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基本技术,杂草养鸡技术
养鸡基本技术
夏末秋初怎样养好后备母鸡
夏末秋初正是后备母鸡初产阶段,此期的管理质量好坏关系到养鸡效益的高低。因此,对后备母鸡应进行精心管理。
去中国畜牧街(www.xumuj.com)看看吧
及时换喂过渡料 一般给20周龄的鸡换喂蛋前料,也称过渡料,料中含钙1%、粗蛋白质16.5%。在鸡群产蛋率达到2%时,饲料应含钙3.4%~3.5%,粗蛋白质含量应达到18%。
控制初产体重 在换料补钙的同时,应抓好群体发育的均匀度,将大、中、小后备母鸡分群饲养,定期调群。切忌猛增料或猛减料。体重轻的鸡喂料量不要超过中大鸡,以免因脂肪沉积而影响性成熟。
严格控制圈舍温度 母鸡最适宜的产蛋温度是18℃,当温度低于13℃时,就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蛋,因而鸡舍温度过低而又不及时增加饲料时,后备母鸡就会因能量不足而推迟开产。而在高温时,后备母鸡采食量减少,如不及时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的比例,就会影响其生殖系统的发育而推迟开产。
调节相对湿度与通风 雏鸡舍要求相对湿度为55%~65%,1~3日龄鸡舍相对湿度为70%,4周龄后可降到50%。湿度不能过大,否则雏鸡会羽毛污秽零乱,食欲不振,体弱多病,从而推迟性成熟,推迟开产。如果通风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增多,湿度加大,含氧量降低,会使后备母鸡发育不良而推迟开产。
光照的控制与调整 后备母鸡一般15周龄进入性成熟阶段,此期的自然光照逐渐缩短。光照时间短,其达到性成熟所需时间越长,因而要从后备母鸡15周龄开始补充光照,以满足其性成熟的需要。一般来说,后备母鸡15周龄后的光照时间应维持在15周龄时的光照时数,但光照不能太强,以防发生鸡啄羽、啄趾、啄背等恶癖。初产母鸡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3~17小时。
供足清洁的饮水 初产母鸡对饮水十分需要,一般每只初产母鸡每天需水100~200克。因此,初产蛋鸡每天不得缺水,最好采用流动水槽供水,每周还可供应2~3次淡盐水,以增强其体质,增加采食。每天还可增喂一些胡萝卜或青绿饲料以提高其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
怎样科学养鸡
第一:坚持自然、生态原则。在饲养过程中,以提高畜禽的自然抗体为目地,保证畜禽心、肺发育与身体生长形成正比,可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
第二:在日粮中配比一定比例的粗纤维。保证在禽体内形成一定的高纤维碳水化合物,多种细菌在禽体内高纤维碳水化合物的运动中,难以存留,减少了发病几率。
第三:防止养殖场地的菌、毒污染。为防止养殖场地的菌、毒污染带来的养殖难度,除杜绝外界带菌、毒鸡源进场外,还要有“稳”字当头的原则性,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打可不打的疫苗坚决不打。
第四:饲养周期150日龄达到自然体成熟。同样的体重标准,同样的饲料,全程耗料20~30斤/只(按85%的出栏率,其中有15%死淘率的耗料摊)。
农村养土鸡怎么养
农村养土鸡的建议有几点:
1、要选择好的环境,有山有水,而且要远离人家;
2、要选择好的鸡苗,质量好关系到肉质还有饲养的质量;
3、要计算成本,要有一定的资金周转;
4、要有恒心,能吃苦耐劳;
5、要不断的去学习养殖的技术。
拓展资料
要想学会养鸡,首先要掌握养鸡的技术,了解更多的关于鸡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只有掌握了更多的养殖知识才能有把握做好养殖这个事业,而且在养殖过程中不断的去学习关于这些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恒心,坚持才能做好养殖这件事情。
土鸡养殖应选择合适的场地,一般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取水方便、远离村庄、交通便捷的地方为宜。
土鸡养殖根据饲养规模,按15只/m²计算即可,育雏舍可设在栏舍内的一旁,饲料可由配合料逐渐过渡到玉米、小麦、大米等,条件较好的农户可用颗粒料,一般每天上午10时后投料,下午3时后投料1次,入睡前再加一次。
土鸡养殖疫苗不能克扣,应当足量使用。方法是:前期若采用饮水免疫的,用量应加倍,即养1000只鸡,使用2000羽份疫苗进行免疫;如采取点滴免疫则用1~1.5倍量。后期免疫一般用1.5~2倍量为宜。
拓展资料
1.土鸡肉质鲜甜美味,口感细腻有韧性,品质纯正超,口味媲美野山鸡。毛色相当鲜艳,外观尤其靓丽,鸡冠亮红且硕大,观赏价值大。由于是野生觅食草虫,野生成长,其营养价值当然是相当的高。
2.鸡肉虽然鲜美但几乎没有营养。鸡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为蛋白质和脂肪,吃多了会导致身体肥胖。鸡肉中欠缺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粗纤维,长期食用易导致身体亚健康。
百度百科――土鸡
