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技术与利润,蚯蚓标准化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的技术
蚯蚓的饲料是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有机废物,如各种牲畜粪便和秸杆等。在发酵前,所用的畜禽粪便都要经过洒水、捣碎。如用农作物秸杆、稻草,最好用锄刀切成6-9厘米长,再浇水,拌均匀,使其充分湿润,然后在地面堆制。堆料时,要求堆料松散,不要压实,以利高温细菌的繁殖,堆制时要充分洒水,所含水份在50-60%之间,堆积高1米左右。
饲料堆积好以后,上面可用塑料布覆盖,以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蚯蚓是杂食性环节动物。这些有机废物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能吞食利用,否则会使蚯蚓大量死亡。堆积的有机废物经过3-4天后,里面的温度可上升至50-60℃之间,半个月左右可翻堆1次,并添加水分,经过四次翻堆腐熟后,即可使用。
养殖蚯蚓有多种方法,平地堆肥养殖是最常用的一种,在室内或室外均可以进行。
取充分腐熟后的饲料投入到蚯蚓床上,此时腐熟好的饲料,黑褐色,无臭味,质地松软,不粘滞。腐熟堆肥的宽度为80-100厘米,长 2-3米。浇水使饲料水分在60-70%之间。
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养殖之前,应做饲料的鉴定投试,在料床上投放少量的蚯蚓,如果蚯蚓不愿进入料中,说明饲料腐熟不完全,需要继续发酵。
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平地堆肥养殖的方法,可以大量的繁殖蚯蚓。每个料床上可以接种蚯蚓1000-2000条,3个月左右,当蚯蚓大量繁殖后,及时进行分池养殖。一般1个月加料1次,保证蚯蚓有足够的饲料,其才能迅速地繁殖生长。
在蚯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对其有较重要影响,温度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于蚯蚓繁殖生长,在温度下降至7℃时,就出现蚯蚓大量逃逸现象,如果在0℃以下就可能冻死。
蚯蚓的生长温度在5-30℃之间,最适合温度为20℃。
蚯蚓是好气性运动,靠皮肤呼吸,因此要求养殖床的饲料氧气充足,必须通风换气,疏松饲料,保证有充足的氧气,蚯蚓才能生长良好,否则就会生长发育受阻,体色发暗不鲜,行动迟缓。
蚯蚓的生长繁殖与饲料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适应范围在 PH6.0—8.0之间,最适宜为PH7.0,超过此范围,蚯蚓会出现脱水、变干、萎缩,体色变黑紫,感觉迟纯,往外逃逸等现象。
有生产实践证明,在投饲料前,用水冲洗饲料,可以调节PH值。用水冲洗饲料,虽然会损失一些水溶性养分,但能排除有害气体,洗涤盐分和有害物质,但发酵较好的饲料,不用调整PH值。
蚯蚓喜欢吃甜饲料、蛋白质、糖分丰富的饲料,尤其是喜欢腐烂的瓜果、菜叶,亦爱吃酸甜饲料。
蚯蚓的饲料必须经常浇水保持湿润,饲料太干或者太湿都会影响蚯蚓的生长发育。
水分是蚯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调节体温的重要因素。蚯蚓可以从饲料中获得水分和营养物质。
蚯蚓的体内含水量为85%左右,在生活中必须有一定量水分才能生长发育。
饲料被蚯蚓吞食1个月左右,要及时补充营养丰富的新饲料,补料一般在清粪后进行,蚯蚓由上而下取食,粪粒排泄在面上长期堆积,对蚯蚓生长繁殖不利,应及时消除。刮取蚯蚓粪同时,在养殖床上补充新饲料。
当床内大部分蚯蚓体重已达到400-500毫克时,并且每平方米密度达1.5-2万条时,即可收取—部分成蚯蚓。蚯蚓的收获有多种方法
在养殖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床料,等蚯蚓往下钻后,刮取表面蚓粪,反复进行疏松床料和刮取蚓粪,最后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捕成蚓的目的。
将蚯蚓的粪便用于农作物,在改良土壤,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蚯蚓高效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1、建造坑池
