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石蛙国家补贴政策,石蛙养殖的补贴标准
石蛙养殖需要什么手续
养殖石蛙是否有补贴需要根据当地农业部、财政部或者科技部的具体政策来决定的,而且每年都会变化。特种养殖项目是可以申请补贴的,大家可以参考有关部门的补贴政策,进行咨询。
还有一些其他农业养殖项目的补贴。比如养殖良种工程项目、畜禽良种繁育项目、畜禽良种工厂拟储备项目、秸秆养畜联户示范项目、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海洋牧场示范区、减船转产、增殖放流、水产良种工程拟储备项目 、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渔业/畜牧业。
石蛙养殖需要什么手续呢
养殖石蛙需要去当地的林业局办理《野生动物驯化繁殖许可证》,等许可证办好了,再去工商局办营业执照,我这里办理2个证件一共要300多元。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石蛙养殖技术
石蛙的生长周期比较长,通常需要2-3年才能达到商品的规格。一般的越冬蝌蚪从蝌蚪期到商品规格需要3年时间,要经过当年的出生期,一年的成长期,在第三年才可以出售。当年下半年登陆的变态小蛙,达到商品蛙的规格需要2年,即在第二年就能达到商品规格,石蛙需要生活在20度以上的水温中。
space
石蛙的生长周期
石蛙养殖场的建设
1、选择养殖场。养蛙厂的周边要有充足而且没有受到污染的水源,河流、水库、湖泊、地下水等都可以。而且水质的PH值应是略偏酸性或者中型的,在6-7之间最为合适。石蛙喜欢安静,为了不影响它们的生长,养殖场要尽量远离居民区、工厂区、公路这些声音比较吵闹嘈杂的地区。
space
石蛙的生长周期
2、生活的环境。人工养殖的石蛙主要是精养,精养的规模可以大一点,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建池时注意规范化,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水草、食物等条件,创造一片良好的生活环境。石蛙一般情况下在水温20度以上就可以正常生长了,但是也有因为地域性的差异导致生长周期不一样的。
space
石蛙的生长周期
3、规格的要求。养殖池主要是为了让青蛙孵化小蝌蚪,小蝌蚪比较脆弱,因此要建在室内,不能被阳光照射,而且要通风。
人工养殖石蛙需要多久
石蛙养殖的利润是比较高的,真正成熟的石蛙养殖技术其转让价格也应该是很高的,我个人认为10万、20万的技术转让费都属合理,因为稍有点规模的养殖户1-2年就可赚回。由于石蛙养殖经济价值体现在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所以市场上石蛙的价格比较贵,据最新市场统计石蛙价格保持在100左右/斤。石蛙栖息的洞穴一般为自然石洞或土洞,于繁殖季节时居石洞者较多。洞穴多在溪流岸边靠近水面,或者洞口有一半在水面之下。这些洞口一般不大,较光滑,进出洞时不易擦伤体表。洞深一般为20~25厘米。洞底略低于洞口。石蛙养殖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蛙池的规格要求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石蛙怎么养殖
石蛙主要生活于中国南方的山溪水坑内或石洞岩隙中,习性昼伏夜出,主要食物为昆虫及其幼体。每年11月~翌年4月冬眠。石蛙的活动强弱与外界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水温水流等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适宜水温为15~25℃,活动正常。水温过低,活动较少,生长停滞,进入冬眠。水温过高则出现异常,甚至死亡。石蛙养殖看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养殖者吃尽苦头。中国南方诸省,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这也是人工养殖的难点之一。
石蛙养殖需要办什么手续
养殖石麟不犯法。
只是需要办理土地、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备案手续的手续。
石林即棘胸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名石鸡、棘蛙、石鳞、石蛙、石蛤等,是中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
养殖石蛙需要什么证件
石蛙养殖个人养殖公司,拿特种养殖手续,养殖场房证成租房子手续,到当地市场局,及政府行政大厅办理。
石蛙养殖需要什么手续和条件
公司登记手续的,是分三条线进行。
1。工商登记。主要为公司名称、公司章程、公司股东信息、主张类别和经营范围。
2。注册资金审查、特种经营证明、经营场所证明。注册资金审查需要会计事务所;特种经营证明对于石蛙来讲,需要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科出具许可证;经营场所证明需要土地租赁合同书。
3。税务登记。在工商注册完成后,凭工商登记证件到税务所。最后才总汇成一家公司的法定资格。
石蛙养殖证
目前养殖棘胸蛙是不能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因为棘胸蛙未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54种陆生野生动物名单。鉴于有些野生动物有传染非典的可能性、有些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没有成熟、易捕不易养,2003年非典时期,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布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梅花鹿等54种陆生野生动物名单的通知》,通知中规定除了此次公布的这54种陆生野生动物外,其它陆生野生动物不可以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公布的这54种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只有4种蛙: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猪蛙、虎纹蛙。其中只有虎纹蛙可以养殖。 此外,棘胸蛙是二级保护动物,没经批准是不可以养殖,不能出售的。即便是一般的陆生野生动物,也不能随意捕杀,必须经批准,经林业局发狩猎证才可。目前在这54种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之外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都已经不再办理。
石蛙养殖需要什么手续和证件
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蝌蚪所啃食的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2 石蛙的饵料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3 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 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面积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养龟
养龟