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鱼种的养殖技术,鲫鱼养殖技术全过程
鲫鱼鱼种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一亩鱼塘养多少斤鲫鱼?
一亩鱼塘也就养200斤鲫鱼比较好,是因为如果鲫鱼太多的话会打架会死掉很多的鲫鱼,就200斤的鲫鱼,如果体型是比较大,放进一亩鱼塘里也是非常拥挤的,如果小的鲫鱼建议放200斤,一条六七两的鲫鱼建议也就放200斤要如果大一点的话,100斤就可以了
鲫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建议让鱼每天保持半饥饿状态,这样消化快,而且鱼会更加活跃!
其次要注意达到以下要求:
1.一周换一次水,不要换水太勤。
2.建议在鱼缸里养些水草。
3.把水温调至16~28度之间。
4.每次换水撒些盐,预防疾病。
5.让鱼保持在半饥饿状态,这样鱼会更加活跃。
6.换水时如果使用自来水要把水暴晒三天。
7.适当晒太阳。
8.水温要恒定。
9.每次换水留一些老水,再加入新换的水。
10.可以给他吃浮游植物,苔癣,蚯蚓,小虾,红虫,米饭粒,苞米粒,麦粒,豆面,苞米面
鲫鱼鱼种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技术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亩放养鲫鱼0.80万-1.20万尾,可以达到养成规格50-60克的目的。
进行鲫鱼成鱼养殖时,鱼种平均规格为50-60克时,每亩放养鲫鱼鱼种1500-1800尾最为理想,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到350-400克。
也可采取混养模式,放养鲢、鳙鱼
适当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鲢鳙鱼的投放时间应在鲫鱼驯化后,否则会延长鲫鱼的驯化时间。搭配的比例以鲫鱼:鲢鳙鱼=90:10或80:20较佳,即假设亩放鲫鱼75-100kg则20-60克/尾鲢鳙鱼共放3-12kg即可。
鲫鱼鱼种的养殖技术与管理视频
鲫鱼
鲫鱼,又叫鲫瓜子,属于杂食性鱼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我国的分布极广,这源于他们超强的适应能力,不论是在30度的高温还是在0度的低温他都能适应,在强碱性的水中也有他们的身影。鲫鱼和鲤鱼相似度很高,最好区别他们的是嘴唇和胡须。他们主要的食物是植物性的藻类,维管束植物的根茎果实,动物性的食物也有如蚯蚓、红虫、幼螺、昆虫等,在温度为18至25摄氏度的水中觅食活跃。在春季和秋季是其最为肥美的两个季节,喜欢群体活动,在水草茂盛的地方栖息。
天气
突然的天气变化对鱼类的影响较大,久雨初晴,突然降温的天气变化都会导致鲫鱼开口不活跃,但是往往在寒潮来袭前鱼类的开口比较活跃,不单单是鲫鱼。在冬天钓鲫鱼,选择在晴天的下午钓浅水比较合适。一般在下雪前的一段时间会比较温暖,这时候作钓也比较好。一旦到了春天,尤其是在二月的惊蛰过后气温稳步回升,到15度以上时钓鲫鱼合适,这段时间下小雨也没关系,反而能增加溶氧量,促进鱼开口。到了夏天,农历的四月底到小满前这段时间,晴天尤其是下小雨和阴天钓鲫鱼较为合适,但是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到了农历的五月,进入了三伏天这时气温普遍都是30摄氏度一上了。这时钓鱼尤其是晴天,选择钓两头较为合适,早上9点前,和晚上4点后。到了秋天,在初秋的时候和夏天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秋分后温度下降就较为明显了,这时秋高气爽,为了后面的过冬,鲫鱼们会储存大量的脂肪。这也就是为什么秋季鱼儿肥美得原因。
钓点选择
宽河钓窄窄钓宽,如果水面较大选着在较窄处作钓,是鱼儿觅食的重要关卡,所谓的鱼道。如果是较窄的水面就要选着较远的中心或者靠近对岸,近岸鱼易被打搅。尤其是在有水草的弯潭处。
在岔河的入水口,尤其是有水草的地方钓鲫鱼很理想。强调有草的地方是因为,有草的地方食物比较多,在觅食的时候鱼类也更加有安全感,同样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能增加附近水体的含氧量。“乱石桥墩树下边”说的是在河床有乱石,有桥墩的地方下钩收获也会不错。
饵料选择
荤饵:红虫蚯蚓等较细的比较好,因为鲫鱼的口较小,蚯蚓细小的方便其入口。用素饵的话就比较多了,米饭,玉米面面粉等。当然和人一样在不同的季节荤素的选择也会有差别,秋冬春这三个季节,鲫鱼的选择就偏荤,在炎热的夏季偏素。在春天、秋天、冬天用蚯蚓,在加酒米,黄豆面玉米面打窝效果较好,当然也有用豆腐渣加猪血在加蜂蜜打窝的,效果也还不错。在夏季可以使用袋装的商品饵,也可以使用米饭,当然米饭加点小药,蜂蜜啥的处理一下效果可能也会好些。
线组搭配以及漂像
