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致富带头人,养殖致富带头人培训总结
养殖致富带头人具体表现
狼是野生动物,未经批准,饲养野生动物,是违法的,并且狼属于高危、高攻击性动物,无论是家庭饲养,还是划地圈养,都很难得到批准。
养狼的作用
狼具有特有的营养保健价值以及稳定的药效,所以倍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从而导致市场货缺价扬,同时也刺激了养殖户的饲养热情。因此,国内现有的养狼场(户)应抓住机遇,届时国外巨大的消费市场会给此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未来,狼走俏已成定局。
养狼的经济效益
人工养殖和繁殖蛇类,是开发利用狼类资源和发家致富的新途径。这样既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狼类越来越多的需求,又可以脱贫致富;同时还有效地避免滥捕滥杀现象发生,为保护狼类、防止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在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同时,积极因势利导地发动群众大搞庭院特种养殖业,利用房前屋后或坑洼荒地大搞特种养殖,并把养狼当作一项致富门路来抓,从而出现了一大批养狼致富的带头人。
养殖带头人简要事迹
他靠种药材养猪盘活了穷山村,所以出名了。
安金祥:英山县陶家河乡英太寨村党支部书记、主任,2018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一层层梯田绿意盎然,高的是茶树,低的是天麻、苍术等药材;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各家,村后山顶处钢筋搭的厂房初具雏形。春夏之交,英山县陶家河乡英太寨村生机勃勃。
这个鄂皖交界的昔日穷山沟,如今奔上了致富路,家家户户种药材、搞特色养殖,去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0元,跃进英山县经济实力“十强”村之列。
英太寨村支书、主任安金祥是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带头人。1964年出生的安金祥,1996年11月开始担任村主任,村民当时选他是冲着他能干,“办了茶厂很红火,搞经营的脑筋活”。
先是当村主任,几年后又当起了村书记兼主任,安金祥这个村官一干就是21年。村里曾欠有外债,但他领着大伙修路、改水建基础设施毫不含糊。
大别山麓海拔高气温低,野生药材丰富,可以成为村民致富的路子。2005年10月,选准种植药材的安金祥,挨家挨户上门动员,6组农户丁新路习惯了传统耕作,对上门的他说风凉话:“你们真多事,不用管我种不种药材……”见老丁不理解,安金祥干脆自掏800元为他家买种苗,第二年丁家的药材丰收果然狠赚了些钱,这下老丁对安支书服气了。近几年,丁新路家靠药材每年收入万元以上,本月初他还向村里的脱贫合作社提供了优质种苗2万株。
英太寨村的药材致富思路越走越宽。苍术、天麻、茯苓、当归等不一而足,药材种植面积有550亩,药材产品出口到日本等国。
养殖业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
劳动最光荣
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爱岗敬业,执着专注,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武安工匠精神,培育造就更多的工匠人才,从4月30日起,“新武安”公众号陆续刊登由市总工会主办,市人社局、发改局、科工局协办的“武安工匠2021年度人物”发布活动中,隆重亮相的10名武安工匠的事迹,以致敬武安工匠。
刘恩魁
谷物新品种配套技术推广的
带头人
30多年和泥土打交道的日子里,他甘做农民的致富引路人,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武安小米产业不断壮大……
武安60%的耕地是旱地,种植谷子有优势。早些年,武安谷子品种杂、品质差,刘恩魁就琢磨怎么让产量低又累人的谷子变个脾性。他从省谷子研究所引进推广新品种“冀谷19”时,为了打动村民,刘恩魁用了最笨的办法——示范种植,适宜简化栽培的优质谷子新品种和配套的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解决了人工间苗、锄草耗时两大难题,产量更是喜人,农民们从将信将疑转变为争相种植!
