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水产养殖牡蛎,水产养殖牡蛎粉

水产养殖牡蛎,水产养殖牡蛎粉水产养殖牡蛎,水产养殖牡蛎粉

牡蛎养殖场

在福建省霞浦县长春镇秋竹岗村海域,每日清晨四五点,养蚝人出海开始一天的劳作,先将塑料浮球下的生蚝网笼吊出海面用高压水枪清洗生蚝壳上的淤泥,随后运至海上平台根据个头大小分拣,大的售卖,小的再运回蚝田分区养殖。

2015年,秋竹岗村养殖大户俞开明率先从山东引进三倍体生蚝优质品种,试养成功后逐渐形成规模,在帮助周围群众海上就业的同时,也带动30多户渔民陆续转产养起生蚝。目前秋竹岗村生蚝总养殖面积达4000余亩,个大肉鲜的三倍体生蚝深受市场欢迎,成为群众养殖致富的好项目。

霞浦县海域广阔,滩涂众多,是远近闻名的海产养殖大县,2019年全县水产品总产值达103亿元。方兴未艾的生蚝养殖,让这个海产大县有望打造新的海产名片。

牡蛎养殖场和牡蛎养殖公司有什么区别

乳山是养殖生蚝的!海蛎子和生蚝有区别,其实这两个名词对应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海蛎子也即牡蛎,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生蚝是牡蛎当中的一种,也可以说是牡蛎中的精品。

从外观上看

牡蛎通常被认为是个头比较小的,生蚝则是个头比较大,所以肉多,比较受人欢迎。

很多人认为生蚝就是牡蛎,这样的说法其实也是对的,但是牡蛎不能称之为生蚝。

从生长环境上看

牡蛎普遍被认为生长在浅海的礁石上,个头较小,要用工具才能取其肉,而其肉大多是淡青色。

生蚝一般生长在江河与大海的交汇处,半咸半淡的浅海当中,我们通常所吃的生蚝大多都是人工养殖的。

从营养价值上看

牡蛎被成为“海洋牛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尤其是锌的含量比较高,所以长期食用牡蛎可以滋阴补阳。

生蚝因为个头大,所以它的营养成分自然要比普通的牡蛎含量高,生蚝当中的含锌量是普通牡蛎的7-8倍。

牡蛎养殖场工作累吗

出海养殖海蛎子很辛苦的,海上风浪大,天气变化太快,危险性也很高。

牡蛎人工养殖

蚝是种滤食性生物,靠着过滤海水中的微藻为生,是不需要进行人工饲喂的。

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种黏液,把自己固定在海底的礁石上。

而人工养殖生蚝,就需要在海底,事先埋下用于蚝苗附着的水泥柱。

可你要是以为,只要随便找个海域,将蚝苗和水泥柱往里一丢,就可万事无忧,那就大错特错了!

牡蛎养殖场卫生管理制度

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创建示范区:

(一)选址科学合理。所在海域原则上应是重要渔业水域,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养护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代表性;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符合国家和地方海域管理、渔业发展规划和海洋牧场建设规划,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和其他管控要求,与水利、海上开采、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倾废区、海底管线及其他海洋工程设施和国防用海等不相冲突。

(二)自然条件适宜。所在海域具备相应的地质水文、生物资源以及周边环境等条件。海底地形坡度平缓或平坦,礁区或拟投礁区域历史最低潮水深一般为6—100米(河口等特殊海域经专家论证后水深可低于6米),海底地质稳定,海底表面承载力满足人工鱼礁投放要求。具有水生生物集聚、栖息、生长和繁育的环境。海水水质符合二类以上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磷酸盐除外),海底沉积物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三)功能定位明确。示范区应以修复和优化海洋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通过示范区建设,能够改善区域渔业资源衰退和海底荒漠化问题,使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生产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能够吸纳或促进渔民就业,使渔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互促进。配套的捕捞生产、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不影响海洋牧场主体功能。

