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池塘养殖鳙鱼密度,水库纯养鳙鱼养殖密度

池塘养殖鳙鱼密度,水库纯养鳙鱼养殖密度池塘养殖鳙鱼密度,水库纯养鳙鱼养殖密度

水库纯养鳙鱼养殖密度多少

大头鱼,也叫花鲢、胖头鱼等。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网箱养殖密度,一般种鱼放养规格分别为:80克左右或350克左右。80克鱼种每箱放450~550尾,350克鱼种每箱200~250尾。投放的鱼种,必须保证规格健壮整齐,入箱前后严格消毒,防止水霉病发生及死亡。鱼种放养最佳时间为每年11~12月,或翌年2~3月,水温较低,运输方便,鱼体受伤较轻,成活率高。

鲢鳙养殖密度

(1)富营养型水库:鱼产力30~40公斤/亩,放养密度110~140尾/亩,鲢鱼的搭配比例为35~40%,鳙鱼的搭配比例为50~55%,草、鲤、鳊、鲴等的搭配比例为5~15%。

(2)中营养型水库:鱼产力20~30公斤/亩,放养密度80~110尾/亩,鲢鱼的搭配比例为30~35%,鳙鱼的搭配比例为55~60%,草、鲤、鳊、鲴等的搭配比例为5~15%。

(3)贫营养型水库:鱼产力15~20公斤/亩,放养密度50~80尾/亩,鲢鱼的搭配比例为25~30%,鳙鱼的搭配比例为60~65%,草、鲤、鳊、鲴等的搭配比例为5~15%。

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一,池塘选择。

鳙鱼是中层鱼类。在深水池塘养殖的时候,一般选择套养。而当水体不是特别的深的时候,鳙鱼最好还是单一种类的养殖。

在鳙鱼养殖之前,最好进行彻底的清塘。将池塘内的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净。鱼池清扫干净,没有较多的淤泥之后,进行消毒杀菌。鳙鱼的鱼塘的消毒以生石灰消毒为主。选择生石灰的原因一是因为生石灰在触碰到水体的时候,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大量的热量杀死病菌。二是生石灰的价格便宜。三是因为生石灰容易挥发。

当然,清塘完成之后,并不是立即的放水养鱼。鳙鱼由于是滤食性鱼类,养殖之前,在池塘的底部施用一层培养浮游生物的底肥是很有必要的。鳙鱼池塘的底肥培养一般选择食用厩肥、生物尸体等容易繁殖浮游生物的材料。将底肥均匀的铺在要养殖鳙鱼的池塘底部,等待厩肥充分分解,产生大量的浮游生物之后,才能投放鳙鱼的鱼苗。

二,投放鱼苗。

鳙鱼投放鱼苗的时候尽量选择投放大规格的鱼苗。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投放质量超过1千克的超大规格的鱼苗。大规模的鱼苗生长的更迅速,更容易适应池塘水体。

和所有的水产养殖一样,鳙鱼的鱼苗不能直接的投放到池塘里面。鱼苗的消毒杀菌和水文环境的适应都是不可缺少的步奏。

鱼苗的杀菌消毒和所有的水产一样,使用浓度为百分之四的食盐水或者浓度为千分之二的硫酸铜溶液养殖鱼苗半小时以上,就算完成了鳙鱼的消毒杀菌工作。水文的适应则是取鱼塘水体,养殖鳙鱼一到两个小时,观察鱼苗有没有不适应的情况,之后,才能大规模的投苗。

由于鳙鱼一般都是与其他鱼类混养,所以大家知道的拖放鱼苗的数量都不多。当只养殖鳙鱼一种鱼类的时候,要适当的提高鱼塘的放苗数量。

鳙鱼投放入塘的时间应该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雨雪甚至湖面结冰的时候放养鳙鱼。鳙鱼放养入养殖池之后,将鱼苗均匀的赶入池塘,保证鱼苗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池塘,不造成某一地点因为鳙鱼的数量过多而造成食物不够的情况。

三。日常管理。

鳙鱼养殖池的日产管理主要是饵料投放和病害防治。

由于投放的鳙鱼为大规格的鱼苗,所以鳙鱼的抗病性也是很高的。但是,由于是大规格、高密度的养殖,鳙鱼仍旧会患病。尤其是由于在投放鱼苗之前,有过施底肥的做法,鳙鱼就及其容易患有寄生虫病。因此,对于鳙鱼常见的寄生虫病通常是以预防为主。当然,预防寄生虫病并不是从鱼苗养殖之后才开始,在鳙鱼清塘的时候,就要时刻的小心,预防鳙鱼的寄生虫病。

