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鱼可否人工养殖,人工养殖胭脂鱼犯法吗
人工饲养胭脂鱼
正常看胭脂鱼平时的生长环境和饮食的话,它还是比较好养的一种鱼类。
胭脂鱼是二级保护野生水生动物,而且这种鱼的外形奇特,颜色也是非常的亮丽鲜艳,所以它也是非常珍贵并且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
胭脂鱼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和性温驯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池塘养殖中,单养或混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管理的重点是保持水质清、爽、肥,其次是合理投喂饲料。成鱼饲料以水蚯蚓最好,也可投喂螺、蚌、小鱼虾、畜禽内脏等。人工颗粒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必须在35%以上,把冰鲜鱼浆和鳗鱼料拌成团状投喂胭脂鱼,效果不错。
观赏胭脂鱼怎么养
因为胭脂鱼不吃鱼食 ,它是一种底层鱼,吃底层的藻类跟食物残渣的。
胭脂鱼的体型比较长,在背鳍上有明显的隆起,这种鱼的体色非常的艳丽,由于该鱼数量逐渐在减少,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是一种比较安静的鱼,它们喜欢在水中底部安静的游动。不过胭脂鱼是一种食量比较大的鱼,它们不管是在什么状态下只要捕抓到食物就会进食。
在不同生长阶段,体形变化较大。仔鱼期当体长为1.6~2.2厘米时,体形特别细长,体长为体高的4.7倍;稍长大,在幼鱼期体高增大,体长12~ 28厘米时,体长为体高的2.5倍;成鱼期体长为58.4~98.0厘米时,体长约为体高的3.4倍,此时期体高增长反而减慢。其体色也随 个体大小而变化。仔鱼阶段体长2.7~8.2厘米,呈深褐色,体侧各有3条黑色横条纹,背鳍、臀鳍上叶灰白色,下叶下缘灰黑色。 成熟个体体侧为淡红、黄褐或暗褐色,从吻端至尾基有一条胭脂红色的宽纵带,背鳍、尾鳍均呈淡红色。
没长大的胭脂鱼幼体,说实话它们的体色的确不怎么让人期待。深褐的底色,体侧有三条黑色宽纹,虽说不上难看,但和成鱼惊艳的红色相比就差太多了。它们值得欣赏的地方是背鳍。胭脂鱼的背鳍很长,尤其幼鱼的背鳍前端更是十分高大,仿佛把整个躯体都拉伸成了山峰形。也正是这个背鳍让它们得到了“一帆风顺”的名字,听着看着都挺吉利。
胭脂鱼的野生个体曾经遍布于长江各个水域,体长可达100厘米。我们现在市面上见到的都是人工饲养的小鱼。胭脂鱼的人工保育繁殖很成功,大批量的鱼苗表明它的成活比较简单。胭脂鱼的游泳能力强,代谢较高,饲养它们需要较宽裕的水体,同时保证水的高流速和高容氧。但它不是热带鱼,水温控制在15~20℃为宜,过高则容易导致烧尾。胭脂鱼是底栖性鱼类,和所有吸口鲤科鱼类一样对食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只要它们的嘴能吸进去的,给什么都吃。它们的生长较快,所以只要鱼缸的水体够大,饲料足够充足,等它们的身体长到50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看见名副其实的“胭脂鱼”了。
野生胭脂鱼肌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养殖胭脂鱼,而含肉率和粗脂肪含量却显著低于人工养殖胭脂鱼。野生和人工养殖胭脂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0.39和67.02。根据氨基酸分(AAS),胭脂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Val;根据化学分(CS),胭脂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野生胭脂鱼的ΣSFA(44.23%)显著高于人工养殖胭脂鱼(31.07%),而ΣMUFA(32.07%)却显著低于人工养殖胭脂鱼(49.50%)ΣPUFA的差异则不显著,分别为23.65%和23.11%。
人工饲养胭脂鱼能吃吗
早在1979年,国内的老一辈水产专家就攻克了胭脂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繁殖的环境还是在封闭式的池塘中。在过去的20年里,四川、湖北、广东等地的养殖户也开始尝试养殖胭脂鱼,将其幼苗当做观赏鱼推向市场,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顺便多说一句,胭脂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的群体不允许任何个人和组织非法捕捞和交易。如果想要人工养殖,也必须先省级水产行政部门办理相关的驯养繁殖许可证才可以。
有人可能会说了,人工养殖和繁殖技术都攻克了,这条鱼肯定是保住了。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并不完全正确,因为野生胭脂鱼和养殖的胭脂鱼并不能同等看待。即便胭脂鱼的规模化养殖能获得成功,之后也肯定会遇到种质退化的问题,最后还是需要野生的胭脂鱼来复壮种质。
长江的“警戒线”:23.1万渔民,为何救不了一条胭脂鱼?
