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大雁的资料,关于大雁南飞的资料
大雁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据了解,雁肉属于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千金食治》、《本草纲目》等十多部药典中均对雁肉有详细记载: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肾、肝,祛风寒,壮筋骨,益阳气。据了解,大雁的羽绒保暖性好,又非常轻软,可作枕、垫、服装、被褥等填充材料,比较硬的羽毛可用来加工成扇子及工艺品等。
大雁飞行是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是因为它们整天的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有劲的大雁在扑翅膀飞的时候,翅膀尖扇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就把小雁轻轻地抬起来,长途跋涉的小雁就不会掉队。
一般靠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由于头雁扇动翅膀的作用,带动气流,若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后面的大雁飞起来会很轻松,就不必休息很多次。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能力。
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已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一个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大雁组队飞行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
那么,大雁保持严格的整齐的队形即排成“人”或“一”字形又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这种队伍在飞行时可以省力。最前面的大雁拍打几下翅膀,会产生一股上升气流,后面的雁紧紧跟着,可以利用这股气流,飞得更快、更省力。这样,一只跟着一只,大雁群自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孤雁南飞,就有被敌害吃掉的危险。
科学家发现,大雁排队飞行,可以减少后边大雁的空气阻力。这启发运动员在长跑比赛时,要紧随在领头队员的后面。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18枚。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有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它们,例如“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的“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南中咏雁》),“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吕氏春秋》等。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生物、飞行、自然、动物
参考资料:
1.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18枚。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有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它们,例如“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的“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南中咏雁》),“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吕氏春秋》等。
动物名。哺乳纲,长鼻目,象科。通称象,是世界最大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长鼻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
象肩高约2米,体重3~7吨。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曲。鼻长几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细物。上颌具1对发达门齿,终生生长,非洲象门齿可长达3.3米,亚洲象雌性长牙不外露;上、下颌每侧均具 6个颊齿,自前向后依次生长,具高齿冠,结构复杂。每足5趾,但第1、第5趾发育不全。被毛稀疏,体色浅灰褐色。雄象睾丸隐于腹腔内;雌象前腿后有2个乳头,妊娠期长达 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具1个;非洲象耳大,体型较大,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群居,雄兽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
现代象是从始祖象进化而来。据化石发现,始新世的始祖象仅吻部较长,体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变成现代象。
非洲象
分布于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
非洲象生活在从海平面至海拔5000米的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群居,要由一只雄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60-70年。北京动物园1954年开始饲养展出。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非洲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的体长6-7.5米尾长1-1.3米,肩高3-4米,体重5-7.5吨。最高纪录为一只雄性,体全长10.67米,前足围1.8米,体重11.75吨。最大的象牙纪录为长350厘米,重约107千克。
亚洲象
学名:Elephas maximus
英文名:Indian elephant
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国外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亚洲象(又名大象)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群居,由一只雌象率领,无固定栖地,日行性。视觉较差(主要是由于象的睫毛比较长所以影响视力),嗅、听觉灵敏,炎热时喜水浴。晨昏觅食,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个月,每产1仔,9-12岁性成熟,寿命60-70年。北京动物园1951年饲养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长鼻目曾有6科,其中5科已灭绝,仅余象科1科2属2种动物。本目动物特征一如其名,鼻子长,鼻端生有指状突,能捡拾细小物品。 象科包括2属2种动物,即亚洲象和非洲象。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的嗅觉和听觉发达,视觉较差。长鼻起着胳膊和手指的作用,能摄取水与食物送入口中。巨大的耳廓不仅帮助谛听,也有散热功能。雄性(非洲象雌雄均有)的长獠牙是特化的上颌门齿。亚洲象前肢5指,后肢4趾,非洲象前肢肢3趾。
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上百只大群。
