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自然养殖,泥鳅自然养殖技术
泥鳅自然养殖技术
1、石钢鳅苗放养
在放养前需要进行选种,尽量现在体质健壮、无病无壮且有活力的幼苗,每个池塘中的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便于以后管理。在幼苗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一般密度为每平米放养幼苗2-3斤左右。随着放养量的增加,体重增重,池塘水可以加深到50-70厘米。
2、使用方法
在泥鳅幼苗放养后半月后,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的补喂一些鱼粉、豆饼以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夏季泥鳅生长到5厘米长势,改喂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不宜过多,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好,投喂是要将饵料投放到食台附近。
3、水质调节
泥鳅的养殖水质以黄绿色危害,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7-8月份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一旦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隔10天换水1-2尺,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左右。
4、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或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可以将稻草覆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可以在池塘总种植水生植物遮阳,秋季和晚春再把薄膜改善,晚上用稻草覆
泥鳅自然养殖技术与管理
泥鳅的养殖技术(池塘养殖):
1、鳅种放养
每亩投放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消毒15~25分钟。
2、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检查,观察水质变化以及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防逃工作。
3、疾病预防
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2克、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预防泥鳅气泡病时,做好对池中各种气体饱和度的检测,保证饲料供应充足,减少泥鳅吞食气泡的机会。
若泥鳅已经发生了气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并排出一部分老水,添加新水。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溶水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
4、水质管理
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并适时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
5、饲料投喂
要求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粒径2.3毫米以内,水温15℃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2%,水温20~28℃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3%~4%。每天投喂3次,投喂饲料时遵循“四定”投喂原则。
泥鳅实用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
泥鳅饲养要点: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6. 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7.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饲养泥鳅常见错误:
1、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有些养鳝池投放泥鳅是避免黄鳝互相缠绕在一起。
2、饲养泥鳅的器皿要够高。如果是用池饲养,那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3.不分季节,随便养泥鳅。“夏至”是养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时间放种苗,而且泥鳅也有冬眠的习惯。
4.不更换饲养泥鳅的水。我们要定时向池中注入新水,如果发现泥鳅冒顶吞食空气或浮头嚎水,就应立即注入新水,也可用气管池中打气,以缓解水中缺氧。
泥鳅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可在向阳、温暖、排水便利处建池塘,池塘周边保持干净,在池塘底部铺上土壤,在池塘底部栽种上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水温保持在15-30℃左右。挑选购买大小均匀、健壮无病害的泥鳅苗放到水池中,保持好养殖密度。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以投喂水蚯蚓、小鱼、小虾、昆虫、豆饼、豆渣等。
泥鳅自然养殖技术培训
1.如果在家中饲养泥鳅,首先要给它一个足够大的生存空间。以水族箱为例。让它能够自由自在的活动,身心愉悦,就能正常生长。
2.泥鳅在放入水族之前,先放在大的盆中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把所带的垃圾杂质吐出来,这样是为了适应水族的环境。要注意不要和鳝鱼类一起混养。
3.水族中的过滤及增氧装置要能够正常工作。泥鳅同样需要流动的活水以及充足的氧气。同时也可以放置一些水植,利用光合作用增加水的含氧量。
4.水族中的水温要控制在25度上下,恒温的环境有利于它的生长。也可以在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其杀菌消毒的作用。喂食以鱼虫、小虾及合成食料为主。
扩展资料: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人工养殖泥鳅的技术
馒头。
泥鳅的食性比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泥鳅以线虫、水蚤、昆虫、扁螺、蚯蚓、黄粉虫为主食,也食腐植质。人工养殖的泥鳅,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米糠、豆饼、豆渣、麦麸、酒槽等。将馒头弄成屑进行喂养,泥鳅也是吃馒头的,但是吃的并不多,因为它们不喜欢吃。泥鳅饲养方面,需要配合饲料,粒径2.3毫米以内,在水温15℃时,投喂量为养殖泥鳅总体重的2%,当气温在25~28℃时,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