线组搭配要细,线径在0.16至0.23毫米之间较为合适。钩要小,掉底可以使用2、3号钩钓浮可以使用4号钩。
漂像:1浮漂微微上升一点然后下沉一目或者一目半。2漂尾顶起一目或者半目然后不动。3浮漂缓慢下沉4浮漂微微颤抖后下沉一目或者一亩半5浮漂连续点动6浮漂点动后缓慢上升7浮漂横移或者带有微微下沉。
在我公众号
十点掌柜
里面有关于鲫鱼吃钩的视频供你学习
本公众号每晚十点为你推送垂钓经验,和各种关于钓鱼的好玩的事
愿你在学钓技的同时拥有一颗快乐的心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记得点赞哟
鲫鱼繁殖环境条件
鲫鱼产卵过程
(1)到了繁殖季节的时候,鲫鱼会将鱼卵产在水草或者是石头之上,接着雄鱼将精子排到水中,二者结合形成受精卵,后续进一步发育,最终变成鲫鱼。
(2)鲫鱼一般在水温升高至17℃左右的时候开始产卵,当水温为20-24℃的时候,繁殖活动最盛。
(3)除开水温会影响鲫鱼的产卵以外,降雨,微流水等因素也会影响到鲫鱼产卵。
(4)鲫鱼喜欢在有一定混浊度的微流水,水草茂密的浅水区域产卵。
鲫鱼养殖技术及饲料
鲫鱼生命力极强,性情温和,在家里饲养也比较容易。
1、用无污染水养殖既可。现在我们用来养鱼的水多半是自来水,因此养水第一步就是要去除自来水里的有毒物质——氯。除氯的方法比较简单,将水盛好后静置2-3天,或燥晒1天(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苏打,即硫代酸钠即可立刻使用)。
2、随时注意增加水体含氧量。
3、不要同其它食肉鱼类同养,以免鲫鱼成为饲料。
4、鲫鱼多数情况下是不会跳出水面的,这一点与鲤鱼完全不同。
5、适量喂食,食多则容易坏水质,食少鱼越养越小,直到长得象匕首一样细长。
6、换水时如果使用自来水要把水暴晒三天。
7、适当晒太阳。
8、水温要恒定。
9、每次换水留一些老水,再加入新换的水。
10、可以给他吃浮游植物,苔癣,蚯蚓,小虾,红虫,米饭粒,苞米粒,麦粒,豆面,苞米面。
鲫鱼养殖方法与技术
、池塘条件
鲫鱼有喜集群、潜入淤泥和逆水跳跃逃逸的习性。主养鲫鱼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2亩左右为宜,不应超过4亩;要求池塘底质较硬,一般淤泥厚度在10厘米以内,超过10厘米时必须清淤,以利于对鲫鱼的捕捞(捉);池埂坚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要安装牢固可靠的拦鱼栅,拦鱼栅应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厘米。
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鲫鱼品种较多,难免出现良莠不齐。实践证明,异育银鲫和高背体形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适合主养,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分别快2倍和3倍。异育银鲫和高背鲫鱼相似,异育银鲫与普通鲫鱼的区别为:异育银鲫侧线鳞为31-32片、普通鲫为28-29片;异育银鲫与高背鲫的侧线鳞数目相同,但高背鲫头短、背高体厚、腹部呈圆形。
放养密度
从养殖经济效益看,放养数量超过2000尾/亩,虽然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养成商品鱼个体小,销售价格低,效益不理想;放养量少于1000尾/亩,尽管商品鱼个体较大,但总产量不高,销售收入少。每亩放养体重30克的鱼种1400尾或50克的鱼种1200尾,搭配适量的鲢、鳙和夏花草鱼,搭配鱼总数不超过600尾,可净产鲫鱼500公斤以上,其它鱼200公斤左右,效果理想。
水质管理
鲫鱼体内的钙、磷含量为其它鱼类的2倍多,因而要求水中有丰富的钙、磷以满足鲫鱼生理需要。要求20天左右施1次生石灰溶液,每亩每次用量为60公斤;每15天施1次过磷酸钙,每亩每次用量15-20公斤。施生石灰3-5天后方可施过磷酸钙,防止水体碱性过大降低磷肥效果
鲫鱼养殖品种选择
黄金鲫鱼比清水鲫鱼好。
1、品种不一样:
黄金鲫鱼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而育成的优良淡水鱼类养殖新品种。该品种以散鳞镜鲤为母本、红鲫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获得,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池塘养殖。
而清水鲫鱼就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域以外的各大水系。鲫鱼的品种
2、外形不一样:
黄金鲫鱼的体形优美,体长适中,全身鳞被整齐,鳞片晶莹牢固,适合长途运输。成鱼期它的体色稍呈金黄。