鳙鱼的寄生虫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

清塘的时候,将塘底部的淤泥充分清理干净,烈日暴晒养殖池塘,充分的消毒。

底肥培养浮游生物的时候,也需要消毒,选择消毒杀菌过的底肥培育浮游生物。

投放之前,对于鳙鱼的鱼种要充分的消毒。消毒的程序越严厉越好。

定期的对池塘的水体消毒。当然,在水体中养入鳙鱼之后,就不适合再用生石灰消毒了。这个时候应该选择用对鱼伤害较小的消毒剂。

水体增氧。鳙鱼由于养殖密度大,水体内氧气过少,对鳙鱼的生长发育也极为不利,因此,鳙鱼池塘的增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投喂饲料合理。避免因为投喂饲料不合理而造成的水体污染,滋生寄生虫。

谈完鳙鱼的寄生虫病的预防方法之后,咱再说一说鳙鱼的日常管理。

鳙鱼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关于鳙鱼饲料的投喂。鳙鱼是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虽然,在鳙鱼入塘之前,就曾经有过底肥培养,保证鳙鱼不会因为缺少食物而发生意外。但是随着鳙鱼的逐步生长,水体中所含有的浮游生物的数量是跟不上鳙鱼的生长发育的。因此,投喂饲料势在必行。

虽然,鳙鱼也会食用一些水藻,但鳙鱼最重要的食物还是食用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鳙鱼的饲料投喂主要还是通过投放适合水体内适合浮游生物生长的有机肥来间接的投喂鳙鱼。

最初的时候,人们养殖鳙鱼的时候,会投放一些厩肥、堆肥或者直接是人畜的粪便。后来有投放过无机化肥。经过长时间的饲养观察发现:单一的使用有机肥,虽然营养全面,但是肥效缓慢,很限制鱼的产量;单一的食用化肥,肥效比有机肥短的多,成分也比不上有机肥,主要只能培养小型的绿藻和蓝藻,对鳙鱼的生长发育也并不理想。

现在,人们养殖鳙鱼的时候,主要投放的肥料是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分解过后将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制作而成的肥料。这种肥料含有大量的适合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能够改善水体内的水质环境,对鳙鱼的生长很有好处。

四,上市销售。

鳙鱼身上最肥美的地方就是鱼头,因此鳙鱼只有当头长到一定分量的时候才能够上市销售。现代养殖鳙鱼主要采用套养、混养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避开鱼群上市的高峰区,能够更好的获得回报。因此,笔者是不建议养殖单一的鳙鱼的。最好能和鲢鱼、草鱼等鱼类混养,如此,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应

小型水库养殖鳙鱼密度

这是标准的鱼塘,面积和水深适中,在夏季整体水温能上来,投放鳙鱼养殖很好,但鳙鱼的密度不能太大,作为上层鱼,最好跟中层和底层鱼混养,正常每亩按2000斤总产量的情况下,鳙鱼占三分之一,也就是700斤左右,鳙鱼个体生长前几年比较快,密度大的话会严重影响其他鱼类,谢谢。

鳙鱼能不能高密度养殖

答主养鳙鱼养殖密度每立方米水体1-3公斤。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是中国特有鱼类。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是池塘养殖及水库渔业的主要对象之一,经济价值较高。

水库纯养鳙鱼养殖密度多少最好

300尾左右

四大家鱼指的是草鱼、鳙鱼、鲢鱼、青鱼,其中草鱼养殖每亩密度1200尾左右,鳙鱼养殖每亩密度50尾左右,鲢鱼养殖每亩密度300尾左右,青鱼养殖每亩密度300尾左右。

养殖到一定时间就需要给鱼池换水,尤其是在水质情况逐渐变差的情况下,需抽掉20-30cm深的旧池水,同时换入新水,让水里的有机质淡化,但也不要一次性换入很多新水,以免水环境遭到破坏,引起应激反应。

水库主养鳙鱼养殖技术

1、苗种放养: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2、放养时间:

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3、放养地点:

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4、放养天气:

应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雪、结冰的日子放养。

5、检疫与消毒:

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6、精心操作:

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小型水库养鱼的密度

一般一亩鱼塘投放不超过1000尾的鱼苗较合适,具体需要根据鱼种来放,如以草鱼为主的养殖模式,一亩池塘可以养800-1000尾草鱼(300亩既240000-300000尾),或是每亩放养草鱼苗每尾重80克,大小规格1龄的鱼苗600尾(300亩既180000尾),并搭配鲢鱼苗和鳙鱼苗250尾(300亩既75000尾)。

