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中蜂养殖交流群,全国中蜂养殖交流平台

中蜂养殖交流群,全国中蜂养殖交流平台中蜂养殖交流群,全国中蜂养殖交流平台

中蜂养殖技术

要养蜜蜂首先要购买工蜂勤奋且蜂王体积大的蜂群,然后将蜂群、蜂箱一起放在蜜源丰富、阳光充足、土地肥沃、水量丰富的地方,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对蜜蜂进行人工饲养就可以了。

我们在养蜂的时候很多的细节、窍门需要注意和学习,比如我们最好要将蜂箱放在阴凉的地方,并且在晚上的时候要将蜂箱放在黑暗、无光的地方,因为蜜蜂是有趋光性的。

以及要保证蜜蜂生活的地方的空气是流通的,同时还要保持蜂箱内有一定的湿度。除此之外,在夏天的时候要将每个蜂框的距离都拉远一点,冬天时则要拉近一点。

中蜂交流微信群

母群选择

母群是指提供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幼虫的蜂群,如分蜂性弱、产育能力强等,只有使用该蜂群的幼虫才能培育出优良的蜂王,因此在人工培育蜂王时,找出那些在产育能力、分蜂性、抗病能力等各个方面优质的蜂群作为母群,如果某群蜜蜂在某个方面特别出众也可以选择出来,然后用具备其他优良特性蜂群的雄蜂来改良,经过长期的人为选择便可以培育出各方面都出众的蜂种。

父群选择

父群是指提供具有优良遗传特性雄蜂的蜂群,要求与母群一样,这也是养蜂最容易疏忽的地方,雄蜂虽然不参加劳作,但对蜂群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可以说蜂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其交配的雄蜂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在检查蜂群时对于产育力较差、分蜂性较强等蜂群的雄蜂房要及时割除掉,保留具有优良遗传特性蜂群的雄蜂房,从而为蜂场提供质量优良的雄蜂。

中蜂养强群

中蜂度夏选择强群比较好。因为强群来集能力比弱群强。在炎热的夏天,蜜源植物比较稀少,强群釆集蜂数量多,采到的花蜜也就多一些。此外,强群具有抵抗巢虫的能力和抵御盗蜂的能力。

所以,中蜂在度夏阶段,只要做好通风散热工作,强群优于弱群。

中蜂小群饲养方法

早春蜂群的检查

第一:检查时间

蜜蜂什么时候开始检查是很多朋友都很关心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在当地温度达到5、6摄氏度而且相对稳定的时候开始准备春繁工作,蜂群检查时间选择在晴天检查,温度白天达到14摄氏度左右就可以进行全面的检查了,检查项目应该包括蜜蜂是否充足、蜂群是否失王、蜂群中的蜜粉是否还有剩余等,如果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处理,同时别忘了保温,在温度还没有稳定下来的时候,蜂箱内保温不能撤除,并且保持蜂多于脾。

第二:防止倒春寒流

由于春季不稳定,往往会出现已经暖和了一段时间又出现寒流天气的情况,所以我们要让蜂群中保持蜂多于脾。由于冬季蜜蜂部分死亡,造成蜂群内蜂脾比例不对称,可以通过减脾的方式来实现蜂群中蜂多于脾,一般减少一个蜂脾即可。

第三:蜂箱内的布局

由于初春蜜源植物少,天气多变,我们还应该给蜜蜂提供足够的蜜粉脾,促进蜂王产卵。至少要有一到两张大蜜粉脾,一张空脾,主要供蜂王产卵,其余的可以用半蜜脾进行填充,如果天气突然寒冷,要注意补充喂养。布局好以后,蜂箱隔板外侧要用草把进行填充,便于蜂箱内保温。

蜂箱的外部管理。早春的时候可以在巢框的上方副盖一层薄膜或者一层覆布,然后盖上纱网,上网上盖两层报纸,有利于吸收水分,然后再盖上草帘,要注意避免保温物遮挡了巢门,对于早春来说,蜂箱的外保温可以不用做,但是如果是北方地区较为寒冷的地方,不但要做好内保温,外保温也不能放松。

