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蛙池塘人工养殖技术,林蛙养殖技术大全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人工圈养林蛙)青蛙有多少种
林蛙养殖的投入的成本也并不高,按三年来算现在养殖青蛙一亩地投入成本大概是1万到1.5万元。如果加上后期的一些饲料的话,同时也要添加一些人工的费用,这么样算下来一亩的投入大概在2万到3万元之间,但是这些养殖青蛙的利润却非常的高。
林蛙可以人工养殖吗
雪蛤能人工养殖。
1、雪蛤,学名“东北林蛙”,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中国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国外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东部)、朝鲜、日本(对马岛)。
2、该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雌蛙的输卵管里的营养物质,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具有“滋补益精、养阴润肺、补脑益智”等功效。因其在寒冬中可冬眠长达五个月之久,因此得名“雪蛤”。
3、东北林蛙又名林蛙、雪蛤,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而且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和很高经济价值的陆水两栖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物种。
林蛙的养殖环境条件
林蛙喜欢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对于养殖环境无特别的要求,可利用一闲散空地搭建养殖场地。最 好是地势较高、有清洁水源、排水方便的地区,也可利用河水、井水和自来水。在搭建时用没有薄膜、网片或者修剪墙将养殖场地围成防逃网,高度在1.5米左右,还要做好防鸟网,顶部要做好遮阴避阳措施,场地中可适当的种植一些树木或植物进行遮阴保湿。这样一个适宜林蛙的生存环境就搭建好了,在养殖场地中可挖掘几个小面积的池塘,供林蛙产卵和孵化之用,池面的水位在30-40cm即可。
林蛙养殖图片
养殖林蛙的成本一亩地大约需要12000000元到15000000元之间,利润大约在6000000元到80000000元之间。对于一个养殖林蛙的工厂,一亩地大约能够养殖15000000只到185000000只,按照每个林蛙的价格12.55元到18.50元计算,则这个工厂每年的利润大约3250000元。
林蛙有人工养殖的吗
国外林蛙养殖业现状在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及美国、加拿大等一些欧美国家,林蛙作为上等佳肴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林娃来源主要依靠进 口和捕捉少量的野生林蛙。有关林蛙人工养殖的报道很少。 从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有关性别控制的研究,使科学家 对林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要研究集中在林蛙的人工授 精、诱导排卵,并通过与鸟类、昆虫类的比较观察后发现, 蛙类是性别控制研究的最佳实验对象。
进人20世纪50年 代-后,由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寻求宇航员的高营养食品成 为一项新兴研究领域,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林蛙 油是其理想的营养物质的来源。随着林蛙营养价值的不断 发现,其用量在大幅度增加,林蛙人工养殖也在日本、美 国、加拿大等国悄然兴起。
但是由于饵料问题没有从根本 上解决,使林蛙人工养殖发展缓慢。进入20世纪80年代, 由于日本在饵料方面选育出了良种蟋蟀,在林蛙人工养殖 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农村大叔揭秘养殖林蛙的核心秘密
1、搭建养殖场地
林蛙喜欢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对于养殖环境无特别的要求,可利用一闲散空地搭建养殖场地。最好时地势较高、有清洁水源、排水方便的地区,也可利用河水、井水和自来水。在搭建时用没有薄膜、网片或者修剪墙将养殖场地围成防逃网,高度在1.5米左右,还要做好防鸟网,顶部要做好遮阴避阳措施,场地中可适当的种植一些树木或植物进行遮阴保湿。这样一个适宜林蛙的生存环境就搭建好了,在养殖场地中可挖掘几个小面积的池塘,供林蛙产卵和孵化之用,池面的水位在30-40cm即可。
2、饲料管理
在蝌蚪孵化后,经过50天的左右后即可变为幼蛙上岸,这时幼蛙主要以小虫类为食,所以这时的饲料主要是小虫,蚊蝇、黄粉虫、蝇蛆等,到了温度适宜的时期,林蛙机会自行捕食。将虫类均匀撒在养殖场地的四周地面,要另外生长快速,必须提供的充足的饲料,现在饲养一般使用黄粉虫和蝇蛆,而购买会增加养殖成本,一般养殖户会自行培育。黄粉虫可用稻壳、米糠配,蝇蛆可用动物血加入玉米或稻壳,装入容器放置在室外,2-3天后即可繁殖出大量的蝇蛆,这种方法方便快捷,而且数量大。
3、养殖管理
在每年四月时在养殖池中投放足够的蛙卵,在孵化后后要注意养殖密度,每平米建议不超过2000尾,在蛙卵孵化期,要注意水质的清新,及时换水。要注意卫生环境,及时对孵化池消毒,如果消毒使用的是石灰粉或其他药剂,要在10天后等毒性消除后,在开始孵化,以免毒性正常蛙卵死亡。在幼蛙变态后,及时将其引入养殖场地中饲养。在饲养时哟注意温度和湿度,高温时及时增加湿度,来到达降温的效果,将湿度保持在70%以上,才能使林蛙能正常的呼吸,在养殖场地可安装喷灌设施,方便增湿。
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
林蛙怕水。这是因为它们的呼吸方式与众不同! 林蛙一生当中有着三种不同的呼吸形式。蝌蚪期用鳃呼吸,变态后到地面生活的时候用肺呼吸,而在水中冬眠期间则用皮肤呼吸。
