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刚出壳的雏鸡为什么要先饮水后开食,刚出壳的雏鸡饮水过多怎么回事

刚出壳的雏鸡为什么要先饮水后开食,刚出壳的雏鸡饮水过多怎么回事刚出壳的雏鸡为什么要先饮水后开食,刚出壳的雏鸡饮水过多怎么回事

刚出壳的雏鸡为什么要先饮水后开食?怎样给雏鸡开水?

刚出壳的雏鸡要先饮水后开食,这是因为刚出壳的雏鸡体内还残留有未吸收完的蛋黄,饮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机体对蛋黄的吸收利用和胎粪的排出,有助于雏鸡的食欲,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另外,在运输过程中和育雏室的高温环境下,空气干燥,雏鸡呼吸和体内的水代谢都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必须靠饮水来补充以维持体内水的代谢平衡,防止脱水死亡。因此,雏鸡接运回来稍休息后,在开食之前先饮水。

通常把给初生雏鸡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开水最好在出壳后12~24小时内进行。开水时,最好用温水,如没有条件烧开水,也可将饮水事先舍内预温数小时后再给雏鸡饮用。初次饮水的水温以20~25℃为宜,以后可逐步降为15℃左右。饮水中可适当添加一些物质,如糖和维生素C等,来促进和保证雏鸡的健康生长。特别是经长途运输的雏鸡,在每升饮水中加入50克左右的葡萄糖或蔗糖,加2克维生素C可以帮助雏鸡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并明显降低死亡率。

饮水常用塔式饮水器、乳头式饮水器或水槽,也可在浅水盘上倒扣水碗或广口罐头瓶等。不管使用哪种饮水器,都要注意易于清洗,不易污染,不漏水,饮水方便,不易弄脏羽毛。饮水器的数量要保证每只雏鸡有2厘米左右的单边饮水位置,或每100只雏鸡有2个45升大小的塔式饮水器,或每15只雏鸡合用1个饮水乳头。饮水器应均匀地分布于育雏室或育雏笼内,但要尽量靠近光源、保姆伞等。饮水器的大小及高度应随雏鸡日龄的增长而调整。饮水器的高度始终要比鸡背高度略高一点,这样可减轻饮水器污染和饮水外溅。使用乳头式饮水器时,育雏头2天使乳头与雏鸡眼睛高度一致;第三天调到使雏鸡以45°角来饮水,以后逐步调高,在10日龄左右使雏鸡垂直于乳头下饮水。

怎样饲养刚孵化几天的小鸡,每天喂几次?需要喂水吗?

1、及时开水

雏鸡出壳后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及时开水有助于雏鸡对其腹腔内剩余蛋黄的吸收。如果雏鸡出壳后48小时不能开水,发生糊肛的雏鸡就会明显增多。通常应在其出壳后15~24小时内开水。开水时连续2~3天饮用5~8%的糖水,不仅可以预防小鸡糊肛,还可降低雏鸡早期的死亡率。

2、适时开食

雏鸡出壳后第一次喂食称为开食。雏鸡开食的时间以出壳后24小时左右为好,最迟不得超过36小时。开食的饲料要新鲜,颗粒大小要适中,这样易于雏鸡啄食,且饲料需要营养丰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

开食料可煮至八成熟后再喂,有利于雏鸡消化。每日喂5~7次,开食料喂2~3天后,逐步改用雏鸡混合料进行正常饲喂,每日喂4―5次,少喂勤添。

3、饲养的温度

鸡未到达鸡舍前,应先将鸡舍温度预热到30℃~37℃,雏鸡到达育雏舍后,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此时雏鸡休息是正常的,但4~6小时后,雏鸡应该开始在鸡舍内散开,并开始自由饮水、采食、走动,24小时后在鸡舍内均匀散开。

雏鸡入舍24小时后,如果仍然扎堆,可能是由于鸡舍内温度太低。若温度偏高,鸡群会出现张口呼吸、翅膀下垂的情况。

4、密度和光照

养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合理的密度,可使雏鸡均匀摄食,保持鸡群整齐发育和健康生长。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和鸡舍结构等不同进行适当调整。

平养雏鸡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20~25只/平方米;5~7周龄10~20只/平方米。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24~28只/平方米;5~7周龄15~20只/平方米。

小鸡合理的光照时间是:1~3日龄24小时光照,4~14日龄的光照时间为16~19小时,15日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