春繁蜜蜂群势的确定。对于春繁来说,一般我们根据具体的区域来确定春繁的蜜蜂数量,对于较为寒冷的地方,春繁蜂群要求蜂量大,4、5框的蜜蜂开始春繁,对于比较暖和的地方,可以适当减小群势进行春繁。

促进蜂王产卵

第一:奖励喂养

在我们的早春保暖工作准备好以后,可以进入到春繁的阶段,也就是促进蜂王产卵。促进蜂王产卵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奖励喂养,在喂养的同时要保证蜂群内蜜粉充足,一般采用1比1的糖浆进行连续奖励,奖励3、4个晚上即可。如果早春温度过低,不便于巢内饲喂的话,可以采用巢门饲喂,尤其是遇上连绵阴雨的天气,更要注意饲喂工作。

关于早春巢门饲喂。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早春巢门饲喂怎么喂,蜂部落做一个简单的说明。早春巢门饲喂可以将饲喂器放在巢门口,将糖浆加进去喂养,大的一般加糖浆,小的一边加水,加水的时候可以少量加入食盐,一般0.1%左右即可,喂养的原则是少量多喂,避免蜜压子。

第二:避免潮湿

由于蜜蜂经过了一个冬季,蜂箱中的保温物容易变得潮湿,对于早春来说,蜂箱内潮湿容易引发疾病,所以应该在晴朗的中午将保温物取出来进行晒干,同时主要控制巢门大小来保温和散热。

第三:预防产卵不均

早春季节由于要促进蜂王繁殖,应该保持蜂多于脾,同时将蜂路控制在8毫米左右,尽可能的在不加脾的情况下让蜂王在产卵的子脾上产卵,因为早春的时候蜂王产卵的特点是在蜜蜂多的地方产卵和在中间产卵,这样容易造成一张子脾上一边有卵,一边无卵的情况,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将前后对调的方式来保证蜜蜂在整张蜂脾上产卵。如果子脾边角蜜太多,可以将边角蜜的封盖刺破让蜜蜂吃食,同时也扩大了产子圈。

第四:扩大蜂群

扩大蜂群是在外界气温升高,已经有蜜源植物开始流蜜,而且蜂群中开始有幼蜂出房的时候进行。此时蜂群已经拥有一定规模,可以增加巢础造脾,此时应该缩小蜂路到6毫米左右,保持蜂多于脾,促进蜂王产卵。当温度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相对稳定的时候,蜜蜂达到5、6框蜂量的时候,可以撤除保温物,撤除的顺序是先内后外。

春季采蜜

第一:扩大蜂巢

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蜂群很快达到7、8框蜂的蜂量,而且还有大量的幼虫脾,此时容易产生分蜂热,可以通过扩大蜂巢来解除分蜂热,对于早春来说,中蜂可以通过增加浅继箱或者更换空间更大的蜂箱来让蜂巢增大,在扩大蜂巢的同时注意低温天气的保暖。

第二:扣王夺蜜

想要获得丰收,必须要有足够的蜂群,所以在大流蜜期到来之前蜂群应该是强盛的,一般在流蜜期到来的前15天到20天之间蜂群要达到强群标准,一般比较暖和的地方蜂群数量达到4框蜂以上,一般的地方达到7到8框蜂以上,比如海南这些比较暖和的地方蜜蜂数量可以少一点,像我们贵州这边一般达到7到8框蜂的数量。如果大不大怎么办呢?