清水鲫鱼体侧扁而高,体型较小,背部暗淡,腹部发白色浅,不过也因鱼产地的不同体色呈现出差异,但大多呈黑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嘴上无须,鱼鳞较小。
鲫鱼鱼种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法
1、投饵率:100千克鱼吃多少饲料,用百分之几表示。如:投饵率为3%表示100千克鱼吃3千克饲料。
2、夏花:鱼苗经过20-25天的培育,长成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也有把这一阶段分成1.5-2厘米的乌子和3厘米的夏花两个培育阶段。
3、一龄鱼种:夏花分塘后至冬天或翌年春天,一般长到10厘米以上称为一龄鱼种。亦称冬片、春片、仔口、新口。
4、二龄鱼种:一龄鱼种再培育一年称二龄鱼种,亦称老口鱼种。
5、水温:指水体的温度,一般用温度计测量,测量位置为水表以下50厘米。
⑴ 水温是影响鱼类摄食和生长的第一因子。一般来讲,鱼类在1-33℃水温中都能生长,10-15℃为弱度生长期,15-24℃为一般生长期,20-32℃为适宜生长期,24-30℃为最适生长期;水温超过32℃,鱼类摄食明显下降;水温超过33℃,鱼类停止生长;水温超过36℃,鱼类开始死亡。草鱼在27-30℃摄食最旺,低于20℃,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鲤鱼在23-29℃摄食最旺,低于15℃生长受到抑制。
⑵ 水温也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和细菌疾病发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流行病。
6、透明度:透明度是用测定萨氏盘(黑白间隔的圆盘)的深度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
⑴ 其大小取决于水的混浊度(指水中混有的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混浊程度)和色度(浮游生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形成的颜色)。
⑵ 透明度的测定方法为:将黑白盘缓缓放入水中,当盘上黑白界线模糊时,水面到黑白盘的距离就是它的透明度,单位用“厘米”表示。
⑶ 在鱼类生长季节,透明度应保持在20-40厘米之间。
7、酸碱度:又称PH值,它是反映水体酸碱性的指标,是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的重要水化因子和生态因子。
⑴ 在常温下,PH<7.0为酸性,PH>7.0为碱性,PH=7.0为中性。
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PH=7.5-8.0的微碱性条件下是大多数鱼类获得稳产、高产较为理想的酸碱度。
⑶ 在没有外来废水污染的情况下,PH值主要受光照、水温、有机物的含量影响。
8、溶解氧:又称溶氧,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通常简记为DO,单位为mg/L(毫克每升)。
⑴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在一天24小时中,16小时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
⑵ 溶解氧多少往往是鱼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据统计,直接或间接缺氧致死的鱼类,约占养殖鱼类死亡总数的60%。
⑶ 改善池塘溶氧条件的措施有:
①根据季节、天气合理投饵施肥,防止鱼类浮头。
②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气输送至下层,以保持溶氧平衡。
④施用无机肥料,特别是施用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9、氨态氮:又称氨氮,是鱼类等水生动物主要代谢物及有机质氧化分解的产物。
⑴ 氨态氮包括离子氨和分子氨,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较易吸收的氮肥;分子氨的毒性较强,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分子氨应低于0.2mg/L。
⑵ 分子氨和离子氨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值和水温;PH值越小,水温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PH<7.0时,氨态氮几乎无毒;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所以,如果氨氮已经超标,千万不要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否则,易引起氨氮中毒。