(1)可以利用与沟渠相通的水坑进行改建养殖,面积为3-5平方米,水深为20-25cm,坑池底部用保水性好的黄土或三合土筑底,并设进排水口。
(2)然后挖肥沃的鱼池淤泥铺在坑底,厚度为10cm,每平方米加入畜禽粪或农家肥7.5-10kg,再加入经发酵后的饼、麸和糠糟等。
2、引种入坑
一般每平方米放种蚓0.25-0.5kg,蚓种放好后,在沟上先覆盖1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和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不仅可以防敌害,也可防雨保湿。
3、投喂饲料
饲料为牛粪100%或牛粪50%、猪粪35%、秸秆150%或猪粪50%、秸秆或杂草50%,每月喂料2-3次,每次厚度为10cm,要求饲料新鲜透气。
4、日常管理
温度需要保持在20-27℃,空气相对湿度需要保持在70%-80%。
养殖一亩蚯蚓的成本1、饲料(牛粪、猪粪、秸秆等)为100立方米,每立方米为20元,共计2000元。
2、自繁蚓种100kg,成本为20元/kg,共计22000元。
3、占地费为1亩,每亩为600元,共计600元。
4、水电工具费用共计500元。
5、合计费用5100元。
蚯蚓养殖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要求有营养丰富而全面的有机物质,蚯蚓的生长繁殖需要大量的氮素营养,但蛋白质又不能过高,超标反而有害。
各种饲料经过合理配制才能形成氮碳比例合理,营养丰富而且全面的,有利于蚯蚓生长、繁殖的高效饲料。其饲料、基料的氮碳比在20—30之间,饲料中蛋白质不可过高,因蛋白质分解时会产生恶臭气味,口感不好,影响蚯蚓采食,给蚯蚓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不良影响。
饲料搭配的原则是:氮碳比例合理,使氮碳比调整在20—30之间。一般配制原则数据为:粪料70%,草料30%,饲料品种尽量多样化。
用发酵剂处理蚯蚓饲料时参考配方:鸡粪25%、鸭粪15%、秸秆粉30%、其他粪便30%。
另外也可以使用金宝贝8型秸秆饲料发酵剂单独处理秸秆粉做蚯蚓饲料。
蚯蚓培育技术
①养殖蚯蚓要防止水蛭、蛇、鼠、鸟、蚁、螨等天敌伤害,养殖床应有遮光设施,切忌强光直射。②要保持养殖区环境安静,不要随意翻动养殖面。③要避免农药、废气的污染。④刚出池的新鲜沼渣不能马上放入蚓床喂蚯蚓,需要摊开晾干后饲喂,以免引起蚯蚓缺氧死亡。
蚯蚓工业化养殖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善结构米,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用作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饲料,都能取得增产的效果。蚯蚓在药物学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是常见的中药材,有解热、镇痉、活络、平喘、降压和利尿等作用。蚯蚓的粪便是很好的养料,也可松土增加土壤孔隙,使土壤通透性增强。利于植物呼吸与渗水排水。蚯蚓体内可分泌出一种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的特殊酶,因此,树叶、稻草、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活性污泥和造纸、食品工业的下脚料等,都可以是它的食料.蚯蚓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消除环境污染.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蚯蚓养殖工厂,并把蚯蚓养殖工厂称为“环境净化装置”。由于蚯蚓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金属,这类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聚集量为外界含量的10倍。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蚯蚓可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 條萊垍頭
蚯蚓标准化养殖技术要点
搞生态养殖,什么最关键?
