖稳定,生长效果也好,但投饵、管理难度比较大。
3、海边围池式养殖:在潮间带选择条件适宜的地方,围堤建池、池内放置石块,水泥板,瓦片等作鲍的附着隐蔽物,向海一侧的池壁上部留有若干个通水口,作为张落潮时池内与外海水的交换通道。落潮后应使池内海水保持1米左右的水深,饵料以海藻为主。
4、陆上人工养殖
①多层式水槽养殖:采用多层式长条形浅水槽,并与网筛,附着板等器材配套使用。水槽宽0.5~0.7米,深0.3~0.4米,长度一般在1~10米间,层间距0.5米左右,饵料有的以海藻为主,有的以配合饵料为主,养殖密度3~5厘米鲍每平方米200~400个,大于6厘米鲍每平方米100~150个。
②池内塑料箱养殖养殖池面积为20~40平方米,深1~1.2米的水泥池,塑料箱为长39厘米,宽30厘米,高12厘米的专用养鲍箱,每5~7个箱上下叠为一叠并加以捆绑,各捆立放于池中并排列成排,各排间留有操作通道,日给水量不少于培育水体的3~6倍,24小时连续通气,饵料为鲜海带或干海带。
养虾
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