在蝌蚪期,当它们用腮呼吸的时候,就像鱼一样,一刻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会死亡。可是当它们变成幼蛙的时候,腮已经退化,这个时候它们必须离开水面,到陆地上来生活,如果再强行让它们待在水里,它们必死无疑,因为这个时候它们已经变成用肺呼吸了。此时的林蛙,新陈代谢的速度很快,再加上它们的运动量大,所以用肺呼吸才能满足它们对氧气的需求。
林蛙回捕的时间集中在早秋时节,这个时候的环境温度在8度左右,林蛙还在用肺呼吸呢,需要大量的氧气。 但是养殖户却用网兜把回捕到的林蛙沉到了水底,由于装得太多,底部的林蛙无法露出水面来进行呼吸,时间一长,氧气不够用了,林蛙就会出现水肿,就是我们常说的“林蛙呛水”,最后就导致了充水、肿胀和窒息死亡。
全人工养殖林蛙需要哪些手续
林蛙养殖目前有温室养殖,室外建场养殖和野外封沟放养等三种方法。但温室养殖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林蛙以昆虫为主食,温室养殖林蛙的活饵料,主要是黄粉虫,蝇蛆和蚯蚓等。除黄粉虫饲养需用麸皮外,其他两种饵料都可以用禽畜粪或无毒害的有机垃圾饲养,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养殖成本。因此可以说林蛙养殖是一项头资小,见效快的新兴行业。 日光温室大棚投资1.5万元(400平方米)。饲养黄粉虫用房两间,加上饲料成本5千元,可养幼蛙8~10万只,当年可出栏雌蛙2万只左右,按市场最低价计算,每只5.00元,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不但当年可收回投资,并且还有很高的经济回报。
人工养殖林蛙多采用什么的养殖方法
一般人工养殖林蛙,需要到户口所在地的县级或区级畜牧局,去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与《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养殖林蛙需要什么条件?
1、养殖场要尽量符合林蛙的生活习性
(1)需要选择环境安静、植物丛生、接近水域的地方,如果是有工厂、汽车往来、人类活动频繁的环境,经常声音嘈杂、震动严重的地方,就不宜养殖养蛙,选择空旷地区作养殖场,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人工改造。
(2)一般可通过种草植树或种植瓜果等经济作物增加植被,饲养场所必须是冬暖夏凉的地方,如果地面能稍向东南方向倾斜更佳,这种地形阳光照射面积比较大,地温和水温上升快,在夏天还可以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波动水面有利于增加水中溶氧量,对林蛙与水中饵料的繁殖和生长都有利。
2、养殖场必须有水源保证且排灌方便
(1)一般方便的水源可有效地控制水温、水的溶氧量和病虫害,有利于林蛙的生长和越冬,养殖场需要排灌自如,有利于池水的调节,暴雨天气不会发生水灾,遇上干旱能及时供水。
(2)少数养殖场用水可能与农田灌溉水源联系,需要考虑两者之间是否有矛盾,并做好相应的准备,避免在天旱或排涝的时候,两者不可兼顾而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3、养殖场应尽量建在饵料资源丰富的地方
(1)选择饵料丰富的地方,能够提供大量的自然食物源,如浮游生物、昆虫、螺、泥鳅、小杂鱼虾等饵料,可有限降低饲料成本。
(2)或者在该地区有丰富而廉价的生产饵料的原料和土地,如周围有家畜家禽养殖场,有很多的动物粪便供应,或者有食品加工厂出售下脚料,如果附近有蛙的人工合成饵料生产出售,就可使用更为方便。
4、室外养殖还要考虑便于修筑防逃设施
由于林蛙善于跳、钻和爬,因此需要建设肪逃围墙,防逃围墙不仅能够防止所养殖的蛙外逃,还能防止野蛙和水鼠等外来敌害的入侵,破坏养殖林蛙的卵和蝌蚪。
5、与养殖有关的配套设施要齐备
养殖用的工作房和仓库,生产和生活用电,交通条件,通风条件和产、供、销等各种因素都需要考虑到,这不仅放便日常管理,也有利于进行产品的销售。
林蛙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林蛙是国家保护动物。作为野生动物只属于一般保护动物,不属于重点保护动物,而是“三有”动物。也就是有重大经济效益、重大科研价值、重大生态意义的动物,目前允许进行养殖以及经营利用。目前允许养殖和管理。但需要在统一规范的市场条件下运营,包括运输、交易等业务运用行为,经过申请和审批。有些地方管理比较严格(但只符合当地管理规定),需要办理农事审批。
温馨提示:林蛙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养殖的林蛙
明确管理责任,完善名录调整
根据专家研究论证意见,对于目前存在交叉管理、养殖历史较长、人工繁育规模较大的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国林蛙(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等相关蛙类(以下简称“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对其他蛙类,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将本着科学性优先和兼顾管理可操作性的总体原则,共同确定分类划分方案,适时调整相关名录。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推进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
加强协调配合,做好工作衔接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工作方案,确保相关蛙类管理调整工作交接到位;要做好相关证件撤回注销和档案资料移交,主动告知从业者相关管理政策,优化办事流程;对于情况复杂、短时间内难以完全交接到位的,可协商通过设立一定过渡期等措施,确保有关调整工作平稳有序,避免出现管理真空。
