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鲢和白鲢对水质的影响有哪些表现,白鲢和花鲢哪种净化水质好
网箱养花鲢鱼对水有影响吗?
网箱设置 网箱放置位置极为重要,直接影响花鲢生长速度,一般要求放置在水域广阔,有微流水,水质良好,无污染,阳光充足,避风向阳,水温较高,饵料生物充足,离岸较近,水深4—7米,风力较小,交通方便的库区为宜。
网箱放入库中,由于水中浮游生物作用,造成网箱上粘附许多脏物,影响水体交换,引起箱内浮游生物数量减少,从而花鲢因饵料生物短缺而生长缓慢。
因此,网箱必须经常刷洗,一般生长季节,15—20天刷洗一次
花鲢和白鲢哪个净化水质?
花鲢和白鲢都净化水质。鲢鳙能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这和鲢鳙的食性有关。陈少莲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当蓝藻“水华”爆发时,鲢鳙的主要摄食对象就变为微囊藻等有毒藻类,其他任何鱼类都难以与之比肩。
其中,鲢鱼每天最多能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53%~60%的微囊藻,鳙鱼则能吃掉44%~54%,
在绿水湖生态养殖花鲢鱼对水有有影响吗?
没有,花鲢鱼白鲢鱼都是净化水质的,养殖它们不但不会对水有影响而且还有好的作用,花鲢鱼吃水里的浮游生物,白鲢鱼吃水里浮游植物,所以它们都是净化水质的,生态养殖都应该放花鲢鱼。和白鲢鱼,它们是水里上层的鱼类,有很好的净水功能
养白鲢可以改善水质变绿吗?
养白链是可以改善水质变绿的
白鲢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它们的天然饵料就是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而在养鱼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是的食物残渣、鱼类粪便等。而这些东西在水中分解,就会使养殖水体"富养化",水体富养化后就会产生大量的浮游生物。那么通过花白鲢的进食,来控制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就能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当然,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将花白鲢与其它主养鱼类一同搭配饲养。
十亩地需要放多少花白鲢来净化水质,肯定不能一概而论。从理论上讲,放养的数量取决于我们的鱼塘的水深;主养鱼的数量,饲养水平;花白鲢的放养规格;期待的出塘规格;鱼塘的辅助设施;其它搭配鱼类的数量;以及其它的一些特殊条件等。
一般来讲,水深在两米左右的成鱼养殖池,能投放大规格花白鲢鱼种300尾左右。而这些花白鲢通过几个月的饲养,基本上就能达到一公斤以上的出塘规格。那么这么算下来,十亩地能放养3000尾左右的花白鲢。当然具体放多少,还得根据实际情况,也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影响投放的因素进行调整。
比如鱼池较浅,水质清瘦,那么可以少放一些,反之如果鱼池较深,水质较肥,就可以多放一些。又比如我们希望的出塘规格相同,但投放的鱼种规格较大,那么就可以多放一些,反之投放的规格较少,就可以少放一些。而如果搭配的花白鲢,主要是为了培养大规格鱼种,那么放养的数量,甚至可以多上十倍等。
事实上,用花白鲢来调节水质,除了要合理放养数量外,另外一点就是要搞好花白鲢放养比例的搭配。因为花鲢和白鲢的食性是完全不同的。花鲢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白鲢主要以植物为食。而肥水主要产生的是浮游植物,而且浮游动物也可以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因此,在鱼塘里投放白鲢和花鲢时,白鲢的投放数量,往往要比花鲢多,最常见的比例是4:1或者5:1。
总之,十亩地需要放养多少花白鲢来调节水质(或者说搭配才合理),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而且除了投放的数量要合适外,二者的搭配比例一定也要控制好。
什么样的水质适合养鲢鳙?
蛋白质丰富的水质养花白鲢长得快,花白鲢经过驯化后一般会在水体表层摄食,摄食时头部会露出水面,然后绕食场缓慢游动并主动吃配合饲料,所以这时就要求饲料在水中有一定的漂浮性。
一般颗粒饲料的粒径在0.3-0.8mm左右比较合适,目前市场上的商品料主要为粉料,浮性强的饲料利用率可达90%左右。
花鲢过滤水质的效果有多好?
