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献祭仪式有哪些,古代献祭流程
古代的献祭仪式有哪些?
1.祭天
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祭天的典礼,到了周代,“天”的观念逐渐代替了殷人所说的“上帝”、“帝”。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又有了“天子”的称谓。周王是作为天帝之子在人间统治人民的,他也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天帝。祀天就是对天帝的侍奉、享献的仪式。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后代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
2.祭地
远古时已有对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的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古文献记载土地神是“社”,祭礼叫“宜”。在殷商甲骨文里已有对社土的祭祀,还有大量的祭祀山岳河流的记录,主要目的是祈求农作物的丰收。
3.封禅
“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史记·封禅书》正义曰:“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这就是“封泰山”、“禅梁父”(梁父是泰山下一座小山)。相传远古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的有七十二家。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多将封禅作为一代盛典,给予特别的重视。行封禅礼的帝王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与宋真宗。
4.祭社稷
祭祀社稷神在社稷坛。本来,社坛与稷坛是分立的,后来合二为一了。相传共工氏之子名勾龙,能平水土,被称为“后土”,即社神;厉山氏之子名农(一说名“柱”),能播殖百谷,被当做稷神。商汤灭夏,以周人的始祖契(后稷)为稷神。祭祀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是祈谷,因此有“春祈秋报”之祭。春祈在社日(仲春之月吉日)举行,秋报在秋收后(孟冬之月吉日)举行,这是社稷的正祭。
5.祭宗庙
宗庙的设置,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后代宗庙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还是周代的礼制。周人宗庙制度,一般认为: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所谓昭、穆,是指宗庙中位次的排列,自始祖以下,父曰昭,子曰穆,按照世次递迫排列下去。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士一庙。祭祀用的食物,行礼后要分而食之,称为“俊”(jùn),是食鬼神之余的意思。牲肉(生曰脤,熟曰膰)分赠给参加祭祀的宾客或颁赐给同姓诸侯。
6.九拜
古代行礼有“九拜”。《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当然,祭祀时并不是“九拜”并用。
什么是牛的祭品?
牛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灵性的动物,可以通神,因此,在重大的祭祀仪式上一般都要选用牛,这样才显得庄重肃穆。古代祭祀所用的牛,在颜色、体态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不是随便拉来一头牛就可以作献祭用的。
首先,祭祀所用的牛,毛色要纯一。其次,作为祭品的牛还要求“完全”。《字汇·牛部》就说:“祭天地宗庙之牛完全曰牲”。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损伤,即使是牛角上有一个小洞,不能用作祭品。牺牲指古代祭祀用牲的通称,色纯为“牺”,体全为“牲”,“牺牲”是指纯色的全牛等牲,即牷(quán)。第三,祭祀用的牛应该犄角周正,而且耕牛不能用作牺牲。第四, 祭祀选用的牛还要求身体高大。第五,被选定作为祭祀的牛要受到特殊的待遇。《史记·老庄列传》亦云:“祭祀之牛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第六,选作祭祀的牛还要受到人们的尊重,就连国君见到牲牛也要表示敬意。
祭组词,用祭字怎么组词?
祭祀、祭奠、祭文、祭祖、打牙祭、祭司、血祭、祭坛、祭灶、献祭、祭日、祭酒、祭品、祭星、祭拜、祭天、牙祭、祭红、春祭、祭孔、公祭、燔祭、祭典、祭旗、拜祭、祭礼、獭祭、丰年祭、祭台、祭灵、獭祭鱼、国子祭酒、秋祭、祭师、路祭、祭酹、家祭、生祭、祭服、遥祭
冒险岛黑绵羊的白绵羊哪里多?
打蜈蚣的前面两个地图黑绵羊最多,白绵羊在从上海出去后的第三个地图很多,50级能打蜈蚣
第五人格祭司技能颜色?
祭司技能的颜色和选用的皮肤有关,有绿色、白色、金色、黑色等等。
第五人格祭祀技能的颜色需要挂件才能改变,还有皮肤
养羊
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