在实际养殖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有时候有的蜂群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主副群的方式来夺取春季蜜源,方法是将采集群的卵虫脾调到小群哺育,将小群的封盖子脾调到采集群进行采蜜。由于采集群群势过旺,要注意分蜂热的发生。

采用处女王采蜜或者扣王采蜜:为了提高蜂蜜产量,让采集群能够专心采蜜,在这里往往有使用处女王采蜜和扣王采蜜的方法。一般采用处女王采蜜就是在大流蜜期到来的时候在采集群中使用处女王或者将产卵王关起来,这样蜂群中由于没有卵虫,工蜂可以安心采蜜,为我们获取高产提供便利。

蜂王及蜂群的管理

第一:育王

育王时间控制在当地温度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相对稳定的时候进行,先培育雄蜂,然后根据气候变化选择育王时间,一定要考虑到蜂王的交尾。对于流蜜期还在采蜜的蜂群,可以在流蜜期到来的一个周进行育王,如果要在流蜜期结束以后育王,时间控制在流蜜期结束前的一周,对于换王后蜂群比较小的情况,可以通过提强补弱的方式来达到群势的均匀。

第二:换王

很多朋友都在问我们蜜蜂多久换王一次好?什么时间换王好?其实对于一年来说,春季就是一个最好的换王时间。春季温度暖和,蜜源植物丰富,此时育王不但质量高,而且成功率大,所以可以在此时进行一次育王对蜂场内的蜂王进行整体更换。

病虫害的防治

第一: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

对于春季来说,主要的病害是中蜂囊状幼虫病,可以通过增加蜜蜂营养,保持蜂多于脾或者蜂脾相称,同时还应该做好保温工作,对于发现病害的蜂群果断隔离,断子换王,加强保温,严重的采用药物治疗。

第二:巢虫的防治

除了病害之外,春季的时候巢虫开始活跃,所以要利用好蜜蜂在春季的造脾积极性,及时更换蜂箱中的旧脾,同时悬挂巢虫木片来预防巢虫的发生。

经过这些管理,我们的整个春繁工作算是结束,等待的就是夏季的到来,而对于我们的北方而言,春季的时候是几乎没有收获的,可以说仅仅是进行了一个蜂群的前期繁殖工作。

中蜂养殖论坛

你先去中国蜂友论坛看完技术帖、应该就可以养了!那有好多广西蜂友卖蜂种垍頭條萊

中蜂论坛 养蜂网

在中蜂的繁殖季节和储蜜阶段,它们需要大量造脾来满足繁殖和储蜜的需要。在这期间,如果养蜂人稍不注意,就会有大量的蜂脾筑造在网盖上面或者覆布上面。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因框间距离过大或长时间不加框而引起的。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要及时处理。

处理的方法是,首先是驱散蜂群,割下蜂脾,刮除碎牌。然后绑脾上框,重新入箱。要特别注意框间距离,一般来讲,框距一厘米左右就可以了。除此之外,还要适时加框。

中蜂养殖微信群号

对于有经验的养蜂人来说,只要说到强群,必然会有蜂脾关系,所以所谓的强群应该是在科学饲养的前提下,而强群在每个地方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具体与一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蜂种因素

比如上面我们说到的中蜂和意蜂,意蜂由于经过了长期的驯化,而且还可以大量饲养双王群,所以意蜂就比较适合饲养强群,如果是主箱加继箱,就算养到15框蜂也不容易分蜂。

除了中蜂与意蜂,还有我们区域性的中蜂也有差别,比如我们常听说的阿坝中蜂就比较适合饲养强群,还有一些经过定向培育的蜂种。

第二:区域因素

我国的中蜂在强群的标准上有从南到北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所以逐渐靠近北方群势逐渐增大,南方地区群势就相对较小,所以我们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多多向有经验的养蜂人打听,知道本地的强群标准究竟是多少。

第三:季节因素

中蜂分蜂与工蜂有很大关系,如果是在缺蜜期,在蜂群中蜂蜜充足的情况下饲养大群相对比较困难,如果是在流蜜期,工蜂任务繁重,又比较适合强群,比如在平时6框蜂达到强群标准的地方,可能在大流蜜期可以达到8框蜂以上,主要原因就是工蜂任务繁重,根本没有分蜂情绪,但是一旦任务降低,分蜂情绪马上开始,所以我们在养蜂的过程中要根据蜜源的关系来灵活运用。