⑶ 氨氮中毒特点:没有季节,没有昼夜,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高产池、密养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⑷ 氨氮中毒症状: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动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氨氮中毒后,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毫无反应。
⑸ 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有:
①换水。
②合理施用磷肥。
③全池泼洒沸石粉。
④全池泼洒硼酸钠(硼砂)。
⑤全池泼洒硫代硫酸钠。
⑥全池泼洒生物制剂。
⑦晴天中午打开增氧机曝气。
⑧应急时全池泼洒食盐,干扰阻止氨氮继续入侵鱼体,然后立即加换新水。
10、亚硝酸盐: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在溶氧充足时可进一步氧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当溶氧不足情况下则生成亚硝酸盐。
⑴ 亚硝酸盐主要受水温,PH值和溶解氧影响,水温越高,PH值越大,溶解氧越高,则亚硝酸盐的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亚硝酸盐应低于0.1mg/L。
⑶ 亚硝酸盐中毒一般为慢性反应,表现为摄食量下降,鳃丝及鳃盖内表面血管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体力衰退,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背部底面呈黄色,某些代谢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严重将导致死亡。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体中,草鱼会发生出血病。
⑷ 控制亚硝酸盐超量的方法同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
11、摄食性鱼类:指能直接吞食饵料的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青鱼等。
12、滤食性鱼类:指不能直接吞食人工饵料,只能摄取水中的饲料粉末和浮游生物的鱼类,主要指花鲢和白鲢。
13、饲料系数:指生产1千克鱼所需要的饲料量。如饲料系数为2.0,代表吃2千克饲料长1千克鱼。
14、三防:指防浮头泛池,防敌害侵扰,防洪涝逃鱼。
15、四消:指池塘消毒,鱼种消毒,水体消毒,食场、饵料、工具消毒。
16、八字精养法:1958年,我国池塘养鱼工作者将复杂的养鱼生态系统进行简化和提炼,形成了“水、种、饵 、密、混、轮、防、管”八个要素,形成了概念模型,简称“八字精养法”。
⑴ 水: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是鱼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里主要指水质、水温、水深、水的透明度、水源情况等。管好水是管好鱼的基本条件。
⑵ 种:包括优良的鱼苗、鱼种的繁殖培育,新品种引进驯化,苗种的提纯优选以及投入品种的合理搭配。苗种必须来源于经国家批准的苗种场,并经检疫合格。
⑶ 饵 :包括投饵的方法、饵料的种类、配合饲料的配方、饵料与水质的关系、饵料与鱼病的关系等。饵料的使用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⑷ 密:指合理密养,因地制宜地确定科学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与鱼的种类有较大的关系。以草鱼为主养鱼的池塘密度要比鲤、鲫为主养鱼的密度稀一些。
⑸ 混:指合理的混养搭配。包括不同品种的混养,以及同一种鱼大中小规格的混养。这样既可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的目的,又为轮捕轮放打下了基础,还为第二年的生产准备了大规格鱼种。