5、通风

在育雏阶段,由于鸡舍温度较高,雏鸡密度较大,鸡粪和饲料极易腐败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气及其他有害气体。因此要加强育雏室的通风,以保持育雏舍内空气新鲜。通风之前药先提高育雏室温度1℃~2℃,通风的同时还能保证育雏的温度。

通风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中午前后,通风换气应缓慢进行,门窗开启度应从小到大,最后呈半开状态。切不可突然将门窗大开,让冷风直吹,使舍温突然下降。

刚出生几天的小鸡应该喂小米,但小米不能直接干喂,应该用热水把小米浸泡一天,然后需要喂它的时候捞出撒开来让它啄食。记着千万不要让它喝水,要不然它会拉肚而死。小鸡不需洗澡,因为它的羽毛有一层类似油质的保护层,把它破坏掉小鸡会很容易生病的。应该准备一些粗砂和细沙,另外再准备一些碾碎的蛋壳,让它自由啄食。如果它不吃沙子会造成消化不良的。一般应该少喂多餐,每天喂它五六次即可。

小鸡能吃沙子也能洗澡

孵化鸡固定模式21天周期过了温度有什么变化?

雏鸡出壳后体温是39~41℃。前两周雏鸡的自身调节体温机能较差,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这样就需要依靠舍内的环境温度来维持。温度关系着肉仔鸡的健康状况和饲料利用率。温度太高,雏鸡脱水,羽毛生长不良,饮水过多,采食减少,拉稀便,生长缓慢。长期下去,体质下降,抗病能力低下。温度过低,卵黄吸收不好,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同时增加饲料消耗量。 初春、深秋和冬季昼夜温差大,要注意控制好恒温。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第一周末体重。雏鸡进舍后168小时体重应达到入舍时的4倍,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影响肉鸡终生的生长发育。测量鸡舍内环境温度的标准位置对于网上平养方式来讲,应是在过道与墙壁中间、两热源中间,高度同鸡背水平,不能只凭过道温度来判定,但这也不是衡量温度的绝对标准,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判定温度是否适宜还取决于鸡群状态。在适宜的温度下鸡群散开,雏鸡一般20~30只为一个群体,且不同群体间的雏鸡相互运动,叫声清脆。温度过高,雏鸡没有叫声,张口喘气,头和翅膀下垂,远离热源。温度过低,雏鸡在靠近热源处扎堆,发出悲鸣的叫声。贼风、光照不均、外界噪音也会引起扎堆现象,要认真观察,加以区分。鸡只的周龄不同,需要的温度也不同,各周龄适宜的温度如下: 第一周 1~3天33℃、4~7天32~30℃ 第二周 28~30℃ 第三周 25~27℃ 第四周 22~25℃ 第五周以后 20~21℃ 育雏的第一周如果温度超过37℃并持续3个小时以上,将会影响雏鸡终生的生长发育。每天降温幅度不能超过0.5℃,每周初要采用上限温度。第五周以后温度在21℃左右最适宜,对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都极为有利。在饲养过程中应处理好舍内温度与通风给氧的关系,做到通风时舍内的温度不能过低,控制温度不能靠关闭通风口不通风或少通风来解决,这样容易使舍内缺氧。所以通风时必须用先升温的办法控制恒温,以防止出现大的温差,使鸡只感冒。掌握温度的原则是: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阴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注意天气变化,注意夜间管理,注意贼风,注意测温位置。

养鸡


刚出壳的雏鸡为什么要先饮水后开食,刚出壳的雏鸡饮水过多怎么回事
  • 网箱育鲟鱼苗,网箱养殖鲟鱼
  • 网箱育鲟鱼苗,网箱养殖鲟鱼 >> 网箱育鲟鱼苗,网箱养殖鲟鱼...

    刚出壳的雏鸡为什么要先饮水后开食,刚出壳的雏鸡饮水过多怎么回事
  • 小鸡三十天鸡舍温度是多少,农历九月份育雏小鸡温度是多少
  • 小鸡三十天鸡舍温度是多少,农历九月份育雏小鸡温度是多少 >> 小鸡三十天鸡舍温度是多少,农历九月份育雏小鸡温度是多少...

    刚出壳的雏鸡为什么要先饮水后开食,刚出壳的雏鸡饮水过多怎么回事
  • 黄豆和豆粕做饲料哪个好,花生饼和豆粕做饲料哪个好
  • 黄豆和豆粕做饲料哪个好,花生饼和豆粕做饲料哪个好 >> 黄豆和豆粕做饲料哪个好,花生饼和豆粕做饲料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