(四)工作基础较好。黄渤海区示范区海域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平方公里,东海和南海区示范区海域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平方公里或已投放礁体总投影面积不低于3公顷,海域使用权属明确;黄渤海区已建成的人工鱼礁规模原则上不少于3万空方,东海和南海区已建成的人工鱼礁规模原则上不少于1.5万空方,礁体位置明确,并绘有礁型和礁体平面布局示意图。具有专业科研院所(校)作为长期技术依托单位。常态化开展增殖放流,采捕作业方式科学合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显著。示范区应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参与海洋牧场管护,周边捕捞渔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五)管理规范有序。示范区建设主体清晰,有明确的管理维护单位,有专门规章制度,并建有完善档案。示范区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具备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有礁体检查、水质监测和示范区功效评估等动态监控技术管理体系,保证海洋牧场功能正常发挥;能够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渔获物统计调查、摄影摄像、渔船作业记录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分析海洋牧场建设对渔业生产、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牡蛎养殖场简介

生蚝有很多种。据统计,全世界已发现的就有100多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在我国沿海,海蛎分布也很广,河口内湾还有人工养殖的。生蚝就是一种牡蛎,而且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品种之一,一般是生长或被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

它们的繁殖方式相当有趣。通常来说,牡蛎全是公的,其名称也是由此而来——“牡”即有“公”的意思。不过到了繁殖季节,牡蛎便会变成雌雄同体,它们会将成熟的精子和卵子都排出体外,让它们在海水中相遇而受精,又随海水漂流到一些岩石或动植物的体表上,最后固着后变态成为稚贝。

201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的一只牡蛎,体长为33厘米,宽约17厘米。2013年时有人在丹麦又发现过一只更大的、据估计年龄为20岁左右的巨型牡蛎,它重约4.4磅(约1.99千克),长约35.5厘米。发现者称,这个巨型牡蛎就像他穿的44码鞋子那样大

牡蛎养殖场地

1、筏式养成:选择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风浪平静、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区可以作为牡蛎筏式养殖场地。近江的牡蛎应该选择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大连湾的牡蛎应可以选择远离河口、盐度较高的海区;太平洋的牡蛎和褶牡蛎介于这两者之间。养成的方式最主要有以下两种:

(1)吊绳养殖:适合于以贝壳做固着基的牡蛎,其养成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中间以10厘米左右的竹管隔开,吊养于筏架上;二是将固着有蛎苗的贝壳夹在直径3~3.5厘米的聚乙烯绳的拧缝中,每隔10厘米左右夹1壳,垂挂于浮筏上。一般每绳长2~3米。也可利用胶胎夹苗吊养。

(2)网笼养殖:利用扇贝网笼养殖。将无固着基的蛎苗或固着在贝壳上的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入扇贝网笼中,在浮绠上吊养。 筏式养成一般放养蛎苗为每667平方米10万粒,以贝壳作采苗器,每667平方米可吊养10000壳左右。蛎苗从5、6月份开始放养,至年底收获,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00千克以上。

2、滩涂播养

(1)场地选择:滩涂播养应选择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内湾,底质以砂泥滩或泥砂滩为宜。潮区应选择在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附近。

(2)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后滩面干露时播苗。播苗前应将滩面整平,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应尽量掌握播苗后即开始涨潮,以缩短蛎苗露空时间,避免中午日光曝晒时播苗。 2带水播苗:就是涨潮后乘船播苗。播苗前将滩面划成条状,插上竹竿、木杆等作为标志,待涨潮后在船上用锹将蛎苗撒下。带水播苗由于不能直接观察到蛎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匀。播苗密度应根据滩质好坏、水的肥瘦而定。优等滩涂每667平方米播苗12万粒左右,中等的10万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万~8万粒。

3、蛎、虾混养

(1)虾池选择:混养牡蛎的虾池,底质以泥或泥砂质为宜,水深为1.3米以上,日平均换水率应达50%左右.前期透明度应控制在40~50厘米,中后期控制在50~60厘米。

(2)场地整理: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用推土机等工具将播放牡蛎苗种处的池底整平压实,呈微凸状,略高于周围底面,可防蛎苗下沉被淤泥埋没致死。

(3)播苗:在保证正常对虾放养密度前提下,牡蛎苗种的播养量以每667平方米3万粒左右为宜。播苗时间应选择在4月初,苗种子选手规格以壳长2厘米以上为好。播苗应力均匀,并避开环沟低洼处和投饵区,播苗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4~1/3。