花鲢过滤水质是有很好的效果,一些水质差、水面上浮有绿苔,而鲢鳙是专喜欢吃滤水面绿苔等漂浮物,现在一些域市政府也会在护城河投放一定量的鲢鳙,用这办法净化水质,养殖场也是鲢鳙,草鳊等鱼混养,草鱼排出来的粪便漂上水面,正好合乎鲢鳙食用。
网箱养白鲢水质变差鱼的长势不好如何解决?
鱼养殖池水质要求“肥、活、爽、嫩”,透明度25~30cm左右(浮游植物总量为20mg/L)。“肥”指水色浓,浮游生物多且鱼类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可通过水的透明度大小来反映,一般精养鱼池的透明度在20~40厘米,最好为25~30厘米;“活”指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日变化和半月变化),不滞死,是浮游植物处于繁殖旺盛期的表现;“嫩”指水肥适中,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灰蓝或蓝绿,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爽”是指水质清爽而不污浊,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一般大于20~25cm,水中溶氧量较高,水面洁净,无油膜、浮沫、泛泡等。生产中要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就要定时、定量、定质向池塘输送物质(饲料、肥料),经常更新池水,改善水溶氧状况,注意水色变化。
养殖水质状况的判断
良好的水质在生长旺季应保持鲢鱼和鳙鱼3~5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下去为适宜。多年来,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和渔农总结出“四看”方法来判断水质状况。
1 看水色
水色是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的综合反映。因此,可以根据水色的不同,经验地将养殖水体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 看水色的变化
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也有人并不十分强调水的颜色,而认为不论水的颜色优劣有变化的水就是好水。鱼类易消化藻类种类的不断更新,是“活水”的最好表现,也是稳定高产的前提。一方面,水色间隔10~15天会出现浓淡交替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藻类的一个优势种群被另一个优势种群替代的结果;另一方面,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也随之出现明显的日或月的周期性变化。这是因为鱼类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白天随着光照增强,藻类逐渐趋向上层,下午2时左右藻类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夜间由于光照的减弱,藻类的分布较均匀,这样水体便形成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清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厚的日变化特点,在产殖生产中,应根据水色掌握好水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上一个周期末,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培育好下一个周期优势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群,利于 “活水” 建立和鱼类采食。
3 看下风油膜
根据池塘下风处(特别是下风口的池塘角落)油膜的颜色、面积、厚薄来判断水质好坏。好水:一般下风油膜多、较厚、性粘、发泡并伴有明显的日变化,即上午呈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多呈绿色,油膜中除有机碎屑外,还含有大量藻类;坏水:下风油膜面积过多、过厚且伴着阵阵恶心味,甚至发黑变臭,应立即进行换、冲水,同时根据天气情况,严格控制施肥量或停止投饵或施肥。
4 看水华
水华能直观地反映水的理化性质、生物特点,以及对鱼类的影响与危害状况,是判断水质的理想指标。
水质调控的常规方法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控的常规方法有合理施肥、调节水位、科学增氧、定期搅动塘底、施用改良剂和采用生物方法等等。
合理施肥
施肥应贯彻抓两头(春秋两季水温低时多施有机肥料)、带中间(夏季水温高时施用无机肥料)、重施基肥、巧施磷肥,以磷促氮的原则,通过“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看鱼状况)施肥技巧,采用有机与无机肥结合的方法合理进行施肥,可保持养鱼水体处于“肥、活、嫩、爽”状态,改善池塘溶氧状况, 促进池塘浮游生物稳定和持续的生长。
1.首先要施好基肥
.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要施得早、施得重,应占全年施肥总量60%~70%,一般为有机肥250~400千克/亩。
2 其次要施好追肥 施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补充水中的营养物质,为鲢、鳙等肥水鱼繁殖天然饵料。应灵活追肥,做到适时、均匀和少量、多次,使池水保持 “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
3 巧施磷肥,以磷促氮 在高产鱼池或鱼类快速生长的夏季由于有机肥料和饵料的投放总量较多,会造成水中氮磷比例失调,氮磷比例维持在184:1左右。
花鲢和白鲢哪个净水效果好?
花鲢和白鲢二者之间自然是花鲢净水效果好,花鲢的整条鱼的行状比白鲢漂亮
白鲢氨氮超标的表现?
氨氮超标,白鲢鱼群浮头不明显。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氨氮中毒,轻者多见先死底层鱼类,尤其是鲤鱼。耐氨氮力强的鲫鱼及泥鳅常可幸存。如池塘混养鲢、鳙、鲤、草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的是鲤和鲢,草鱼及鳙鱼绝不会同批中毒。
白鲢
白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