既然打生态旗号,那就是每一个环节都关键,有人认为环境关键,生态养殖要有个好的环境,山好水好环境好,才是生态养殖,那么我试问一下,粪便怎么处理?它们可是满山的吃,满山的拉哦,养得一年下来,山还有花草吗?水还清吗?这是保护环境还是破坏环境?往后还怎么生态?目前生态养殖大家都还是在摸索状态,还没有任何一个养殖户做得到把生态考虑周全,介于我养生态鸡的经验与实践,要保护好环境,就要在粪便上做文章,使拉的粪便不臭,这样你经过养鸡的地方,闻到的依然是花草的芳香。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使粪便不臭?目前我饲养实验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喂食洋葱和辣椒鸡雏的时候把洋葱打成汁捞辣椒粉拌料喂食脱温以后把洋葱切碎了喂辣椒我是这样喂的,倒果园里由它们自由吃,这样饲养出来的鸡拉的粪便基本不臭,而且不容易病,还会是很好的果园肥料另外一个方法是益生菌发酵养殖,益生菌对养鸡的作用并不像网上说的护理肠道啊,口感好啊,增强体质啊什么的,我敢说目前没有一个土鸡养殖户能把益生菌发挥最好,因为没有地方参考养殖,没有养殖实验数据,目前的养殖户只是饲料中加入点益生菌,就叫益生菌生态土鸡了,其实这样饲养对鸡一点用处都没有,对于鸡的肠道特殊性,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基本四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消耗掉肠道内的食物,而益生菌起码要停留肠道十个小时以上才会有作用,要达到效果益生菌起码要占饲料的80%以上,还不能用单一的食材发酵,比如豆渣啊酒糟啊什么的,不然会营养不良上图是我发酵好的益生菌,内含辣椒,猪骨牛骨,贝壳粉,灵芝粉等等,营养丰富,喂食益生菌后还要想办法让它在体内存活下来,那就离不开含糖高的食物,不然益生菌在体内都饿死完了,还益生个屁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呵呵,那就离不开麸皮西瓜哈密瓜等等含糖高的唉!要搞生态养殖,路艰辛着呢,坚持并努力吧,真正要做好生态养殖,益生菌,益生元,益生素一样不能少,不然谈不上环保,谈不上生态,这样成本不就是非常了?那下一步就要解决这样降低成本了,感兴趣的,关注我,一定会有让你惊喜的
蚯蚓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不同养殖场选择标准是不一样的,把我的豪猪场的选址要点和你分享一下吧。
1、符合国家要求。
①符合当地规划,不能随便选址,不能选择耕地。不能建在居民区。有环保设施,环评达标。②证件办理。首先上报国土所申请,需工作人员现场实地勘察确认不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养豪猪必须拥有养殖用地证明。环评手续、规划意见、立案备案手续、动③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生产经营取可证,还要取得林业局"三有动物训养许可″备案成功后才能正式开始养殖。
2、有利于防疫灭病、且便于生产和减少工程投资。
选择豪猪场址首先应考虑豪猪场的防疫问题,并应在不影响防疫的同时,综合考虑猪场建成后产品及饲料等进出猪场运输及供电、供水诸因素,最后确定豪猪场的防疫间距。防疫间距一般为:
①距工厂、学校、村镇及居民区500米以上,且处于下风位置;
②距主干公路、铁路和河流等交通频繁的地方500米以上;
③距畜禽养殖场、屠宰场、肉食加工厂、皮毛加工厂应在2公里以上,并位于上风位置。
3、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水方便。
低洼潮湿的场地,不利于豪猪的体热调节和肢蹄发育,而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存,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雨季到来,常常受到洪水威胁,也不利于防疫。故要求所选地面应高出当地历史洪水线以上,且地下水位应在2米以下。避风向阳可减少冬春风雪的侵袭,提高猪舍温度,并保持场区小气候的相对稳定。为了便于排水,防止积水和泥泞,地面应平坦而稍有坡度,一般以1%~3%的坡度较理想,最大坡度不得超过20%。
4、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便于取用水源是建设豪猪场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之一。
一个养殖场,特别是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每日饮用、冲圈、调制饲料,以及饲养管理人员生活用水等用水量相当大,所以必须有一个充足的水源,且水质不经处理最好能达到饮用标准为理想。一般山泉水、地下水最理想。
5、场地土质坚实、渗水性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过。