4、投石养殖

用做牡蛎采苗器的石块,此时成为牡蛎的养成器材。生长期较短的褶牡蛎可在采苗场就地分散养成;生长期较长的近江牡蛎要移到养成场养成。

牡蛎养殖基地

11月23日19时30分,央视财经频道(CCTV2)《消费主张》栏目,再次聚焦湛江海鲜生蚝产业,介绍了湛江生蚝养殖加工业态、生蚝营养价值、生蚝为原料制作的美食,多角度展示了湛江生蚝养殖、加工及美食的制作过程,受到观众热捧。

湛江素有生蚝之乡的美誉,产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湛江生蚝产量占据了全国生蚝的半壁江山。金秋十月,央视2套《消费主张》节目组走进有“生蚝之乡”美誉的湛江,游美景、品生蚝,拍摄湛江的特色海鲜生蚝及其为原料制作的加工品及美食。

节目里提到,全国沿海地区都有产生蚝,但是最为出名的还是湛江生蚝。在湛江,各种生蚝店遍布大街小巷。从湛江流行起来的蒜蓉烤生蚝的吃法让生蚝风靡全国。湛江生蚝因为味美鲜口、肥大肉滑、细嫩软脆而驰名全国,广受全国各地群众好评。短短30分钟的节目中,湛江生蚝的养殖过程、今年生蚝销售行情、各种生蚝美食、独到讲究的烹调方法等均在节目中着重呈现。

深受人们喜爱的蒜蓉蚝、芝士蚝、水果蚝、原只烧蚝、酥炸鲜蚝等极具湛江特色的生蚝美食登上央视,令人垂涎欲滴。不少本地外地旅客品尝着湛江生蚝的同时大赞:“到湛江怎么能不吃生蚝呢?来湛江的这些天,每天晚上宵夜必点生蚝。”

湛江三面环海,全市有港湾101处之多,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在湛江,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美味的海鲜,其中最具特色的海鲜就是湛江生蚝。湛江生蚝的肉鲜嫩肥美,口感极好,爽、滑、甜,脆而无渣。湛江生蚝还是目前生态海鲜中唯一无人工投料养殖的海产品。目前湛江正进一步发掘、开发以生蚝为原料的美食、深加工产品等,生蚝将让人们更进一步认识湛江。

牡蛎养殖场需要办什么证件

首先去村委会申请建设养殖场,然后依次去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部门备案,去当地国土局办理厂址修建审批手续,去当地畜牧局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证明,去当地工商部门办营业执照。很多地区都被划为禁养区,在禁养区不能建设养殖场,在距离村庄、饮用水源等地点500米以内的地方都不能建设养殖场。

海蛎养殖场

牡蛎的养殖技术方法

牡蛎的生长习性

牡蛎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域,从高线至水深10多米的范围内都有。牡蛎属于固着型贝类,一般固着于浅海物体或海边礁石上。长牡蛎为广温性贝类,在0~32℃水温中能生活,最适生长水温为15~25℃。它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在盐度为10~40‰范围内均有分布,盐度低的海区生长快。牡蛎主要摄食单细胞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摄食无特殊的规律性,一般水温在10~25℃时摄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摄食强度相对减弱。

牡蛎的养殖技术

(一)苗种繁育

目前牡蛎养殖有全人工育苗和半人工采苗两种方式。

全人工育苗的操作过程有:亲贝暂养与促熟,采卵、孵化和选优,饵料与幼虫培育,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稚贝出池等工序;半人工采苗的操作过程有:采苗场选择、亲贝性腺发育检查、浮游幼虫的采集和调查、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等工序。

(二)养殖方式

1.筏式养成

选择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风浪平静、水深在4m以上的海区可作牡蛎筏式养殖场地。近江牡蛎应选择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大连湾牡蛎应选择远离河口、盐度较高的海区。养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吊绳养殖:适合于以贝壳做固着基的牡蛎,其养成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中间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开,吊养于筏架上;二是将固着有蛎苗的贝壳夹在直径3~3.5cm的聚乙烯绳的拧缝中,每隔10cm左右夹1壳,垂挂于浮筏上。一般每绳长2~3m。也可利用胶胎夹苗吊养。