加大保护力度,打击违法活动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大相关蛙类野生资源保护力度,利用活动仅限于增养殖群体。除科学研究、种群调控等特殊需要外,禁止捕捞相关蛙类野生资源;确需捕捞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报经相关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在指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按照限额捕捞。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把蛙类保护与当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捕捞利用活动;积极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出售、购买、利用相关蛙类野生资源的行为。
规范养殖管理,科学增殖放流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相关蛙类的养殖管理,强化苗种生产审批和监管。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确定的养殖区和限养区内从事养殖生产的,要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相互配合,科学合理安排蛙类野外增殖放流,扩大种群规模,加强放流效果跟踪评估,保护种质资源。
加强科学监测,强化保护宣传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底调查,准确掌握蛙类野生资源状况,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和保护体系,全方位提升野生蛙类保护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蛙类分布的自然保护区域、重要栖息地等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严防破坏野外生境等违法行为发生;要建立信息发布和有奖举报机制,主动公开蛙类野生资源和栖息地状况,接受公众监督,积极开展蛙类保护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蛙类保护的良好氛围。
林蛙的养殖方法
明确管理责任,完善名录调整
根据专家研究论证意见,对于目前存在交叉管理、养殖历史较长、人工繁育规模较大的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国林蛙(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等相关蛙类(以下简称“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对其他蛙类,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将本着科学性优先和兼顾管理可操作性的总体原则,共同确定分类划分方案,适时调整相关名录。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推进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
加强协调配合,做好工作衔接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工作方案,确保相关蛙类管理调整工作交接到位;要做好相关证件撤回注销和档案资料移交,主动告知从业者相关管理政策,优化办事流程;对于情况复杂、短时间内难以完全交接到位的,可协商通过设立一定过渡期等措施,确保有关调整工作平稳有序,避免出现管理真空。
加大保护力度,打击违法活动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大相关蛙类野生资源保护力度,利用活动仅限于增养殖群体。除科学研究、种群调控等特殊需要外,禁止捕捞相关蛙类野生资源;确需捕捞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报经相关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在指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按照限额捕捞。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把蛙类保护与当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捕捞利用活动;积极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出售、购买、利用相关蛙类野生资源的行为。
规范养殖管理,科学增殖放流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相关蛙类的养殖管理,强化苗种生产审批和监管。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确定的养殖区和限养区内从事养殖生产的,要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相互配合,科学合理安排蛙类野外增殖放流,扩大种群规模,加强放流效果跟踪评估,保护种质资源。
加强科学监测,强化保护宣传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底调查,准确掌握蛙类野生资源状况,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和保护体系,全方位提升野生蛙类保护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蛙类分布的自然保护区域、重要栖息地等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严防破坏野外生境等违法行为发生;要建立信息发布和有奖举报机制,主动公开蛙类野生资源和栖息地状况,接受公众监督,积极开展蛙类保护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蛙类保护的良好氛围。
养鹅
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