大群的标准

所谓的大群就是在达到强群标准的情况下,蜜蜂数量超过了强群所要达到的蜂量,这是造成中蜂大量分蜂的一个重大原因,就像上面蜂部落介绍的海南的朋友,把中蜂饲养成为超大蜂群,如果不是特殊蜂种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蜜蜂长期大量自然分蜂。

中蜂养殖大群有哪些危害

就中蜂养殖超大蜂群来说,最大的危害自然就是分蜂频繁,如果是多个蜂群同时分蜂,还容易引发分蜂蜂团在空中混为一体,发生多个蜂群相互厮杀的局面,最后就算能够挽救损失也是巨大的。而我们采用小群强群饲养的话,检查蜂群方便,就算出现自然分蜂也比较好控制,毕竟都是小群,发生自然分蜂的概率不大,主要原因是蜂群小蜂王物质强烈,蜜蜂分蜂情绪不易产生、就算有个别蜂群发生了自然分蜂我们也好控制,即使没有收回,损失也不大,所以我们在实际养殖中要严格区分强群与大群的区别,这样才能尽可能的给我们的养蜂降低损失。

中蜂养殖吧

养好中蜂的关键,在于王优、群强、蜜足、新脾和密集,并做到安全越夏渡秋和及时防治病虫害。

饲养管理要点

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因此,饲养中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中蜂的难关。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1、欧洲幼虫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原为蜂房链球菌,主要是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花粉和蜂具都能沾染病原,幼虫四季均可感染,但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发病死亡的,主要是2~4日龄的幼虫;少数幼虫在封盖后死亡。

感病的幼虫,外观失去光泽,体色由白转黄,再渐渐转褐黑色而腐烂;也有的未变色即很快腐烂,从背部上可见到明显的白线(气管)。如将虫尸抽出,虫体容易破裂,具有酸臭气味,腐烂物不呈粘胶状,干枯后容易被工蜂清除。发病初期,由于少数幼小死亡,随即被工蜂清除,又因蜂王再度产卵,致使各虫期错杂在一起,呈不正常“花子”现象。如果继续发展,幼虫未到封盖即全部死亡,巢内看不到封盖子。再严重时,子脾全部腐烂,散发出酸臭味,造成蜜蜂离脾,甚至逃群。

中蜂对此病抵抗力很弱,治愈后会复发,必须经常注意防治。发病后,可使用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治疗。一般取任何一种抗菌100万单位,配糠浆四斤,每次每群约喂糖浆0.5-1斤,每隔2-3天喂一次,连续3-5次。

2、中蜂囊状幼虫病:其病原,是一种过滤性病毒。主要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巢脾和蜂具都能沾污病毒。刚死的虫体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一只幼虫尸体所含的病毒,可使3000只以上健康幼虫致病。幼虫四季均可感病,一般在春秋气温26℃以下时容易流行。特别是群势弱小、饲料不足和保温不良的蜂群,更易感病。发病死亡的,多是6日龄的幼虫,约有三分之一死于封盖前,三分之二死于封盖后。死虫直卧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黄白,后转棕色,头部呈灰色,外皮成为坚韧而透明的囊,内部组织液中出现颗粒状物。死虫的房盖下陷,常被工蜂啮开或穿孔。腐臭物不具粘性,干枯后容易清除,随着蜂王重新产卵而出现“花子”,与欧洲幼虫病初期的症状相似。患病群逐渐变弱,极易引起逃群。

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一经感病就容易蔓延流行。但实践证明,只要加强饲养管理,选用抗病蜂群育王繁殖,结合药物治疗,是能够控制此病的蔓延和危害的。

