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膘羊怎样快速治疗怎么治疗,羊有黄膘是怎么回事能吃吗
黄膘羊怎样快速治疗怎么治疗?
羊黄膘是怎么产生的?
羊黄脂病和猪黄膘病成因相同,羊黄膘病是以羊体脂肪组织呈现黄色为特征的一种色素沉积性疾病,又称“黄膘”,有的又称黄脂肪病或营养性脂膜炎。在屠宰后皮下脂肪变黄的羊肉,若因饲料引起的称为“黄膘肉”,因疾病引起的称“黄疸肉。
诱发羊发生黄脂病的原因主要有2种:
一种是病理性的,称为黄疸,有实质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的区别,其病因是由羊锥虫病、焦虫病或钩端螺旋体侵入机体,引起机体内大量溶血,发生中毒和全身感染,胆汁排泄出现障碍,使大量胆红素排入血液,将全身各组织染度成黄色,造成黄疸肉。
这里主要讨论饲料因素形成黄膘的原因。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若饲料中全部或部分为版鱼或其副产品(鱼肝油下脚料,比目鱼和鲑鱼的副产品最危险)、鱼粉、蚕蛹粕和油渣、油糟类、米糠、玉米、豆饼、亚麻饼、蝇饲料等高脂肪、易酸败原料,在饲喂量超过日粮的20%且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或者生育酚含量不足的情况下,使机体内维生素E的消耗量大增,引权起机体内维生素E相对缺乏,加上其他抗氧化剂不足的共同作用,导致抗酸色素在脂肪组织中沉积,并使脂肪组织形成一种棕色或黄色无定性的非饱和叠合物小体,促使黄膘产生。北京富立得品牌羊用各阶段预混料,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现反馈羊黄膘的现象,推荐客户放心使用
黄膘肉是脂肪的一种非正常的黄染现象,黄膘肉分为黄疸肉和黄脂肉。黄疸肉为病肉,坚决不能食用。黄脂肉则可以视情况食用。
黄脂肉,这种肉的脂肪为黄色。脂肪变黄的原因主要与饲料的种类和质量有关。
色素沉积:长期饲喂含有丰富黄色素的饲料,如胡萝卜、黄玉米、南瓜、紫云英等,这些原料中的黄色素进入肌体后沉积于脂肪中,使脂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
氧化反应:脂肪组织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生成蜡样质色素在脂肪细胞中沉积。蜡样质位于脂肪细胞或存在巨噬细胞内使脂肪呈现黄色。原因是由于长期大量饲喂含有多量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如鱼粉、蚕蛹粉、油渣、荞麦等引起机体代谢障碍造成的。
缺乏维生素E:日粮中缺乏维生素E或抗氧化剂造成的。这种黄色脂肪,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会逐渐减弱,并不影响食用。
畜牧业国际上一类疾病都有哪些?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国际动物卫生法典》(1999年版)和《国际水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OIE法定报告疾病分为A类和B类。 A类疾病: A类疾病是指超越国界,具有非常严重而快速的传播潜力,引起严重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A类疾病有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病、牛瘟、小反刍兽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结节性皮肤病、裂谷热、蓝舌病、绵羊痘和山羊痘、非洲马瘟、非洲猪瘟、古典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15种。 B类疾病: B类疾病是指在国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有影响,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有明显影响的传染病。共有92种。 1.多种动物共患病:炭疽、伪狂犬病、棘球蚴病、心水病、钩端螺旋体病、Q热、狂犬病、副结核病、新大陆螺旋蝇疽病、旧大陆螺旋蝇疽病。 2.牛病:牛边虫病、牛巴贝虫病、牛布氏杆菌病、牛生殖道弯曲杆菌病、牛结核病、牛囊尾蚴病、嗜皮菌病、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出血性败血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脓疱性阴户阴道炎、泰勒氏虫病、毛滴虫病、锥虫病、恶性卡他热、牛海绵状脑病。 3.绵羊和山羊病:绵羊附睾炎、山羊和绵羊布氏杆菌病、山羊关节炎脑炎、接触传染性无乳症、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母羊地方性流产、羊肺腺瘤病、内罗华病、沙门氏菌病、痒病、梅迪-维斯那病。 4.马病:马传染性子宫炎、马媾疫、流行性淋巴管炎、马脑脊髓炎、马传染性贫血、马流感、马巴贝斯病、马鼻肺炎、马鼻疽、马痘、马病毒性动脉炎、日本脑炎、马螨病、苏拉病、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 5.猪病:猪萎缩性鼻炎、猪囊尾蚴、猪布氏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肠病毒性脑脊髓炎、猪生殖和呼吸道综合征、旋毛虫病。 6.禽病: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禽结核病、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肠炎、禽霍乱、禽痘、鸡伤寒、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支原体病、禽衣原体病、鸡白痢。 7.兔病:粘液瘤病、土拉杆菌病、兔病毒性出血症。 8.蜂病:蜂螨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蜂孢子虫病、瓦螨病。 9.鱼病:地方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麻苏大马哈鱼病毒病、鲤春病毒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征。 10.软体动物病:波纳米欧病、单孢子虫病、马泰氏孢子虫病、小红细胞症、拍琴虫病。 11.甲壳类病:淘拉综合征、白斑病、黄头病。 12.其他B类疾病:利什曼病。
求采纳
羊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山羊体温为38.5 - 39.7℃,绵羊体温为38.3 - 39.9℃。
羊的体温在直肠内测定。测定前必须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用消毒棉擦拭并涂以润滑剂,然后把体温计缓慢插入肛门内,保持3~5分钟后取出,擦净体温计上的粪便并查看读数。(羊正常体温为:38℃~39.5℃,羔羊高出约0.5℃)剧烈运动或经曝晒的病羊,须休息半小时后再测温。
扩展资料:
羊的体温是衡量羊健康的标准。常见发热情况如下:
微热:体温升高0.5℃~1℃称为微热。
中热:体温升高1℃~2℃称为中热。
高热:体温升高2℃~3℃称为高热。
过高热:体温升高3℃以上称为过高热。
稽留热:体温高热持续3天以上,上下午温差1℃以内,称为稽留热。见于纤维素性肺炎。
弛张热:体温日差在1℃以上而不降至常温的,称弛张热。见于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间歇热:体温有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称为间歇热。见于血孢子虫病、锥虫病。
无规律发热发热的时间不定,变动也无规律,而且体温的温差有时相差不大,有时出现巨大波动,见于渗出性肺炎等。而体温过低,体温在常温以下,见于产后瘫痪、休克、虚脱、极度衰弱和濒死期等。
养羊
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