不宜在含有大量碎石的地带建猪场,这样土质结构利于排水,但是缺点是夏季反射的热量过多,冬季不易保温。也不要在黏土上建猪场,黏土通透性不强会导致排水不畅而积水,黏性大不易清扫。
可选择低水位的沙壤土作为猪场建设用地,沙壤土排水性良好,质地均匀稳定性好,而且吸湿性和导热性都相对较小。
6、道路畅通。
能够通过9.6米以上大车通过。
7、电力保障。
基本要求有稳定电力供应,满足负荷、不断电。
在实际生产中,很多老板因为选错地址,出现了政府拆迁、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道路不畅通、时常断电、排污不方便等问题,选址每一项我们都要考虑到,才能保障我们正常生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蚯蚓养殖宝典
1.饲养方式:一般分为生态养殖、立体养殖和大棚养殖3种方式。
生态养殖包括耕地养殖、林地养殖和沟槽养殖;立体养殖包括多层水泥架养殖、重叠式养殖箱养殖、缸养、百叶箱养殖、尼龙网床架养殖;大棚养殖分为温室养殖和日光温室养殖。其中耕地养殖和大棚养殖可以同时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一举两得;立体养殖可以获得更多的蚯蚓;大棚养殖繁殖速度快;生态养殖和大棚养殖成本低,各有优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养殖目的进行选择养殖方法。
2.养殖池设置。
一般保持养殖箱、沟的深度为30-50厘米,不宜太深。宽度不限,长度不限,以排灌方便的场地为宜,保持填充物潮湿,禁止积水。可以填埋腐熟的牛粪、猪粪等圈肥,也可以施用腐烂的树叶、林中土,表层也可以覆盖一层田园土。
3.选择适合的蚯蚓品种,放入适量的蚯蚓种源。
蚯蚓的品种很多,但是要根据饲养的目的进行选择,比如垂钓的人喜欢细小的蚯蚓,如果蚯蚓太粗就不行。一般的蚯蚓价格在3-15元之间,1平方米放养2-3斤,一亩地一般饲养蚯蚓的地方只要半亩地,可以放养700-900斤。放养的蚯蚓数量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有机质消耗太快,蚯蚓快速繁殖以后就会逃跑。
4.投喂饲料的方法。
投喂的饲料必须是经过腐熟的树叶、青草、水果、菜叶、厨房下脚料、圈肥等,为了加快发酵速度,可以添加尿素、em菌等进行快速发酵以后,再添加鱼粉和骨粉等进行投喂。投喂的次数越多,蚯蚓生长繁殖得越快。
喂养的饵料以少量多次为宜,一般在15天左右进行清理一次残留的饵料,不能长期堆积,但也不能一次性间高残留的饵料全部清理干净,好让蚯蚓能够找到自己的洞穴,否则也会引起蚯蚓逃逸现象发生。
5.有效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
蚯蚓对于温度、湿度和光照敏感,要求十分严格。蚯蚓喜欢温暖、湿润、阴凉的环境,养殖场地需要进行必要的遮阴,每天最多只需要2-3小时的光照。蚯蚓在20-30℃ 环境下生长良好,在高温季节可以覆盖一层秸秆,降低温度和增加湿度;低温季节覆盖地膜、草帘、拱棚等增加温度;春、夏、秋季节需要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以不积水为限度最好。如果表层出现变白现象,就需要喷水或者浇水,确保蚯蚓正常生长和取食。
6.收集方法。
室内养殖的一般采用强光驱赶法,蚯蚓就会聚集到饲养床下层,或者筛网下层的容器内。在野外一般采用食物诱集法,放入腐烂的水果,2-3天以后,蚯蚓就会聚集在水果里。
蚯蚓生态养殖技术
1、沟养与坑养。养殖户可以将饲料和种蚯蚓放入室外的长沟以及坑内饲养,沟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宽度在0.5-0.7米左右,深度在0.3-0.5米左右;坑的形状多为方形或者长方形,深度也在0.3-0.5米左右。
2、野生放养。野生放养可以利用边隙空地挖大约宽一米的田畈,放入饲料和种蚯蚓。场地的选择包括场内、自留地、河边、房前屋后、桑园、果园等。这个方法不适用于雨季和冬季,所以夏季要防晒降温、排除积水,冬季注意保温。
3、土温床养。土温床养只要是利用水浮莲、水花生和小葫芦过冬的土温床,饲养蚯蚓。
4、防空洞饲养。防空洞饲养主要是利用人防建筑冬暖夏凉、阴暗潮湿的条件进行饲养,成本低廉。
5、多层温床饲养。多层温床饲养就是利用角钢、水泥预制板或者木板搭成多层的饲养床架,再架上木板或者其他材质的板材以及土壤和饲料,放上种蚯蚓。在两个床架之间要留有过道,方便日常的饲养管理。冬季则可以利用工厂废气、煤炭加热、电热器、生物质采暖炉等方式加温,用以保证蚯蚓的正常生长发育。
6、室内池养。室内池养就是在室内用砖或者水泥砌成池子,这个池子可以在地面也可以一半在地面以下,在池子里面进行蚯蚓的饲养。
7、塑料大棚养。塑料大棚养主要是用金属骨架以及塑料薄膜搭建成大型的饲养温室,没有金属骨架的话也可以采用竹片、木材等材质。
水产知识
水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