(2)网笼养殖:利用扇贝网笼养殖。将无固着基的蛎苗或固着在贝壳上的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入扇贝网笼中,在浮绠上吊养。筏式养成一般放养蛎苗为每亩10万粒,以贝壳作采苗器,每亩可吊养10000壳左右。蛎苗从5、6月份开始放养,至年底收获,每亩产量可达5000kg以上。

2.滩涂播养

(1)场地选择:滩涂播养应选择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内湾,底质以砂泥滩或泥砂滩为宜。潮区应选择在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附近。

(2)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后滩面干露时播苗。播苗前应将滩面整平,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应尽量掌握播苗后即开始涨潮,以缩短蛎苗露空时间,避免中午日光曝晒时播苗。

带水播苗:就是涨潮后乘船播苗。播苗前将滩面划成条状,插上竹竿、木杆等作为标志,待涨潮后在船上用锹将蛎苗撒下。带水播苗由于不能直接观察到蛎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匀。播苗密度应根据滩质好坏、水的肥瘦而定。优等滩涂每亩播苗12万粒左右,中等的10万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万~8万粒。

3.蛎、虾混养

(1)虾池选择:混养牡蛎的虾池,底质以泥或泥砂质为宜,水深为1.3m以上,日平均换水率应达50%左右。前期透明度应控制在40~50cm,中后期控制在50~60cm。

(2)场地整理: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用推土机等工具将播放牡蛎苗种处的池底整平压实,呈微凸状,略高于周围底面,可防蛎苗下沉被淤泥埋没致死。

(3)播苗:在保证正常对虾放养密度前提下,牡蛎苗种的播养量以每亩3万粒左右为宜。播苗时间应选择在4月初,苗种子选手规格以壳长2cm以上为好。播苗应力均匀,并避开环沟低洼处和投饵区,播苗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4~1/3。

4.投石养殖

用做牡蛎采苗器的石块,此时成为牡蛎的养成器材。生长期较短的褶牡蛎可在采苗场就地分散养成;生长期较长的近江牡蛎要移到养成场养成。养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种:

(1)漫天星:蛎石杂知己无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为5~6块蛎石为1组。

(3)行列式:排宽0.5~1m,排间距为0.6~1.5m。深水养殖可在投石采苗后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获。

5.插竹养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将采到的蛎苗就地稀疏养殖。养成时,蛎竹的排列方式有两种:

(1)直插:以150~179支蛎竹直插成排,排长3~5m;或者以100~120支蛎竹插成排,排中间留有2~3个空档,以畅通水流。

(2)斜插:以23~26支蛎竹插成1堆,堆底宽45~60cm,顶宽33~36cm,堆和堆之间相距20~25cm。由5~6堆组成1排,排与排之间相距2.5m左右。每亩可插8000~10000支蛎竹。

6.桥式养殖

利用桥式采苗方法采苗后,将石条重新整理,疏散密度,进行养成。一般6~7块石条为1组,组与组之间用石条相连成1列。组间距离为50~60cm,列与列之间距离1~2m。养成期间,应将石条的阴面与阳面互换,使两面牡蛎生长均匀。

7.立石养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区采苗后,只要苗量合适,可以任其自然生长,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获。此法主要用于褶牡蛎的养殖。

8.栅式养殖

这种养殖方法是在水深2~4m、风浪平静、饵料在此之后内湾设置固定的栅架,架子的设置同栅式采苗。蛎苗多以串联的贝壳、水泥瓦等固着基,成串的挂在栅架上养。每串长1~1.5m,串间距0.5~1m。养殖密度不宜过高,严防触底,以免某些底栖敌害生物的侵袭。

牡蛎的病害防治

1.牡蛎面盘病毒病

该病由牡蛎面盘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育苗中,一般3~8月发病,有季节性,受害的幼体壳高大于150μm此病传播可能来自潜伏感染的亲牡蛎,成纵向感染,育苗损失可达50%。患病幼虫活性减退,内脏团缩入壳内。面盘活动不正常,面盘上皮组织细胞失去鞭毛,并有些细胞分离开来,沉于养殖容器底部不活动。