如今有很多关于养鸡赚钱的致富案例,在家干什么赚钱,养鸡赚钱一个不错的,要普及一些关于致富和养鸡赚钱的知识,如果真的想养鸡赚钱。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畜,在农村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几只鸡,但是鸡不是那么容易饲养,也不像家里的宠物那么容易饲养,一旦有更多的鸡,环境就会很脏,可能会有禽流感,那么如何避免这些情况。
首先如果想养大量的鸡,一定不能在院子里养它们,有三种常见的饲养方法,即在温室中饲养,在笼子中饲养,以及在山上的围栏中饲养,这三种繁育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
要想让脚蹬子长就得补充钙物质。脚蹬子长短决定着鸡的年龄长久,脚蹬子越长鸡的年龄就越久,如何让鸡快速的长脚蹬子呢。饲料中可以添加达龙蹬爪王,能够使脚蹬子快速的生长,提高土鸡毛色光泽度,促进土鸡冠头的发育;促进骨骼成长,提高土鸡骨架高度,降低饲料成本、缩短家禽生长周期。
1、第一种方法上投资较少,因为用塑料袋建一个棚子是可以的,而且这种方法也是有效的,可以赚更多的钱。这种方法在冬天能够保暖,可以使母鸡更安全地下蛋,此时的鸡也会长得很快。
2、第二种方法不省钱,但方便管理,占用的空间很小,场地应位于气候适宜清洁的地方,场地的排水也应方便。它只需要找到一块土地,这种放养方法将鸡分开,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使更多的鸡存活下来,这种方法也会使鸡肉充满野味,肉会更美味。
3、第三种方法比较普遍和流行,因为第三种是自由放牧型,所以应该选择比较好的饲养,抵抗能力强的鸡饲养,在选择了养鸡之后,要为他们设置一个场地,这关系到鸡的生长,关系到养鸡户的收入。
选址应能防止禽流感的发生,在田间设置遮荫区,防止鸡暴露在阳光下或被雨水冲刷,建立了一个好的场所之后,应该定期进行消毒,每一批鸡饲养完毕后,应彻底消毒,并更换表面的土层,饲料的选择也很重要,不能只喂一种饲料,否则会使鸡营养不良,成活率会降低,因此应该选择混合饲料或使用一些谷物代替。
养殖方式:
1.土鸡的放养训练是饲养中的关键环节,要从幼雏抓起。雏鸡在舍内饲养4周后,体重达到200克左右,此时改为有草地、有围栏的场地散养,有目的地训练鸡条件反射,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雏鸡听到人为的声音就回来吃食饮水。
2.此时应抓住时机训练鸡群觅食饲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经过约4―6周训练,雏鸡形成了条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大大提高。鸡个体重达到500克左右时,已具备了放养的基本条件,可以把鸡群散放到预先圈定的放牧场地,开始鸡的自然生态饲养,让鸡群在开阔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虫,寻觅草子,啄食嫩草。
拓展资料:
土鸡,家禽的一种。有别于笼养的肉鸡。其中以“山坡散养土鸡”为最好,公鸡冠大而红,性烈好斗,母鸡鸡冠极小。土鸡也叫草鸡、笨鸡,是指从古代家养驯化而成,从未经过任何杂交和优化配种,长期以自然觅食或结合粗饲喂养而成,具有较强的野外觅食和生存能力。具有耐粗饲、就巢性强和抗病力强等特性,肉质鲜美。
参考资料:土鸡 百度百科
养殖方式:
土鸡的放养训练是饲养中的关键环节,要从幼雏抓起。雏鸡在舍内饲养4周后,体重达到200克左右,此时改为有草地、有围栏的场地散养,有目的地训练鸡条件反射,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雏鸡听到人为的声音就回来吃食饮水。此时应抓住时机训练鸡群觅食饲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经过约4―6周训练,雏鸡形成了条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大大提高。鸡个体重达到500克左右时,已具备了放养的基本条件,可以把鸡群散放到预先圈定的放牧场地,开始鸡的自然生态饲养,让鸡群在开阔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虫,寻觅草子,啄食嫩草。
土鸡的生长期以放养为主,大部分时间在野外活动,且生态鸡生长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4―5个月,随时都有可能传染各种疾病。为此,必须切实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工作。鸡疫病防治“重”在防,“贵”在早,从出雏以后的第一天就要接种鸡马立克氏疫苗。同时,要在兽医的指导下,做好鸡新城疫、鸡支气管炎、禽流感、禽霍乱、法氏囊、鸡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还要注意及时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疗,以保障生态鸡健壮成长。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