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石蛙养殖户,福建石蛙的养殖户
石灵蛙养殖
回答石灵蛙不是保护动物,不过现在栖息地质量下降,再加上人们捕捉过度,种群的数量严重减少。它多是隐藏在石缝或者石洞中,晚间蹲在岩石上。食性光,食量大,会捕食支持直翅目,鞘翅目以及其他昆虫。其中在福建武夷山地区比较多,这里的环境适宜生长,每年六月初活动的比较多,能听到鸣声。它的繁殖季节是5月到9月份之间。
林蛙养殖技术
林蛙养殖业的主要产品是哈士蟆油。由于哈士蟆油为雌蛙输卵管的干燥物,所以雌蛙是养殖的对象和目的,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林蛙雌雄比例失调,在商品蛙中雌蛙率仅占30-40%。林蛙二年性成熟,从养殖的第一年到次年七月份才能识别雌雄,无法实行单雌性养殖,只能雌雄混养,提高了养殖成本。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推行雌性诱变技术,将雌蛙率提高到80%左右,平均增长35%,蛙油的产量由原来养殖1000只蛙产1公斤油,变为养殖650只蛙就可产1公斤油,节省大量饮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40%以上。
在两栖类中,每个胚胎同时具备发育成雌性和雄性的潜能,其性别可以由改变个体发育的条件加以控制,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变林蛙的个体发育环境,使大部分个体向雌性方向发育。我们在专家的具体指导下,从1993年开始,经三年时间的实验研究,基本掌握了温控和药剂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把养殖二年的中国林蛙的雌性率提高到78-89%,经鉴定认为是一项人工养蛙的先进的新技术。近几年又经过实践和改进,选定了价格低、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诱变效果好的剂型,目前已由制药厂生产,不久将投入市场。现将诱变技术概述如下:
(一)温度的控制
实验证明,低温有使林蛙胚胎向雌性方向发育作用,在生产中通过调控水温改变林蛙早期胚的发育条件,主要措施是采取向蛙池灌注凉水,最好是深井水,pH值为5.5-6.5,在池边搭凉棚遮阴,在网棚繁殖场要用90%的遮阳网,将水温控制在12-18℃。水温长时间超过20℃,诱变效果不好,特别是蝌蚪孵化前期,水温不能超过12℃,但防止水温过低,影响蝌蚪孵化进程。一般在5月上旬水温不超过12℃,5月中旬水温不能超过15℃,6月上旬水温不超过18℃,6月中旬水温不超过20℃。
(二)药剂诱导
药剂处理时间要在胚胎发育的尾芽期开始,蝌蚪发育的外部形态为弯月形,所用物是雌性诱变剂。使用方便,溶于水中,无毒副作用,价格低效果好,每一万只蝌蚪费用不超过20元钱。投药期间保持池水和饲料中有一定的浓度,同时结合调控温度,二者缺一不可,使大部分蝌蚪向雌性方向定性发育,雌性诱变效果很好
养殖石林蛙
不用焯水,林蛙是东北的特产,又被称为雪蛤,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滋补食物,适量食用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但是林蛙也是非常难以处理的食材,那么大家知道林蛙如何处理吗?另外,林蛙的食用方法都有哪些呢?快来了解一下吧!