几十年来,刘恩魁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专心研究推广多个谷子科技项目,亩产由最初的200公斤达到350公斤以上,每亩增收900元,每亩减少人工费用300元。他带头建成了白府、迂城、永安、同会、西张璨等12个示范区,并且带动了全市优质谷子种植从山区丘陵区向平原区延伸、从旱地向扩浇地发展,谷子面积种植达到30万亩,我市粮食产量实现了13连增。
哪里的农民需要,刘恩魁就出现在哪里。他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下乡帮扶,培育新型农民1000余人。刘恩魁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只有为农民做事,我心里才感到踏实。”
推进谷子产业化是刘恩魁深耕的课题。他日夜操劳,全程技术指导,打造了3个以谷子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农业园区,构建起了种植、加工、谷草综合利用、养殖一条龙产业链条,形成了晶秋、米香乐、磁山粟、绿洺源等十几个小米品牌,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武安小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民年收入近3亿元。
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河北省农业生产先进个人……刘恩魁有很多头衔,但他更看重的是乡亲们在田间地头围住他,扯着他往地里走。他说,被需要的感觉最幸福。
养殖致富带头人具体表现怎么写
2019年度“全国十佳农民”
1.丁绍文,男,1964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半元村农民,建宁县文军种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与多家大型种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社员+农户”模式,建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2万多亩,合作社社员及所带动农户年人均纯收入1.8万元。2016年以来,共帮扶82户贫困户。曾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福建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曾当选三明市人大代表。
2.毛文娅,女,1974年12月出生,汉族,大专学历,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磨舍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兴义市众犇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2010年返乡创业,发展黑山羊生态养殖,从最初的50头到现在存栏2000多头、年出栏5000头,为当地村民解决工作岗位近80个,带动当地农民种植青贮玉米1200多亩。曾获贵州省巾帼脱贫先进个人、贵州省优秀创业女性、兴义市致富女带头人等荣誉。曾当选贵州省人大代表、兴义市政协委员。
3.张佃壮,男,1960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疃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群众发展规模种植养殖,走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壮大集体经济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的强村富民之路。曾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齐鲁先锋共产党员、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等荣誉,被山东省委记一等功。曾当选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人大代表、常委。
4.张 芳,女,1986年5月出生,汉族,本科学历,农业高级经济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镇民主村农民,黑龙江省和粮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回乡创业,发展粮食种植、生产、销售,共种植土地17.3万余亩,采取“互联网+农民+合作社+仓储+生产+销售”的新营销模式,带动6700余农户,增收3530余万元。曾获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等荣誉。曾当选哈尔滨市人大代表。
5.张新生,男,1975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专学历,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金塔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8岁到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打工, 2010年返乡创业,发展粮食、蔬菜种植、初加工及冷链物流与销售,流转土地2700余亩,带动周围20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超过2.3万元,吸纳100余名贫困人口就近务工。曾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粮安之星”等荣誉。曾当选信阳市人大代表。合作社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
6.李华靓,男,1978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马场村党支部书记。2007年获吉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资助,毕业后回乡创办晟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水稻1万亩。成立吉林双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休闲农业,带动农民每公顷增收约5000元。曾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7.依马穆江·台外库力,男,1964年6月出生,维吾尔族,初中文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阿瓦提乡其提力克村农民,喀什市阿瓦提“桃子之乡”农副产品保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2010年成立合作社从事特色农副产品初级加工、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发展社员165户,辐射带动周边2个乡20个村1520多户农户,加工销售特色产品5000吨以上,实现收入120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合作社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
8.洪蕴来,男,1978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房身村农民。2005年起从事水稻种植、加工、销售及稻蟹、稻虾立体养殖。创办七星米业,年加工大米产值8000万元,带动农户超过2600户,累计增收超过5000万元。稻田种养规模达到5000亩,年产水稻2000余吨,每亩稻田增收300元。曾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辽宁省致富带头人、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9.胡运海,男,1974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白羊乡三清庙村农民,万源市白羊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主要从事富硒茶叶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茶旅融合发展,推广种植自主培育的地方优良品种“巴山早”10万亩,发展“云海茶山”富硒标准茶园8000亩,年接待旅游人数2万余人。在他的带领下,白羊乡茶业产值达8000多万元,“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致富模式在全市推广。曾获四川省劳动模范、达州市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二等奖等荣誉。
10.赖园园,女,1987年10月出生,壮族,本科学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大将镇富乐村农民。2013年回乡创业,从标准种植、电商销售、品牌创建三个环节着手,让家乡滞销的农产品“融安金桔”由2元一斤卖到了40元一斤的价格,带动了整个“融安金桔”的销售和产业发展,树立了老百姓种植金桔脱贫致富的信心。曾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广西青年五四奖章、2016—2017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奉献奖”。
“全国十佳农民”是广大农民中的优秀代表。他们一致认为:获得资助不仅是荣誉,也是责任。要把责任转化成动力,更好地帮助家乡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增收致富。
农村养殖致富带头人
养狼的经济效益 人工养殖和繁殖蛇类,是开发利用狼类资源和发家致富的新途径。这样既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狼类越来越多的需求,又可以脱贫致富;同时还有效地避免滥捕滥杀现象发生,为保护狼类、防止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在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同时,积极因势利导地发动群众大搞庭院特种养殖业,利用房前屋后或坑洼荒地大搞特种养殖,并把养狼当作一项致富门路来抓,从而出现了一大批养狼致富的带头人。