泥鳅健康养殖新技术
泥鳅是一种小型的淡水经济鱼类,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称,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野生的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人工养殖泥鳅兴起。在经过近年来的调整,泥鳅的养殖业发展迅速,加上市场价格稳定,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下面来亲农网看看泥鳅的养殖技术吧。
泥鳅的养殖技术
1、场地准备
泥鳅养殖经过多年的繁殖,养殖模式也是多种,有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以及常见的池塘养殖,下面主要讲解池塘养殖模式。首先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不一定要好,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但一定不要被农药和化学药剂的污染。在养殖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措施,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植物,一为泥鳅生长提供一个遮阴、安静的胡哪家,二是可以提供一些天然饵料。
泥鳅的养殖技术
2、放苗
选择体表光滑、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力强的泥鳅苗,还有就是放养的苗种最好规格整齐,这样易于管理,投喂易于掌控。发苗期前先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十分钟,可消灭体表的细菌微生物,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高,易引发病害,养殖密度低,浪费水资源和饲料,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反之减少。
泥鳅的养殖技术
3、水质管理
泥鳅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高,但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此外做好水质管理可降低养殖成本,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成本,所以养殖泥鳅时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关键。水质要求肥、活、爽、嫩,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泥鳅的养殖技术
4、饲料投喂
要想泥鳅生长快速,快速增膘,饲料是关键一点,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在30%左右,粒径在2.3毫米以内。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在水温15度左右时,泥鳅开始生长,这时投喂量是体重的2%,而水温到达20-28度,摄食量增加,生长快速,所以要加大投喂量,这时的投喂量达3%-4%,还要相应的增加投喂次数。在夏季高温时,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停止摄食,所以这时要注意投喂方法,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避开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时间段。
生态泥鳅养殖技术
1、投喂饲料:在投放泥鳅苗之后,要在池子边放6个专门装泥鳅饲料的桶,每个桶里装10斤泥鳅专用膨化类饲料,连续投喂3天将桶里的饲料用完后再次装10斤饲料继续投喂。最开始投喂的饲料直径要在0.3毫米,投喂10天之后用直径在0.5毫米的饲料,之后再过10天投喂0.8毫米饲料,直到满一个月为止。养满一个月之后,用专门投饵机进行投喂。投喂时间要在早晨7点至8点之间。每亩池塘要设置2台投饵机。
2、水质管理:在放养泥鳅苗之后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的时候,要先将池子水先排出去一部分,再注入新水。每周要用生石灰来调节一下水质,池水颜色呈现黄绿色是最好的。
3、预防疾病:每隔一定时间要在池子里泼洒酵母菌、EM菌等生物制剂,这样可以调节水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泥鳅的免疫力,泥鳅得病几率就会减少。
4、捕捞:从放养泥鳅到捕捞大约需要3个月至5个月。泥鳅只要长到10厘米长的时候就可以捕捞上市了。
泥鳅家庭养殖技术
鱼缸:上文已经介绍过,泥鳅可以养殖在家中,此时就需要用到鱼缸之一容器。总体来看,泥鳅的体型并不是特别大,不过若是养殖的泥鳅条数比较多,建议还是选择大一些的鱼缸,不然空间会不足。另外,泥鳅还具有一定的跳跃能力,所以可以在鱼缸上加一个盖子。野生泥鳅喜欢生活在泥多的地方,鱼缸之中不太适合放太多泥,则可以放置一些底砂。
2、喂食:养殖过程中还得定期给泥鳅提供食物。泥鳅并不挑食,很多食物都可以给它们吃,动物饲料有鱼肉和动物内脏等,另外还可以给它们吃专门颗粒饲料,或者豆饼豆渣等,泥鳅都比较喜欢吃。喂食频率控制在每天两次即可。
3、水温:当水温适宜时,泥鳅长得比较好,所以尽量能一直在适宜的范围,也就是22度到28度之间。
4、换水:泥鳅对水质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但水还是不能太浑浊,一般来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更换一次。直接用自来水是不行的,在其中的氯气都散掉之后才能使用。
5、光照:可以将鱼缸放置在适当光线的地方,但直射光尽量避免。
泥鳅自然养殖技术视频
关于养殖什么样的泥鳅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我来回答一下
泥鳅生长于静水池塘、溪河的淤泥及稻田中。水底淤泥有小洞,就是有泥鳅的标志;小洞越多,泥鳅越多。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属鱼纲、鳅科,是温水性鱼类。泥鳅体延长,亚圆筒形,长10多厘米;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口小,下位,有须;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泥鳅含人体必需有的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其中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每百克达22.6克,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泥鳅对环境适应力很强,容易养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人工养殖泥鳅是很好的致富门路。 泥鳅生命力强,喜在常年有水的稻田、池塘里生活,食习广杂,繁殖力高。泥鳅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和有腐殖质淤泥中,喜在底层活动;夜晚出来觅食,以昆虫、扁螺、水草为主食,也食腐殖质。