俄罗斯彼尔姆市动物园一头名为“忠尼”的大象18日迎来了自己40岁的生日,从而成为世界上由动物园或马戏团豢养的最长寿的大象。
在哺乳动物中,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据说它能活六十到七十岁。当然野生场合和人工饲养是不同的,前者的寿命短些。据记载,哥拉帕格斯群岛的长寿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岁。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据了解,雁肉属于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千金食治》、《本草纲目》等十多部药典中均对雁肉有详细记载: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肾、肝,祛风寒,壮筋骨,益阳气。据了解,大雁的羽绒保暖性好,又非常轻软,可作枕、垫、服装、被褥等填充材料,比较硬的羽毛可用来加工成扇子及工艺品等。
大雁组队飞行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
那么,大雁保持严格的整齐的队形即排成“人”或“一”字形又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这种队伍在飞行时可以省力。最前面的大雁拍打几下翅膀,会产生一股上升气流,后面的雁紧紧跟着,可以利用这股气流,飞得更快、更省力。这样,一只跟着一只,大雁群自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而且 因为它们整天的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有劲的大雁在扑翅膀飞的时候,翅膀尖扇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就把小雁轻轻地抬起来,长途跋涉的小雁就不会掉队。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孤雁南飞,就有被敌害吃掉的危险。
一般靠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由于头雁扇动翅膀的作用,带动气流,若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后面的大雁飞起来会很轻松,就不必休息很多次 。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能力。
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一个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科学家发现,大雁排队飞行,可以减少后边大雁的空气阻力。这启发运动员在长跑比赛时,要紧随在领头队员的后面。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18枚。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有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它们,例如“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的“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南中咏雁》),“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吕氏春秋》等。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雁
大雁是位处内蒙古东北部的一个小镇, 以煤业和旅游为主要经济来源
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70年,1974年成立大雁矿务局,为中央财政直属的94家煤炭企业之一,1998年下放内蒙古自治区管理,1999年转制为大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下放呼伦贝尔市管理,2005年8月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批复组建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雁矿业集团)。
大雁矿业集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现拥有大雁矿区东部区、西部区和伊敏河东区三大煤田,煤炭总储量97.2亿吨,煤种属中灰、低硫、低磷环保型褐煤,平均发热量3800大卡/千克。
大雁矿业集团资产总额25.8亿元,在职职工1.8万人,企业规模为国有大型二档,资信等级为AA。公司下设子(分)公司23个,有生产矿井三对,生产能力600万吨。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企业目前已形成以煤炭生产为主,兼营热电联产、基建施工、建材生产、勘测设计、机电修配、农牧业生产及生态旅游等多元化产业格局。
企业成立3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煤近亿吨,上缴税费5亿多元,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企业管理不断迈上新台阶,1988年成为原东煤公司系统第一个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矿务局,1989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0年晋升为现代化矿务局,1992年建成全国煤炭系统第一个高产高效矿,成为国家能源部树立的一面红旗,连续多年被中国煤炭企业家协会评为“科技进步十佳企业”,多次被授予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金石奖”,200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发展与创新优秀企业称号。
近年来,大雁矿业集团不断深化改革,加快企业开放和发展步伐,精干主体,优化产品结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技术、管理优势,与国内知名的大企业强强联合,合力建设煤、电、化、冶、运五大产业板块,打造呼伦贝尔市第一个产业链条完整的能源煤化工基地。规划到2020年,建成煤炭产量过5000万吨、发电总装机容量超1000万千瓦时,煤化工和冶金产品年产量达1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赞美大雁的古诗词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据了解,雁肉属于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千金食治》、《本草纲目》等十多部药典中均对雁肉有详细记载: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肾、肝,祛风寒,壮筋骨,益阳气。据了解,大雁的羽绒保暖性好,又非常轻软,可作枕、垫、服装、被褥等填充材料,比较硬的羽毛可用来加工成扇子及工艺品等。
还有很多,点网址进去看看
参考资料:
如果找到了记得记我一份功劳哦!!!!
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18枚。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有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它们,例如“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的“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南中咏雁》),“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吕氏春秋》等
特种养殖
特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