活的林蛙怎么处理
活林蛙需要用水烫死后,再烹调,不过一般情况下内脏不需特别处理,只要在食用时将肠子挑出即可,如果暂时不吃,想保留几天,可以用60度左右的水浸泡一下就死了,然后放在冰箱里冷冻保存,用之前拿出来化开即可。
石蛙的养殖
石蛙养殖的利润是比较高的,真正成熟的石蛙养殖技术其转让价格也应该是很高的,我个人认为10万、20万的技术转让费都属合理,因为稍有点规模的养殖户1-2年就可赚回。由于石蛙养殖经济价值体现在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所以市场上石蛙的价格比较贵,据最新市场统计石蛙价格保持在100左右/斤。石蛙栖息的洞穴一般为自然石洞或土洞,于繁殖季节时居石洞者较多。洞穴多在溪流岸边靠近水面,或者洞口有一半在水面之下。这些洞口一般不大,较光滑,进出洞时不易擦伤体表。洞深一般为20~25厘米。洞底略低于洞口。石蛙养殖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蛙池的规格要求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石蛙人工养殖
石蛙主要生活于中国南方的山溪水坑内或石洞岩隙中,习性昼伏夜出,主要食物为昆虫及其幼体。每年11月~翌年4月冬眠。石蛙的活动强弱与外界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水温水流等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适宜水温为15~25℃,活动正常。水温过低,活动较少,生长停滞,进入冬眠。水温过高则出现异常,甚至死亡。石蛙养殖看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养殖者吃尽苦头。中国南方诸省,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这也是人工养殖的难点之一。
石蛙养殖 生态养殖
1、宣传语:“让我们和石蛙一起保护绿色生态环境。” 石蛙喜欢干净、安静、水质好的环境,养殖石蛙的首要准备就是干净、安静、水质好的石蛙池,如果是野生的石蛙养殖,更是要找一个水源比较充足的,接近自然环境的地方。
2、宣传语:“请阳光远离石蛙照亮我。”石蛙喜欢阴凉的环境, 阳光不能直射。如果是在室内的话,养殖石蛙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避免阳光照射。室外的话,可以搭个棚子。
石蛙养殖基地
棘胸蛙,又名石蛙、石冻,其肉质细腻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闽西人餐桌上的美食。由于过度捕食,其数量急剧下降,导致水源地种群资源缺失,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2008年戴红卫投资兴建了红树林棘胸蛙养殖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林下经济生态圈。石冻野性十足,对生长环境要求特别苛刻,许多人尝试过人工繁育养殖石冻都没有成功。刚开始,戴红卫也因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养殖技术,石冻成活率很低,没有经济效益,许多亲友都劝说他早日放弃。
戴红卫不气馁,沉下心来摸索石冻的繁育、喂养规律。他从早到晚趴在养蛙棚的水沟里仔细观察、研究石冻的生活、觅食习性,模拟、改进原生态的石冻的生长环境,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终于探索出一整套高效低廉的石冻仿生态养殖技术。2013年,他的石冻养殖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同年,还获得全国农技(渔业)推广示范县“渔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称号。2014年,红树林棘胸蛙养殖场获得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颁发认可的“福建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
目前,农场培育的“金线蛙”,在龙岩和闽南地区尤为畅销,年供种苗3万只,年产蝌蚪20万只以上,年产值达到160万元。同时带动了新罗、上杭、武平等地100多户农户养殖石冻,龙岩、江西、广西等省的石冻养殖户也时常会来这里学习技术、采购石冻种苗。
为了帮助周边群众致富,戴红卫免费为周边贫困户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并向贫困户赠送蛙苗3000多只,蝌蚪1.5万只,让贫困户学成技术之后,发展养殖。这几年,他还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向新罗、上杭、漳平、连城、武平等山区、山涧投放蛙苗2万多只,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下一步他打算扩大石蛙养殖规模,筹建第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利用刚成立的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石蛙养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石蛙养殖条件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
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
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
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
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
;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石蛙养殖技术
石蛙的养殖成本与利润分析石蛙养殖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周期长的养殖项目特别是石蛙繁育技术。但单纯养殖商品蛙却能有效降低风险加快收益成效的优势,以每亩建池费用5万计算:
每亩可养殖商品小蛙1万只,8克左右小蛙每只3元培育两年便可上市销售。每斤石蛙需要吃3斤黄粉虫才能长大到上市规格,加上中药预防,人工管理等,一斤石蛙成本30-40元之间。一万只蛙去掉损耗大约1500斤,去掉成本,1500斤石蛙可实现收入5万元,
第二批石蛙由于建设成本不需要投入,收入可达10万元。石蛙人工养殖技术现还不成熟,需要有专业养殖户指导。自繁自养的方法不适合刚刚想入行的石蛙养殖户,前期技术难,投资大,成本高,所以新人需要选择购买蛙苗进行养殖商品大蛙,减少技术成本,时间成本,解决资金回笼,这是目前石蛙行业主要发展模式。