泥鳅肠壁薄,肠管直,血管分布广,能进行呼吸,当水中缺氧时,除鳃外也能在水面用肠呼吸,这多发生在气候骤变、低压暴雨来临前。冬季水干涸钻泥中,靠湿润环境行肠管呼吸,也能维持生命活着。 泥鳅活动适温在18—30℃,在水温25—28℃时生长最快,上升 30qc以上,即钻人泥底或草层中栖息。
水温下降10℃以下开始冬眠。次年水温上升5℃以上,开始出穴活动。4—10月份生长旺盛。喜夜间觅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均是它的良好饲料。 我国广阔的淡水流域,如江河湖泊、溪涧沟渠,尤其烂泥田、山垅田、门前屋后肥沃田以及山塘水库、井潭底土等,凡富含有机质的肥水、淤泥中,都可养殖泥鳅。
其养殖技术如下: 建造池塘养殖 选择阳光充足、水源方便、住宅附近的地块建池。面积以100— 150平方米为宜,种苗地可小一些, 30—50平方米为佳。池深一般50— 100厘米。
四周可用水泥筑墙,薄膜贴埂,铲光土壁。上设进水口,下开排水口。为了防止泥鳅逃逸或被洪水冲跑,进、出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篾闸围住。池底挖松30—40厘米厚土层,或增添些泥浆,以供泥鳅避暑、御寒、逃藏及栖息之用。
加速苗种繁殖 泥鳅2龄性成熟开始产卵,4—8月份繁殖旺季,尾(条)怀卵量 4000—7000粒。亲鱼选择标准:体质健壮,运动活泼,无病伤,色地正常,体表粘液多,体长10—20厘米,体重30—50克为佳。
鉴别雌雄方法:雌鳅胸鳍短,前端钝圆,呈扇形,体形圆胖,颜色单一,4月上旬繁殖期,用手轻捏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瘦长、颜色花杂,活动迅猛,繁殖季节用手挤压腹部有精液溢出。繁殖方法绝大多数采取自然产卵繁殖。
先清理好开春后产卵池,用生石灰消毒,放入清水,待毒性过后,将亲鱼按雌雄1:3比例每亩20公斤投入池中进行饲养。水温上升15℃以上时,用树枝、棕片、冰草等制作鱼巢,固定于池四周和中央池底,让其产卵。
早晨把附着卵块取出,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待水温上升约24℃1—2天,可能全部孵化。 孵化出鳅苗长3—4毫米,附着鱼巢上,经一定时间便能自由游动。鳅苗出膜后,及时转移到育种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800—1000尾。
在鳅苗培育期,以投喂熟蛋黄、豆浆、奶粉及鱼粉为主,后期改为投喂米糠、豆渣、麦麸等,每天投1— 2次,投喂量占放养量10%左右,经1个月后鳅苗体长达3.5厘米,移暂养池或稻田放养;约6个月后体长达5厘米左右,这时即可投放池塘养殖。
饲养管理 1.池塘饲养法:放养前先清池,池底铺20厘米左右脂泥。水深40— 50厘米,施肥培育肥水,然后投放鳅种,每667平方米投2.5—3万尾。投喂人工饵料,如小型甲壳虫类、昆虫、蝇蛆、蚯蚓、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麦麸、米糠、豆渣等,有时也食水底腐殖质和泥渣及有机碎屑等。
每天投喂量按放养泥鳅的体重计算,一般3月份为10%,4—6月份为4%,7—8月份为10%,9—10月份为4%,11月份至翌年2月不投饵。同时还应根据水质的肥瘦进行施肥,培养浮游生物。水温达30℃,要常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降低水温。
当发现泥鳅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这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应增加池水深度,并在池角施人牛、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一般泥鳅长达20厘米左右时,即可捕获上市出售。 2.稻田饲养法:在每年的早、中稻插秧后放养。
每平方米水面投10—12毫米鳅种30—50尾。在放养前应加高加固田埂,以免田埂垮塌。在稻田的排水口挂上竹帘阻防泥鳅逃脱,再在靠近排水口处,挖个6—7平方米、深50—60厘米的鱼坑,作为夏季水温高时或干田时泥鳅栖息地,又便于起捕。
食物以天然饵料为主,结合投喂米糠、蚯蚓等,以防止水质恶化。在稻田里尽量少施碳铵或氨水。到割稻时可捕捞,每亩约可产成鳅量25—35公斤。 (游克仁) 1、 巧捕泥鳅方法三种 池塘拉网捕 仲春后直到中秋,正是泥鳅摄食旺盛季节,可用捕捞家鱼苗、鱼种的池塘拉网,或专门编织起来的拉网扦捕池塘养殖泥鳅。
作业时,先清除水中的障碍物,尤其是专门设置的食场木桩等,然后将鱼粉或炒米糠、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硬性饵料,放入食场作为诱饵,等泥鳅上食场摄食时,下网快速扦捕泥鳅,起捕率较高。 袋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
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晾干,也可用聚乙稀网布包裹饵料。
作业时,把饵料包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这种方法宜在4~ 5月份作业,以白天为好。8月至入冬前捕,应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较佳。如无麻袋,也可把草席剪成60厘米长、30厘米宽,将饵料团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两端扎紧,中间轻轻围起,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捕放些杂草等物,泥鳅会到草席内摄食,同样也能捕到大量泥鳅。
药物驱捕 稻田养殖的泥鳅可用药物驱捕。药物一般使用茶枯,用量是每亩稻田5~6公斤。先将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时后即可使用。将稻田内水深降至3厘米左右, 然后在稻田的四角设置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步倾斜并高于水面3~8厘米的鱼巢。
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宽30~50厘米。施药宜在傍晚进行,均匀地将药液泼洒在稻田里,但鱼巢面积不施药。施药后第二天早晨,将鱼巢内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鳅。排水口有鱼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鱼巢,直接于傍晚自进水口向排水口逐步均匀泼洒药液,在排水口鱼坑附近不施药,这样能将泥鳅驱赶到不施药的鱼坑内,第二天早晨用抄网在鱼坑中捕捞泥鳅。
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上市出售,规格较小的泥鳅,可移到他处暂养,待稻田中的药效消失后(7天左右), 再将泥鳅放回该稻田饲养。 此法需注意:药物必须随用随配,浓度要严格控制,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鱼巢巢面应高于水面,其他地方不能再有高于水面的任何堆积物。