加强饲养管理,经常维持较强的群势,做好蜂群的保温,是预防此病的前提。为了减少病毒对幼虫连续感染,可利用蜂群从分群到新王产卵这段时间的断子期,或人为地幽闭蜂王,造成一段时间的断子期,来打断囊状幼虫病的流行环节。这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另外,在野外花粉不多的发病季节,用少量酵母片或维生素B加入糖浆饲喂蜂群,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在平时,注意选择抗病力强的强群培育蜂王,以更换病群的蜂王,可以大大提高蜂群的抗病力。另外,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不耐高温,蜂具和蜂蜜可用煮沸消毒。蜂箱清洗干净后晒干,再用硫磺烟熏10~15分钟,也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药物防治,可随意采用下列中一种:

(1)半枝莲(狭叶韩信草、向天盏、探耳草):用干草一两,加入适量清水,先以猛火煮沸,继以微火续煎15~20分钟,滤渣后,趁热配成浓糖浆,于傍晚可喂8~10框蜂。每隔5~7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2)雄蒜醇合剂:每10框蜂,用精筛雄黄1克、鲜蒜6~8克,捣碎成泥,加75%乙醇(酒精)10毫升,再加蒸馏水40毫升,装入广口瓶内摇匀备用。使用时,将蜂抖入箱底,用清洁的手提喷雾器装进药液,对脾喷雾,每脾两面各喷3~4下,放回原处。喷脾后第三天,病虫尸即被工蜂拖光,治疗效果较好,而且治疗后不易复发。

(3)用马鞭草1两、墨旱莲1两、大蒜头半两,加入适量水煎煮后,过滤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三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4)用马鞭草1两、积雪草1两、车前草1两、刺苋半两,加入适量水蒸煮后,过滤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三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5)病毒灵:每框蜂用半片,严重的每框用一片,溶解后配入浓糖浆,每隔3-5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3、巢虫:就是蜡螟的幼虫,常见的有大巢虫和小巢虫两种,会为害巢脾和蜂蜡,特别喜爱侵袭旧巢脾。它们钻入巢房,穿孔蛀食蜡质,并吐丝连结粪粒,围成坠道作为掩护,因此也称为“绵虫”。

大巢虫对巢脾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在温暖季节,1-2只受精雌蛾的子代,在两月内就可使整个继箱中贮存的巢脾报废。小巢虫则潜入巢房底蛀害,坠道所穿过的蜜蜂虫、蛹皆受损伤。蜂蛹受害后,工蜂便啮开蛹房封盖,准备抛弃,于是蛹的白色头部便显露出来,俗称为“白头翁”。巢前如看到被工蜂抛弃的死蛹,就很可能是巢虫为害引起的。大、小巢虫为害严重时,能削弱蜂群,甚至引起逃群。

大巢虫以老熟幼虫蛀入框梁或巢箱框槽内结茧越冬,翌春化蛹变成蛾,在箱缝或巢脾上产卵。卵排列单层成块,初呈乳白色,后渐转黄褐色。每只雌蛾可产卵2000-3000粒。卵期约9日,幼虫期约52日,结茧至羽化需12日,夏秋完成一代约经历两个半月。

小巢虫是以老熟的幼虫潜在巢底坠道、箱框缝隙、箱底蜡屑或保温物中越冬,翌春化蛹变成蛾,在箱缝或巢脾上产卵。卵排列单层成块,初呈乳白色,后转黄褐色。每只雌蛾可产卵300-400粒。卵期4~5日,幼虫期约50日,结茧至羽化约需9~10日。茧白色楔状,表面附有粪便,夏秋每代历时2~2.5个月。

防治巢虫应采取综合措施,即将预防措施和药物熏杀结合起来,具体应抓以下四个要点:一是常年饲养强群;二是巢脾及时更新,不用过旧的巢脾;三是保持蜂脾相称,抽出的空脾应及时妥善保存;四是勤扫箱底,及时清除蜡屑污物。同时要抓好两个关键:第一,越夏期蜂箱不能受到太阳光的直射。因越夏阶段气温高,蜂团散开,只有一部分蜜蜂保护巢脾,如果不注意遮荫降温,蜜蜂就散得更开,巢虫就容易进入巢脾为害;第二,越夏期间断子不能过久。在大暑以后,蜂王有一段停卵期,而老蜂驱除巢虫的能力较弱,因此,若到9月上旬蜂王还没有产卵,就应给予奖励饲喂和必要的帮助,促进蜂王产卵,以便及早利用青年蜂抵御巢虫的入侵。