石蛙养殖成功的多少
人工驯养的石蛙由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它建一个什么样的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先选择好场地,然后在着手建造养殖池,这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养殖环境必须近似于石蛙的野生环境,还有就是要便于人工的管理。
养殖场地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般来说,石蛙喜静怕闹,应尽量避免在噪声较大的工厂和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旁边建厂,防止石蛙受惊,影响正常生长。养蛙厂的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都可作为养蛙的水源,但水源要求无污染,PH值以中性和略偏酸性为佳,最适宜的PH值在6-7之间。
养殖池的规格要求
养殖池主要包括孵化池、蝌蚪池、蛙池,一般建造在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没有太阳光直射,建池时应尽可能符合石蛙的生长习性,为石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孵化池面积1-2平方米,池高0.8m,水深0.5-0.6m,蛙卵孵化时对水质要求很高,为了确保水质清新含氧量足,最好能够24小时连续流水养殖。
蝌蚪池面积2-3平方米,池高0.8m,水深0.3-0.5m,每池应饲养同样规格的蝌蚪,在蝌蚪变态时应在池内放入木板,让它漂浮于水面之上,以便能让变态过程中的幼蛙跳到木板上休息。
蛙池,蛙池建造以长方形为好,面积一般以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m,池内设有可供石蛙休息的石屑,石屑上盖有石棉瓦,瓦下光线阴暗,白天蛙就可以躲到瓦下休息,池内水深一般在0.1-0.2m之间,池底略微倾斜,池内水陆面积比大约为3:1,池上设有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或敌害生物入侵。
石蛙的自然繁殖期一般在4-9月,5-6月是产卵的高峰期,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多少也会有些差异,石蛙的年产卵量很大,在500-1000粒左右,但是自然繁殖的成活率很低,在生产中大多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
种蛙的选择
种蛙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卵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是否能育出成批规格整齐、健壮、活泼的种苗,因此种蛙应该选择身体健壮、个体较大、皮肤光滑、发育良好的成蛙。种蛙要求没有残疾、没有伤痕,一般选用2例蛙,雌蛙体重200g以上、雄蛙体重250g以上就可以选择用做种蛙。
配种和产卵
每年的4-9月份,当水温达到18℃以上时,石蛙的繁殖期来到了,石蛙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一般在夜间抱对,配种时,雄性强有力的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脊加强雄性的固着力,拥抱刺激对用来配种的雌蛙是必要的,雌蛙将卵排除体外,雄蛙射精于卵上,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呈圆球形,乱外的胶质膜粘性强很多卵粘附在一起,常成锁状漂浮在水中或粘附在池壁上。
人工孵化
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要加强巡池,石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受精卵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我们在捞去受精卵时必须仔细轻缓,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以免造成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我们把受精卵从孵化箱放入孵化池中,还要进行翻卵的工作,受精卵黑色的一端为动物极,白色的一端为植物极。孵化时,我们应用铁丝使黑色的一段朝上即动物极朝上,白色的一段朝下即植物极朝下,这样就能保证受精卵的成功孵化,在孵化过程中同一批卵不能分开孵化,大约经过1到2周的时间,这些受精卵就可以完全孵化为石蛙蝌蚪了。
从蛙卵孵化出来的第1天到80天左右的时间属于石蛙的蝌蚪阶段,你瞧,它们都比较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敌害的抵抗能力都比较差,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蝌蚪成活率的关键。
放养密度
当蝌蚪在50px以下时,一般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0-1000尾;当蝌蚪长到50px以上时,放养密度应变为每平方米200-300尾。如果经验不足,放养的密度可以适当降低一些。
饵料投喂
小蝌蚪孵出后通常吸附在池底,很少活动,也不觅食,3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蝌蚪的消化机能弱。在20日前我们只能以牛奶等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来投喂,每天早晨9点和下午5点各投喂一次,投喂量按照每1000尾蝌蚪投喂10ml牛奶。20天后我们转用人工配合饲料来投喂,这种饲料具有营养全面的优点,可以促进蝌蚪的快速生长。当蝌蚪长到50px时,投饵量为在池蝌蚪体重的8-10%;当蝌蚪长到100px以后,按在池蝌蚪体重的6%投喂。在生长过程中,一般视蝌蚪的摄食状态来确定投喂量,以食欲减弱时为度,每次投喂宜分批缓缓遍撒,等抢食完前批饲料再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吃为止。
水质管理
蝌蚪池一般面积较小,放养密度较大,饲料投喂多,因而水质容易恶化,所以蝌蚪池应在3-5天内少量换水1次,每次换掉池水的四分之一,15天左右应全池换水一次,要彻底清除池底残卵、食物废渣等。另外,为了防治水质恶化,每周还要用100-200pp
混合养殖
混合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