放养密度过大,其生长过于拥挤,容易影响其生长发育,如果放养密度小,就无法获得最大收益。

水库纯养鳙鱼养殖密度多少合适

1.鳙鱼的食性问题。

在以往的资料中,鳙鱼的食性定义为以浮游动物为主的温和滤食性鱼类,一般简单理解为以浮游动物为食,这是过去在天然环境低水平养殖条件下得出的。现在高技术养殖条件下,水体浮游生物以大型种类为主。鳙鱼是滤食性鱼类,对食物的选择决定于鳃耙间距,只要个体大于鳃耙间距的浮游生物均可被其滤食,鲢鱼的食物主要是个体小于50微米的浮游生物,鳙鱼的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浮游生物。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直链硅藻、甲藻、裸藻科、丝状蓝藻、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正好是鳙鱼的滤食对象。

2.鲢、鳙鱼的搭配比例问题。

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在这种放养模式下鳙鱼可正常生长,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鲢的价格越来越低,鳙的价格不断提高,这种以鲢为主的放养模式经济效益也越来越低。

因此,怎样提高鳙鱼的放养比例和产量就成为养殖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随着生物有机肥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体藻相相应发生了根本变化,鳙鱼能摄食的个体大、营养丰富、易消化的种类,如直链硅藻、甲藻、隐藻,成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也很高,为鳙鱼成为主养鱼类提供了食物基础,据多年的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因此,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只能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3.鱼种规格问题。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厘米左右大规格鱼种,养2年上市,养殖周期长,上市规格小,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每尾150~500克大规格鱼种。经过一年的养殖达到尾重200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

4.放养模式问题。

传统的湖泊、水库等大水体虽然也采用施肥技术进行养鱼,但产量很少超过每亩100公斤,经济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鱼种规格小,用每公斤20尾的大规格鱼种,回捕率低,成鱼规格小,一般每尾1~1.5公斤;

二是一次放种,一次起捕,上半年水中鱼的现存量少,造成水体资源浪费,下半年鱼的密度过大,天然饵料供给不足,生长速度减慢;

三是鲢、鳙鱼比例为3:1的放养模式不合理。

针对传统养殖的不足之处,现代大水体高产养殖:

一是用斤两鱼种即(每尾0.15~1公斤);

二是常年捕捞上市,即6~7月开始将部分长至1.5公斤以上的鱼起捕上市,剩下的鱼冬季起捕上市,成鱼规格有每尾1.5~2公斤和2.5~4公斤;

三是鲢、鳙鱼比例是1:4,甚至全养鳙鱼,价格高,效益好。

鳙鱼的养殖模式有水库施肥纯养鳙鱼;湖泊施肥主养鳙鱼;小型精养水体投饵施肥主养鳙鱼;小型精养水体施肥套养鳙鱼四种。

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放养模式也不同。笔者在6月底在用全价膨化料主养黄颡鱼塘内配养当年2厘米的鳙鱼苗,40多天就长至200克,8月月中又加放一次3~4厘米的鳙鱼苗。到11月基本长至500~700克。塘口观察到,尾重100~200克的鳙鱼可以有效进食小颗粒膨化料,这有力地促进了鳙鱼快速生长。

水库花鲢鱼的养殖密度

花鲢鱼养殖密度跟养殖的规格有很大的关系,由此衍生出很多的养殖模式,养殖的密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一是,挑选规格为0.5斤/尾的鱼种30尾,加上30尾规格为1.5斤/尾的鱼种,投入一亩的水池里面。这个养殖密度,亩产量可以达到500斤/亩。那么,500亩的水面可以养殖以上两种规格的花鲢鱼,共计30000尾。

直接投放0.3~0.6斤/尾的鱼种,60斤/亩,亩产量可以达到400斤/亩。那么,500亩的水面,可以养殖这种规格的鱼苗30000斤,亩产量可以达到1200万斤。

水产知识


池塘养殖鳙鱼密度,水库纯养鳙鱼养殖密度
  • 牧草养殖鸡鸭鹅,养殖牧草怎么样
  • 牧草养殖鸡鸭鹅,养殖牧草怎么样 >> 牧草养殖鸡鸭鹅,养殖牧草怎么样...

    池塘养殖鳙鱼密度,水库纯养鳙鱼养殖密度
  • 惠州水产海蛎养殖,惠州淡水生蚝养殖
  • 惠州水产海蛎养殖,惠州淡水生蚝养殖 >> 惠州水产海蛎养殖,惠州淡水生蚝养殖...

    池塘养殖鳙鱼密度,水库纯养鳙鱼养殖密度
  • 玉翁仙人球开花,玉翁的养殖方法
  • 玉翁仙人球开花,玉翁的养殖方法 >> 玉翁仙人球开花,玉翁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