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先进事迹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农民工队伍中涌现出一批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通过不懈奋斗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2020年12月23日,由河北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京津冀最美农民工宣讲报告活动在石家庄市举办。活动围绕“爱岗敬业美”“品德高尚美”“工匠精神美”“创业带动美”“脱贫致富美”五美评选出50名河北省最美农民工。记者选取了我省部分脱贫致富领域的先进典型,通过讲述他们返乡创业的事迹,激发广大农民工就业创业热情。
张昌花
“女能人”回村创业带富乡亲
她是从贫困小山村走出去的农民女儿,在乡亲们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毅然放弃了红火的事业,回乡挑起了整个村的脱贫重任。
她就是张家口市万全区膳房堡乡菜山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昌花。张昌花通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引进澳洲彩兔养殖等创业项目,帮助50户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菜山沟村曾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的贫困小山村。27岁那年,张昌花的母亲不幸查出卵巢癌,而不久后的一场车祸又无情地夺去了她父亲的生命,留给她的只有30多万元的外债和亟需治疗的母亲。
为了还清外债,更为家里寻找一条生路,张昌花一边种地、养羊、开大货车,一边担任张家口建兴驾校的教练,同时承包了三辆教练车,开启了经营管理教练车队的创业生涯。经过一年多的苦干,张昌花不仅还清了外债,治好了母亲的病,还有了一定的积蓄,她一时成了乡亲们眼里的“女能人”。
2011年底,事业处于上升期的张昌花回老家祭拜父亲,正赶上村“两委”换届选举。带着对家乡人的反哺之心,张昌花全票当选村主任。
上任第一年,张昌花就带领群众完成了6000多平方米的通乡路建设,同时安装了14盏路灯,建设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和20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小山村一下子靓丽起来。
脱贫攻坚,产业当先。为了寻找合适的产业项目,张昌花多次前往外地考察,最终决定利用半坝地区气候凉爽无污染的优势环境,以及村民过去丰富的养兔经验,引进澳洲彩兔养殖创业项目。
2013年7月,张昌花成立了昌花养殖专业合作社,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村民全部进社入股,共享分红。同时,她还拿出全部资产作为抵押,贷款300多万元建起塞烽彩兔养殖基地,放养优质彩兔500组,存栏达2000多只,年效益100多万元,乡亲们每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
2015年,张昌花看到“草原天路”的迅猛发展势头,决定修建一条连接本村与“草原天路”的公路,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11月,一条长7.6公里、宽7.5米的柏油路与“草原天路”接通了。如今,张昌花正着手样板房民宿建设,凭借紧邻“草原天路”的优势,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养殖致富带头简介
乡村致富带头人培育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加快培养各类乡村振兴带头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重点任务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围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开展防灾减灾、科学施肥用药、低碳绿色等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水平,促进粮食丰收。因地制宜开展棉油糖、果菜茶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农机手培训,提高驾驶操作水平。加强生猪养殖培训,助力恢复生猪产能。围绕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和奶业振兴需求,加强牛羊养殖户和奶农培训,提高养殖效益。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培训,提升生物安全水平。聚焦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培养现代渔民,促进渔业提质增效。突出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粮食节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培训内容。加强良种识别、选购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培训,促进农民选用良种。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土壤培肥改良、测土配方施肥、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等技术培训,增强农民保护耕地意识,提升和改善耕地质量,建设好、管护好高标准农田。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做好脱贫地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保持投入力度、覆盖范围和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围绕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加强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的生产技术、品牌打造、电商营销、金融信贷、加工物流等方面培训,提升示范带动能力,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可持续脱贫能力,助力增收致富。
3、有效支撑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流域各省(直辖市)要针对有意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池塘养殖、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的退捕渔民,开展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实用技术培训,提升产业发展能力。面向参与资源养护的退捕渔民,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培训,提升从业能力。面向务工就业的退捕渔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4、着力促进返乡入乡创业创新。重点面向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群体,帮助其补齐农业农村知识短板,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更好地融入乡村和农业产业。加强创业创新群体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充分利用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为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
5、全面支撑乡村建设行动。面向村“两委”成员,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管理等方面培训,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养一批农村基层治理人才。从农民中培养调解仲裁、信息电商、环境卫生、文旅体育、农村改厕等专业人才,打造一批乡村社会事业带头人。聚焦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乡土文化等培训,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民生态文明、农业绿色发展培训,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规划、休闲农业、乡村康养、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完善乡村产业体系。
农村养殖致富带头人的事迹
1.袁隆平是中国杂交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通过无数次的试验,他终于在1973年正式宣布中国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成功。
2.“发展杂交稻,造福世界”是袁隆平一生的追求。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推动杂交稻走向世界。现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已经大面积种植杂交稻,年产量达到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的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2吨左右。
3.他曾获得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别奖、未来科学奖等多项奖项,并获得"改革先锋"和"共和国勋章"。
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