⑹ 轮:指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操作制度,轮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调整合理的池塘载鱼量,既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又能使商品均衡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⑺ 防:指防治鱼病,防治虫、鸟、兽的危害,防逃,防偷盗,防止水源和水质的污染,防止水质的恶化和缺氧、浮头等,这是饲养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措施,与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⑻ 管:是八字精养的关键,以上叙述的七个方面的技术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这个管字上。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巡塘,看管拦鱼设备等。要管好养殖的鱼,不仅要求饲养人员有较好的技术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
17、肥、活、嫩、爽:这四个指标为水质的感官指标。
⑴ 肥:是指水中的浮游生物含量多,池水呈黄褐色和绿色,饲料养鱼与肥水养鱼不同,水质要求不要太肥,透明度在25-40厘米为宜。
⑵ 活:是指水体在活动,水色早、晚有变化,早上淡,下午浓,俗称“早青晚绿”。
⑶ 嫩:是指水体肥而不老,易消化的浮游生物种类多,水面有光泽,看起来比较舒展,不凝重。
⑷“爽”是指水质清爽,无浑浊感,水体不清爽是鱼浮头,泛池的主要原因。
18、四看:四看是指“看水温、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类吃食情况”。四看是投饵量的现场确定标准,投饵时应遵照执行。
⑴ 看水温:水温10℃以上即可开食,15℃以上可开始投嫩草、粉碎的贝类和少量配合饲料,水温20℃以上,可逐渐加大投料量,在鱼类发病水温和季节时应限制投料。
⑵ 看水色:池塘水色以“肥、活、嫩、爽”为好,可正常投饵。
⑶ 看天气:天气晴朗,池水溶氧条件好,应多投,而阴雨天溶氧条件差,则少投。
⑷ 看鱼类吃食情况:投料时根据鱼群争食情况适当调整投料时间和投料量,并借正常情况下早上10点鱼群争食情况判断水质的优劣。
19、五定:五定是指“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查”。做好这“五定”是池鱼丰产的重要措施。
⑴ 定质:是指投喂的饲料要新鲜、适口,营养平衡,不含病原体和有毒物质。在生产中,一定要选择优质饲料,不可随意变动饲料配方。
⑵ 定量:是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适当均匀投喂饲料,不能忽多忽少,每天的投饵量要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 般以投饵30分钟左右为宜。
⑶ 定时:指投饵要有一定的时间,应准时投饵。精饲料和配合饲料养殖应根据季节,水温和天气等情况适当调整。高密度养殖投饵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⑷ 定位:是指投饵要有固定的位置,使鱼类形成条件反射后方便管理。
⑸ 定查:指鱼类吃食完毕后,一定要检查残饵情况,以便及时判断鱼的吃食情况,以确定鱼类有无反常行为。
20、匀、好、足:在投饵时,应尽量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
⑴ 匀:表示一年中连续不断地投以足够数量的饵料,在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投饵量应相差不大。
⑵ 好:表示饵料、肥料的质量好。
⑶ 足:表示施肥投饵量适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鱼将饲料吃完,不使鱼过饥或过饱。
⑷ 必须强调指出,在当前饵料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饵料成本,充分发挥饵料的生产潜力,应坚持做到一年中连续不断的投喂足够数量的饵料,特别是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应坚持每天投饵,以保证鱼类吃食均匀。渔谚有“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或“一天不投,三天白投”的说法,形象的说明时断时续的投饵对鱼类生长所带来的影响。据统计,同样的单位投饵量(即每放养1kg摄食该种饵料的鱼类一年的投饵量),年投饵次数比正常少30%-50%(即每次投饵量多),青鱼、草鱼、鲂鱼、鲤鱼、鲫鱼的净产量比正常池低50%,滤食性鱼类的净产量比正常池低30%。因此,投饵必须坚持匀字当头,匀中求足,匀中求好的要求。
养马
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