“所有的养殖鱼其实都离不开野生鱼”,这句话本质上说的还是种质问题。为了保障国内淡水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渔业部门在各地建立了很多原种场和良种场,其中用来繁殖的亲鱼有很多都是人为驯化的野生群体,胭脂鱼也是如此
人工养殖胭脂鱼
只要掌握了胭脂鱼的生活习性,那么胭脂鱼是很好养的,其生命力较强,生长速度快,饲养胭脂鱼的池塘,只要不是肥水塘和旱涝不保收的池塘基本都可养殖,在3月前完成鱼种放养,尽量挑选规格一致的鱼种,日常根据水质情况和天气变化进行换水,保证水质优良,为胭脂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胭脂鱼好养吗 胭脂鱼吃鱼屎吗
说到胭脂,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它是我国古代女子的“化妆品”,那胭脂鱼大家是不是也认识呢?胭脂鱼又名黄排,它的鱼性腺发育成熟后身体发红,呈现出胭脂的颜色而得名。很多人看到这种鱼总是能被它的颜值所折服,几乎都想要养殖在自己家中。
胭脂鱼好养吗 胭脂鱼吃鱼屎吗
胭脂鱼好养吗
胭脂鱼生命力较强、生长速度快,只要掌握好饲养技术,按照要求进行养护,还是比较好养的。
1、池塘条件:除肥水塘和旱涝不保收的池塘外,一般养殖池均可用来养殖胭脂鱼。
2、鱼种放养:应在3月前完成,放养鱼种规格在50克以上,并尽可能同池鱼种大小均匀。
3、饵料与投喂:投喂饲料以水蛆蜕饲养效果最佳。实际生产上,可根据饲料来源,主投当地易获得的螺蚌肉、小鱼虾、畜禽内脏或人工培育陆生蚯蚓、蝇蛆等鲜活饵料,降低成本。
4、水质管理:勤换水,正常情况下每周可一小换,换注0.3;半月一大换,换注2/3。随着鱼体长大,水质渐肥,适当增加换水次数,高温季节更应每天进行换水,并定时开动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丰富,透明度在4Ocm以上,可以促进饲养鱼食欲和减少疾病发生。
胭脂鱼好养吗 胭脂鱼吃鱼屎吗
胭脂鱼吃鱼屎吗
胭脂鱼是一种能够食用鱼屎的鱼类,它们喜欢在水体中部和底部活动,不耐低氧,体型奇特,特别是幼鱼体形别致,游动文静,会随情绪变化改变体色。
胭脂鱼摄食频繁,属于杂食动物,无论食物状态如何都可以进食,丰年虾、红蚯蚓和蔬菜等都会食用。胭脂鱼是卵生动物,但在水族箱环境中没有过成功繁育过,雄鱼在接近雌鱼时头部和鳍上会出现结节。
胭脂鱼好养吗 胭脂鱼吃鱼屎吗
亲鱼的选择和培育
1、亲鱼的选择
根据胭脂鱼的繁殖习性,在它们的自然产卵场选择成熟亲鱼。
每年立春前后,胭脂鱼开始洄游到长江上游,并陆续进入岷江等支流,繁殖之初,进入产卵场的鱼不多,以雄鱼为主,随着水温上升,鱼群逐步集中,扩大,3月中下旬大多数亲鱼已溯江到上游,雌鱼数量增多,当水温上升到13℃以上,大部分亲鱼就在水流湍急的砾石滩上产卵受精,这时便可以捕到成熟亲鱼。
2、亲鱼的培育
培育优良的亲鱼,是人工繁殖的重要工作,要给亲鱼提供充足、适口的优质饵料,满足性腺发育的营养需要。
一般给亲鱼投喂含粗蛋白35%以上的颗粒饲料,冰鲜鱼浆或冰鲜鱼浆拌鳗鱼饲料,以团块投喂,产卵前30天左右控制投饵量,避免亲鱼过肥,每5天一次采取流水或冲水,刺激性腺发育成熟。
亲鱼培育期间,加强池塘水质管理和病害的防治,创造亲鱼培育的优良生态环境。
胭脂鱼好养吗 胭脂鱼吃鱼屎吗
胭脂鱼的生活习性
胭脂鱼喜欢在水体中部和底部活动,不耐低氧,它们主要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砾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鱼喜欢在江河的敞水区活动,行动迅速敏捷。