防治方法:鉴定病原后,将患病牡蛎和亲牡蛎销毁,对养殖设施彻底消费。鉴定并保存无病的亲牡蛎种群。

2.牡蛎疱疹病毒病

该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此病常发生于发电站排出的热水中养殖的牡蛎,发病水温为28~30℃。水温下降后,此病随之消失,发病与水温密切相关。受感染的牡蛎消化腺呈苍灰色,散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发现该病后,将牡蛎转移至温度低的天然海水中,可阻止继续感染和死亡。

3.幼体牡蛎溃疡病

该病由鳗弧菌、溶藻酸弧菌引起。因为弧菌存在于海水、底泥、牡蛎体表,是机会致病菌,各地育苗场培育各种牡蛎苗都可能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1)保持水质清洁,加强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检查;

(2)发现患病幼体立即销毁;

(3)投喂的单胞藻保证无弧菌污染;

(4)使用经过滤、臭氧和紫外线等方法消毒的海水。

(5)使用每立方米水体50~100克复合链霉素,全池泼洒。

4.点状坏死病

该病由一种未知杆菌引起。牡蛎受感染后,濒死时有点状坏死组织,扩散的细胞浸润,并有大量的杆菌,消化腺苍白色,壳张开,散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及时分离、销毁病牡蛎。

5.弧菌病

该病害是由弧菌引起,主要感染幼牡蛎,可引起幼牡蛎50%以上死亡率。受感染的牡蛎外壳畸形,周边具有大而未钙化的几丁质区域,细菌深入感染韧带,阻止壳的生长,妨碍韧带功能。

防治方法:消毒养殖设施,用10PPM次氯酸钠浸泡病牡蛎后再用清洁海水冲洗。

6.离壳菌病

该病是由动腐离壳菌引起。该病菌菌丝弯曲生长,有少数分枝,其可侵害各期幼体,引起大批死亡。幼牡蛎受感染后不久即停止生长和活动,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使用过滤、紫外线消毒海水等方法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发病后尚无有效方法治疗。

牡蛎的采收加工

1.采收:每年的5~6月,即牡蛎生殖腺高度发达而又未进行繁殖,软体部最肥时进行。采收时,将牡蛎捞起。

2.加工:将采收的牡蛎开壳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牡蛎养殖技术

1、蚝苗是天然的产物。但近几年人工养殖孵化技术也比较的先进,可以在生蚝繁殖的季节采捕成熟的生蚝,取精卵后进行人工孵化,但是天然的蚝苗和人工培育出来的蚝苗价格也具有一定差距。

2、生蚝是不能脱离固着物而自行移动的,只能做启闭壳运动。一般是左壳固定着,右壳开启闭张合运动,生蚝还会依靠右壳的启闭运动进行呼吸、摄食、生殖、排泄等活动。在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也会紧闭贝壳保护自己。

3、生蚝的养殖方法很多,而且新的养殖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出现。其中较常见的养殖方法有插竹养殖、底播养殖、条石和立石养殖、垂下养殖等。其中垂下养殖又分为栅架式、延绳式和筏架式。但是不管选择哪种养殖方式,选择养殖的场地才是最关键的。

养驴


水产养殖牡蛎,水产养殖牡蛎粉
  • 农广天地大闸蟹养殖,贵州大闸蟹养殖地区
  • 农广天地大闸蟹养殖,贵州大闸蟹养殖地区 >> 农广天地大闸蟹养殖,贵州大闸蟹养殖地区...

    水产养殖牡蛎,水产养殖牡蛎粉
  • 石蛙养殖场在哪里,石娃养殖培训
  • 石蛙养殖场在哪里,石娃养殖培训 >> 石蛙养殖场在哪里,石娃养殖培训...

    水产养殖牡蛎,水产养殖牡蛎粉
  • 亚洲巨龟室内养殖设计,亚洲巨龟可以合法养吗
  • 亚洲巨龟室内养殖设计,亚洲巨龟可以合法养吗 >> 亚洲巨龟室内养殖设计,亚洲巨龟可以合法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