干塘捕捉 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泥鳅泥食量较少,而未钻泥过冬时的秋天进行。或者是用上述几种方法捕捞养殖泥鳅还有留余时,则只好干塘捕捉泥鳅。方法是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 厘米、 深25~30厘米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
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二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得捕一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池鳅。
稻田排干水捕捉泥鳅 一般在深秋水稻成熟或收割后进行。稻田内的水,可分两次缓慢排干。第一次排水让稻田表面露出,泥鳅则会游到鱼沟或鱼溜内栖息。第二次排水在第一次排水后1~2天进行,主要排放鱼沟、鱼溜中的水。
当泥鳅集中在鱼溜、鱼沟时,先用抄网将其捕起,再用铁丝制成的抄网连泥一并捞起,挑出泥鳅放入容器,最后还可以用手配合翻泥捕尽稻田中的泥鳅。 2、稻田养殖泥鳅技术 稻田养殖泥鳅,投本低,见效快,产效高。
A、稻田的选择: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上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原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佳。
B、防逃设施: 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硬,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 C、开挖鱼沟: 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约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
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D、稻田施肥: 养殖泥鳅的稻田的插秧前每667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为宜。 E、放养时间和密度: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长3~4厘米为好,每667 平方米放养2。
5万尾左右。 F、投喂饲料和管理: 一般1天投喂饲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直接投放在饲料台。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体总重量4%~5%。
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 泥鳅经过4个月左右的养殖全长达到10厘米,体重达到12克左右, 可以捕捞出售。 3、泥鳅暂养法 A、水泥池 适用于较大规模出口中转基地。
一般体积为8米、4米、0。8 米,蓄水量20-25吨。每平方米暂养泥鳅5-7公斤;流水、增氧设施条件好, 每平方米放40-50公斤。春天每天换新水排污1次,夏天2次,秋天1次,冬天隔日1次。同时注意投喂:如每30公斤泥鳅投喂0。
2公斤生大豆或0。1公斤辣椒。如此可有效地提高泥鳅暂养成活率至90%以上。 B、网箱 小规模暂养可用网箱,一般为2米×1米×1。5米。 网眼稀密视泥鳅大小而定。一般小鳅可用11-12目的聚乙烯布,成品鳅可用网目较大的布。
一般每平方米可暂养30公斤。网箱养鳅,平时要勤检查、勤刷网箱,注意防止逃跑。 C、木桶 各类较大的木桶也可作小规模的暂养。如用72升容积的木桶,可放泥鳅10公斤。开始每天换水4-5次,第3天后每天换水2-3次。
每次换水1/3左右。 D、鱼篓 一般用口径24厘米,底径65厘米,高24厘米的竹制鱼篓,篓内放聚乙烯布,篓上加盖(盖上不放聚乙烯布,以免影响鳅呼吸)。放在静水中暂养,一篓装泥鳅7-8公斤,若在微流水中每篓可装15-20公斤。
篓要有1/3露出水面,以利鳅进行呼吸。应注意:放在流水中暂养时水流要缓慢,若太急鳅会患细菌性鱼病。泥鳅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
5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人个体,雄鳅可以略小。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4、泥鳅的养殖技术 A、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 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
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
产卵后要将粘有卵粒的鱼巢及时取出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亲鱼。 B、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
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
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温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25℃,经10~20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
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个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很好。每升水放卵400~600粒为宜。 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用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 ~1500尾为宜,过密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增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 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 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过1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中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植物性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体重量的3%~5%。
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8~10厘米,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暴利养殖
暴利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