可以与波鱼、鲐和黑线飞狐等一起混养,但不能和石首鱼和泥鳅混养。
胭脂鱼好养吗 胭脂鱼吃鱼屎吗
胭脂鱼身上的色彩像胭脂一样美丽,更加让人惊讶的是它身体的色彩还会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
胭脂鱼,长江鱼种,长江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肯定不是热带鱼了。但要说是冷水鱼,也不准确。虹鳟鱼,狗鱼这些北方鱼才是典型的冷水鱼。
当然如果你一直认可金鱼锦鲤算冷水鱼,那胭脂鱼也算。叫它亚热带鱼或者温水鱼,也可以。
胭脂鱼是胭脂鱼科、胭脂鱼属鱼类。胭脂鱼别称火烧鳊、黄排、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体长146毫米。体侧面观长椭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最高。腹部宽圆,腹缘较直。除头部外体全蒙鳞,鳞圆形,鳞心位于中央,环纹细密,向后有稀辐状纹。侧线直线形,侧中位。小鱼背鳍前部、臀鳍、尾鳍后端与偶鳍均红黑色,大鱼色较淡。胭脂鱼是大型中、下层淡水鱼类。胭脂鱼为底食性鱼类,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也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
胭脂鱼的养殖技术
养胭脂鱼的时候,可以给它们投喂专用饲料。水蚯蚓、红虫等活体饵料可以作为辅助食物投喂。另外,还可投喂一些高等植物碎片或藻类。
水温:饲养它们的时候,推荐把水温控制在15-20℃之间,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水质:池水应该保持清洁,透明度应该保持在40厘米以上,每次换水量不应超过三分之一。
人工饲养胭脂鱼犯法吗
答:吃二级保护动物淡水鱼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萊垍頭條
鲟形目所有种(除部分为一级保护动物外)黄唇鱼、松花江鲈鱼、克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大头鲤金钱鲃、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川陕哲罗鲑等。萊垍頭條
鲟形目,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一个古老的生物类群,在距今2亿年的白垩纪晚期便生活在地球上。分布于北半球的大型河流,咸、淡水湖泊及海水水域。现存鲟科有2科6属27种,中国有2属。我国分布的鲟鱼有8种,属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分布于黑龙江的史氏鲟和达氏鳇;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的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以及伊利河的裸腹鲟。萊垍頭條
人工饲养胭脂鱼好吗
饲养胭脂鱼不能只喂鱼食,除了一些专用饲料以外,还要搭配水蚯蚓、水蚤等活饵,也可喂螺蚌肉、小鱼小虾、内脏或人工养的蚯蚓等,这样不仅可以做到营养均衡,还可以适当降低成本。胭脂鱼食量很大,无论饿不饿,只要有吃的就会进食,所以主人要控制他们的饮食情况,防止它们吃撑。
水产知识
水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