4、胡蜂:是蜜蜂的大敌。它不但会捕杀蜜蜂,劫食蜜蜂的蜜囊和蜂巢中的贮蜜,而且还会用蜜蜂的肌体饲喂幼虫。胡蜂为害,还会引起蜜蜂逃群。特别是我县山区蜂场,常因胡蜂为害而遭到巨大损失。

当野外蜜源丰富的时候,胡蜂也采食花粉和花蜜。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由于外界蜜源比较丰富,而且胡蜂还没有大量繁殖,故很少侵犯蜜蜂。到6月底山乌桕流蜜结束后,胡蜂的活动就开始转向蜂场。7月至9月上旬,外界蜜花源枯竭,又正值胡蜂繁殖的高峰期,因此严重为害蜜蜂。到10月份,胡蜂开始逐渐减少;至11月上旬,就只有少量为害了。

胡蜂活动最适宜的温度为23~30℃;18℃以下和35℃以上活动减少。晴天胡蜂多在早晚活动,阴天或雨后则终日活动。如果气候适宜,胡蜂从早到晚都在蜂场上活动甚至在蜂箱的巢门口过夜。

为害蜜蜂的胡蜂主要有大胡蜂、黄胡蜂和小胡蜂三种。它们多营巢于地穴、树洞、壁洞、墙角或树枝上,以雌蜂潜伏越冬。春天3~4月所见的胡蜂均系雌蜂,此期若能大量诱杀,8~9月份胡蜂的为害就会大大减轻。新胡蜂出房后,雌蜂即开始专门产卵。

胡蜂到蜂场活动时,先在蜂场上空打转,然后落在树枝上,寻找目标。看准后,就冲条蜂箱巢门口,发出嗡嗡响声,吓唬守卫蜂。此时守卫蜂也群集巢门口严阵以待,并发出蜂臭 ;巢内部分蜜蜂得到信号后也涌出巢门。如果大胡蜂大批侵入箱内,蜜蜂将无法抵御,以至全群弃巢迁飞。

为了防除胡蜂为害,必须寻找其巢穴,进行消灭,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在胡蜂活动的季节里,蜂巢应换成圆孔巢门或曲道巢门。养蜂者也应随时守在蜂场上,用竹编的小拍或木板条拍杀胡蜂。另外,也可以把打死的胡蜂,集中放在蜂群附近或离蜂群较远的平地上进行诱杀。胡蜂不但喜食蜜蜂,更喜啃同类的尸体。它们一见胡蜂尸体,就会立即扑上,我们可以趁它们啃咬尸体尚未飞起之前进行拍杀。也可以用有关杀虫农药拌在切碎的牛肉、猪肉或蛙肉中,做成毒饵盛于瓷盘或瓦片上,放在蜂场附近进行诱杀。但使用毒饵时,应注意人畜安全。

养鹅


中蜂养殖交流群,全国中蜂养殖交流平台
  • 水产养殖二氧化氯贴牌,二氧化氯用于水产养殖
  • 水产养殖二氧化氯贴牌,二氧化氯用于水产养殖 >> 水产养殖二氧化氯贴牌,二氧化氯用于水产养殖...

    中蜂养殖交流群,全国中蜂养殖交流平台
  • 对虾窒内工厂化养殖,对虾工厂化养殖池建设
  • 对虾窒内工厂化养殖,对虾工厂化养殖池建设 >> 对虾窒内工厂化养殖,对虾工厂化养殖池建设...

    中蜂养殖交流群,全国中蜂养殖交流平台
  • 养殖光盘教程,黑水虻养殖技术大全光盘
  • 养殖光盘教程,黑水虻养殖技术大全光盘 >> 养殖光盘教程,黑水虻养殖技术大全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